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病树与烂柯人 > 第3章 玫瑰牛油

病树与烂柯人 第3章 玫瑰牛油

作者:舍曼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5-21 01:07:41 来源:文学城

无论几点,文昌桥都是川流不息的车来车往。

东北人过马路,凭的是一个字,彪。

全看谁狠过谁,连中国式过马路都不适用,压根儿不必等到人群,只要狠下心探个头,轿车就边骂咧边停车,经过边儿上还要摇下窗户对骂一句。

倪芝这么久以来,但凡穿梭此地去往返学院,一次没走过正儿八经的桥下斑马线。

都是走文昌桥上被人开辟出来的一条“路”。

所谓的路,是马路中间有个俄罗斯风格的灯柱子,灰绿灰绿的,下面的栏杆儿,被人不知用什么暴力手段破坏了,又或者是哪个醉酒的倒霉蛋儿给撞烂了。

变成了人们横穿马路的通道。

后来勉强加了个歪斜的铁丝,也挡不住习惯成自然。

小孩儿钻过去,大人跨过去。

没跟钱媛闹翻时候,钱媛非要给她表演用跳马的姿势跨过去。

结果回头一看倪芝慢悠悠地迈着长腿,除了卷发被来往的车刮得荡了荡,连裤子上都没有翻出半点褶子。

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天气,人说融雪时候最冷,穿得臃肿。

倪芝注意力都盯着下面,仔细自己的裤腿儿不被栏杆上早呲出来铁丝儿挂住。

刚跨过去,肩上就挨了不轻不重的一下。

倪芝回头看了眼,是室友王薇清。

虽然是室友,两人不算相熟,总共没讲过几句话。王薇清的家和男朋友家都在哈尔滨,宿舍不过给她提供了一个能去对象家里的借口。

这个方向,只能是从学院回来。

两人都是社会学专业,课表基本一致,今天没有专业课。

倪芝是刚见完导师,猜到王薇清也是。

显然,两人想到一处去了。

王薇清开口就问的直接,“你们这么早定题了?”

“不是,”倪芝,“没这么早,就是问我们意向,给了点儿建议。”

“我刚出学院门儿,还碰到了隔壁寝室那个,她遮遮掩掩不肯说。”

倪芝勾了勾唇,“你们呢?”

“一样,我猜啊,是教务处整得幺蛾子。导师都不急,明明下学期才开题,非要现在来个动员。”

“何师太是不是想让你们做灾难社会学?”

倪芝的导师何沚是滨大最年轻的博导,古板严苛,三十多了还没嫁人。原本研究方向不是这个,这几年醉心小众的灾难社会学,有这个研究方向的学校在国内找不出十几个,她几乎是一手建了滨大的灾难社会学方向。

倪芝答她,“算是,她提了个地震遇难者的灾难祭祀和缅怀的方向。”

“哦,我有印象,她课上讲过,还说叫我们去读《现代中国的“亡灵”三部曲》。”

这一阵儿的车来势汹汹,两人不着急硬闯,都站着狭窄的灯柱底下。

倪芝扶了扶黄铜的灯座,想起来今天所见,“学院里走廊里有个古钟,被拆了。”

“我没什么印象,是什么样的?”

“原本有个黄铜色的西洋钟,虽然早不走了。上面有介绍,是民国时期的钟。”

倪芝头一次见是夕阳西下时分,颇有历史感的学院里面,走廊仍是旧式模样,绿色的吸顶灯被铁丝分割,倾泄出昏暗的光。一路顺着墙上贴的介绍边看边走,看完铜制的铁牌写着曾是滨大地下党活动场所,正好听见走廊尽头当当当当敲了十下。

原来是一口西洋钟,旁边贴着1921年某爱国人士赠予滨大。

并不是整点或半点,倪芝对了对表,又静默地站了几分钟,发现原来钟早已不走了,不知为何还保留着报时的功能。

墙壁上高处的老虎窗里透出来光,尘埃无声地往下飘,明明钟的指针未动一下,却感觉到时光以倍速流逝着。

冷不丁听见王薇清问她,“你怎么不跟钱媛解释?”

“解释什么?”

耳畔的喇叭声犹似走廊的钟声,倪芝愣了片刻。

学社会学的男人,嘴上说着不要标签化女性,还总爱对人评头论足,原本只有一分的事情到他们口中便成了十分。说倪芝有种不谙世故的风尘气,眼睛又勾又翘,像色戒里的王佳芝。

倪芝偶尔注意力跟旁人不一样,跟她说话全然听不见,多了个自视甚高的罪名。这并无大碍,然而倪芝刚分手的男友,恰巧是钱媛的意中人,倪芝之前却并不知情。

于是人言可畏,她便成刻意接近易太太,而勾引易先生的女学生。

王薇清同她对视几秒,笑了。

“行,我算是看明白,你根本不在意。”

“不是,”倪芝顿了顿。

想不到说什么,最终改了口,“是。”

王薇清不用回到宿舍,就在桥上刚过马路的地方坐车。

走之前,王薇清告诫她,“我建议你再考虑考虑,我是本校保研,之前有听说过,何师太对于地震,有什么亲身的伤痛。你做这个,要是不能让她满意,很难毕业。专硕还是找工作重要。”

这个内情,倪芝是不知晓的。

以前认为导师何沚这样的学术大咖,研究灾难社会学是为了自我挑战,做些在滨大前无古人的研究,好在学术圈站稳脚跟儿。

开始倪芝对导师提出的方向颇为意动,何沚当着几人面提了谁愿意做这个方向她肯定大力支持,因为她手头上还有课题。恰逢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好好写说不定能发。

她确实对这个感兴趣。

说来也巧,寒假她刚看过一个汶川十年祭主题的画展。

倪芝有个发小,冯淼,在川美学雕塑,寒假留在学校没有回来。两人说过互相探望许久了,一直没有兑现。

寒假才第一次去重庆,摊上冯淼实习的工作室在准备汶川十年祭画展的作品。

火锅都没吃成,陪冯淼先去了画展。冯淼在的工作室有活儿,画展上想临时更换一幅画来展览。

倪芝去了才知道主题是“山河恸哭”的汶川十年祭。

她感慨,“十年竟然这么快。”

冯淼摇头,“这还快?我导师构思了个作品,就打算祭十年,然而灵感来了早早刻完,憋得够呛。”

“这才二月就开始了?”

“恩,各种大大小小的画展都开始了,持续到起码七八月,不过我们学校主要就合作了这个画展。”

冯淼看见工作人员走上前交涉,倪芝就自己慢慢转悠,她一个外行走马观花地看,纯粹只凭感觉。

走到拐角看到一幅素描,难得和其他画风格大相径庭。这个画展的主题是“山河恸哭”,多数是悲壮的群像画。展现山河破碎,废墟残垣,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救援与希望。

然而这幅画色彩单一,画中无群像,只有一个女人的**,她的双腿还在碎瓦片里,上半身侧卧在废墟上,安详地像是睡着了,双眼微阖。胸乳上停了一只蝴蝶,她的手里还攥着一朵的玫瑰,半边枯萎半边娇艳欲滴,正好在倾倒的石柱顶端,像是石柱里开出的花。

倪芝凑近看,下面写了作品名。

作品:他看见了玫瑰

作者:因桥

输了作品名,只查到一首北欧派的诗歌。

“从大海蓝色的午睡中,废墟提起。

我们在它破碎的祭盆里洗浴的肢体。

仅有一只蝴蝶在正午的暑热中飞舞,

忽然它在你的乳\头停息,

他看见了倾毁的大理石柱上的玫瑰。”

(——雅尔马尔·古尔贝里)

冯淼处理完过来找她,看她看得专注。

“烟.巷,哎,这个工作室在成都,在我们圈内挺有名的。是我们川美师兄开的,听说原本是两个人合开,后来就是汶川地震,其中一个师兄特别惨,女朋友死了,手废了,人也彻底不在圈子里混了。另外一个师兄自己一个人把工作室坚持下来了,现在可厉害了,手底下一堆大神,我下学期就想申请去这个工作室实习,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运气。”

冯淼退后两步打量,没说出来什么专业人士该有评论,只有不住的赞叹。

“太美了,不知道这幅画是他们工作室哪个大神画的。”

她嘴里念了念因桥,“不耳熟啊,新晋的大神吧,画风居然这么成熟。”

她说完,倪芝才发现画上头还粘了了个纸条写了烟.巷工作室。

原来是这个烟巷二字,听着就烟雾缭绕、缠绵悱恻。

人不入画画入人。

虽说导师何沚并没催促他们提交初步框架设想,倪芝是那种心里有事儿就过不得的人。听王薇清说的话,总在犹豫论文方向。

一晃神,就想起来那朵半开半凋谢的玫瑰。

注定是以访谈为主的论文,去了解那些震后的幸存者究竟是他日玫瑰重放,还是凋零至今。

她不忍心放弃这样有灵魂的方向。

索性离开题还有许久,她决心先拟个开题初稿听何沚意见。

做了决定,松了沉重,倒是那朵玫瑰的重量都压在她心尖儿了。

专了心扎在图书馆和档案馆查文献和档案。

当然,倪芝平日里该上课时候上课,专硕就两年时间,许多人都是边上课边实习。她没给自己太大压力,现在除了看地震后祭祀悼念文献,闲暇时间还要投实习简历,偶尔翻一翻司考的书。

翻阅文献的速度当得上缓慢。

真到五一二公祭日这天,倪芝看了视频,心到停留在14:28分钟表的广场上跟着痛哭一场。

恍然发现,真的十年过去了。

图书馆的暖气停了,窗外的树梢抽芽了,厚风衣成了薄外套。不知为何,灵感如泉涌,熬了一天整理之前写的东一块西一块,第二天邮件发给何师太的,已经颇具雏形了。

若是冯淼在此处,当然了解倪芝要做什么。

倪芝极容易陷进去某种特定的她有兴致的环境和心绪中,总要做成些什么,才会从这样的环境里脱身。

冯淼调侃她,是出关了。

倪芝出了满是书籍霉味的图书馆,越想那口咕嘟冒泡的火锅。

尤其是那家无牌火锅店。

现在这个时间,该营业了吧。

左边是半地下室的小红仓买,右边是家黄色招牌黑色字的黄焖鸡。

中间一家同样窄小的火锅店。

比地面高了两个水泥台阶,上面伸出来的棚子遮了顶,与其他家招牌上有射灯不同。这家店面本就是木质门框,到了这个点钟,只剩下一点儿天光,却无路灯映照,愈发显得晦暗深沉。

原本空无一物的门框上方,摆了块木纹似蛛网状开裂的匾。

隐隐约约见了字。

倪芝眯着眼看清楚了这块牌匾。

木质底上头凹刻的白字。

凭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玫瑰牛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