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思懿给许丽珍安排了海葬。
许丽珍的父母,搬进了养老院。四年前,许良生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走的时候已经忘了很多事,不认得自己,不认得妻子,也不记得时光流逝,只记得自己有个女儿,可你若问他,女儿叫什么名字,他只会摇头。徐良生走后的第二个月,许丽珍的母亲也跟着去了,用一条围巾在卫生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肖思懿得到的,只有一张黑白全家福,她突然觉得许丽珍和徐良生长得是很像的,都有一双倔强的眼睛,而自己,也遗传了那样的眼睛。
海葬的仪式简单的多。
海风刮得劲,肖思懿看上去像是释然了,没有再哭,只是在骨灰坛沉入海中的时候,望着无垠的大海久久不语。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总要落叶归根。许丽珍在北京的根随着父母的离世也消失殆尽了,北京的公墓千金难求,肖思懿也不想再麻烦肖让,也许跟随洋流去看一看那些生前未见过的风景,也是另一种归宿。
她希望许丽珍来世不用被世俗门第所羁绊,能做真正自由的风。
办完这一切,趁着假期还没结束,两人决定回苏州。
绿皮火车缓缓南下,沿途风景肉眼可见变化。对面坐了一对夫妻带着个三四岁的男孩,男孩很皮实,偶尔会苦恼,那女人便尴尬地冲肖思懿笑笑。
途径徐州的时候,肖思懿跟着肖让下车透透气。
光从站台规模来看,这里没有北京的大,也没有广州那般繁荣。但肖思懿觉得,每个城市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气味。广州的空气闷热又潮湿,是凌晨三点依旧热闹非凡的夜市发出的浓浓的烟火气,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医院的消毒水味的。而北京的空气,干燥又醇厚,像是阳光照在陈旧的木头上发出的味道,让人平静。
但她最喜欢的,还是江南水乡的味道,清新湿润,湖泊河流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那是肖思懿对家最深的眷恋。
回到老宅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肖思懿和肖让并肩走着,远远地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个人影,不用想也知道是沈之南。肖思懿把身上仅有的一个背包挂到肖让肩膀上,小跑着就一头栽进沈之南怀里。
“祖母~我回来了。”
沈之南高兴坏了,捧着肖思懿的脸看了又看,满眼藏不住的心疼,“终于回来了,瘦了,受苦了小懿。”
肖思懿抱着沈之南不放手,嘴里也不忘撒娇,“不苦,能再看见祖母,就不苦。”
沈之南本来眼眶都红了,听见肖思懿的话,又破涕为笑。她知道许丽珍的事了,想问却又怕再次戳到女孩的痛处,于是索性招呼兄妹俩进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进屋,吃晚饭了么?”
肖思懿挽着沈之南跨过高高的门槛,摇着头说:“火车上的东西太难吃了,想吃祖母煮的面。”
“好好好,祖母给你煮。”沈之南转头又问跟在后面的肖让,“阿让呢?吃么?”
“嗯,吃,”
要说煮面,沈之南是有独门秘方的。传统的苏式面,用酱油佐料红汤底,或者配白糖猪油做拌面。但最关键的,便是那现炒的浇头,最常见是三鲜浇头,用笋丝木耳面筋外加虾仁爆炒一下,然后厚厚地铺在煮得劲道的面条上,
放完行李,热气腾腾的面已经出锅了。像小时候一样,肖思懿和肖让面对面坐着,沈之南端了两只大汤碗上桌,油渍渍的浇头,每一只虾仁都裹满了酱汁,油润可口。
肖思懿是真的饿了,端过碗就开始吃了起来,也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沈之南随手抽了张纸巾递过去,提醒她擦擦嘴角的残渣。
肖思懿腮帮子塞地鼓鼓的,“祖母,你不知道,我在国外就想着您这一口呢。”
沈之南哄小孩似的,“那你回去之前,祖母天天给你做好吃的,争取把你养胖一点。”
肖思懿一个劲地点头,咧着嘴傻笑。
肖让其实也很饿了,不过看着小懿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连日来的担忧也终于释怀了。
吃饱喝足后,肖思懿洗了个澡,就舒舒服服躺到了床上。熟悉的房间,沈之南提前换了干净的床单,有淡淡的香气和阳光照过的味道,肖思懿很快就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的无比踏实,再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一觉睡了十几个小时,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洗漱完后就去小厨房觅食,正巧碰到冯妈在择菜。肖思懿捻了两块白米糕随便对付一下,就跑去亭子里纳凉。
正值八月炎夏,荷花盛开的季节,可绕着水,围着山,即便是午后,这湖心亭也丝毫感觉不到热,肖思懿从小就喜欢待在这里,起初是觉得从这里等肖让回家更方便,后来待地久了,她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能量场,哪怕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干,都能被这份宁静治愈。
直到夕阳西下时,她才被肖让叫醒。
沈之南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特意招待两个孩子回家,她还拿出了一壶珍藏的梨花酿。这酒是沈之南自己酿的。于春季将新新鲜梨花晒成干然后磨成粉和糯米粉、酒曲按比例装入酒坛,发酵后再加入梨汁。到了夏季,就可以喝上清甜带着花香的梨花酒了,若是冰镇一下,那更是可口。
就这一大桌的菜,肖思懿像只初次偷腥的猫,一杯接着一杯,不知餍足。
只是这酒,虽好入口,后劲也很足。
不知不觉间,就上头了。
晚风凉爽,肖思懿躲在亭子里望着那一池荷花发呆,只觉得头越来越晕,可她觉得自己没有喝醉,这酒跟果汁似的,怎么可能醉?
几朵花来着?
肖思懿掰着手指数,“一、二、三、四,诶不对,怎么数重叠了,再来,一、二、一、二……”可越数就越不明白,明明刚才还只有四朵的,怎么一下就变多了呢?肖思懿转过脑袋,又去数凉亭柱子。那柱子和花一样也有了叠影,从六根变成了十二根,哦不对,好像更多了。
肖思懿数的头疼,索性放弃了。
飞檐上的风铃叮铃铛啷的,仿佛与虫鸣鸟叫在对唱,那声音空旷地像是从遥远的地方飘来。肖思懿觉得腿也软了,靠在美人靠上,口齿不清地哼起了歌。
低吟哼唱随着风,飘了出去。
算不上动听,却入了有心人的耳。
肖让顺着声音,开始朝着院子走去。若说开飞机,他是一等一的好手,但在喝酒这件事上,就没那么擅长了。眼前是混沌的,但好在意识还算清醒,肖让凭着本能终于找到了亭子里的女孩,隔得远,看不见面孔,薄薄的月光洒在身上,恍如梦境。
肖让脚步虚浮,进了亭子,一言不发在她身边坐下。
察觉到身边有人,肖思懿也转过头,看见来人,咧着嘴笑了起来,“肖让你来啦?”
肖让嗯了一声,然后深深吸了口气,霎时鼻尖芬芳,分不清是女孩身上的气息还是这满池荷花的香气。
肖思懿头一歪,重重靠在肖让的肩上,脑袋不老实地乱蹭,嘴里还是不停哼哼唧唧的,那模样既滑稽又带着几分可爱。
肖让坐直了一些,好让她靠得舒服些,“喝多了?”
听见这话,小姑娘不乐意了,手一挥,拍了拍胸脯,“谁醉了?胡说八道!我还能再战!”
肖让轻笑一声,竖起三根手指到肖思懿面前,“那你看看,这是几?”
肖思懿往前凑,几乎要把脸贴到肖让的手上,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才说:“是4,诶~不对,我再看看,是3,没错,我确定,就是3。”
肖让被她娇憨地模样逗得笑出声。
肖思懿又不乐意了,在他胸口锤了下,“你笑什么?就说我有没有说对?”
肖让连连点头,“嗯,对的对的。”
这下肖思懿更得意了,挑着眉毛挑衅道:“我说我没喝多吧,怎么样?要不要再跟我比比?”
肖让的胜负欲一下被小姑娘激了起来,下巴一抬,“行啊,比就比,你先走个直线我看看。”
肖思懿嘴里嘟嘟囔囔不服气,“走就走,你起开!”说罢,就真的站起来要开始走直线,只是才刚走没两步,脚下发软,人就要往地上摔。
飞行员的反应力比常人更敏捷,这一点除了体现在飞行中,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酒后,肖让也眼疾手快,迅速起身,三步并作两步闪到面前,肖思懿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稳稳接住。
她下意识搂住肖让的脖子,只觉得后腰炙热,夏天衣物单薄,他的手停留在后腰下面些,处于一个敏感又尴尬的位置。肖思懿只觉得那处皮肤滚烫似火烧,面颊也跟着红了起来。
“肖让。”肖思懿抬起头,恰好对上肖让的眼睛。
他们对视过许多次,肖让有一双清澈的眼睛,这对于一个28岁的成年男性来说,是件很难得的事。过往的许多年里,那双眼睛里总是充满对自己的怜悯,宠爱,但从来不参杂任何其他。
但时间很神奇,总能改变一些自以为恒古不变的东西。从成年礼开始,肖思懿就感觉到和肖让之间的变化,去留学并没能未这种变化画上句号,只是暂时的压抑。
从广州到北京,再到苏州,这半个月的日夜相伴,则更像是一场热烈的迸发。
此时此刻,肖思懿从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终于窥见了其他的模样。她不想深究这是酒后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真的如她所愿。
花前月下,只想尊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她贪心地希望那双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影子。
肖思懿双手将肖让的脖子环得更近,这也很好的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她的声音很轻却很郑重,“肖让,我喜欢你,喜欢你很久了,你知道吗?”
知道。
他当然知道了。
肖让很早以前就猜到了,只是没料到肖思懿会用这样直白的方式说出来。
这次,他没有推开。
从青春期开始,肖让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也许是因为从小母亲的缺席,他其实是不太愿意和女性亲近的,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但这个念头在进了部队以后很快被否定。在部队的那些年,每次队友有家属来探亲,他们都是欢天喜地的,肖让是不理解的。比起和女人打交道,他更愿意和钻研飞机,外加上工作的原因,能接触异性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当然,部队里也有过联谊。那些女孩给他的印象就是,身上香香的,但不是他喜欢的味道,也没有想亲近的念头。
细细算下来,这些年,身边唯二的两个女性,就是沈之南和肖思懿了。
一个是他的至亲,一个是他名义上的妹妹。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肖让也想不明白了,也许不是在某个时刻,而且在漫长的岁月里,那一点一点的渗透,润物细无声。
他早就习惯了,习惯了她的撒娇,她的依赖,连每次回家总爱先往院子走,也是因为她。见不得她哭,见不得她委屈。
也许,在肖让的心里,从未把她当成过妹妹。
直到这一刻,他才在心底默默承认了许丽珍说的那句话。
见肖让没有动作,肖思懿借着酒劲,胆子也很大。环着脖子的双手改为捧起他的脸,她踮起脚尖,一点一点凑上去,口中呢喃着,“肖让,你不会离开我的,对不对?我现在只有你了。”
呼出的热气带着酒气,悉数喷洒在肖让的脸上,他觉得自己更醉了几分,心跳不由加快,喉咙滚动,发出不自然的声音,“嗯,我不会离……”
只是话未说完,那带着香气的唇就贴了上来。
很软很软。
和梦里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