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汴京生活日常 > 第10章 难念的经

汴京生活日常 第10章 难念的经

作者:东边小耳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50:48 来源:文学城

从前母亲在时,便会做这道点心。

乡野农户,不似汴京人外出数步,到街边巷角四处是摊贩,界身巷珍宝如云,新郑门河鲜俱全,再珍惜的食物也没有汴京里寻不到的。

农家所能吃上的事物,几乎都是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做松花饼要的东西简单,只需要松花粉、蜜,当他生病将愈的时候,母亲便会做松花饼给他吃。

所以在他的记忆里,这是一道很好吃很好吃的点心,也很珍稀,只有生病才能吃上。

故而,方一看见松花饼,李进便是一怔。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最近一次吃是……

他记得当时自己家有位邻居以采蜜为生,有一回,母亲织了许久的布,换了一瓮蜜。母亲见他好奇,给他尝了一勺,好甜好甜。

余下的,却是再也舍不得碰,藏在灶房的木橱里,心心念念等着父亲回来。

但荆州兼祧的那一房富庶,新妇花月貌,出入有仆从,用着上好的笔墨,专心读书科举,不再为生计忧心,又如何愿意回头再多瞧一眼乡野之地的家呢?

没有等来父亲,却等来了荆州兼祧那一房的新妇,带着另一个孩童,来到跟前。

很快,母亲渐渐变得消瘦,眼里失去神采,整个人看着如朽木死灰,没有一丝生机。终于有一日,她取出那瓮蜜,亲手做了一回松花饼给他吃。

好吃得很,一如往昔,母亲笑望着他吃,面色释然和缓,眼角眉梢透着慈爱。

他以为母亲要好了,那一日是他那段时日最高兴的时候了。他想,他会争气,努力读书,为母亲争诰命,什么兼祧,什么负心薄幸的爹,都见鬼去吧!

可没有两日,当他在田间耕作播完种子回家时,见到的却是躺在床上安然逝去的母亲。

李进拿着盘子的手猛然攥紧,目光沉沉,他神色不变,向僧人道谢。

进屋后,他坐在桌案前,看着瓷盘里的松花饼很久很久。

久到朝阳升起,身后紧闭的窗子透出一束暖黄光晕,斜打在他脸上、肩上。

最终,他拿起松花饼,低声道:“我该好了。”

厢房内只有他一人,他所言也只有他自己能听到,他却像在告诉什么人一般。

而后,他咬开松花饼,熟悉的松木香味溢满口齿,散开的粉糯感,酸酸的,带点甜,和记忆中的一样。忽然,他怔了怔,低头瞧去。

看似平平无奇的松花饼,内瓤却是甜香甜香的红糖馅,夹杂着炒得喷香的芝麻和榛子碎,看着不显眼,可当嚼了以后,满口都是坚果香气,红糖的甜中和了松花粉的酸与微苦,形成一种奇异的风味。

与记忆中的一样,却又不一样了。

但不得不承认,很好吃。

他望着松花饼里细腻香甜的红糖馅,轻轻笑了。

接着,他继续吃了起来,比往日都要快些,然后便继续捧起书往下读。若是今次考不中进士,下回还是要从发解试考起,纵然周身依旧酸软无力,连起身手脚都不由发颤,他仍是坚持着看下去。

屋外阳光终于攀上屋檐一角,化开薄霜,洒下烫金色的光,树木花草努力冒着新芽,迎接光照,哪怕在山寺最为清幽寒冷的一角,料峭的春寒走得再晚,也终有走的时候。

*

而有的人,始终走在光下。

卢闰闰被逐渐升起的日头晒得眯起眼睛,不得不用手挡在额上,遮去刺目的光。

“早知道不约在此处了。”

卢闰闰叹气。

卢闰闰心累。

她因为要还愿,所以不得不赶早来大相国寺,但大相国寺内的集市最热闹的时候是自巳时起,故而她和魏泱泱约了辰时末在大相国寺第二道门那见面,正好能从第二道第三道门开始逛起。

至于第一道门,那附近卖的都是各种飞禽走兽,魏泱泱的住处拢共就两间屋子要住一大家子,转个身都怕挤,如何养得禽类。至于卢闰闰,地方倒是有,但她娘不让,于是连想想都不成了,平日里只能偷偷去喂些野狸奴。

第二道门第三道门卖的多是些日常杂用,正好能边吃东西边逛。

卢闰闰白皙细腻的肌肤沁出点汗来,打湿了额角的碎发,她想了想,转过身准备劝陈妈妈先走,这一转眼,刚开始还没瞅见陈妈妈,正觉得疑惑时,忽而见到陈妈妈坐在寺门旁边的长条石凳上。

不仅如此,陈妈妈还招手喊她坐过去。

“这儿凉快,晒不着日头。”

卢闰闰满脸疑惑,方才那儿不是坐满了人吗?

但这日头实在晒人,还没盛夏呢,怎么威力就这么大。她坐到陈妈妈边上,陈妈妈掏出手帕就开始帮卢闰闰擦汗,“怎么就站在日头下傻等呢,唉哟,一身的汗,那儿还是风口,一会儿再吹着凉了可怎么好?

“那魏二娘子何时能来?不会要在这一直等着吧,我还要去听师父讲经呢。”

陈妈妈说着,双手合十,念了句佛号,虔诚极了,“多听经,能给你婆婆和爹积阴德呢。”

卢闰闰见状就真心劝道:“婆婆,要不你先去听经,我自己在这等,人来人往的,不会出事,泱泱一会儿就到了。”

陈妈妈却不肯,她板着脸像是孩童在闹别扭一样,煞有其事道:“那哪成?人多才叫不好呢,谁晓得哪个好哪个坏。听经又不差这一时半会,要是你遇到了贼人,喊婆婆,婆婆却不在可得多害怕……”

陈妈妈说着,自己就心疼起来,好像这事活灵活现发生在跟前似的。

卢闰闰语塞,无奈道:“我已十七了。”

陈妈妈却没理会卢闰闰的话,自顾自说着,又扯起了她过世的婆婆,早死的爹。

卢闰闰默默扭过头,聪明地闭嘴了。

好在这时候魏泱泱出现在卢闰闰眼前,卢闰闰当即跑过去,牵起魏泱泱的手,再来到陈妈妈跟前,“泱泱来了,我先走了,婆婆你去听经,晚些时候我去那边寻你。”

而后她就牵着魏泱泱跑掉了。

一气呵成,流畅得陈妈妈都没反应过来。

陈妈妈愣在原地,她还有一堆的嘱咐没说,都卡在嗓子眼,不上不下地憋得她难受。

好半晌,她才把话都咽回去。

但又忍不住嘟囔,“小时候就爱缠着我问东问西,离了一步都不行,大了吧,多念叨一句都要跑。”

然而她说着,却又高兴地笑起来,挺着胸脯,语气自豪,“瞧瞧我养得多好呐,跑起来真有精气神儿。”

这么一想,陈妈妈也不纠结了,兴致冲冲地要去占个好位置听经,她可是听说了,坐得越前头,能积的福气就越多,可不能让人抢了去。

*

卢闰闰带着魏泱泱一口气冲出去好远,魏泱泱家住得远,一路走来晒足了日头,一停下来,她就用手给自己扇风,“还未三伏呢,怎么巳时就这般热?”

“谁晓得呢。”卢闰闰随口应道。

她远远瞧着陈妈妈已经走了,便带着魏泱泱慢悠悠地闲逛。

两人边走边聊,魏泱泱说台盘司有什么人讨厌,卢闰闰则讲起哪个人厨艺差得很,就是硬菜做得好看。

说说笑笑着,就走到了寺内。

这时候便没那么热了,因为有一些大店前来摆摊,会用红幔布把院子的顶给遮住,挡去大半日光,行人穿梭其中,自然就凉快起来。

魏泱泱站在女尼们摆的摊子前,先是小心地摸着绫罗和绸做的衣裙,怕弄破了,又速速走边上些。接着,她看起了绒花发饰,拿起又放下,又再拿起,显见是喜欢得很,她头上那对石青色绣球绒花发梳已经很显旧了,一点都不鲜亮,也到了该换新的时候。

但她最后还是放下了。

卢闰闰问她不是才发的赏钱吗,为何不买。

魏泱泱克制地收回目光,佯装不在意,“我还要攒着买书呢,茶酒司的姐姐说,若真要将点茶学透彻了,还是得将《茶经》、《茶录》都背下来才是。

“闰闰,你是知晓我性子的,我可不愿意一辈子屈就在四司六局。等我学好茶艺,做个点茶师,若是我的点茶技艺能扬名汴京,说不准能像张娘子那般入宫侍奉贵人们。游走于宗室贵胄之间,多风光呐!

“再不济,也能在茶坊多挣些钱,横竖我是不会窝在宜男桥小巷那个穷破地儿的。”

魏泱泱说这话时,微扬下巴,眸光坚定,眼中燃着炽烈野心。

她虽然生在宜男桥小巷那个穷地方,但自幼就与人不同,生就有一股傲气劲,她从不觉得自己该属于那里。

卢闰闰是知道她性子的,甚至很清楚她的野心与不甘愿。但卢闰闰不觉得有何不好,想争,想向上,想如春日的笋种那样奋力破土而出,这再正常不过了。

她没说什么,这样的事,就交给魏泱泱自己努力去。她相信魏泱泱肯定行!

故而,卢闰闰只是笑着松和气氛,“过几日不就要离开宜男桥小巷了吗?到时,也算乔迁之喜,我打算备份礼。

“你同我说说,有何日夜惦记,万分想要的么?”

魏泱泱毋需思索,直接答道:“有啊,荣华富贵!我想要能日日着锦衣,饰珍珠玉石,过呼奴唤婢的日子。”

卢闰闰白了她一眼,摇着头,啧啧道:“好贪心的小娘子。”

她摊手,“那我可做不到,到时只能随意买些糕点了。”

“成,当然成,我姑母那般喜欢你,你便是拎些从路边捡来石子来拜访,她怕是也欢喜呢。”魏泱泱不无酸气地说。

魏泱泱还是觉得想不通,忍不住端着下巴盯卢闰闰,“你说,为何每每提起你,我姑母都赞不绝口?”

卢闰闰笑了两声,仰头抬脸,不无骄傲道:“因着我聪慧貌美,为人大方,能说会道,长袖善舞,行事周到,宽厚善良,温良恭俭让样样俱全……”

“我看就能说会道这一样对上了。”魏泱泱无情打断。

卢闰闰长叹一声,故作愁容,“那坏了,我果然愈发像婆婆了。”

魏泱泱与卢闰闰是好友,她是见识过陈妈妈有多絮叨的,闻言,冷不丁打了个颤。她长指一掀,点了点卢闰闰的鼻尖,“可别!”

“不过……”她话锋一转,眼里生了些羡慕,“有陈妈妈这样一心为着你的人,你就偷着乐吧。哪像我,兄长要成婚,我爹娘竟要我与弟弟,我们四人同挤一屋,枉我每月的工钱都给他们一半,到头来连多租个屋子也是不愿的,我那些钱怕不是喂到狗肚子里了。

“幸而姑母开口收留。”

卢闰闰拍了拍魏泱泱的肩,以示安慰,她早就提醒魏泱泱不要把到手的工钱拿给家里那么多,攒下来还能给自己留个后路,但当时魏泱泱又怎么会听呢。

她只好再提醒一遍,认认真真地叮嘱道:“往后,你的工钱还是自己全留着吧。再不济,攒够了钱,还能来租我家的屋子呢,到时候我日日给你做好吃的!再叫陈妈妈也絮叨絮叨你,看你还羡不羡慕。”

魏泱泱被卢闰闰的后一句话给逗笑了,笑完以后,她正色道:“你放心,我可不会再把工钱给他们了,往后,我就是姑母的女儿,便是要给,也给姑母。”

卢闰闰有些无奈,怎么就是打算着把工钱给出去呢,但不好再多说什么。而且魏泱泱的姑母终身未嫁,对她疼爱有加,真给她姑母,总好过填宜男桥小巷那无底洞。

魏泱泱因此事和家里闹得不欢,不想多提,于是转而问卢闰闰,“你那继爹呢?如何了?可见过他了?我替你打听过了,人嘛倒是没听说有何不好的,听闻他为了科举,足足考了二三十年,前两年才考上诸科,还是后几名,为了供自己读书,连宅子都卖了,如今还在租宅子住。”

听着倒是没有特别大的错处。

卢闰闰沉默片刻,她脸上也敛了笑容,变得认真起来,整个人瞧着便有点与平日不同的沉稳聪慧,眸光也锐利了,“我还未见过他,但我觉得,应是快要见着了。”

她目光悠远,似乎有所意料。

1、兼祧:封建社会一子顶两门、娶两妻、传两家后代。一般是亲兄弟,一个有子,一个无子,有子的那个让自己的儿子同时承担传承另一房香火的责任。这里男主的父亲就是兼祧。

说起来,我一直以为兼祧这样封建的事情应该存在很久之前,直到有一回偶然翻族谱,真的在上面看到几代之前有人的名字背后备注兼祧,感觉心情很复杂。就像我奶奶辈仍然有童养媳,我的同龄人里仍然有因为是女孩而被抛弃一样,封建思想一直存在,好在不论哪个时代,一直有人在为改变其而努力。

另外,小说人物思想以及习俗,不代表作者的思想和认同[求求你了]

2、《东京梦华录》里对大相国寺有记载,“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也就是说,但凡要摆斋供,必须要经过皇帝的同意。女主肯定是得不到皇帝同意的,我一开始想她是还愿送点心供奉,可能和香油钱的定义类似,但是后面写着写着,感觉本质上就是斋供,写到这里也不太好改,干脆就当做是私设好了。

3、我不知道大相国寺有没有提供住宿,因为没有搜到相关资料,但是宋代很多寺庙是有提供的,例如兴国寺,而且很多是免费的,有一些只收取很低的费用,所以一些贫寒的学子在科考的时候,都会选择在寺庙投宿,一个是便宜,一个是清净适合备考。所以这里就设定男主在大相国寺借宿,然后住是不花钱,一日两顿的食物花很便宜的钱,并且常常能吃到上供的点心。

当然,这里肯定是先供奉给佛祖之后,再分给其他人的。就据我所知,现代的寺庙也很多是这样,因为逢一些特殊的日子,庙里会收到特别多的食物供奉,并不会在神像下放到坏,而常常会分给信众,老一辈还常常会觉得供奉过的食物,小孩吃了会变聪明。(我奶奶就这么觉得,但事实上应该没有这个作用,要不然我小时候就不会考不及格了[狗头])

所以男主能吃到女主供奉的点心是很合理的。而且相国寺所在的信陵坊和女主家所在的光化坊是很近的,所以后面如果遇见了,也很合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难念的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