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不当反派去说书[穿书] > 第18章 师门恩怨

不当反派去说书[穿书] 第18章 师门恩怨

作者:张师兄在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12 12:35:01 来源:文学城

未做一行前不懂这行的内情,等宁景用心打听吴鱼师徒二人的恩怨,才知道其中竟有如此内幕。

宁景将一枚碎银子给了眼前衣着普通面容穷苦的男人,那人对他千恩万谢,然后将银子掖在怀里,左右看了看,偷偷摸摸潜入了人群。

这是专门做打听事情的一类人,叫耳探子,城里不管是上面老爷夫人的香艳秘事还是下面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他们都有过耳闻,专业点的甚至还能书写下来贩卖。

果然,狗仔不论哪个世界哪个朝代都存在。

宁景眉头蹙起,情况比他想的还棘手。

吴先生曾经确实收过几个徒弟,均精心教导,不仅教人说书,还帮他们寻找东家场地,可以说无不细心妥帖。

这些徒弟均是寒门出身,有人是孤儿,有人家境贫寒吃不起饭,吴先生收下这些人,一是看他们有说书的天赋,二则是想教他们一门存身的本事。

而这些徒弟里面,除了鱼卿席,还有几位口才十分不错,再有吴先生在后面提供话本,一时之间玉周城几处茶楼里说书先生一职可以说被他们包圆了。

但很快事情出现转机,那几个弟子接连爆出丑闻,不是和人私通就是苛待家里父母,还有什么偷盗,和听客起冲突的事不一而足,很快那些弟子就在玉周城混不下去,和东家解除合同,去了他处寻差事。

其中有一位弟子素来洁身自好,孝敬父母,和妻子琴瑟和鸣,为人谦和有礼,谈吐风趣,别人也寻不出他的黑料,就每逢他说书就派人去捣乱,在台下起哄,剧透他的故事,拿他衣着举止开玩笑,没过多久,这位弟子说书场就门可罗雀,无人再去了。

毕竟听客来听书是为了休闲有趣,而不是来看这种腌臜事,那些人甚至还对忠实听客动手动脚,惹得听客愤然离去。

显然,这些事都是鱼卿席的手笔,那之后整个玉周城只剩下他和吴先生两位说书先生。

若听到这里,或许有人以为是鱼卿席还有些尊师重道,虽然排挤其他同门,好歹没有对师父下手,其实不然。

吴先生是玉周城老牌说书先生,人脉广泛,听客众多,而且他的为人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他就像玉周城说书界的常青树,根本不可能撼动。

若真的对吴先生出手,鱼卿席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若就这样两分天下,还能得个尊师重道的便宜名声。

而这些年,鱼卿席并没有就此罢手,除了望春楼他不敢染指,玉周城其他茶楼等适合说书的场地都被他侵入,他自己也收徒,然后让那些徒弟去占场子说书,收入得分他一半,渐渐的玉周城除了吴先生这块地,其他地方基本被鱼卿席把持。

而吴先生说的发誓不收徒,似乎是鱼卿席拿住了他什么把柄,迫得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若单纯是师徒反目的恩怨就罢了,现在是整个玉周城的说书市场都被人掌握,根本容不得外人来分这碗饭吃。

其实这种情况下,去外面发展就行了,毕竟鱼卿席再怎么样手也伸不到那么长。

但是,这里交通不便,离了远门,人生地不熟,有什么情况都不好说。

再则,现在家里还不知道他被逐出学院的事,以往他每个月就回去一趟,宁景不想改变这个规律,也不打算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让他们担心。

所以他不会离开家太远的地方。

就近的话只剩下两个选择,平遥城和玉周城,平遥城的话离家太近熟人太多难免掉马,现在他名声可不好,到时候被人认出来,都不需要有人捣乱,现场就乱了。

想来想去,好像只剩下一条路——想办法打破这个僵局,从玉周城闯出一个天地。

过了两天,宁景再次找上吴先生。

“阁下想也知道了那些往事,玉周城并不适合公子发展,若公子真心想学说书,我有一挚友在幽水城,他的才学更高于我,我可修书一封给他,让他细心教导公子。”吴先生神情温和的道。

宁景略想了一下,摇摇头。

吴先生确实是好意,但是他说的幽水城距离太远,来去少则七八天,多则十来天,以后想回家太难。

“公子这样,倒叫在下难办。”吴先生叹道,他是个典型的好人,为他人着想,若换成了别人被人这样纠缠,早就不理会了,他却想为人解决烦恼。

宁景轻轻一笑,拱手道:“宁某不会让先生为难,先生虽发誓不再收徒,但没说不能教人说书技巧啊。”

“只要我不拜师,先生就不算违背誓言。”

吴先生一愣,脸色有些古怪,又有些无奈,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只要宁景白嫖说书技巧不拜师,好像是没有问题。

“公子学了这个有什么用,若没有好的场地东家,背后没有人脉拿不到好的话本子,说书技巧也不过让公子多会一些口舌,你若不是我的徒儿,我不会帮你牵线这些东西。”

吴先生故意如此说道,他还是不愿意钻这个空子,而想让宁景知难而退。

宁景还是一脸淡笑,道:“这些不劳先生费心,只请先生教导我那些技巧便好。”

吴先生见他意已决,叹气一声,点头应了。

宁景也不是只会强求人,这样到底会令吴先生心生芥蒂,不会倾囊相授,可能吴先生心胸大度不会如此,但他却不能这样想。

于是,宁景用了两天将《聊斋志异·奇女子》里的《连城》默写下来,交给了吴先生,当做谢礼。

他着重解释,这是自华夏传来的话本,不是他所著。

吴先生本就喜好这些神神怪怪的故事,对《连城》赞不绝口,细细连读两遍才平静下来,他倒是非常想拜访写这个话本的人,但宁景只摇摇头。

吴先生有些惋惜,但也理解,每个说书先生都认识几个写话本的文人,有些人不喜虚名,不爱被打扰。

而这些话本可以说是每个说书先生手里极为重要的资源,宁景不愿意引荐他认识也属正常。

宁景露出这一手反而让吴先生放心,他能轻松拿出这么好的话本送人,说明他背后有个极会写故事的人,那宁景日后极有可能在说书行业站住脚,不需要自己去担心什么。

于是,宁景开始跟吴先生学起了说书,为了方便,吴先生给他在自己家准备了客房,免得来回奔波。

宁景十分感谢吴先生的好意,又买了许多礼物送来,还交了住宿费。

说书讲究抑扬顿挫,神色并茂,让听众如临其境,同悲同喜,这对说书先生讲故事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样一个故事,有人一开口就能抓住人的神经,不由沉浸进去,反之有些人讲故事如同嚼腊,让人听了索然无味,只觉得无聊聒噪。

宁景的声音非常温润悦耳,低声讲话时像一根羽毛拂过人的心头,哪怕是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他一开口声音都非常抓耳,让人不由看去,愿意仔细聆听他想说什么。

可以说,宁景先天条件很优越。

但吴先生还是不满足,他既然教人,那他就不会看你本来就有多优秀,而是想方设法让你的长处完全发挥出来。

宁景每天清晨天未亮就起来,随吴先生到一处水房,这里封闭,四角放有水缸,人一说话就能清楚听到自己的声音。

吴先生拿出两颗圆润石子交给宁景,让他含在嘴里,然后照着念一段非常拗口的话,这是练声练音。

一直到巳时,宁景才吐出石子,漱漱口,去用早饭。

饭后,早上的剩余时间就和吴先生讨论话本剧情,分析里面人物的动作情绪,念台词时的语气,对着镜子练面部神情。

听客听书时不止是听,他们也会看说书先生的动作,而动作神情都是非常有利加深感染力,让听客更加专注,代入故事。

下午,吴先生说书,宁景就跟着去看,现场学习台上的流程。

有时会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听客可能对话本里某个角色不满,会起来提问,有些人语气激愤,显然代入过深,吴先生就会停下来,认真听他诉说,然后一一解释人物的行为,有时候还会小小剧透一下,下一个钩子更加吊住台下听客的心。

可以说,这些都是经验和技巧,都是宁景要学的东西。

一晃眼,时间过去二十天,宁景该回家一趟了。

他特意提前和吴先生请假,此时他们已经非常熟稔了,吴先生也理解他,爽快放他回去七天。

宁景这些天一直都在花费,身上只剩下不过四十两,而他也没有再卖话本,没有进项,再这样下去,身上的银子就不够了。

本来还以为一百两很多,结果在城里花起来,根本不算什么,稍微买些东西就得散去。

不过想是这样想,宁愿还是在玉周城好好逛了逛,给自己夫郎和母亲各自买了礼物。

离家二十九天,这天清晨,宁景提着东西赶往车局,准备和人拼个车回家,若是没有人去平遥城,他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包车了。

没想到,到了车局,一眼就看到站在外面左右张望的人——冉书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师门恩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