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闻香司 > 第9章 香证

长安闻香司 第9章 香证

作者:大妮鸽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6:04 来源:文学城

薛忱带兵一路追踪黑衣人。黑衣人带着他们城里城外绕来绕去兜圈,显然对长安城极为熟悉。他们轻功高强,逃跑中逐渐脱离官兵视野,所幸薛忱嗅觉敏锐,才一直没有跟丢。

追着追着,黑衣人的气味忽然两岔。薛忱立在分岔处,有一瞬间想起京兆尹府里那个小混子。如果她没装病,自己何必在此处艰难抉择。

薛忱越想越一肚子火,回身吩咐属下道:“在此分兵,你们往北搜索,我带人向东去,以日落为限,若日落时找不到人,你们便自行回去听府尹大人差遣。”说罢一夹马腹,率队疾驰而去。

黑衣人的气息最终消失在了安兴坊,同昌公主府。

若带兵直闯进去抓人,恐怕是不行;但若打道回府,又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今日不抓,改日再来,人证物证早被销毁了。

薛忱吩咐道:“尔等散开,远远地包围公主府,勿靠近,只盯梢,注意隐藏行迹。若有人悄悄出府,派人跟上。我独自进去,你们在外,不许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又派一人回京兆尹府报信,建议温璋加派人手,轮班盯住公主府。

薛忱上前叩门,门打开一条缝,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薛忱仔细嗅闻,神色不由得一凛。

这时门缝里露出半个门僮。那门僮头戴镂空金丝幞头,幞头前额嵌着和田玉、两侧翘起的展脚缀以细小珍珠串帘,身上穿一件茜红色联珠对鹿纹锦缎圆领袍,领口露出象牙白细麻中单、靛蓝菱纹绮襦,腰间束九环蹀躞玉带,系着鎏金银香球、鱼袋和错金银匕首鞘,下穿艾绿色波斯绫袴,裤脚收进乌皮**靴,靴筒用金翠丝线绣着团窠联珠孔雀。

门僮将薛忱上下瞥了一眼,见他穿一身锦缎胡服,头上只插一根素玉簪,约莫只是普通富家子弟,便用下巴尖儿指着他,用鼻孔看着他道:“什么人?”

薛忱道:“终南山延生观的薛二,来拜会尹相国。”驸马韦保衡因尚公主而获皇帝宠信,从右拾遗一路官运亨通至宰相。

“相国不在。”门僮将“延生观”放在脑海掂量掂量,面色和气了些,鼻孔放低,用眼睛看着他道:“郎君是想回去,还是进来等?”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薛忱知道他话里的意思,不作犹豫,解下腰间镶宝短刀,递给他道:“进去等。”

那门僮低头看了一眼金刀首的成色,对着光看了看刀柄上镶着的各色宝石,又拔出刀身来看,见刀光胜雪,说道:“是把好刀,进来吧。”

薛忱入内,只觉面前金玉满堂,日光之下熠熠生辉,令人眩目。纵然他长在延生观,见多了荣华富贵,到此仍不免震惊:金丝楠木房梁房柱、沉香木窗框都错以金银装饰,另镶嵌琉璃、玳瑁、水晶等珍宝作点缀,井栏药臼皆有金饰包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朝廷苛捐杂税无数,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然而这民脂民膏没有用于改善国计民生,却化作金银珠玉,统统用在了这里。

门僮将他引去门房坐着,沿途所见橱柜、盆瓮、水槽、笊篱、簸箕、筐子之类,全部是金银制成。侍女奉茶来,托盘是整块羊脂白玉琢磨而成,触手生温;盏托则是通体剔透的绿髓,其上天然云纹缭绕,恰如春水初生;越窑秘色瓷茶瓯,瓯壁薄如蝉翼,迎着光晕透出青碧莹润之色,内盛新煎的茶汤,薛忱认得是“顾渚紫笋”。门房角落,一只半人高的鎏金錾花银仙鹤香炉静吐缕缕香气——是那种红茴香解药的香气。

门僮为他开门时他便闻到了解药香,原以为香气只是来自门僮所佩香球,怎知从他进门到门房,府内处处都氤氲着解药气息。

薛忱装作无意,随口奉承:“这里好生雅致,熏香气味尤其清雅,不知是谁择选的?”

奉茶侍女见他生得英武俊俏,乐于同他搭话,便微笑道:“回郎君的话,是相国大人。”

薛忱道:“我正欲走相国大人的门路,谋个一官半职。相国既然喜欢用香,我便想投其所好。敢问姐姐,现在这种香料,是相国大人向来钟爱,还是偶尔用一用?”

侍女道:“奴婢是最近新来的,倒不清楚这些。不过自从来府上侍奉,相国大人就一直用这香,从未换过。”

薛忱道:“听闻先前同昌公主极受圣上宠爱,圣上赐予奇珍异宝无数,不知此香是否也是御赐之物?”

侍女道:“奴婢刚入府时,府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隐隐沁着一股奇香,据说是宫中贡香的香气残留。相国大人说闻得腻了,吩咐换一种清新些的香料把屋子熏一熏,于是换成了现在的。”

当初是谁给同昌公主下毒,答案昭然若揭。

薛内官身上沾染的红茴香残香,加上现在弥漫公主府的解药香,便是铁证。

公主生前用品被皇帝下旨封存,留待陪葬。就算五色玉香囊已经被凶手销毁,想必陪葬品中也有许多沾染了五色玉香囊气味的物什,可用作证据。

如此,与其大费周张设法捉拿黑衣人、惊动韦保衡,不如悄悄回公署,将在这里的发现告知京兆尹再另做谋划。

于是薛忱起身告辞:“原意是想面见相国大人,邀请相国光临敝观,忽然想起欲献与相国的夜明珠忘带了。不如归去,改日再来。今日之行太过仓促狼狈,还请二位暂时不要向韦相提起我来过。”

薛忱留兵丁继续监视公主府,翻身上马直奔京兆尹府,行至临近府衙一处小巷子时,隐隐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气味,勒停坐骑,侧脸一看,温润那厮正躲在一家烧饼铺子的招幡后,挤眉弄眼地拼命冲他招手。

薛忱驭马拐入巷中,冷脸道:“你们在这鬼鬼祟祟做什么?”

温润道:“可把你盼着了!你怎么才回来?险些把我俩饿死。”

薛忱目光往孟栀手里酥脆得直掉渣的胡饼上一带:“这不是吃上了么?”

温润道:“那是我的外袍换的!你快去巷口临街那间 ‘荣盛押’把我的袍子赎回来,然后我有要命的事同你说。”

“没空。”薛忱打马就要走。

温润连忙上前抓住他缰绳:“你这是去哪?”

“公署。”

“还回公署?回公署就没命啦!”温润压低声音急道。

薛忱抬眉:“发生何事?”

温润长话短说,说他爹让他和孟栀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想让他俩跟他一起死:“二郎,你知道得太多,如果回去,也得死!”温润的手在他脖子上横着来回比划。

“哦。所以你就跟她跑了,”薛忱淡淡道:“然后发现你俩不但身上没带钱,还没有赚钱吃饭的本事,所以想诓我一起跑,让我养你们。”

说着,他漠然瞥了孟栀一眼,眼神仿佛在说:“我就知道这背后是你。”

温润讲义气,不卖孟栀:“你这话说得……我们急着赶来截你,也是为了救你呀!兄弟我怎么忍心看你一个大好青年白白丧命?”

薛忱不跟他废话,说句“我追随大人办案”,用力夺过缰绳,打马离去。

孟栀看着他背影,愤愤往地上一坐:“傻子,小气鬼,直脑筋,冷面瘟神……”话音刚落,看见薛忱一人一马手里拎着一件袍子立在巷口,连忙改口道:“好人。”

薛忱看一眼他俩,将袍子往地上一扔,扬长而去。

温润连忙赶过去把袍子捡起来,听得“当啷”两声,袍子里还掉出两枚玉佩。

薛忱回府,问府尹大人何在,录事答说:“大人正在审问人犯,说薛参军回来便通报。参军随我来。”

温璋见薛忱来,命人将韩宗绍押回牢房。

薛忱向温璋禀告在公主府的发现,建言道:“若向陛下请旨,检视公主遗物,必有所获。就算没有寻得那件五色玉香囊,也必有其它浸染其香味的物件。到时请供事宫廷的香料师傅或其他御医在御前鉴定一番,此案即可告破,就可以还韩宗绍等人以清白了。”

温璋闻言,双眼一亮,大喜道:“好极!”然而欣喜在他脸上很快凝固,转作严肃:“二郎,此案告破,你立功不小,但你要走。”

薛忱惊道:“大人这是何意?”

温璋道:“此案,案情清楚,已无疑问。我刚刚与韩宗绍核实过,其证词与薛内官证言及你今日的发现完全相符,并无破绽。我欲与刘瞻大人再次联名上书陛下,请求释放韩宗绍等人,并严查波斯胡寺行凶案的幕后黑手,为死去官兵讨个说法。圣上的为人,最注重颜面。如今我若将同昌公主之死背后的冤情在天下人面前揭破,圣上必不容我。”

薛忱道:“大人……”

温璋道:“我身为京兆尹,掌管此地刑狱,护佑此地平安。如果圣上要从我的手里冤杀长安百姓三四百人,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这是我职责所在,并非愚昧忠君,二郎不必劝我。”

薛忱含泪道:“大人有此志,难道二郎便是贪生怕死之辈么!”

温璋一笑,拍拍他的肩膀:“你一个小小的从七品京兆府兵曹参军,食朝廷俸禄不多,何至于把命搭上?这一点,你真要跟姓孟的那个小娘子学一学。”他肃容道:“我已经下了通缉令。孟栀,在波斯胡寺错认证人,导致官兵与百姓枉死。温润,盗京兆尹府马匹。算是在天下人面前与他们二人划清了界限。二郎,我要你做两件事。”

薛忱强忍着眼泪,说道:“谨遵大人吩咐。”

“第一件,今夜我会打开大牢,将除了韩宗绍之外的其他人,能放走多少就放走多少。你凭京兆尹府令牌帮他们逃出长安城。京兆尹府这边,我会用一具官兵的尸体顶替你,就说你在犯人越狱时战死。”

“好。”

温璋又从袖中取出一只鎏金花蛤形银盒交给他:“第二件,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孟栀和阿润。如果找得到他们,把这只银盒给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去寻郑畋大人。郑大人风骨铮铮,且有望在刘瞻大人之后接任宰相,必能庇护你们。如果有机会,你可以通过孟栀加入闻香司,或许你能够借此找到你生父生母。当然,如果你厌倦长安,想在江湖隐逸一生,也可以。往后的路,你就自己做主吧。”

薛忱哽咽承诺:“好。”

温璋含泪笑道:“也不必过早伤怀。或许圣上高抬贵手,只将我贬往岭南,留我一条性命呢?”又叹道:“我自知平日执法严苛,不知摘下这顶乌纱帽时,长安百姓是为我落泪不舍,还是弹冠相庆、奔走相告?”

温璋为薛忱做了种种安排,怎知还未及入夜,京兆尹府就被金吾卫包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香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