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婢女的咸鱼日常 > 第20章 身怀绝技的吴厨娘

长安小婢女的咸鱼日常 第20章 身怀绝技的吴厨娘

作者:汀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2 23:02:10 来源:文学城

自打沈薇听段姑姑要以逸待劳后,只觉彻底步入舒适区,奉行既然摆烂那便要摆得彻底,日日早睡晚起,白天逗金云,晚上看话本,饭量能赶上两个,事却半点不做。

隔三差五的,她照旧去寻沈薇琢磨吃食,身高如竹节般拔得快,但腰身也圆了一小圈。

“姐姐,你看这样行吗?”灶台前,沈薇举起一个白胖可爱的小包子,问道。

沈蕙仔细端详片刻:“差不多了,不过面皮最好厚实一些,我怕煎得时候碎掉。”

“你们要做夹子还是牢丸?”张嬷嬷倚在门框边,用筷子搅一搅大瓷碗中的生煎包肉馅,又去探向那些形状不一的小包子,啧啧称奇,“还未到正月,哪里有这时候吃牢丸的,馅也不对。”

大齐人说的牢丸既是饺子,“汤浴牢丸”是类似馄饨的汤饺,“笼上牢丸”是蒸饺,而煎饺则类似外面西市上卖的娥眉夹子。

“是笼饼,但我想说不定可以试试煎着吃。”沈蕙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大齐对包子的叫法。

“煎笼饼?”张嬷嬷丝毫不墨守成规,反而兴致勃勃,“那也不是笼饼了,我瞧瞧你们到底如何做的。”

“所以我有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生煎包。”沈蕙捧起肉馅,一一与张嬷嬷介绍,“肉馅没用羊肉,我在外面买了些乳下猪的肉,拌上姜豉和茱萸水。”

“姜豉是肉冻,遇热即化,为何放这个?”厨艺之事一通百通,面对新事物,张嬷嬷无师自通,当即猜出肉冻的妙用,“我猜,你们是想用被煮化的姜豉使肉馅饱满多汁。”

“还是嬷嬷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沈蕙让沈薇快煎几个,先献给她吃。

“咸味适中,外皮的薄厚恰到好处,可惜底部太硬了。”她翻出只煎肉的小平锅,亲自动手,虽是第一次做这种吃食,可她观做法类似做羊脂韭饼,试了两三下,已能精准掐中火候,“尝尝这回如何?”

姜豉在升温中融化进肉馅,生煎包汁水丰足,软化了焦脆的底部面皮。怕不成功,沈蕙让沈薇包得小巧玲珑,咸鲜的汤汁浸透外皮,柔软、脆、焦香相互混合,令人食指大动。

“果然还是离不开嬷嬷您的指点。”沈蕙吃得满嘴油汪汪,一解馋虫。

“你们俩过来。”张嬷嬷观四下无人,忙压低嗓子道,“往后,阿蕙你要是再想琢磨什么新鲜吃食,你先与我说,我挑个灶房里人少的时候,安排你妹妹帮你做。还有阿薇,你切记,倘若谁来寻你问食谱,你千万要守口如瓶,不可外露。”

作为厨娘,张嬷嬷怎会不知食谱的重要,民以食为天,吃食这东西不分贫富,她怕谁欺负蕙薇姐妹俩年纪轻,骗了两人去抢功。

她望着沈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纳罕:“也不知怎得,你们在吃上是有大本事的人,我小小的下人膳房可没地方给你俩施展抱负,想借此出人头地,耐心等一等。”

一饮一食看似平常,实在最容易从中显现人的身份性情。

譬如大王、王妃喜吃素,但小膳房离哪里敢真随便煮几片菜叶子呈给主子吃,每每天不亮,那地方就要开始吊一天所需的素高汤,用尽嫩笋、莴苣、豆芽、萝卜、胡萝卜、菘菜等时蔬,方能得出小小两锅清澈鲜亮的汤底。

更不要提各季节时各地外官进献的果子、海菜、蕈菇、鸡头米、莲藕,均是品质上佳,有价无市。

如此才能使楚王府里的一碗豆腐羹,强过外面市井间不少没滋味的肉食。

若今日在她面前大展拳脚的是谁家贵女,她自不怀疑,只当某些新鲜玩意是对方族中私藏的食谱,可偏偏是田庄小丫鬟出身的沈蕙。

但张嬷嬷疑惑归疑惑,却不多言,出身宫廷的人自知管住嘴,反正她已受许娘子嘱托照拂姐妹俩,何必百般猜忌。

“我没准备借此出风头,只是爱吃。”沈蕙连连摆手。

“可往往身不由己啊。”张嬷嬷多番告诫,“所以,你莫要同人透露太多。这事你即便去问段姑姑,她也会如此劝告。”

“阿蕙懂了。”沈蕙的优点之一是听劝。

“给吴厨娘的那份你不必免了。”张嬷嬷知她乐于分享,没太拘着她,“她通透着呢,恐怕早找好下一任主家了,没心思和千百人过独木桥挤那一条路子。”

谢过张嬷嬷,沈蕙遂提上食盒欢欢喜喜来寻吴厨娘:“吴大娘,我来给您送吃的。”

“看来,你是诚心想与我学招式啊。”彼时吴厨娘正在灶房外垒墙,修补破裂的土砖,一见沈蕙面露讨好,心下了然,“好,我答应了。”

她拍拍掌心,便直接想来吃东西,沈蕙一顿,迅速掏出巾帕送上前去。

吴厨娘不耐烦,但终归接过沈蕙的巾帕:“行行行,你们长安人就是讲究,每日都要洗手净面,不像我在瓜州时,边疆水源短缺,赶上旱季,漫天风沙,井里一滴水也没有,吃喝尚且不够,哪里还能讲究干净。”

“边疆什么样子啊?”沈蕙好奇道。

“半夜冷中午热,全是沙子,畜场里养的牛羊挺多,可和我们没关系,那全在贵族名下。我娘是刺史府里养的歌伎,刺史因贪污军饷被砍头后,我娘便被一胡商买走了,生下我,之后胡商赔了钱,把我们又都卖了。”边塞苦寒,吴厨娘回忆起幼年光景,仿佛又看见那昏黄阴沉的尘土天。

沈蕙越听越愧疚。

是她哪壶不开提哪壶,触及吴厨娘的伤心事。

谁知,吴厨娘笑着怼下沈蕙:“用这般眼神看我作甚,我娘现在好好的呢,她就住在城外,还有两个养子给她打理田地呢。”

“耍杂戏这么挣钱吗?”长安大,居不易,城外的宅院也不见得多便宜,沈蕙掰着手指算数,瞪大眼睛。

“如何不挣钱,我还见过公主呢,两位公主一赏我就是一对金元宝。”吴厨娘神情自得,“所以你和我学,往后说不定有大用处。”

寺庙戏场繁华,看戏的人里不乏王公贵族。

吴厨娘怕沈蕙不信,拿来块土砖,一手按一边,另一只手圈住沈蕙,似乎想揠苗助长,来个速成劈砖训练。

“不不不不大娘,要不咱们先来些简单的。”沈蕙被她握住胳膊,动弹不得,满面惊恐。

吴厨娘不在意:“这便是最简单的。”

话音未落,她把着沈蕙的胳膊使劲一劈,给后者吓得猛然转过脑袋不敢直视,只闻轻轻“咔嚓”半声,疼痛却并未如约而至。

沈蕙睁开眼,下意识使劲揉搓手背,生怕哪里随那裂成两半的土砖一同碎掉了,可细心观察半晌后,她惊呼道:“砖块被提前破坏又粘好过。”

“不然呢,你真以为你吴奶奶钢筋铁骨啊。”吴厨娘被她炸了毛的猫般的模样逗笑。

“纯坑蒙拐骗啊。”她无可奈何。

“粗俗,怎么是坑蒙拐骗呢,这叫动脑子。”吴厨娘讲得绘声绘色,“这招在我学过的招式里,不过雕虫小技,最厉害的是一种滚油捞铁链的把戏,除却捞铁链,我还会让白纸上显现天书、命令虫蚁组成祥瑞之句。”

沈蕙一拱手:“烦请大娘赐教。”

“除此之外,我记得你希望你妹妹同我学些花拳绣腿强身健体,拳法剑法我不通,但棍法我会一些,倒是能教教你们。”吴厨娘伸出掌心,“只是这......”

“阿蕙明白,您请笑纳。”沈蕙早有准备,递上只小钱袋。

因还想给六儿七儿带生煎包,她只先与吴厨娘定下个章程,没立刻投身杂耍大业中。

“六儿七儿,快趁热吃。这里面有汁水,先咬一个小口慢慢吸掉汤汁,否则会烫嘴。”回兽房时,两个小丫鬟探头探脑,急忙拉上沈蕙进屋,她见此,便知有事,“怎么了?”

七儿打开食盒,眼睛却盯着沈蕙,闪烁光芒:“姐姐你终于回来了,否则要错过一场好戏。”

“用午饭前,小梨去了自己亲娘那,拿来两盘肉食送给孙婆子,谁知孙婆子忽然大发雷霆,一面砸了盘子,一面骂小梨全家忘恩负义。”六儿顺着她的话往下解释。

“呸,小贱胚子生得下贱丫头,我从前管采买时你们逢年过节便来孝敬我,你娘左一个孙姐姐又一个孙嬷嬷得叫我,如今我落魄了,送我不吃的猪肉来,快滚。”解释过后,六儿一变脸,虚虚向她脸边扇去,扮孙婆子的刁钻状。

七儿嘤嘤捂脸,学小梨啜泣:“干娘我错了,我家自大嫂诞下孩子后多了个人吃饭,入不敷出,这两盘肉食还是我娘不舍得吃,特命我送您的。”

“你大哥是马夫,你大嫂在管着园子,两人的月钱加起来能有一两多银子,莫不是谁偷偷去赌坊了,才养不起个孩童。”六儿双手叉腰,一字不落。

“干娘,您可别血口喷人呜呜呜。”七儿愈发做作,以袖掩面,肩膀颤抖。

沈蕙看不下去,手持两双筷子一边戳起一个生煎包,笑着去堵她俩的嘴:“行了你们两个,真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好不促狭,留在兽房当真屈才,不如去演参军戏吧。”

参军戏是杂戏的一种,一人扮丑一人逗弄那人,前几日沈蕙闲来无事被吴厨娘带着去戏场看过两次,倒也有趣。

“我们去演参军戏,谁来替姐姐办事呀。”七儿嫌生煎包烫,斯哈斯哈吹气。

六儿跟她一唱一和:“就是就是,外面可没有姐姐日日带好吃的给我们。”

“阿蕙姐姐在吗?”正说着,忽闻小梨敲敲门,嗓音艰涩,显然是才哭过,“姐姐...听说你提着吃食回兽房了,吃完了吗,我帮你送食盒。”

“多谢你了。”沈蕙遣六儿去迎她进来。

六儿没甚好脸色:“快走,姐姐吃完东西要练字,没工夫搭理不相干的人。”

然而沈蕙思及段姑姑的话,压下不耐,挂起和善做戏,“六儿,你何必这般凶,小梨妹妹本就受了孙婆子欺负,我们再对她不好,传出去,显得兽房众人有多难相处似的。”

她轻轻朝六儿眨眼。

六儿会意,故作不忿,拉上七儿气哼哼地走了。

“不会传出去的。”小梨怯怯地瞥了六儿一眼,“平日里六儿姐姐待我也很好。姐姐,六儿姐姐是生我气了吗?”

沈蕙撇嘴,佯装恼怒:“哼,她性子就那样,你切莫在意。”

小梨默默颔首,笑容乖巧,可眸中略晦暗不明。

重阳将近,满王府辛辣的茱萸香,终年不怎么摆盆花的宁远居里难得的□□簇簇,灿若明霞,给幽静朴素的院落平添些许生气。

“妾身拜见王妃。”府里后院并无晨昏定省的规矩,楚王妃只偶尔会在每月十五的清晨见上众妃妾一面,若无事,崔侧妃倒也懒得请安,如今一来宁远居,实属稀客。

“我命田女史送去的贵女名册你可有看,看中了谁?”楚王妃没刻意立威,反而引她去帷幕内说话,一番家常姿态,“虽说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二郎一直养在你膝下,你身为养母,你的意见与我这个做嫡母的同样重要。”

“妾身不敢僭越。”但崔侧妃破天荒地恭恭敬敬,又一福身,“但论未来儿媳的出身,妾身还是想亲上加亲。”

“也好,你选定了谁家的女儿?”楚王妃唇角亲和温柔的笑意略真几分。

崔侧妃递上名册:“是妾身堂弟之女,这位堂弟乃妾身伯父西平侯的第三子,外任寿州司马。其女和二郎同岁,善诗书,性情柔婉,与二郎倒是志趣相投。且她不长于寿州,而是自幼养在妾身祖母膝下。”

寿州司马官居正五品,以其刚至而立之年的岁数,也算仕途顺遂、前途无量。

“你祖母卢老夫人的母亲乃太.祖亲妹妹,老夫人幼年时得太.祖皇帝疼爱,二郎能娶到得她教导的重孙女,是二郎的福气。”楚王妃目的达成,倒不再继续阻拦。

论这门婚事,她本就没准备真让二郎君娶了崔侧妃那七品小官二堂弟的女儿,事先放出消息,不过是攻心而已。

楚王妃放下茶盏,握上崔侧妃的手,目光里含带些安抚与感激:“如此,明日重阳节宫宴后,我会请皇后殿下将婚事禀告陛下。之前,皇后殿下便和我说过,希望府中早日给孩子们定亲,也好用喜事冲一冲病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