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不纯臣 > 第87章 八十七

不纯臣 第87章 八十七

作者:轻微崽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31 10:24:55 来源:文学城

车子临到北城门附近,外头沸反盈天。

林浩在前头说:“少爷,车子过不去了。”

“找个地方停,我下去看看。”

林浩拨转马头,口中不断发出吁声,竖起马鞭,以免不小心碰到路人,半晌才从挤着瞧热闹的人群里把车赶到东南方向一株十围的大树下。

太阳已经高照,沈书拿手遮了一下眼睛,林浩扶了他一把。

沈书落在地上,站稳身,朝人多的地方张望过去,乌泱泱俱是人头,远处有人骑在马上,穿街而过,虽有不少人围观,仍然能看见骑马过去的都是穿盔戴甲的将领,有人大声呵斥,命令人群散开,包围在街道两边的人群只是扩大了包围的圈子,却没有听令归家。

而是在部队经过后,互相簇拥着追在那队人马后面。

沈书挤在人群里,听见有人在问这队兵马是谁的人。

另外有人答曰:“左不过是濠州、滁州那帮子人,哎。”意味深长的一声叹息。

“今儿一早,我姑父拖家带口的进城奔我家来啦,我家那房子,你是知道的,统共就是三间,左右各一,中间有个堂屋。一下子六口人,都要住在我家,真不是不帮忙,要不我只有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一家人住,带着我的妻儿寻个客店住去。”

“你还有钱住客店,我是穷得叮当响,想说打地铺,铺盖卷儿都被抢得只剩下一床了。日子难过,不如也去当兵,好抢别人家的。”一人谑笑道。

“哎,这真的是一条出路,我那姑父的家就是被一伙兵鲁子占了,直接把姑父他们从床上拉了下来,推出院子。”

“你姑父同姑母,该不是在办事儿呢吧?”人群哄堂大笑。

“扯犊子,我姑父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莫要胡说笑话。不过我听了也是吓得,要是半夜里在家睡着,突然冲进来人,把我跟媳妇儿都赶了出去,还不让回家捡细软。”那人伸长脖子打了个哆嗦,“今天夜里,我就要把家里那口百来斤重的大水缸抵在门后头,再多养几条恶犬看门,哪个敢闯我的家,拼着这条命不要,我也要叫他好看!”

“呿,净说大话,要真的有人来,余二家的,我看你就是溜得最快那个。人家手持三尺青峰,再不济也有长|枪弓箭,你有个啥?不等近身别人就能把你捅个对穿。你死了不打紧,你那个俊俏媳妇,还不知道要便宜了谁。”

众人闹得乱哄哄的,追在从城门大摇大摆进来的一队兵马后头,沿长街往东南方向去,走得一段,人就少一些。

待到了总兵府外,跟着的数十个平民,见总兵府里好大阵仗,前几日骑马穿街好不威风的年轻将领亲自走下台阶来接。

“走喽,看吧,我说都是一伙儿的。”头上裹巾,身上短衫,冷天趿草鞋的一个卖浆男人一手朝上扬,作出驱赶的手势,那些挑担子负琴的行脚们纷纷一哄而散,散入小巷之中,吆喝声敲打声不绝于耳。

“少爷,咱回去吗?”林浩起先在远处等,后来见沈书随着人群走,便赶车不远不近地坠在人群后头。瞧热闹的都散了,他才赶着马车小跑而来。

“回。”沈书登上马车,视线收回来,坐进马车,他脑袋靠在车厢里,随着马车颠簸后脑勺就在车板上撞来撞去。才刚出来接那一队兵马的人,该就是朱元璋无误了,遥遥一眼望去,又有头盔遮去一半面容,只觉得当头一人身形格外魁梧,不比穆华林弱,肤色格外黝黑,这么一看,朱文忠与朱元璋倒是一点也不像。都说外甥似舅,也不尽然。

沈书到家时,却见家门开着,纪逐鸢在门里站着,正跟周戌五说话,已脱了兵服,身着银褐色武袍,脚上换了一双麻鞋,似乎要出外,看见沈书回来,纪逐鸢不出去了。

“本来也是想出去找你,要吃午饭了,下午带你去转转,买点吃的用的。”纪逐鸢洗了手。

沈书累得不行,一气把茶壶里水全喝干了,正对上纪逐鸢转过来的脸,便问:“这么早回来?”

“操练完没事了,就回来。你不是休息两天?回来带你去玩。”

沈书叫苦不迭,连忙摆手拒绝:“别了,我今天从北门走到总兵府门口,腿都软了。”

纪逐鸢坐到榻上,搬起沈书的一条腿架在膝上。

“做、做什么……”沈书话音戛然而止,纪逐鸢在替他捶腿,还脱了他的鞋,屈起指节,按揉他足底的穴位。

沈书不好意思道:“也没那么累。”

“别动。”纪逐鸢按住沈书的腿,捶完了一条腿换另一边。

沈书觉得自己简直是万恶的大财主,奴役亲哥,他脖子微微发红,抬起左手揉耳朵,窘道:“差不多行了。”

纪逐鸢抬眼看他一眼,弯腰捡起沈书的鞋,套在沈书脚上。

“哎哥。”沈书心中有一些不明的意味,但当纪逐鸢询问地看过来,沈书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沈书两只脚实实在在踩在地上,起身整了一下袍子,这才想起来问纪逐鸢孙德崖的兵马是不是已经进城了。

“我离开军营前,听说他带着一队亲兵进城了。”

沈书沉吟道:“那就是了,我看见一队兵马进城,还跟去瞧了好大一场热闹,和州人还把濠州、滁州所有军队都看成一伙的,那应该就是孙德崖。”

纪逐鸢本已起身,又坐了回去,听沈书继续说。

“昨夜孙德崖带兵在和州城外几个乡里打劫不说,占了民家的房子,大部队留在城外,也不约束兵马,随那些兵将四处扫荡,把老百姓赶出家门。已有好些人家实在没办法,投奔到和州来。”沈书冷哼一声,“他是出大名了,只是和州人也不明就里,我跟着人群,看见他那队百来号人直奔总兵府去了。出来迎接的应当就是朱元璋,客客气气的互有谈笑。”

“是不是个黑脸的?”纪逐鸢突然问。

“是挺黑的,不过生得高大魁梧,跟师父差不离,看上去倒像个外族。”

纪逐鸢嘴角微翘:“你不知道他投奔郭公的时候,被当成奸细,险些拉去斩了。他只说要见郭元帅,唬人倒是有一套。明明是个一穷二白、走投无路的乞丐,作僧人打扮,披袈裟而来,却理直气壮要见元帅,一进城门就被拿下捆了,士兵们凶神恶煞逼问他是哪儿来的奸细,他只管坚持要见郭公。反倒搞得那些士兵不敢杀他。”

“他胆子倒是大,也是走了狗屎运。”沈书揶揄道。

纪逐鸢嘴角带点笑意,食指摩挲下巴,道:“确实是走运,但凡捉他的人有一个胆子大的,他当场就要人头落地。结果他理直气壮,气度从容,又一直说要见郭公,那些人不就以为他当真认识郭公么?纵然心里有九成把握这人跟元帅不认识,却还有一成怀疑,便叫人报给郭公。郭元帅爱才,见到朱重八,虽觉生得像个外邦人,但听了他的来意,相信他是来投诚,一念之间,把人放在步兵营里做个小卒子。也是他本事,不到三年,就混到今日的地步。”

“高荣珪没用上半年,就在周军做了千夫长。朱元璋不到三年,已是一方总兵。”沈书道,“若是在元廷,别说三年,一个汉人,三十年也难混到个千夫长的位子上。”

纪逐鸢看了沈书一会,手指拈起沈书不知道在哪儿蹭得掉了下来的一绺尾指粗细的头发,替沈书压紧到髻中,看着他说:“不用一年,也让你享享福。”

闻言沈书收敛笑意,表情里反而隐隐透出担忧:“我不想你蹿得太快,濠州的阵营不好混,若不是朱元璋能力出众,年纪轻轻冒尖,郭公也不至于如此忌惮他,他两个儿子也不会处处打压朱元璋。”沈书谨慎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了战场,厮杀是必然,但我希望兄长保命为先,杀敌尽力即可,万万不可以命相搏。”

纪逐鸢嘴唇嗫嚅,要说的话没说,只应下一句:“知道了,你别担心。”

沈书本来还想同纪逐鸢说韦斌那事,又觉不是时候,按下不提。

午饭过后,沈书小睡了不到半个时辰,起来尚歪坐在榻畔,纪逐鸢已经收拾好钱袋子,站在门口,也不催他。

被解去链子的小黄狗在纪逐鸢面前打转,鼻子凑在纪逐鸢的靴子上猛抽,不住喘气。

纪逐鸢蹲着看它,没有摸狗,只是看。

沈书好了,两兄弟拉着手出门去,连李恕也没带。和州街上人比滁州府少,纪逐鸢熟门熟路带着沈书穿街过巷,来到一条人挤人的街上,只见卖肉、卖菜、卖活鱼活鸡的通街都是,有些门面没开,左邻右舍就将货物摆到没开的门前。挑担敲锣吆喝买卖,扯着嗓门叫菜名的人也不少。

有几间是米肆,外头被风吹着打转的布幡上四平八稳的大字写着。

走了两条街,才见有一间米肆开着,拎个麻布袋子没精打采的人在米肆门口街檐下排起长龙,队伍甚至拐了个弯,排到另一条街上去。

沈书占了个位子,旁人见他没拿袋子,一个胖大婶从大|麻袋里取出个小麻袋给沈书拿着。

“排一轮不容易,借给你先用着,我一个人两个麻袋也扛不动。”那大婶叹气摇头,旁边的妇人同她说话,她便顾不上沈书了。

纪逐鸢买了一包炸藕回来,让沈书边吃边等。

轮到沈书进去买米时,他不仅藕吃完了,还把纪逐鸢买来的炸鱼炸面团子也吃完了,站在人家铺子里不住打嗝。

“要多少?”卖米的看他拿的袋子甚小,黑着脸没好气地问,“一人一天米半升,面一斤,若要买一家子的,拿总兵府的帖儿来看。”

总兵府的帖就是一张纸,每户都有,前几日才发完,把能写字的文官小吏们累得人仰马翻。

“帖子没带过来。”沈书道,“一升米多少钱?”

“一缗钱一升米,十缗一斗。面也是一缗一斤。一两银子两升米,一两银子两斤面。铜钱、白银结账,至正钞不受。”那人见沈书一没带帖来,二不见掏钱,使了个眼色便要让伙计赶人。

纪逐鸢往前一站,伙计不敢动手。

“二位,买不买?人在这儿,可买你们两人的份。若要买一家子的口粮,回去拿帖子重新排队。要买就快,不买请走,别碍着后面的人买。总兵府都吃着咱们家的米,通街的米肆都关了门,爱买不买咱家不缺生意做。”

纪逐鸢脸色一黑,上前一步就想拿人。

沈书忙扯住他,笑着递出麻袋:“那就买两个人的,只能买一天的口粮吗?”

称米的伙计让纪逐鸢方才那一下吓得不敢造次,闷声规规矩矩地回答:“至多能买半个月的,要拿总兵府的条子来。”

“你那么凶做什么?”沈书掂了掂袋子,还算那伙计没记仇,称的粮食没有缺斤短两。

纪逐鸢:“卖个米,趾高气扬的,欠收拾。”

“卖个米是能横着走了,谁要是捏住了这根命脉,谁就高人一等。”沈书回头看了一眼,米肆门口挑着的布幡上有个徽,是葵花,圆圈底下小字写着“卫记”,想是东家姓“卫”,要是自产自销,那多半是庐州路的大户。

“还吃什么?”纪逐鸢问。

“……”沈书打了个嗝。

纪逐鸢看着他大笑起来。

“别笑了……”沈书郁闷道,又打了个嗝。

日光照着纪逐鸢眼珠泛着浅浅一层茶色,一双眼睛如同琥珀般澄亮,短暂的笑意收敛起来,他一半脸孔笼在淡淡的光泽里,另一半脸藏在阴影之中,鼻梁峰峦分明,眼形狭长,看来别有风仪。

沈书眼神一动,纪逐鸢来勾沈书的手,一次没勾住,低头眼神去寻沈书的手,寻到了牵到自己掌心里,紧紧握住。

“走了。”纪逐鸢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沈书落后于他半步,被纪逐鸢的身影笼着,眼圈微微泛红,他应了一声,跟了上去。纪逐鸢东张西望,总算寻到一间茶铺子。

“一碗木瓜汤,一碗杏霜汤,茶不要,拣一碟儿六个果子。”纪逐鸢点完,征询的目光看沈书。

“够了。”沈书气闷地趴在桌上,纪逐鸢让他坐起来些,一只手搭在他腹上画圈揉搓。

“这么大个人,吃东西没点分寸。”

沈书抓狂道:“你不买那么多,我能吃撑?!”沈书脸色一变,又要打嗝,只好闭嘴不说,简直苦不堪言。

唠两句:

朱元璋的长相这个问题,虽然后来明太|祖实录说他长得挺好,但教科书上那个高颧骨的猩猩脸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各种资料显示他进城的时候被当成奸细,我jiao着应该长得不大可能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帅。打个折,就算是个雄壮的伟男子吧_(:з」∠)_

1359年杭州城被围三个月后,一斗米二十五缗。粮价是推算的,随便看看,不用当真。贵就是了。

元代是用钞的,但是脱脱变钞失败后,新钞用纸质量不好容易坏,剧烈通胀之后,民间更愿意用铜钱,至正交钞发行后,历代旧币也还在用,整个货币系统在至正十二年(1352)基本已经崩溃,到了1356年没人再用钞票,基本用钱了。宋政权也铸币,铜钱是元末的主要货币。另外元是有银子的,马鞍形,重量不等有好几种,背面堑“元宝”二字,用得少,没有明代通行。不过元代铜钱是制得比明少很多,主要用钞,钞和铜钱有换算比例,银和铜钱也有换算比例,但古代的货币体系很不稳定,受到战争、天灾的影响较大。一缗钱一般是一贯铜子儿,也就是一千文左右,这个没按不同年间来,按通常情况来看的,不能作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7章 八十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