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问神明 > 第1章 针锋

不问神明 第1章 针锋

作者:竹间听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27:37 来源:文学城

楔子

大靖国祚延续一百余年,鼎盛之时,武宗帝威加海内,万邦来朝,开创了一代鸿均盛世。

然天下大势,盛极必衰,自当今圣上李昇的皇祖父一朝起,大靖国运渐显颓势,至其父在位的普兆年间,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四方烽烟渐起。

或天佑大靖,或乱世之中终有英雄崛起,就在这纷争不断之时,军中杀出了个南淳风。

南淳风本是西陲边军一名寻常校尉,却在与关外部落的鏖战中锋芒毕露,彼时战局胶着,他率八百轻骑突入敌阵,千里踏沙奔袭,不仅救出被困的西陲总参军,更于万军之中顺手摘了敌将首级。

南淳风自此威名响彻边关,踏上名将之路。

外寇退去之日便是内隙渐显之时,南家打得一拳开,引得百拳来,而可叹的是,这拳头不止来自关外。

面向皇权的卑躬向来容不得半点对视,随着南淳风步步擢升,最终执掌三军帅印,九边关塞虽渐趋稳固,四方蛮夷不敢来犯,众将士只知有“侯爷”,不知有“朝廷”,如此尾大不掉,这位权倾朝野的统帅,终于成了朝堂上下夜不能寐的心病。

猜疑和忌惮似燎原之火疯长,南淳风一边为国驰骋沙场,一边又需时刻提防千里之外吹来的鬼火,就连他唯一的儿子南无歇也被留于京师,遭时刻监视,限行为自由,举步维艰。

普兆二十三年冬,大靖皇帝李轲乾龙驭宾天,举国缟素,太子李昇即位,年号——津元。

津元二年,南淳风于北境战死沙场,事发突然,朝野震动,朝中各方的忧虑瞬间压过忌惮,当然也包括龙椅之上的李昇。

南淳风死了,谁去打这场仗?

朝堂之上,百官噤声,这“统帅”之位无人敢应,不仅因战事胜负难料,更因众人都心知肚明:接过这帅印,便是要做下一个南淳风。

为将之道,最是两难,赢不得功高震主,输不起丧师辱国。

李昇几经权衡,最终将目光投回了南家,十七岁的南无歇临危受命墨绖持戎,承袭父亲爵位的同时,也接过了染血的帅印。*

或许真的是大靖气运未尽,也或许是南家血脉注定与沙场结缘,这个尚未及冠的少年独掌三军,短短一年光景,北境来犯之敌尽数伏诛。

南无歇一战成名,“南无歇”三字如同当年其父一般响彻朝野,大靖边关重归太平。

津元八年,东海一战告捷,倭寇初退,南无歇本欲借海防之由继续远离朝堂纷争,然而随着一道不容违逆的圣谕送达东海大营,南无歇的自在日子宣告结束。

当夜,他盯着诏书上朱红的玺印默然许久,烛火被风吹的跳动,在明黄锦缎上投下明暗光影。

直到蜡烛烧下去了大半截,南无歇终是松开了紧攥了一整晚的拳头。

“传我口令,”他眼色沉了沉,“咱们,班师回朝。”

“是。”副将卫清禾抱拳领命道。

第一章

津元八年深秋,明月悬于皇城上空,紫宸殿内,年轻帝王李昇正歪在御案后的龙椅里闭目养神,烛火摇曳,殿内宫人皆屏息垂首,呼吸声都不曾有。

良久,老太监王德全踱步而入,在李昇身侧附耳说了句什么,他才缓缓睁开眼睛,淡淡道:“宣。”

王德全躬身退出,片刻后引着一位身段风流、面若桃花的公子入殿。

那人站定后从容行礼:“臣温不迟,叩见陛下。”

李昇随意摆了摆手,王德全立即会意,带着宫人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大殿。

殿门轻阖,空旷的大殿内只余君臣二人。

李昇始终不开口,只沉默地垂视着立于殿中央那人。

温不迟亦垂首不语,二人皆是无话,静谧在殿中蔓延。

少顷,他似是决定了什么,抬眸启唇,嗓音清润,“陛下,侯爷战功彪炳,该歇了。”

李昇闻言,神色未动,依旧看不出喜怒,他没有立刻回应,只低眉把玩起案上的那方青玉镇纸。

沉寂的气氛僵持了片刻帝王才缓声开口,却仍是没有抬眸,“南爱卿为我大靖立下汗马功劳,温卿此言,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再如何功绩累累,臣就是臣。”温不迟不疾不徐,“此番东海平乱,侯爷劳苦,将歇何不是君恩?”

“哦?”李昇抬眼,看着垂眸的温不迟,只见那人也缓缓抬眸,二人目光相接,随后帝王唇角微扬,温不迟便也噙着浅笑重新垂首。

“温卿啊......”李昇拂着镇纸轻笑,“倒真是朕肚里的知音。”

秋风起,殿内烛火微微晃了晃,映着二人晦暗不明的神色。

李昇屈指轻敲案几,又问道:“军中一直有消息传出,说如今他南无歇变得狠绝无比,嗜杀成性,与从前判若两人,温卿以为这里头几分真,几分假?”

李昇说的“从前”,是南无歇儿时在京师为质的那几年。

父亲功高,他便注定不能显露才华、博取声名,那些年他谨言慎行,处处束手束脚,长年累月的压抑,说他内心因此扭曲,一朝释放变得杀伐狠绝,确是有可能。

但若言他是为日后而韬光养晦,亦有可能。

温不迟略作沉吟,解道:“侯爷离京已五载有余,当年少年如今心性如何,臣不敢妄断,只是...”

他抬眼一笑,“若说侯爷当真会以‘嗜杀成性’的真面目示人,臣是断然不信的。”

是了,就是这个理,当所有将士都异口同声评价他南无歇“狠绝无道”时,那他就绝不会是一个狠绝无道之人,毕竟,不得军心的将领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况且,一个臭名昭著的无道将军总比一个手握军权的外姓侯让人放心,敢以真面目示人?说笑了。

李昇将镇纸往案上一搁,似是不悦。

“接着说。”

温不迟微微躬身:“臣以为,无论侯爷是否刻意欺瞒,如今既奉诏回京,不如借此机会,让侯爷回归平静。”

殿外秋风掠过殿门,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李昇忽然笑了:“温卿这是想摘了南家兵权?温不迟,你好大的胆子啊。”

“臣不敢。”温不迟心领神会,神色不变,“臣只是觉得,与其猜忌,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给个恩典。”温不迟轻声道,“比如,赐婚。”

李昇手指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继续说。”

温不迟垂首道:“听闻侯爷至今未娶,陛下若择名门淑女赐之,既显天恩,又可全了君臣之义。”

李昇闻言神色难辨,半晌,他忽然轻笑:“温卿倒是想得周全,只是...”

他缓缓起身,踱至人前,抬手在温不迟的肩膀处捏着,“你觉得他南无歇会认为这是恩典吗?”

温不迟沉默片刻:“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先帝留给朕的这中空朝堂,世家盘踞,边将坐大。”李昇手中继续用力,声音却异常平静,“温不迟,你既知道朕心中如何思虑,竟还将他们双方往一起凑,你当真是朕的忠臣啊。”

温不迟被他捏的吃痛,死死咬着牙关忍着,“陛下勿忧,世家对南家的忌惮只怕比陛下更甚,六大世家互相牵制互相掣肘,倘若真有其一与南家联姻,届时其他五家士族当如何?他们断不会坐以待——”

李昇手上力道又重三分,温不迟话音戛然而止,却仍艰难吐出最后一句:“陛下坐收渔利就好。”

话音落地,李昇手上渐渐松了力,随后皮笑肉不笑,说:“温卿懂朕。”

“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责。”

***

温不迟回到府中时已是子时,他径直走向书房,在茶台后坐下,一只手搭在上面,指尖轻轻叩着台面。

烛火摇曳,一室静谧,只能听见有一搭没一搭的叩响。

须臾,他突然开口:“去查查晁家最近的动向。”

话音一落,阴影处便传来衣料摩擦的细微声响,紧接着一道黑影无声掠出窗外。

不多时,门外响起轻叩,温不迟揉了揉眉心:“进。”

谛听台副使孟枕堂推门而入,欠身行礼:“大人。”

“坐吧。”

孟枕堂落座,温不迟执起茶盏,轻啜一口:“南无歇此番回京,朝中和士族总有不安分的,人一多难免声音就杂,有人畏他如虎,有人盼他如星。”

他抬眼看向孟枕堂,手指在杯沿轻轻一搭:“这些聒噪,听着实在烦心。”

孟枕堂会意,低声道:“兵部崔家那边属下时刻盯着,崔尚书还没什么举动,只是这崔公子……”

“少年意气,沉不住气,”温不迟声音轻雅,语气平淡,“他与南无歇自幼一起长大,情谊自然非比寻常,只是...”

他微微眯眼,“崔尚书竟也由得自家公子这般不知轻重?”

“只怕这崔尚书也早已暗中同南无歇取得联络了。”

温不迟浅笑一声,眼底却无半分笑意:“当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他再次端起茶盏,吹了吹茶沫,喝空了杯。

二人陷入沉默,孟枕堂思忖再三,终是开口,“大人,温大公子……”他顿了一顿,立刻改口,“温琢岳那边,已经处理妥当了。”

温不迟听到“温琢岳”三字眼神微变,缓缓阖眸,轻轻“嗯”了声。

温家曾贵为六大世家之首,在先帝太傅温酒泉掌权时显赫一时,然而自温酒泉病逝后,这个百年望族便日渐式微,现任家主温酒泉的弟弟温酒丞无官无职,膝下四子中,除幼子温不迟外,其余三人皆资质平平难当大任。

静默片刻,温不迟再次开口,冷声续道:“温家就不该握有权势,”

他微微一顿,语气更冰,“他温酒丞,该死。”

这最后一句轻声细语落地,孟枕堂暗暗瞧了一眼自家大人,随后低垂下眼眸,不再言语。

少顷,温不迟整理了一下思绪,缓声道:“今日叫你来,倒还有一事。”

“大人请说。”

“陛下方才特意问了句,几日后南无歇带亲军进城时该走哪个门,”温不迟抬眼看向孟枕堂,“你怎么看?”

孟枕堂思忖片刻,“按礼制和规格来说,自是应当走明德门,南侯爷的身份地位摆在那,怕是没得……”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探寻似的看着温不迟。

“我能不知道规矩?”温不迟略显疲惫,轻轻歪靠在扶手上,“陛下能不知道规矩?”

既然都知道规矩,那这问题要考虑的就绝不是规矩。

许是李昇心思较小,又或是太急于给南无歇一个下马威,但他偏偏又好面子,不肯主动开口说任何不利于君臣关系的旨意,非要借他人之口。

可无论是谁在朝堂上提议更换入城的城门,也无论是以什么借口更换,面上都不会好看,毕竟满朝文武没人是傻子,谁会不懂这心思究竟是何意?

更何况,这等幼稚的小把戏,只要届时对方面上不显,那便没有丝毫杀伤力。

但即便如此,温不迟又能如何?李昇想做,李昇想让他做,他不得不做,他必须想办法做。

半晌,孟枕堂看着自家大人正垂着眼眸,头疼似的用指尖抵着太阳穴,一脸沉静,于是他低声救主:“大人,属下认为,走哪个门或许并不重要。”

温不迟闻声抬眼,烛火在瞳中跳动,看起来倒像是回过一丝精神,“说下去。”

***

几日后辰时初,南无歇率亲兵抵京。

明德门内,黑压压的禁军夹道驻足,道旁挤满探头探脑的百姓,却无人敢喧哗。

紧闭的城门外,为首一匹纯黑战马不断喷吐白气,马背上的男子抬手卸下了盔,露出棱角分明的侧脸。

南无歇望向那扇沉重城门,晨光拂过他微扬的唇角,投下一道深邃阴影,不知他在笑什么。

身侧的卫清禾低声道:“侯爷,这…这是何意?”

“无妨,”南无歇嘴角咧得更高,“总得看看李昇准备用什么迎接咱们。”

言毕一拉缰绳,马儿踏出蹄子,朝城门而去。

距门不过十余丈时,城门才缓缓自内开启。

南无歇定睛望去,只见朱漆门洞之下,一道竹青官袍的身影徐步走出,广袖迎风拂动,面若春晓之花,眉眼却凝着冷霜。

“侯爷,是御前的人。”卫清禾低声提醒。

南无歇目光掠过那道身影,随即轻夹马腹趋前,直至人马相对,勒缰驻马。

晨阳从他身后斜切过来,马上之人的影子正好将马下之人完全笼罩,阴影下的温不迟缓缓抬眸,玉冠更衬得他清雅出尘。

只见他仰头含笑,声如润玉:“侯爷鞍马劳顿,陛下特命下官在此恭迎。”

南无歇并没有下马,高高在上的睥睨着马下之人,将那人从头到脚扫视了一番。

他自然清楚温不迟是何许人,枢密院副使、谛听台掌印官、今圣手中的利刃。

此刻李昇手中的这把刀正温温柔柔地指到了他的面前。

“温大人,”三字掷于风中,听不出情绪,“久闻大名。”

温不迟迎上他的视线,唇边笑意清浅:“侯爷乃大靖功臣,下官贱名能入尊耳,实属荣幸。”

随即侧身一让,“城门已开,侯爷请。”

其实城门前的这出说到底也依旧不算高明,无非就是昭示:即便你南无歇抵达门前,能否入内仍须看城中人的意愿。

但再如何也比另启他门稍显体面。

卫清禾缓缓按住剑柄,却见自家侯爷忽然笑了。

南无歇随手将马鞭抛给他,大氅在秋风中飞扬,“那就,有劳温大人了?”

“分内之事。”温不迟颔首一笑,侧身引路。

人马错身刹那,两人眼底俱是波澜不惊的深潭。

染尘的战马踏过城门时,长街两侧瞬间陷入欢呼声浪中,挺拔如松的年轻侯爷策马徐行,指节勒着缰绳,风尘掩不住眉宇间的锐气。

副将卫清禾紧随其后,警惕地扫视着攒动的人群。

人声鼎沸间,南无歇一骑当先,温不迟的青帷马车则不紧不慢跟行于左,仅一步之遥。

“侯爷离京之时,这道旁的槐树想必才碗口粗细。”温不迟掀帘,语声清越,穿透鼎沸人声。

南无歇闻声并未转头:“温大人对草木倒是关切。”

“下官更关切的,是人。”

话音飘散的瞬间,马蹄倏然一滞,南无歇终于侧首,正迎上温不迟探出车窗的面容。

秋阳在那双桃花眼里碎成波光,底下却沉着不见底的寒潭。

“难怪温大人得圣上器重,”南无歇握缰的手微微一拉,“平日里没少‘关切人’吧?”

车帘倏地落下,温不迟的声音隔着一层青绸传来:

“为陛下分忧罢了。”

*“墨绖持戎”改自“墨绖从戎”,由“从军”改为“领军”的意思

六大世家:嵇家、晁家、温家、苏家、贺家(商贾)、薛家(商贾)

[红心]感谢每一位读者对于《不问神明》这本文的垂爱,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相遇,希望大家日日顺遂,岁岁平安。

预收:

《混球翻车实录》狗血现耽

【混球跋扈年下狼狗受】&【禁欲闷骚年上爹系攻】

《我的饲主》中短篇古耽

【倦怠的帮派大佬攻】&【伪装的忠犬刺客受】

《哑佛》奇幻古耽

【阴湿禁欲佛陀攻】&【疯批落魄皇子受】

《一个流浪汉的罪名》短篇现耽(be)

【热烈小太阳攻】&【分裂流浪汉受】

完结文:

《不醒宴》古耽正剧

【诡谲狂傲枭雄攻】&【清冷美人谋士受】

感谢大家的支持[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针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