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曹魏两丽 > 第3章 劝友

曹魏两丽 第3章 劝友

作者:近渺及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3:20:26 来源:文学城

颍川山林深处,一排茅舍俨然。

于村庄之外,稍高的地势,还有一间草庐独立。

草庐内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依稀还有人语传来:

“先生,我灶上生着火,你帮我看着点。”

“不行。我在给夫人讲《战国策》,况且我也不懂薪火之术,你自己看着吧。”

“可是,我还要喂鸡!”

“那就随它去吧,大不了烧干了,就吃干烧汤饼。”

“先生你真的是……小的上辈子一定是欠先生好几条命。”

“要不,我去吧?”

“夫人只管坐下来,听我继续与你说这《魏王遗楚王美人》的故事。”

……荀彧同唐袖的车驾在草庐门外停下,御者自去绑马、闲逛。

荀彧领唐袖叩响柴门。

篱落间传来少年的应答之声:“谁啊?”

“是我,荀文若,求见你家先生。”荀彧同唐袖对望一眼,而后从容地回话。

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柴门被打开后,走出一个穿着青灰粗衣的少年。

少年十**岁的样子,左手端着装粟米的陶碗,右手捧着七八根薪柴。

少年望荀彧一眼,霎时满面的委屈,无奈地说道:“荀公子,你可来了,快劝劝我们家郎君,别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家中庖厨、浆洗、喂鸡的事情,竟全交给我。”

“呜呜呜,荀公子,小的快累死了。”

那少年一股脑地抱怨完,紧接着定睛,看着荀彧身旁的唐袖愣了愣,继而十分恭顺地朝唐袖拱手作揖:“这位是荀夫人吧?小的舟楫,见过夫人。”

唐袖礼貌地回以一个微笑,接着望向身旁的荀彧。

荀彧同她解释:“这位是我好友郭嘉奉孝的书童——舟楫。”

唐袖了然地微微颔首。

须臾,篱落之后的屋室内,更传来一声高昂、好奇的询问:“舟楫,谁啊,谁来了?”

舟楫漫不经心地答:“是荀公子。”

话罢,舟楫更延手对荀彧,恢复热络道:“公子快请进,我家郎君正在堂上,公子屋内稍坐,待小的喂完这两三只鸡,便给先生奉茶。”

还要等喂完鸡?看来荀彧,不仅同这家的主君郭嘉关系好,与他家的书童也颇不生分。

唐袖一边跟随荀彧穿过篱落,一边暗暗思忖。

他们刚走到门边,自主屋内室阔步而出一个应是刚刚弱冠的年轻男子。

那年轻男子身形消瘦。因身量颀长,显得犹如竹竿一般。但他又并非竹竿那样笔直,而是松垮自在得略有些溜肩驼背。

仪态上看着不如荀彧,但要更潇洒自如。

容貌倒也十分俊逸出尘。除了有些太瘦,肌肤呈一种不太健康的青白。剑眉、桃花眼、挺鼻、显峰露谷的唇。

举手投足颇不拘一格。

年轻男子上前便是把手往荀彧的肩上一搭,撇开唐袖,只领着荀彧往屋里走。边走,边道:“你当真从亢父辞官归家?什么时候回来的?你家中俗务那么多,怎么得空来寻我?”

一连串的问题听得荀彧是脑袋直摇。

荀彧饶是被年轻男子朝着一个方向使力,也仍旧保持着身形的持中、端正。

唐袖对年轻男子忽略自己的行为并不在意,自行跟随二人也进到主屋,待俩人一上一下地在茶案前坐好,唐袖就在侧位坐下。

年轻男子这才注意到唐袖。

他仔细盯着唐袖瞧了瞧,眨了眨眼,忽而朗笑一声,拱手说道:“见过嫂夫人。”

随后,他更抻手推了荀彧一把,一本正经又道:“文若好福气。我观嫂夫人姿容姣好,面色红润,是个疏朗爽阔的美人。”

荀彧闻言,也看了唐袖一会。

但他并未发表什么意见,只道:“我听闻你刚刚完婚,便领着弟妹来山野隐居。担心你照顾不好弟妹,便携了拙荆来与弟妹说说话、解解闷。”

“说到这个。”年轻男子恍然一声,倏尔站起来,去到主屋堂上旁边的内室,探首进去,柔声,“夫人,家中有客,你可要出来见见?”

等年轻男子回身,跟随在年轻男子之后,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

少女身量娇小,靡颜腻理。沉静的远山眉掩映眼尾略向下沉的杏眼。

这个相貌特征,唐袖想起了自己在未来的闺蜜姜袂。

她们竟是有五六分类似,剩下的四五分,是姜袂没有这般年轻、素净,以及姜袂的脸颊后方有一颗红色的痣。

年轻男子随之与唐袖和荀彧介绍:“此乃拙荆姜女。”

唐袖眼眸微瞠,没曾想这姜女与自己的闺蜜竟还同姓。

“荀彧,字文若。”荀彧最先起身,对着那姜女拱手施礼。

唐袖学着荀彧的样子,也指自己道:“我姓唐。”

她见年轻男子称呼姜女,没有带上闺名,自以为应当是这古代女子闺名不便为外人道。自己也不好在外面丢了荀彧的脸,所以只说了自己的姓氏。

哪知那姜女闻言也是略微睁大杏眸。

年轻男子又告诉姜女:“这位唐夫人乃是我至交荀文若之妻。你唤她荀夫人、唐夫人,或者唐阿姊都可。”

姜女便称荀彧和唐袖:“荀公子,唐夫人。”

唐袖回礼:“姜妹妹,奉孝先生。”

唐袖并非有意套近乎。但她实在很难将眼前的姜女与自己的闺蜜姜袂完全区分开。

既然她们那么像,自己定是要趁机占闺蜜便宜的。

要是这姜女真是自己的闺蜜穿越就好了。

只是这穿越,还有俩人一道穿成陌生人的不成?

年轻男子郭嘉推着姜女到唐袖身旁坐下。

唐袖礼貌地与她扬笑。

姜女也笑。

但俩人并无太多话说。

唯一不多的几句,还是唐袖主动开口:“姜妹妹也是这颍川人?”

“嗯。”

“姜妹妹同奉孝先生才新婚?”

“嗯。”

“夫妻感情还和美吧?”

“嗯。”

这让唐袖怎么说更多嘛。

她们就互相偶尔望对方,尴尬一笑;或者抬眸看向桌案另外两边的荀彧和郭嘉,旁听他们二位挚友热聊。

“我今来寻你,实是有正事相告。”荀彧认真地开口。

郭嘉不明所以地看他。

“眼下,洛阳将乱。董卓入京表面扶持幼帝,实则趁机揽权、践乱国祚。临行前,朝中正在商议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之事。董卓以臣身,擅君事,实乃大逆不道。天下群雄定会对其群起而攻之。一旦天下大乱,颍川亦然。”

“故而?”郭嘉不慌不忙地反问。

荀彧答:“我欲领家中族亲与颍川父老前往冀州。冀州韩馥与我有旧,又有招揽之意,愿意亲自前来迎接我等。”

“你准备投靠韩馥?”郭嘉微讶。

荀彧则是摇头:“不是投靠,而是观望。也并非为了韩馥,我看中的是受韩馥节制的袁绍。”

“袁氏袁本初,乃四世三公之家,又杀伐果决,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匡扶汉室之臣。”荀彧有理有据。

“不是文若,”郭嘉不能理解,“你就不觉得这汉室凋敝至此,实是多年积攒,既已是崩溃之际,又何谈匡扶?你以为那些英豪起事是为匡扶汉室,我瞧着倒是人人都想学项羽、刘邦。”

“奉孝慎言。”荀彧指正郭嘉,“这汉室大统已绵延国祚八百年,高祖乃真龙天子,刘氏乃天子血脉。你我为汉室臣民,自当匡扶汉室,扫除积弊。所谓‘忠君爱国’,乃君子大义。”

“荀文若,我瞧你读书都给自己读迂腐了。”郭嘉嗤之以鼻,“我倒觉得这九州天下合该能者居之。既诸侯能分解周王室,秦皇又能统一六国。高祖易秦为汉,改赢姓为刘姓,又如何不能被其他人改朝换姓?”

“郭奉孝!”荀彧厉声正色。

郭嘉见状,不再争执,只乖乖服软:“好好好,文若,我不同你说这个。你是世家出生,数百年来受汉室照拂,自然也被教得无论如何都该顺服汉室。但你得空,还是该好好想想我的话。以你之才,即便脱离汉室,荀氏依旧能够长盛不衰。至于你此番大约是也想我与你一同离开颍川这是非之地,我却不能答应。”

“为何?”这下换是荀彧不解了。

郭嘉朗然笑答:“你前往冀州是因为你有家有室,更有兄弟族亲。可我郭奉孝不一样,我无亲无故,举目家中只我、拙荆和舟楫三人。我们去哪里不是一样?况且,我一不像你身负盛名,二不如你一般死忠汉室。我还是留在颍川。这颍川乱了也好,我正好四处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乱世真正有能力之人。”

“文若,我也想为自己寻个明主。”郭嘉郑重其事,“其外,我劝你也不要奢望真的能把这颍川父老全都劝走。”

荀彧先是不愿地又在唤道:“奉孝。”还是想劝郭嘉和自己一起走。

但听到后一句,他只顾询问:“何意?”

郭嘉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这颍川的父老可不是都读过书的,知道天下大乱,自己遭殃。他们只知晓汉室仍在、陛下仍存,颍川是自己根系所在、父母先祖待了千百年的地方,让他们离开,不是叫他们忘祖背宗,不义不孝吗?”

“我荀氏尚且能抛下故土……”

郭嘉打断荀彧:“都说了不一样。你们荀氏是都读过书的,知晓‘君子不立危墙’的道理。”

“我,你……”荀彧一时语噎。

郭嘉笑意盎然:“好了好了,不谈这些时局、大势。你今日来得巧,舟楫他煮了鲜肉汤饼,与嫂夫人留下吃过午食,与我把酒尽欢之后再回去吧。”

“奉孝。”荀彧似乎还有话说。

郭嘉却是一把抓住他,抢他话茬道:“文若,你身上这熏香味道也太重了。我闻不来,得赶紧用酒味帮你遮盖过去。”

荀彧莫可奈何地轻叹起来。

唐袖在一旁听了,忍俊不禁,巧了,她也觉得荀彧身上太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