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 > 第25章 025团队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 第25章 025团队

作者:何枝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0-10-11 00:34:41 来源:文学城

对于每一种情绪的表达,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实都有一定的难度。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正常地表达情绪,比如说喜怒哀乐,所有的表情动作都十分自然、流畅。

但是当一个人想要刻意表现出某一种情绪,就会变得特别困难,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假笑、假哭被拆穿的情况。

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对着镜子尝试大哭或者大笑,看看是否有违和感。

对于表现派的演员来说,演技就是掌握、学习每一种情绪的身体反应,在需要的时候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

按理说对于一名新人演员,让他进入角色,从角色的性格、经历作出相应的反应是最常见的引导方式。可这同样也不适用于谢北杨。

这和《古宅》的剧本有关。

《古宅》中的人物只有性格特点,没有剧情带来的行为发展,就算想带入角色,根据角色性格去推测行动与反应也做不到。

秦砚只能另辟蹊径,让谢北杨去还原某一种具体的情绪。

秦砚亲只需要告诉谢北杨表演某种生活场景下的反应,只要谢北杨自己曾经拥有过类似的情绪,他就能轻松重现。

难怪之前问到谢北杨学习进度的时候,奚芊芊的表情会那么地古怪。

不仅仅是对于情绪的敏感性,同时也具有强大的记忆力才能做到这一点。谢北杨的确是个天才。

现在秦砚看谢北杨的眼光就有一点点变化了,以前他只是觉得谢北杨的脸太具有塑造性了,但现在看来谢北杨在演戏方面真的独具天分。

或许以后可以好好地培养一下他,如果谢北杨真的对电影感兴趣的话,秦砚默默决定。

其实这也是演员常用的技巧之一,比如很多演员在演哭戏的时候,他们会回想自己的悲惨经历,从而展露出痛苦的表情、迅速落泪。

不过秦砚和谢北杨的配合更加默契。秦砚能够创设一个更加具体的情景,比如秦砚会说“你第一次登上长城,眺望山脉”,而不是简单的“高兴”。

这让谢北杨的情绪模仿更加地精准,贴合《古宅》的要求。

当然这也不代表谢北杨就没有任何的缺点,其实他身上有很多很多新人表演者的通病。

比如说对于镜头感的把握度不够,不知道什么样的角度能够让自己五官更上镜,什么光线更柔和。

又比如对于镜头过于在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镜头的存在就会略显紧张,偶尔还会不自觉望向镜头。

之前有一幕李子安和朱雨菲对话的时候,李子安有好几次偷撇DV镜头的动作。

在正常的电影表演之中绝对是大忌,这样一个动作就可以让人立刻意识到角色其实是在表演,让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联系瞬间切断。

新人演员,总是会下意识地去想自己在镜头面前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是否超过镜头的边框、自己的表情情绪是否到位……

但这一点同样被《古宅》的拍摄模式巧妙化解。

虽然说DV是一种家用日常的摄像仪,但是实际上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也会去下意识地追逐镜头。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DV拍摄作品,人都是在对着镜头说话。在观看DV摄像作品的时候,观众会有一种“画面中的人一直盯着镜头”的感觉。

因为日常使用DV记录生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在对着镜头说话,这才是一个人真实的反应。如果完全忽略DV镜头,那才是违和之处。

这些在胶片电影中绝对不能容忍的低级错误,会让观众感叹“哦,原来他们真的是在用DV记录自己的生活”。

谢北杨作为演员,尚且青涩。不过在《古宅》中,秦砚不用再刻意去纠正谢北杨,甚至反过来把这一劣势变成了优势。

虽然第一幕戏一次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宅》接下来的拍摄工作会很简单。

秦砚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是学生,平时白天还得上课,没有办法像专业剧组一样驻扎在片场,连续不断的拍摄。

拍电影本来就讲究情绪的投入与连贯性。拍两天、休息五天,哪怕是秦砚也没有办法保证电影的连贯性。但偏偏他们最集中、最空闲的时间也就只有周末。

所以秦砚要求每天上完课之后,只要没有别的事情,所有人来到四合院进行拍摄,而且还要在四合院内过夜,第二天再回去上课,让众人一直保持一种工作的状态。

虽然秦砚负责了所有的打车费用,四合院也能满足日常起居,但依然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这四合院可没有暖气,长时间没人住,还得自己烧炕。虽然谢北杨和刘正文都是北方人,但他们还真不会这项技能,只能四个男生摸索着解锁。

洗漱、吃饭同样也很麻烦。四合院的水管改造差强人意,经常出现水管冻结的情况。

奚芊芊还得一个人睡一间屋。哪怕是奚芊芊拥有强大的心脏,依然会感到害怕、彻夜失眠。

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没人把拍电影当作游戏。

还好《古宅》的故事限定在四合院内,基本没有外景拍摄,不需要到处奔波,减少了很多工作量。

在秦砚做前期准备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每一幕都绘制了分镜图。每一张分镜图上都有角色所处的位置、光源方向、背后大概布景等。

分镜图很常见,但很少有导演会像秦砚这样详细,并且每一幕都绘制。

首先,画图太耗精力,哪怕分镜图只是潦草绘制,每一页分镜图至少也需要十多分钟。

这本上百页的分镜图,花了秦砚数十个小时。

其次分镜图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情况。一旦开始拍摄,会出现很多未曾预料的变化。

比如说明明想要拍摄晴朗天空的强光画面,但是由于天气问题,整个光线不足,又要立刻进行修改。

还好《古宅》可以极大地避免这些问题,因为绝大部分的戏份全部发生在四合院中。

秦砚之前创作剧本和分镜图那半个月,一个人住在四合院内,从早到晚、风雨不断。他已经对四合院的每一处布景、每一处光线反射都已经了然于胸。

也就是这种了解,才让秦砚能够完成《古宅》的分镜。

秦砚这种完美主义,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接受和理解。也难怪曾经和秦砚合作过的演员、工作者会偷偷给秦砚取一个外号“片场的独裁者”。

以往秦砚绘制出详细的分镜图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和以往的电影场面宏大有关,也和缺乏得力助手有关。

而《古宅》因为刘正文的存在,让这一切有了可能。刘正文一直站在镜头之外补光或者挡光,把DV摄像机当作胶片去对待。

别看刘正文只是一个学生,也别看他平时总是口是心非,但是在工作状态下的刘正文,那就是一个可以和秦砚一较高下的完美主义者,也只有刘正文才能够迅速理解秦砚的想法与需求。

拍摄时间稍微有任何的变化,刘正文就能立刻根据整个自然光源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秦砚只用去把控谢北杨和奚芊芊的情绪变化和表演,把光线方面的事情全部交给刘正文,这极大地减轻了秦砚的工作压力。

秦砚当初对刘正文说了一句:“只有你能够胜任这个工作,也只有你能够帮助我”,这句话可一点都不是恭维。

虽然之前说了这么多DV摄像机的好处,但绝对不是说DV就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摄像仪器。如果让秦砚选择的话,他肯定还是会选择胶片摄像机。

毕竟在展现的画面效果与拓展性方面,DV摄像机的性能实在是太差劲了。

有的时候秦砚看着DV摄像机拍出来的略带模糊画面就想重新拍摄,这和他一贯的审美标准实在不合。

在没有办法改变摄像仪器的情况之下,秦砚只可能通过其他的手段对画面进行一定的弥补。

不能调整清晰度、不能改变焦距、甚至也不能够改变景深,那么剩下能够对画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两点,一是画面的空间构成,另外一点则是光线的运用。

不要看着刘正文只是在那里拿着挡光板,其实更多地工作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他已经默默完成。

而任越则拿着收音设备,一直在为李子安和朱雨菲收音。

虽然说DV摄像机也有自带的收音功能,但最终呈现的效果会有些模糊,不能达到秦砚的要求。

任越现在干着体力活,自己的大脑也完全没有停歇下来。

他完全把自己投入了整个故事的情绪之中,思考什么时候该插入什么样的音效。他的工作虽然在拍摄完成之后,但想要尽善尽美,就必须要抓住拍摄过程中的所有灵感。

虽然这一个五人的团队才成立不久,但是此时已经展现出了超高的效率。

任何一部电影的完成,除了备受瞩目的演员外,更多的工作根本不为人知,一直藏在幕后。

拍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伟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