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婚不育在七十年代 > 第10章 对象

不婚不育在七十年代 第10章 对象

作者:凤凰飞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9 08:05:42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林双手里拿着根棍子挎着书包和水壶来找周青。周青从供销社请假出来,街上人来人往,两人站在清净点儿的路边说话。

“周青姐,我想买房子。”林双想叫三嫂,又怕周青恼了。

“你想买什么样的?”周青看着林双有些迟疑,这个昨天刚见过的妹妹还在下乡,她不知道该怎么帮她。

“我想快点儿买,很快我就要回去了。”林双想了想介绍信上的日期。

“有一个很着急卖,一直没合适的买家,房子我看过,挺不错,就是价钱贵。”周青说道。

“要多少钱啊?”林双问道。

“是一栋二层楼,要两万块钱。”周青答道,说完她就后悔了,应该先问问林双想买什么样的,这个太贵了。

“那我能去看看吗?”林双心里有底了。

“好吧,我把你带过去就要回来上班了,我出来时间不能太长。”周青说道。她不认为林双能有这么多钱,而且就算是真成交了,周青也不可能挣林双的钱。

“咋们赶紧去,你也能早回来。”林双兴奋的说道。

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单位盖了宿舍分配给职工的,单位没有宿舍的就由房管所分,私人的住房很少,买卖的就更少了。

周青带林双见了房主,这是一位中年男人。不知道他遇见了什么事儿,只见他满身的疲惫和沧桑,眼睛里还有红血丝,一看就知道没有休息好。看到来看房的是一个年轻姑娘时,他眼里不由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房主无意中得罪了人,人家要整他。他竟然还浑然不知,是一个关系好的朋友告诉他,他才知道的。他家经过商议,决定全家移民。手续已经办好了,只等处理了房产就能走了,可是房子一直卖不出去,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到了该走的时候就只能舍下房子了。

“大叔,我能看看房子吗?”林双问道。

“好吧。”虽然林双怎么看也不像是买房子的,但是房主没有拒绝她。

房主打开大门,一个小花园出现在眼前。花园不大,但是整理的整齐又精致,草坪上铺着石子路通往房门口。花园里种着不少鲜花,还种了两棵果树,房主介绍说,虽然果树移植过来时间还不长,但是今年就能结果。

眼前是一栋中西合璧,风情浓郁的小洋楼,二楼有带着雕花栏杆的阳台。进了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实木扶手的楼梯通往二楼。地上铺着干净光亮的木地板,大厅里摆着檀木的家具。林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套房子。征求了房主的同意后,林双上了二楼,这层有卧室、书房、卫生间。每个房间都有家具和窗帘,整个房子精致又温馨。

林双下楼又看了一遍一楼之后,坐下和房主开始谈价钱。房主根本不信林双能买的起,当看到林双拿出金条时才相信了。

林双的金条房主见过,是民国时期的。一根有312.5克。现在的金价是161.03美元1盎司,美元的汇率是1.97。1盎司是28.35克,一根金条等于3497元。林双拿出来七个金条。因为昨天吃饭聊天的时候,周青就提到过几套房子,林双留了心。

房主和林双算清了帐。办完过户手续之后林双给他六根金条,他找林双982块钱。房主考虑了一下对林双说,他现在住的是一套四合院,如果林双有兴趣的话,再给他一根金条,他也不找林双钱了,把四合院再卖给她。

林双收起金条,和房主一起去看四合院去了。路上房主还感叹林双一个年轻姑娘,就敢自己拿这么多金条上街。林双笑笑没说话,只是握了握手里的棍子。

这套四合院也不错,但是林双更喜欢刚才的二层小楼。她到处看了看,房屋很结实,保养的也好。看她犹豫,房主说,所有的家具他们全留下,并且走的时候都给她收拾干净。房主已经拖不起了,这套房子等于是低价处理。林双看了看家具有几件很不错,她点头同意了。

房主拿着手续和林双一起去了房管所,林双拿出了她的户口本。过完户,林双拿着两本房本,把金条给了房主,等房主把金条都看好了,俩人又约好了收四合院的时间后,林双高兴的回家去了。

三天后林双去把四合院收回来了。她在四合院转了一圈,把值钱的家具都锁了起来。然后去找了周青让她把四合院给她出租出去,具体怎么操作周青决定就好了。

把四合院钥匙给了周青之后,林双又去了二层小楼,那个骨灰盒她从家里带过来了准备放在这边。

林双在二楼找了间屋子摆好了她的道具,在道具前面摆了一个香炉,还在香炉里点燃了三根香。然后检查门窗,各种设施,断水断电。等香烧完,林双锁好门回家了。家里人还不知道她现在已经有两套房子了,她也没打算告诉他们。

中秋节过完了,林双就要回去了。她背着家里给准备的包裹装着她家人给的钱、粮票还有各种票回了清源大队。

知青宿舍还是老样子,前两天有林双的包裹,婉仪他们去县城的时候给林双带回来了,还有一张三十块钱的汇款单。林双感谢其他知青帮忙,给大家分了奶糖,又单独给了婉仪一小包红砂糖。林双看到沈承没在,听其他知青说他出门去了。

新到的包裹是大嫂寄来的,天气渐渐转凉,大嫂不放心给她寄了不少东西。

林双把包裹打开,里面全都是军用的物品。她一件件的翻看,有背心短裤、军装、解放鞋、被褥床单,就连加绒的军大衣和棉衣棉裤大嫂都给她寄来了。

吃的东西不多只有一些放的住的土特产。林双把东西一一整理好,放进了竹筐里。吃的东西有的是生的,林双拿去给了婉仪,让她做给大家吃,除了林双,别的知青中秋回家也带了东西回来分给大家吃,这几天知青点的伙食还不错。

这天吃完晚饭,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现在天气凉爽,蚊子也少了。婉仪给知青们分了水果,就是旁边果园里长的。林双咬了一口,现在的水果,果香浓郁,滋味醇厚,个头不大味道非常好。

大家在聊回家的事情。林双吃着水果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这时王翠问林双。

“林双,你家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女孩?”林双有些诧异,王翠平时不怎么说话的,而且她俩也没多亲密。

“对。”诧异归诧异,林双还是回答道。

“你家里对你很好吧?”王翠又问,林双有点儿明白了。

“我是家里最小的,哥哥们会多照顾我一些。”林双说着又啃了一口水果。

“那你父母呢,他们对你也好吗?”王翠又问道。其实她不问也知道,林双每天挣三个工分,就这她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可是林双花钱也没少花,在国营饭店买吃的她买的最多,而且她还很少买衣服和日用品,但是这些她都不缺,上工的时候她还经常给孩子们发糖。

“你看,我挣的工分少,家里要是不补贴我,我肯定是不够花的。”林双没有隐瞒。

“你家里没嫌弃过你吗?”王翠又问。

“除了我妈以前嫌弃我不像女孩子,别的就没有了。”林双不敢说太多,她知道王翠的情况,怕她心里不舒服。

“那你家里补贴你的钱多吗?”王翠又问,虽然她知道这样问不合适,可是知青点只有她和林双是家里只有一个女孩的。

“这怎么说呢,按咱们大队现在的工分说,不少,而且不光我爸妈,我哥哥们也会给我钱。”林双想了想说道,她每月收的钱,比有的村民一家子干一年攒的还多,书记家也才有一百多的存款。

王翠听完,不说话了。林双知道王翠的秘密也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上工,林双穿着大嫂给寄来的军装,大嫂知道林双的尺寸,她穿着很合身。

林双的军装引起了别人的议论。现在别说是在大队里,就是在城市穿一身军装也是很拉风的事情。

现在布票少,村民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而且军装也是家里有当兵的才能弄来的。大家看到林双的这身衣服都是好奇又羡慕,会计儿子听说了拿着水果糖来找林双。

林双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编玉米皮,会计儿子叫了林双一声。林双和他走到了旁边,问他有什么事。

“我给你送糖来了。”会计儿子看着林双的军装说道。

“不用了,你拿回家给你家人吃吧。”林双说道。

“你的军装真好看。”会计儿子本来就不是来送糖的,他没在执意给林双。

“这是专门给我寄来的,你说我穿好看吗?”林双说完故意羞涩的一笑,她已经很烦这个缠人的年轻人了,想趁这个机会打消他的心思。

“好看。”会计儿子干巴的说道。

“还怕我没钱花,给我汇了三十块钱呢。”林双继续说道,她想一次就成功。

“那是不少。”会计儿子苦涩的说道。

“还老是担心我。”林双又说道,其实她也没说错,只不过是她有意误导别人。

“是对你挺好的。”会计儿子都快绷不住了。

“对我好,那不是应该的。”林双又说道。

“那你上工吧,我走了。”会计儿子落荒而逃。

旁边早有人偷听。第二天,林双有对象,还是个当兵的这个流言就传遍了大队。毕竟像她这么好看的美女想不引人注意也不可能啊!有人来问她时,林双即不承认也不否认。

休息日,知青们结伴去了县城。在邮局别人寄信,收包裹的时候,林双给她爸打了个电话。

林红旗告诉林双,林帅和周青结婚了。林双高兴的挂了电话给林帅打了过去,林帅没在,林双又打给了周青。

周青在电话里说,有一天晚上,他们大院里的一个男的喝了点酒就来敲周青的门,周青怎么骂他,他都不走。最后看周青不开门这男人就开始砸门,大院里的邻居都不出来,没有人管,有个大叔对周青不错还上夜班去了。是林帅晚上跑车回来遇见,把那个男人赶走了,周青没在犹豫就和林帅结婚了。

周青还告诉林双她的四合院租出去了,等她回来给她看合同,再把钱给她。林双挂了电话,给了打电话的钱。她开心的和其他知青一起去供销社买东西,还去国营饭店买了两个菜和烧饼馒头。

他们坐拖拉机回来的路上,林双看到路旁的田野上,金黄的稻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像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一阵阵风迎面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稻子的香味,还略微带着点夏季余温湿热的尾巴。望不到头的水稻田随风摇曳,像是海洋的波浪,此起彼伏,还带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林双想,到了秋收的季节了!

第二天上工,秋收开始了。虽然丰收很让人喜悦,景色也非常壮观美丽,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有多辛苦。

现在没有机械化的工具,割稻子都是手拿镰刀,一刀一刀割出来的。田间地头都是弯着腰,忙着收割的村民和知青。

割稻子可是个体力活和技术活。要左手拿稻子,右手握紧镰刀,割稻子的时候,镰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

割下来的稻谷还要用脚踩的“打稻机”把稻谷一粒粒从稻穗上打下来。

打下的谷粒还要装进麻袋拉到晒谷场里晾晒。摊开晾晒干了才行,不然会发霉。

晒好之后还要用专门的工具把地上的稻谷铲到一起,然后用簸箕装到麻袋里,一簸箕接着一簸箕、一麻袋接着一麻袋。

这一道道工序下来,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林双没去割稻子,她被分去了玉米地。玉米已经成熟,要把金黄的玉米棒从枯萎的秸秆上掰下来。还要把扎根很深的玉米秆从地里挖出来,秸秆是烧火的好燃料。

林双的工作是和小孩子们一起把掰下来的玉米棒装进袋子里,有人笑她,她也不在意。

秋收太累了,知青们都累的不行了。婉仪尽量给大家吃好,让每顿饭都能沾点儿油水。玉米窝头现在每人多发一个,就连一向手紧的李春红也拿出公款来给大家买肉吃,现在不吃还要等什么时候。

即便是这样大家也还是累的受不了。好在大队长反复强调注意安全,清源大队才没人受伤。听其他村民说,别的大队有人割伤了手,还有推车的时候压倒腿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