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沧海暮天记 > 第37章 平堂雪

沧海暮天记 第37章 平堂雪

作者:Epony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1:44:34 来源:文学城

狂风卷着雪粒吹过锋利的山脊,大雪糊住了视线,灰白的天地之间由远及近,逐渐浮现出一道几乎被风吹走的身影。

走近了,顶风前行,那人低着头,裹着黑色的披风,骑一匹黑色的马。

马鬃马尾吹乱,黑马逆着风雪,细骨伶仃的腿仿佛下一刻就要折断。

披风的边角猎猎作响,同马鬃马尾一样飘飞在空中。风雪鼓满那人的衣袍,她的身形一下子显得很庞大,而下一瞬风向转变,皮袍贴着身躯吹过,又让她显得那样渺小。

为什么偏有人在这样的风雪天走这样陡峭的山路,此方天地中只有狂乱的风雪,并没有答案。

山下风稍住,茫茫大雪中,远处连绵起伏的,分不清是边城还是又一座山。马上的人凝望许久,调转马头,别向而去。

边城外有一些零星的村庄,散布在大山和大城之间,在和平年代过着平静的日子。

呼啸的风声淹没了马蹄,前行几里,雪积渐深,风刮过雪面,吹动露出积雪外的几根细长的绿叶和一片衣角。

马上的人似乎留意到什么,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去查看那片衣角。衣角连着衣服,掀起一片积雪,她跪在雪地上,从雪窝里刨出一个冻僵的人。

摸了摸心口还有热气,从马上下来的人甩开披风将此人裹好,把她抱上马背,步伐不再迟缓,朝前方的村落快马奔去。

朽坏的木门上钉着锈损的门闩,在风雪中被咣咣地拍响。

“有人吗?有人在吗?”

久久无人应答,戴着面罩的人抱着被披风紧紧裹着的人推开门进去,却见屋中家徒四壁,土炕上裸露着黄泥,连片铺垫的纸都没有。窗户上糊的纸破开,在寒风里哗啦啦地响。炉灶旁的避风处蜷缩着两个老人,紧紧捂着身上打满补丁的夏日单衣。

灶边还堆着少许木柴,但戴着面罩的人俯身去探,那对老夫妇早已死去多时了。

这是这个村庄最外围的人家,远离成片的民居,房屋破败,连院墙都已倒塌了。

掩好门,牵着马顶风来到村里头房屋稍微严整一些的地方,戴着面罩的人再次将门叩响:“有人吗?开开门!”

没多会儿,门从里面费劲地打开了。

“她冻僵了!”风雪太大,裹得又厚,几乎听不清别人说的什么。戴着面罩的人掀开披风给他看那人的脸,冲着开门人的耳朵大声说道。

开门的人压着披风一看,帮她顶住门,同样喊着:“快进来!”

“呼——”

碗上的热气被吹开,温水一点点被灌进冻僵的人嘴里。小孩站在炕边,看着大人们解开那个昏迷的人的外衣,把她裹进被窝。

娘把空碗放在炕沿上,紧紧地搂着那一大团被子,又将手伸进被子里摸了摸那人的体温。

“缓过来一点了。”娘对站在炕边那个戴着面罩的人说。

戴面罩的人似乎松了一口气,跟娘一起隔着被子帮忙按摩那个人的四肢。

姥姥从外面端来温好的酒:“来了来了。”

又是几口温酒灌下去,那个不认识的人面色终于红润了点。

“行了,缓着吧,这就能活了。”姥姥拍了拍被子,冲戴面罩的人说,“我再去给你们熬点姜汤,别再为风寒要了命。”

“谢谢大娘。”戴着面罩的人客气地说。

追着姥姥出了屋,小孩儿她爹正在外屋地的灶上烧火,好叫火炕热一些。

“姥姥,她们是谁啊?”小孩问。

“冻僵的是你何家姐姐啊,你不认得了吗?再过两年你就该去她家念书去了。”姥姥从柜橱里翻出姜来,刮去坏掉的地方,放在案板上利落地切了起来。

屋里,戴面罩的人道:“在来您家之前,我先去了村头那家。”

炕上搂着被子的嫂子闻言问:“村西头那个独户?”

戴面罩的人点头。

“正是老林家大叔和大婶呢!家里就剩他们两个,大雪封门,村里还给送去过一点木柴。”大嫂说完,又问,“你去时,他们可还好?”

戴面罩的人语带迟疑:“木柴还剩下一点……但人已经不在了。”

“妈呀。”大嫂子一愣,下意识地反问一遍,“人没啦?”

戴面罩的人道:“我去看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

大嫂子怔怔的,长久,她痛惋地叫了一声:“哎呀,头两天还好好的,几天的工夫没见,怎么就这样了呢。”

叹罢,她朝外屋地喊:“孩儿他爹?他爹?”

“哎。”外头烧炕的男人应了一声。

大嫂子道:“她说老林家大叔和大婶没了,你带人去看看去啊。”

“谁没了?”隔着厚厚的门帘,外屋地的丈夫问。

“村头老林家大叔和大婶!”大嫂喊道,“你要不找何贵他们一起去看看?”

门帘一掀,男人探头进来:“谁?”

“老林家大叔和大婶。”大嫂子道。

男人看了戴面罩的人一眼,又对大嫂道:“那你搁家待着,我去瞅一眼去。”

“谁没了?”外屋地正在切姜的老太太又问了一遍。

本来在外屋地看老太太做汤的小孩儿从门帘缝儿里钻进来,把鞋一蹬钻到炕上。

大嫂子抽过手揽过孩子,道:“老林家的大叔和大婶!这丫头敲门去看来着,先到的那儿。”嫂子又叫,“娘啊,我走不开,你给他找件抗风的衣服。”

老人应了。

好热。

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好热。

何芸娘半睁开眼,想要把身上压的东西掀开,不料手脚都被束缚住了,活动不开。

她恍惚记得她是要去镇上买炭,家里的柴要不够用了。

“你醒了。”耳边传来一个声音,“这样的大雪天一个人出门太危险,你差点冻死了。”

她回想起来了,走到半路,自己的脚和腿冻得没有知觉,浑身发凉,牙齿打颤,一不留神就扑倒在雪地里,爬不起来了。

“还迷糊着呢。”另一个声音说道。

不知是谁把她扶了起来,嘴边伸过一个勺子,里面盛着散发着姜味的蛋花水。她张口含进嘴里,品出红糖的甜和老姜的辛辣。

吃了几口东西,她终于觉得脑门开始泛着寒气,脑瓜也开始活动起来,认出那个端碗喂自己的,正是自己村里的何家大嫂子。

“嫂子。”她下意识喊道,“这是在哪儿啊?”

“你在我家呢!”大嫂子又舀了一勺姜糖鸡蛋花,在碗边刮了刮勺低,送到她嘴边,“你冻僵在半路上,要不是万幸有人路过救你,你怕是要冻死了!”

看着她老实把汤水咽下去,何家大嫂子哼了一声,替她抹了抹嘴:“你这孩子,嗔我叨咕你。你老爹老娘就你一个眼珠子,你要是没了,他俩可怎么活!”

“多谢嫂子。”

被喂着喝了两勺东西,她想从被窝里伸出手去接碗,但是手也被被子裹住了。

“谢我做什么,捡到你又把你救了的是这位姑娘,你还不快谢谢人家!”何家大嫂子道。

顺着何家大嫂子的示意,她看到地下一个不远不近站着的陌生人。那人见她几次想动,过来扶着她靠在墙上,好叫被包松开些,让她能伸出手来,又把一件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披风大氅给她披到肩上,盖住了露出来的肩膀。

“多谢姑娘救命之恩!”何姑娘立刻反应过来自己当时有多凶险。雪天路上没人,要没她,自己真的就要冻死了。

“不知恩人尊姓大名。”她十指不听使唤,只能虚虚地握住那陌生人的手,感激无法言说。

“我只是路过而已。”那人温和道,又看到她通红的手,“你手上的冻伤,估计不好治愈。”

“能捡下来一条命,就已经是幸事了。”何家大嫂子虎着脸,一勺一勺给何姑娘灌糖水,“什么天大的事,能让你这天头到处乱跑。”

何姑娘黯然:“雪不知道多久才能停,家里的柴不够了,我爹我娘年纪大,家里冷不得,我不得不去城里买炭。”

“城里的炭还能买得?”何家大嫂子嚷道,“那帮子糟心烂肺生孩子没□□的王八羔子恨不得拿炭当金子卖!打量大家都受冻,要发这笔黑心财,迟早叫老天降下一道雷劈死他们!”

“炕够热了不啊?”

外屋地传来老太太的询问,何家大嫂子忙止住话头,扯着嗓子答道:“够了够了,都坐不得屁股了!”

“那我把灶坑门盖上不烧了啊!”

“盖上吧!”嫂子答完,又冲何姑娘二人抱怨道,“这俩人,玩命烧,烧得这都烫人,可怎么睡。”

“现在炭很不好买吗?”戴着面罩的人问。

“你想呢!”何家大嫂子道,“柴、炭、冬衣、棉被都是紧俏物,可不得叫出天价去!这鬼天气也不知道怎么了,大夏天,忽然冷得跟数九似的。我们这样的还好些,那些打量天气回暖把冬衣棉袄都当了买种子、家里又没柴没炭的,如今还不知怎么活呢!”

“城里是哪家买炭?家家都这样吗?”戴着面罩的人又问。

“都是这样!”何家大嫂子气得直拍大腿,稍微活动开的何姑娘把碗接过去,她便掰着指头一个个给戴着面罩的人数,“鑫悦家、东福家,还有他们好几个会啊行的,跟商量好了似的,叫出一样的价,谁商量都不行,你不买,有的是人买,这才叫欺负人呢!”

“如此时节哄抬物价,官府不管一管吗?”戴面罩的人问。

“嗬。”何家大嫂子一拍手,“谁管你这个?八百两银子,得有六百两流到当官的口袋里去!人家美得很,谁管咱们老百姓死活。得亏我们还囤着点柴火,家里年轻力壮,也能再去打点柴,不然可怎么过!”

说着,她又想起来村头的林家老夫妇:“像你路过的那家,孩子都没了,一年到头就指着那点儿地过活,公婆俩凑不出一个子儿来,是真叫活活冻死了!”

戴面罩的人默然。

那边,何姑娘刮净碗底,嫂子接过空碗,又给何姑娘掖了掖被角:“你呀,安生先在我这暖和暖和,等缓醒过来再往家去,炭的事儿你不用急,等你大哥回来,我们给你想想办法!”说着,她站了起来,“你们先坐,我把碗洗出来,不然一会儿干了不好洗。”

何姑娘忙要起来:“嫂子,你放着,我去洗!”

何家大嫂子一把把她摁下:“坐着你的,用不着你!”

何姑娘争不过,只得坐下了。

小孩儿和嫂子一起掀开门帘出去,屋里只剩何姑娘和那戴面罩的两个人。

那人不曾解下面罩,何姑娘只能看到她修长秀丽的剑眉和一双沉静的眼睛。

“我瞧着恩人面生,看气度,也不像我们十里八村的人。”她攀谈道,“不知恩人为何顶风冒雪来到此处?”

“风雪太大,我的马得找地方歇一歇。”戴着面罩的人又叮嘱道,“天气不好,若非要添置物品,还是跟同村的人结伴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多谢恩人,我记下了。”何姑娘应道,又说,“我叫何芸娘,就住村东头,我爹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您救我一命,不知可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恩人但说无妨。”

“只是路过顺手帮一把,你不必太过挂怀。”戴面罩的人淡淡地说。

何芸娘见她气度非凡,衣物用度更是自己见都没见过的,便知她不是什么一般人物,想来哪怕是自己全家也没有什么恩人用得到的,看恩人的意思,也并不图自己报答。

她将恩情默默记在心头,偷眼仔细打量恩人的眉眼,怕日后忘记她长什么样子,又道:“恩人留下名讳吧,我记着您的恩情,初一十五庙前三炷香,也定不忘为您祝祷。”

那人似乎是一笑:“萍水相逢一场,日后也没什么再相见的可能。三年五年,各自相忘,如今又何必说这注定记不住的东西呢。”

何芸娘想说自己肯定会记得,话到嘴边,又觉得轻浮,半晌,只道:“如今风雪太大、不宜赶路,不如恩人随我一起回到家中休息一晚。普通农家没什么好东西,但也让我招待招待您吧。”

戴着面罩的人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铅云厚重,紧该入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