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差一点也没关系 > 第6章 对不起

差一点也没关系 第6章 对不起

作者:宣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00:14:28 来源:文学城

考完研以后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要没劲。我陷入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

我没有整理宿舍,也没有计划回家,每天躺在我的小床上,吃饭,睡觉,玩手机。

蒋峪第一次知道,有人可以不吃不喝,一觉能睡12个小时。

我身体力行地向他展示,还能更久。

蒋峪问我还好吗,我说我好得不得了。

在我因考研陷入情绪戒断期的时候,蒋峪一如既往地忙碌,弄论文,写报告,还有一些考核的事,我的闲,更衬托出他的忙。

以前我是用早七晚十二的强度去备考,从没意识到蒋峪其实也是大忙人。

我和蒋峪还是保持之前的见面频率,不过改成了我去找他,我们俩继续在同一个校区谈异地恋。

蒋峪对此适应良好,只是我有点不习惯。我觉得我和蒋峪真正开始谈恋爱是考完研开始的,我们从双“忙”变为单“忙”,迎来真正的磨合期。

在我一直以来的认知里,需要经常磨合的关系,是不长久的关系。如果事事都要磨合,都要通过深度交流才能走下去,那说明这两个人不合适。

不合适不代表人不好,只是鞋子穿错了脚,换个尺码就好了。

刚恋爱的时候,我和蒋峪没经历过什么磨合期,就顺利在一起了。我心里总有一种微妙的不安,我甚至觉得这不代表我俩有多合拍,而是我们还没遇到可以产生矛盾的事情。

蒋峪大概没接触过我这么拧巴的人,他不理解,但尊重。

就像男生对喜欢的人具有服从性那样,在我眼里,蒋峪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这样可以,那样也行,万事都好商量。

可能他唯一比较头疼的,是谈了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吧。

我和蒋峪当然也发生过分歧,就一次,发生在我们在一起的第三年。

那一年,我是研一下学期,导师这边有转博的名额,但我一心想要早日就业,没有任何要读博的打算,所以还是放弃了。

我爸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而我像翅膀硬了一样,在电话里和他大吵一架,气到浑身发抖。

至于这件事我爸怎么知道的,还要从他同事的孩子讲起。

我爸同事有一个和我同校的儿子,大我几岁,学软件工程的,研一转博,27岁就博士毕业了,他目前在我们当地一所大学教书,据说光安家费就有大几十万。

在我爸的认知里,我像他同事的儿子一样,也读到博士,再出来找一份教职,社会地位体面不说,又方便照顾家庭,再好不过。

好像女博士的头衔,不过是婚恋市场上装点自己的一朵花,而我不愿意这样。

我爸何许人也?文化程度有限的初中语文老师,一路评到现在的职称,优厚的退休金指日可待,他吃过的时代红利好到我想象不到。

但世界对于二十岁出头的我不是这样的,我要读研要实习,每月领学校的补助维持生活,生存焦虑每天都在追赶着我。

博士是我想读就能读的吗?如果读不下去,学校能同意我再转硕吗?我能像蒋峪那样得到家庭的帮助吗?

很显然,不可以。

所以我不理解我爸,他也不理解我。

谈不拢,当然要起冲突了。

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挂我爸的电话,第一次说我不同意,第一次没有尊敬他。

但在我爸电话里骂我“翅膀硬了”的时候,我第一反应还是害怕,还是逃避。

家庭之于我,如同杂技团里那条把小象困在原地的铁链,栓了二十年,时间久到小象变成大象,也不会逃跑了。

该怎么说呢,在外面上学念书已经够累了,家里不说提供帮助,至少可以闭嘴吧,但我们家不行。

我特别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每当我的生活要变好的时候,我爸总要跳出来,吵一架,骂一顿,将我打回原形,直白地告诉我:你不配。

用尽全力,我也不过是想要做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就这么难呢?

我和我爸抗争的结果,次次以微信和电话的轰炸结束,我把手机关机放进包里,只拿着校园卡在学校逛荡了一天。

蒋峪联系上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喝了一罐冰啤酒,坐在我们散步时会路过的长椅上,一边喂蚊子,一边玩手机。

找不到我这件事让蒋峪有些焦虑,他担心我的安全,而我又是一个什么都好憋在心里的主儿,不知道他会不会觉得我很难搞呢。

蒋峪神色如常,他帮我解决了剩下的酒,丢垃圾,拎包,和我走出去。

直到走到有路灯的地方,我才看出蒋峪不太开心。他抿着嘴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在得知我从早到晚什么都没吃之后,直接改道去了食堂。

蒋峪有一个优点是,生气归生气,该做的事情还是会认真做。

然后我就得到了一个冷脸给我买饭,冷脸收拾餐余垃圾,冷脸帮我修改问题的男朋友。

我发现我确实是一个不会处理亲密关系的人。

我故意断联,害蒋峪担心,这是我的问题,然后蒋峪不开心了,我应该主动去解决这件事,哪怕沟通一两句,但我的嘴却像厚涂过502一样,根本张不开。

等我开口是不可能的,我们从餐厅出来以后,蒋峪已经哄好了自己,他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蒋峪其实在半月多前已经看出了我情绪不对劲,我用期末搪塞了过去,但这个理由不能一直用,毕竟某人虽然没读过研,但也读了博。

“对不起......”我下意识道歉,然后成功噎了蒋峪一下。

道歉是一种狡猾的逃避,显然我和蒋峪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叹了一口气,轻巧地攥住了我的心,但我也不想说话了。

我感到很无措,每当面对有可能的冲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因为在我二十年的成长经历里,只有沉默是最安全的。

而我觉得,蒋峪不会懂,因为我从来没有要求过他共情自己。

我问蒋峪是不是生气了。

蒋峪让我不要岔开话题,但我坚持,他很无奈地说有点,“你出门不用手机,我联系不上你,也会担心......”

但蒋峪情绪不高的更多原因是,他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因为我什么都不跟他讲,宁愿自己忍着。

我是带了电脑出门的,只是因为心情太差了,一下午什么都没干。

现代人没有手机和失联无异,但世界少了一个我,果然照样转,除了蒋峪,几乎没有任何人会在意我。

蒋峪问我难过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

实话是没有,在和我爸吵完架以后,我谁都没想,我只想原地消失,但看在我俩之间气氛尚好的份上,我还是扯了个谎,说有。

蒋峪摸了摸我的头,他什么都没说。

这算是我和蒋峪第一次吵架吗?没有恶言恶语,没有针锋相对,我们很容易地宽容了彼此,和好如初。

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很柔软,像夏日篱笆上被雨打湿的红蝉花,感觉自己要被泡发了。

事情以我的坦诚告终,蒋峪先接纳了我的情绪,然后接管了我的手机,换他和我爸“对线”。

转博是不可能的,我读研第一年就意识到我不适合读博了。我爸负气问我“那你考个什么学硕,早点出来上班不好吗?”

为什么选择读三年的学硕,当然是因为省钱了......

蒋峪握着我的手机,同样露出了一个感到匪夷所思的表情。

看吧,我就说不止我一个人会觉得我爸有病。

蒋峪耐心解释了一堆,还欲盖弥彰地在开头输上了“爸爸”的问候,但他真是想多了,因为我爸压根儿没看出来不是我在和他聊天。

这个世界上,除了我阿姨,没人能讲通我爸的逻辑。我眼睁睁看着蒋峪的表情从平静,到无奈,最后他直接放弃了。

“宝贝,我们还是去超市买甜筒吃吧。”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

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我一直在学校待到过完元旦才回家。

蒋峪大年二十四离校,他大约有十来天的年假。在和家人过节前,蒋峪先来青岛找我玩几天。

他坐上高铁的当天早晨,我也在家门口送走了爸爸、阿姨和弟弟。

爸爸一家三口打算先坐高铁去烟台玩几天,然后从烟台做轮渡去大连,到我阿姨娘家过年。

这种可能令我陷入尴尬境地的场合,我向来是不去的,当然了,他们也没有要邀请我的意思。总而言之,作为爸爸第一段婚姻的遗留物,我留守在家最明智不过。

虽然家里没人,但我并不打算邀请蒋峪来。像我住的这种老式步梯房,邻里之间早就熟到毫无**,如果我和蒋峪的事传到我爸耳朵里,那简直是噩梦。

毕竟我们这个复杂的家,八卦多到已经不能再给别人增添谈资了。

我是在重组家庭中长大的,和大部分父母再婚的小孩一样,离开父母各自组建的新家庭,跟随老一辈人生活。

奶奶过世以后,我搬回了曾经短居过的房子,和爸爸、阿姨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住在了同一屋檐下。

按照世俗的眼光,这个四口之家,有儿又有女,再幸福不过。但这个家庭,只圆满了我爸爸一个人,一切都是他的儿,他的女,不全是我阿姨的,更不能是我的。

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确实曾因这事被邻居用有色眼镜看待过,但当我离开那里,上了高中,后面又读了大学,我发现根本无人在意。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关心,别人有没有爸爸妈妈,你走到山东的大街上,在胸前挂一块父母离异的牌子,还不如染一头绿毛吸引来的关注多。

正因如此,在蒋峪面前,我也不避讳我的原生家庭,我并不将它视为出身的“污点”,如果蒋峪因此看轻我,那正好说明他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彼时,我和蒋峪只是一对闪恋的情侣,远谈不上婚嫁的长远,所以我也对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留,比如,我家其实没有任何人,再比如,成年后,我每年都是一个人过年。

不然,我要别人怎样做呢?

蒋峪有自己的家人,他必不可能在青岛和我一起跨年,我不想陷入沉默的尴尬,当然也不认为自己单独过年很惨,所以我一句都没有提。

甩开这一点点善意的隐瞒,我们这几天玩得还算愉快。

蒋峪把酒店定在了我家附近,我们很早就出门,去沂水路早市,新鲜的瓜果蔬菜挂着冬天的霜,海鲜冻货收敛着气味安静地躺在泡沫箱里,烟火气升腾早餐摊子上,早晨真好。

经过女大学生的科普,内陆城市长大的蒋峪不仅第一次认识了笔管鱼,还分清了鱿鱼和八带(章鱼),太有意思了。

逛完早市以后,我们在路边摊解决早饭,吃大虾锅贴、萝卜馅饼、小馄饨、老油条还有甜沫。

青岛的早餐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山东人的口味大差不差,有些东西我在学校也能吃到,但总感觉不一样,蒋峪说是因为家乡的味道难以复制。

我直接发出一声爆笑,我一直认为自己有一个很破碎的家庭,我在爸爸和阿姨的家里,甚至没有一个完整房间,十五岁的时候发誓要离开这里,但说到家乡,我却总下意识想到是青岛。

非常多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小豆丁的我被妈妈叫起来,裹着笨重的羽绒股,带着小手套和小帽子上早市。

她牵着我徘徊在海鲜摊子前面,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我,这是什么鱼,那是什么鱼。

孩童世界里,散发着腥气,瞪着圆圆眼睛的冻鱼和恐怖片没差,我很害怕,呆呆地站在那里,妈妈却以为那是我着迷的表现。

零几年的时候,妈妈从早教班了解到蒙氏教育,并且深信不疑,于是,我不得不被迫早起了好几个冬天上早市去长见识。

蒋峪在冬天的冷风里听了这个温暖的恐怖故事,表示明天早起再来这里“看鱼”,被怕冷的我毫不留情拒绝了。

谁要在大冬天里,和男朋友冒着冷风看冻海货啊。

-

青岛的冬天也有响晴时候,呼呼的北风歇了,我们出门爬山,散步,喝热咖啡。

我不止一次觉得,我和蒋峪真正谈恋爱是从考研结束以后开始的,在学校的时候,他更像我的陪读对象。

虽然我们经常一起打球,约饭,不定期出门玩,但我和他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和我们俩一起约会的,也总是书、电脑和文具。

当考研初试的石头彻底越过西西弗斯的头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精神舒展,脚步轻盈,我的快乐在蒋峪来青岛以后,直接达到了顶点。

这种体验很新奇,成年以后,我从未和一个人从早到晚地呆在一起,即便是窝在咖啡厅的椅子上,各自玩手机。

谈恋爱嘛,最关键的是谈,哪怕全是废话。要聊天,要说好多好多话,说到嘴唇发干,把自己整个前半生吐露个干净,还意犹未尽。

我们也会谈论彼此的家庭,对于我要在我家长这边保持地下恋这件事,蒋峪特别理解。

在青岛这几天,蒋峪每次都是鬼鬼祟祟地在我家楼下目送我进去,然后再自己回酒店。

蒋峪在他爸妈那边是什么都不避讳的,在我们俩好上的第二天,他就在家庭群里宣布自己恋爱了。这样一来,蒋峪家的单身狗只剩下芝麻和汤圆了。

这俩是蒋峪家里养的两只西高地,都已经做过绝育,是货真价实的单身狗。

蒋峪爸妈先是表达了对蒋峪的祝福,附带几条爱情保鲜秘诀,然后愉快地给他打了一笔钱,颇有一种自家多年滞销农产品终于被推送出去的兴奋。

经我同意,蒋峪发了一张我俩的合照给他爸妈。

通过蒋峪的手机,我第一次知道,全家都是高情商是什么体验。他们的三人家庭群简直是一个夸夸群,蒋峪妈妈发的微信有一句说“相信你的眼光,也相信意点的眼光。”

由此,我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蒋峪爸妈多开明,多友善,而是蒋峪爸妈真的特别爱他。

因为爱,所以相信,这是一种很珍贵的情感。

蒋峪在青岛的最后一天早晨,我们去看日出。

五点多就赶到海边,肩贴着肩,手着牵手放进羽绒服口袋里,在烟花噼啪啪啦的闪耀火光里,静待太阳慢慢升起。

金光笼罩大地,沙滩融化,爱人相拥,天地落进橘子海。

每当我回忆起这一年的冬天,脑海里满是柔软的记忆,奶奶过世的第十年,妈妈离开的第十七年,温暖的冬天再次降临在了我身上。

新年要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对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