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汴京城奇女子传 > 第15章 天宁

汴京城奇女子传 第15章 天宁

作者:朱夏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11:54:03 来源:文学城

天宁节十月初十是陛下的生辰。照惯例一个月前,教坊召集诸妓阅乐。其实两个月前,宋彤她们就被教坊的人叫去走过场,排练歌舞,预备庆典。

一百人分成一班,一班分四队,队头由名角行首担任。宋彤她们一班由四名资历高深的色长负责,演绎四季轮转的歌舞,绒绒担任舞部队头,粟娘担任乐部队头,小小和宋彤担任曲部队头。

一群人乌压压挤在临时搭建的彩棚里,一边排练,一边听色长嘴角起白沫地讲解。大家像绑着四肢的木偶人,不厌其烦地演绎一遍又一遍;演得不对劲,预先制定的过场,动作推倒重来再演。重来的次数多了,色长眼里冒火,想打人。

这时,任何一点细小的摩擦都会导致色长口吐芬芳。大约排练了几天,宋彤她们私下交头接耳说,哪个队的谁谁谁因为什么事被骂哭。

又过了几天,大家已经从乏味过渡到厌烦。队里隔三差五发生动手打人的事,有的时候是伶人和色长对打。

这时有人捏嗓子叫一声:“打架了,快去看呀。”

大家像候鸟迁移般,一只出头鸟领着一群鸟飞过去观战,又飞回来。

原地不动的张着嘴问:“怎么回事?”观完战的眉飞色舞讲述事情原委。

终于熬到天宁节这天,所有人都麻了,内心早从出风头变成早死早超生。

小小嘎吱嘎吱咬着林檎果,比枣大点的果子每人一天吃九个,早中晚各三个,这就是她们一天的食物。吃完果核放银盘里自有人倒掉—这就是当队头的特权。

人一落座,负责装扮的师傅开始上妆,拿着一支绒毛笔蘸着香粉一点点刷,另有一位盘发髻的师傅梳头发。

她们的发髻要模仿道教中的仙女。师傅先将云云乌发梳顺畅,长发披散至榻上,旁边螺钿盒里装着冠子发钗。

宋彤的发髻没有冠子,师傅按照样式将她的发髻盘成多鬟髻用几支梅花花筒金钗固定,簪上金发梳,髻边插一朵鲜艳如真的通草花,发髻后坠着镶米珠的绯红彩带。梳头发的师傅梳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梳好。

宋彤脖子僵硬 ,感觉一颗头悬在空中。绒绒她们戴冠子梳得快,罪一点没少受,冠子重得难以抬头。好在绒绒她们参加过大型庆典有经验,能适应。

绒绒她们领着宋彤熟悉流程和人物。她们低声说着名字,宋彤自形对应人脸。

第一盏开场。

她们夹在人群里,艳羡地看着身着紫色展裹的教坊副使跳开场舞。只有官职在身的伶人才能穿展裹,其余人虽皆绣罗宽衫乍一看更华丽,但和身着展裹的人没法比。

小小说,“这位是王妈妈的同门师兄,都是雷大使的弟子,两年前还是都色头今年已经升为教坊副使。以往都是雷大使跳三台舞开场,今年换了他来也算历练。”

宋彤没见过雷大使跳舞,但她见过绒绒跳舞。如果杜甫生在大宋未免不写一篇关于她的剑器行。

宋彤真心诚意地说:“你跳的不比他差。”

绒绒笑道:“我跳的不如王妈妈好。”

“王妈妈跳的也不比他差。”宋彤有点违心,她没见过王妈妈真正跳完一整支舞。王妈妈教她们跳舞时动作都是收着。她虽然不擅长跳舞,但是分得清优劣高下。

绒绒道:“这倒是真的。王妈妈曾经是教坊里最出色的舞姬。”

“那她怎么没继承师父衣钵?”

小小道:“生孩子生的。生完孩子漏尿,一做大动作就止不住。再好的舞姬也废了。”

“啊!”粟娘和宋彤不由惊呼。

粟娘问:“那她孩子呢?怎么不带到金楼?”

小小道:“孩子在祖母那养着。李家是古筝世家,李家这一代人除了王妈妈的夫君,其余的都有官职。孩子养在那比较好。”

窥视到王妈妈的人生,宋彤蓦然一怔。

高台上,帝王举起玉杯,敬群臣第二盏酒时,她们被色长叫走预备上场。

所谓预备就是身为队头的她们拿着锦册对着队内人的脸点名,顺便勾掉单子上库内登记在册的首饰。

宋彤望着一张张脸向她点头示意,有一种穿越人潮孤身一人的落寞感,好像过了很多很多年。直到一个女孩怯怯地叫了声:“姐姐。”她才回过神。

小女孩道:“姐姐。我的束带没系好。”很讨好的语气,没有叫队头而是叫姐姐,故意拉近距离。

宋彤看着小女孩粉黛浓妆的脸,好小的一张脸。十岁?十一岁?最多十岁出头。

宋彤柔声道:“没事。”说罢弯下腰替她系好束带,将裙子捋平整。

“多大了?”

“十一岁。”

哦。和自己猜的一样,宋彤微微一笑。转而想到,其实自己也只比她大几岁。

第五盏御酒,轮到宋彤她们登场。穿着绯红销金锦绣衣裙的四位少女引领各自的队伍入场,所有人从袖中不经意掏出花瓣掷出。

花瓣扑扑簌簌飘落,恰好一阵疾风席卷如有神助,花瓣随风飞舞,香风拂散,漫天花雨。

所有人被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幕震慑住 。一阵风过,触目皆是飘落的花瓣,连禁军御龙直的士兵身上都沾着一两片的花瓣。隐隐传来宫嫔的嬉笑声。

高台之上的帝王再次举杯致意。

王公大臣,各国使臣纷纷起身,举杯山呼“万岁”。那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不停在大殿四周回响。

不经意间,宋彤瞥见高台之上的帝王面带微笑地望着台下众生。

任谁坐在权利之巅,享受群臣的敬仰,内心都会闪过一丝虚荣与夸耀之心吧?

《感皇恩》演毕回后台,几名太监手执金盘下来,一一发放御赐金凤。众人谢恩已毕,又随色长登车出宣德门,与百姓同乐。

御街两岸早已挂好灯球,内燃椽烛。锦袍幞头的禁卫沿街一字排开,将观看灯车的百姓挡在界线后面。无数人涌入界限内观看花灯。掌声欢呼震地,人头躜动。

御街一路灯火通明。华灯之下,中央恭候乘舆的御道显得越发肃穆。

远处漆黑的夜空忽然射入烟花,火花鎏金,同时“铛铛铛”“咚咚咚”锣鼓响起。

杂剧乐人的灯车以及皇亲国戚的銮驾隐隐绰绰,正从宫门出来。人群炸开,高呼:“灯车来了!灯车来了!”

刹那间一簇簇烟花闪烁,飞腾入夜空,在冰冷的黑绸上绽开一朵朵靓丽的花束又拖着无数点火花下坠。天空好似平静广阔的湖面,湖面微澜似玻璃的棱面。火花化作无数条银鱼,波动着长长的金色尾巴,从天边一直游到御河中,又变成一朵朵金色花朵消失在御河水中。

一时凤箫声动,管弦齐列。巨大的灯车装饰着万盏华盖彩灯,灯烛荧煌,上下相照。车上轩然霞举的乐人纷纷招手示意,京城豪俊争相投掷礼物糖果。百姓举臂高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浪一身盖过一声,经久不息,直到队伍消失至宫门才渐渐微弱。

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凝聚在绚丽的火花中。这是汴京城最繁华的时候。

这也是宋彤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

宋彤侧目望向三位陪伴自己少女,灯火照亮着少女年轻的脸庞,仿佛岁月会永远停留在少女的笑声中。

天宁节过去没几天,离别如一场急雨从天而降。

赵敏求迎粟娘进门。

“粟娘天生好命。”绒绒说。

绒绒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说把她相好当冤大头宰,实际上没从他身上得到什么东西,连一心渴求的从良也未果。倒是粟娘无心插柳柳成荫。赵敏求和她好了不到一年,当真打点关系迎她进门。

“其实不嫁人也不是不行。”宋彤只能这么安慰绒绒。

绒绒道:“都是他的人了,不嫁能行吗?”

宋彤的心猛然一沉。早该料到的。不下饵就想钓到鱼不可能,下了饵也未必钓到鱼。她看上的大鱼—王甫已经不知道游到哪。也难怪,她一直不肯下饵嘛。

最近有几个世家子弟看上她,她在这些人中斡旋**。说句不好听的,从古至今教坊的名声风气就没好过。大家和那些鹌儿没什么区别,人家明着卖,他们暗着卖,指望靠婚嫁将自己一次,全部地卖出去。

粟娘走的时候,赵家人接她。两个粗壮婆子抬着小轿,左右两边各站一个丫鬟。屋里的惠婆伺候习惯了,也跟着她走了。

金楼隔几年走掉几个,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倒是惠婆走了,其他人很羡慕,做姑娘的鲜少顾念做女使的。惠婆的孩子生下来就死了,大家都说她命苦,谁曾想老了还有一番机遇,跟着姑娘出去做良人。

粟娘一连几天在屋子里收拾东西,和李妈妈过明账。大家不去打搅她,碰见了和往常一样聊会天。

要走那天,一个稀松平常的傍晚,天边残余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屋檐的灯笼尚未挂上。宋彤从外头回来,正好碰见。

粟娘说:“我走了。”

宋彤明白过来。“我送送你。”

粟娘笑道:“有空会回来看看的。”

一句玩笑话。怎么可能?

宋彤注视着她上轿。

傍晚的风吹来,粟娘的发丝被风吹散,鬓上戴的青橄榄色宝石簪子,在昏暗的傍晚像虫子背部的鳞片,闪着青绿色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