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汴京城奇女子传 > 第24章 抹去

汴京城奇女子传 第24章 抹去

作者:朱夏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11:54:03 来源:文学城

屋前种着无数树木,秋天树叶飘零,枯黄了叶子蜷缩成一个个锈掉的黄钟,一串串挂满树梢。冬天的寒风一过,飒飒作响。

宋彤,小小以及绒绒静坐在屋内包羊肉馒头。羊肉馅的,阿秀拌好料,教她们包。几个姑娘觉得新奇,跟着她学。

一屋人包饺子馒头的时候预示着新的一年到了。秋香馆迎来了新的主人—丰儿。今年新年下了好大的雪,瑞雪兆丰年,正巧合了“丰”字。

几人见过面,丰儿虽活泼但和她们说不到一快去。她一心牵挂前院的姊妹,时不时送点东西给那位要好的姊妹,想着过一年半载姊妹能和她一起搬入后院。

绒绒和她们说,“不怪丰儿牵挂姊妹,我也一样。有一次,我独自路过秋香馆。人去楼空,再也没有轻柔的歌声琵琶声传来。万籁俱寂让我极不适应,仿佛我是被世上抛弃的人,我甚至怀疑这天是共赴一场盛宴的日子,大家都去参加宴会,只有我忘了。耳边唯有风吹过草丛的沙沙声。”

宋彤道:“当年粟娘走的时候,大家只道是寻常。谁想?时不时挂念着她。”

小小感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天我们也会挨个离开的。”

今年过年,宋彤做东。花八百文在附近脚店定下酒席,这八百文钱全靠她卖对联赚得的钱。

不花钱不知道,一花钱吓一跳,今年过年的酒席比以往贵得多。八百文就定了几道菜还是瓜楞碗盏分食,不是往日配备的银餐具。

小二先将四道菜端上桌,分别是:红豆米糕,栗子炒肉,炖鸡汤,炙羊肉并米饭,另外送几个柑橘橄榄。还好四位都是吃得少的姑娘家,够吃。不然换成四位壮汉,一千钱也止不住。

四人皆穿着大红缎面出锋的银鼠大氅,围坐着一桌。小二上完菜,宋彤把人叫住。

宋彤纳罕道:“今年酒席怎么比往年贵了一二百文?东西也少了。我瞧潘楼街卖字画古董的价钱依旧,酒楼的酒钱也不曾涨。怎么光涨菜品果蔬?”

小二道:“姑娘有所不知,今年粮食短缺紧张。以往汴京城郊的良田收割粮食供应给京城。如今。”说着小二不由朝四周看了看,确定没人后捏起喉咙,“城南的地都收去扩建皇家玉津园了,不光建玉津园还有供给官员俸禄的公廨田,划拨给园内飞禽走兽供粮的菜地。单说玉津园养的几十头大象,那一头象一天就能吃掉几百人份额的粮食。啊呀,现在汴京的粮食全靠外地漕运,价钱可不得飞涨?明天可是头一年,往后还不知道怎么涨呢。”

绒绒道:“大象?那确实吃得多。以往不是只有几头吗?怎么多出来几十头?”

小二道:“啊呦喂。那都是各国使臣送的。一年接着一年送,国礼能不收吗?收了养在玉津园又下小象,一来二去养了几十头大象。”

绒绒笑道:“我还没见过小象?象和猫一样一窝下七八个崽,还是像马一样一次只生一个?”

小二道:“那小的就不知道了。”

宋彤不言语。汴京城南是她的故乡。因为不好的回忆,她一辈子都想逃离那里。

她忽然问:“那城郊百姓去了哪?他们没了田去外地种地?”汴京城肯定是没地方种的。

小二更谨慎了,小声道:“官府说给了路费让他们到京畿州种地了。实际上。”

小小心直口快,问:“实际上怎么样?”

小二又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才放宽心。“实际大多当了流民,混得差的混成乞丐。哎。这上面拨下来的钱,怎么可能都到了老百姓手里。俗话说‘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大家心知肚明。不能说,说了就是攻讦朝廷。姑娘们,我提醒你们几句——看你们几位衣着鲜丽又年纪轻轻,这些日子别单独逛街,如果独自一人遇到乞丐千万别看他们。一旦对视上,他们一窝蜂来找你讨钱,哪里应付得了?这不,我们店里一小伙子就吃了亏,给了十几个乞丐钱后面又来十几个眼巴巴的看着你。一天赚的辛苦钱全搭进去。”

丰儿笑道:“我才不给他们钱呢。我一天唱曲唱到嗓子哑,才得几个钱?”

小二道:“正是这话。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各位姑娘还有什么吩咐?”

宋彤没什么话要问了。小二恭敬退下。

宋彤无精打采地吃着饭菜,脑海中涌现出一个人影。那人跛足走来,一只手拿着竹竿,一只手拿着缺口的脏碗,一边说行行好,一边晃动手里的碗。那蓬头垢面的人抬起头。一瞧,竟是舅舅。

“啊。”宋彤失声叫道。

“怎么了。”众人连忙问。

“吃到沙砾。”宋彤道。

众人道:“赶紧吐出来。有没有吃坏牙?”

宋彤掩口吐了饭菜在痰盂中,摇头:“没有。”又接过小小递上的茶盏漱口。

丰儿道:“八百文的饭菜还有沙砾!不行,得找掌柜的算账。”

宋彤阻止道:“算了。大过年的。”又问:“你们有没有吃到沙砾?”

绒绒笑道:“瞧。菜里有条小虫。我一直忍住没说。”众人凑过来看,见她鸡汤盏边上剔出一条蚊子大小的虫子,胃里不禁一阵恶心。

宋彤道:“不行。我还是去和掌柜的说吧。这也太过分了。”说着叫人。

掌柜颤颤巍巍上楼,老人家眯着眼睛一看,不吱声。丰儿提醒道:“还有沙砾呢!这也配八百文?”

掌柜面容惭愧,道:“我让厨子给姑娘们重新做。您看怎么样?”

宋彤道:“我们都吃得差不多。重做?还是不了。你把这道炖鸡汤的钱退给我。”

掌柜道:“好好好。我这就去。不好意思啊诸位姑娘们,厨子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下次你们来,我请诸位喝老母鸡高汤。”

下次。下次就算了。

外头雪已停,世界琉璃般洁净。淡蓝的天飘着大团雪白的云。几人步履姗姗地踩在雪地上,故意听雪地的响声。

丰儿道:“早知道还不如买菜给钱,让厨娘做呢。”

绒绒道:“大过年的,厨娘早回家了。再说,我们金楼的厨娘做饭一点油水没有,哪里好吃?”

丰儿道:“可以和她说嘛。她之前不放油,我们给钱她肯定放了。”

小小道:“放了油也不好吃。外头的厨娘一个月五贯钱。你猜,我们金楼的厨娘一个月多少钱?”

丰儿道:“四贯。三贯五百钱?”

小小道:“不是。一贯五百钱,不算食材。”

丰儿惊呼:“怎么这么少?不是说厨娘很挣钱吗?”

小小道:“谁让她做饭难吃呢。李妈妈为了节省开支专门请了工钱少的。”

丰儿问:“你怎么知道的?”

宋彤道:“我替李妈妈写账本。我告诉她的。”

丰儿道:“原来如此。”

几人回金楼。宋彤刚走入自乐园门口,李妈妈出门迎接。宋彤十分惊奇,忙问李妈妈所为何事。

李妈妈手里捧着剔红匣子,双手奉上:“宋彤快进屋,瞧瞧中贵人送你的东西。哎呦。一直盼着你回来,太贵重了,根本不敢走开,生怕出差错。你可回来了。”

宋彤好奇地打开盒子。

盒子打开的一瞬间,整个人呆住。

漆黑的绒布上躺着一只光彩照人的猫眼石戒指。蜜黄色的宝石中间一道蓝绿色的瞳孔酷似猫的眼睛,因此得名猫眼石。

戒指绚丽地就像黑夜中璀璨的银河,盯得人喘不过气。

宋彤慌了神,不知所言:“谁送的?”

李妈妈欢喜道:“梁观察使送的。红云阁的猫眼石戒指,一二百两黄金不知买到买不到?”

宋彤道:“一二百两黄金?太贵重了。退回去。”

李妈妈讪讪道:“要退也得等观察使有空过来。这么贵重的东西谁敢擅自托付他人?”

宋彤问:“他之前来过?”

李妈妈道:“是。观察使亲自来金楼,就在你们去酒楼后不久。”

宋彤继续问:“那他有没有说何时回来?”

李妈妈道:“怎么会?人家贵人多事。我一个教坊伶人哪里敢问。”

宋彤关上盒子,心神不宁。

从前年正月开始,梁师成负责监造皇家园林玉津园。

先是与杨戬合作,设稻田司收集校验民户田契,无契可证的农田一律归为公田。等到官家下令建园时,他再利用青苗法令吴家做保,暗中抬高农民赋税,成功令农户与吴家结怨。最后,放一把大火,将收上来的田契文书烧毁。抄了贪污的吴家平息众怒。

整个吴庄,吴庄的人都被他彻底抹去。只有荒草地里灰色的须弥台和宋彤家门口虬枝青梅树,它们是唯一的幸存者,诉说着村庄曾经存在的历史。

他的家全部铲平。院子没有了,屋舍也没了,堆积成有上下落差的山坡。一群花匠正在山坡上种花树。

杨戬朝一帮下属,指示道:“官家说要种上一排芳香的腊梅。冬天下雪后走在这条路,一路有清幽的花香。”

“请。”梁师成轻挥衣袖,笑着谦让杨戬。二人踏上几层台阶,走在新铺的青石板路上,巡查完工后的玉津园。

来到一处低矮的草房,一阵阵粪臭味袭来。杨戬不悦,以袖遮脸问:“这里是哪儿?”

小黄门赶紧回话:“这是处理牲口粪便的地方。小的们怕有污圣目,将它建在玉津园角落。”

杨戬道:“命花匠在周围多栽种树木,掩盖气味,入口处要掩人耳目。”

小黄门点头记下。

梁师成举目看去,草房周围尽是衰败的枯草。看不见吴家往日丁点影子。

当年吴家一群壮汉上他家,上房揭瓦。瓦片摔在地上。啪嗒啪嗒一片清脆的响声,就像他的眼泪。接着壮汉挽起裤脚,从掀开的屋顶上下去,挨个抽掉屋中梁木。他看着自己坚守的东西一根根抽去。一幢老屋,陪伴莫家几代人的老屋,“轰”地一声,就像他眼里的秩序,轰然倒塌。

他暗暗发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吴家人血债血偿。终于,他做到了。吴家家破人亡。一村子冷眼旁观的村民化作流民,乞丐。

芦苇,河边黄褐色的芦苇竿,飞舞着白色的絮。河水潺潺,肮脏与不堪随着河水一同流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