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彼时风动 > 第155章 孩子们的青春期[番外]

彼时风动 第155章 孩子们的青春期[番外]

作者:季承栢bai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2:59:53 来源:文学城

时光荏苒,当年在游乐园里奔跑的三个孩子,转眼已步入躁动又敏感的青春期。

沈念苏的“逻辑反叛”

十六岁的沈念苏,完美继承了苏澄影的清冷轮廓与沈寒星明亮的眼眸,但此刻这双眼睛里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倔强火焰。她将一份《关于放弃参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声明》推到了餐桌对面两位母亲面前。

“为什么?”苏澄影放下手中的学术期刊,声音平静,但熟悉她的沈寒星能听出那平静下的波澜。这份声明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简直像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但其结论却石破天惊。

“没有为什么。”沈念苏别开脸,看向窗外,“只是觉得,沿着一条被无数人验证过的、通往成功的‘最优路径’走下去,很无趣。”她顿了顿,声音带着少女特有的、混合着迷茫与坚定的锐气,“我不想一辈子活在‘苏澄影女儿’这个标签下。我想找到我自己的变量,解我自己的方程。”

沈寒星急得想开口,却被苏澄影一个眼神制止。苏澄影看着女儿,看了很久,久到沈念苏几乎要维持不住那份故作镇定的叛逆。然后,苏澄影轻轻推了推眼镜,说:“可以。”

沈念苏和沈寒星都愣住了。

“放弃竞赛,可以。”苏澄影的语气依旧平淡,“但你需要提交一份替代方案。一份能证明你并非逃避,而是在主动探索‘你自己的方程’的、可行的研究计划或人生规划。字数不少于五千字,参考文献需注明出处,下周交给我。”

沈念苏:“……” 她突然觉得,她那位学神“爸爸”的反击,比她预想的任何狂风暴雨都来得……更令人窒息。这哪里是同意,这分明是更高级别的降维打击!一场名为“寻找自我”的、需要量化考核的硬仗。

看着女儿垮下去的肩膀和重新拧起的眉头,沈寒星偷偷在桌下握住苏澄影的手,用力捏了捏,眼底有无奈,却也有了一丝了然的笑意。或许,这就是她们母女间独特的“破冰”方式。

顾念栀的“安静风暴”

而在顾云昭和林栀予的家中,风暴以一种更沉默的方式上演。

十七岁的顾念栀,出落得愈发清丽文静,像一株空谷幽兰。她继承了林栀予对艺术的敏感,却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迷上了哥特风格的音乐和暗黑系的插画。房间里贴满了她自己创作的、色调阴郁、线条繁复的画作,耳机里永远流淌着沉重压抑的金属乐。

这与顾云昭阳光灿烂、活力四射的世界格格不入。

“念栀!出来打球啊!晒太阳!听听这歌多带劲!”顾云昭举着手机,外放着动感十足的流行乐,试图闯入女儿紧闭的房门。

门内毫无回应。只有隐约的、沉闷的鼓点声传来。

林栀予拉住焦躁的顾云昭,轻轻摇头:“云昭,给她一点空间。”

“空间?她还要多少空间?整天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画那些……那些看不懂的东西!我担心她!”顾云昭压低声音,语气里充满了无力感。她能轻松搞定球场上最刁钻的对手,却搞不定女儿紧闭的心门。

一天,顾云昭在帮女儿整理书桌时,无意间翻开了一个厚重的素描本。里面不再是童年时色彩明丽的童话场景,而是大量黑白灰构成的、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被藤蔓缠绕的少女、破碎的镜子、在雨中独自起舞的影子……画面的角落里,用极细的笔写着几行诗,关于孤独、关于寻找、关于不被理解的痛苦。

顾云昭怔住了。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女儿内心那片她从未真正涉足的、幽深而汹涌的海域。她看不懂那些意象,但她看懂了那份沉重。

那天晚上,顾云昭没有再去敲女儿的房门,也没有外放音乐。她只是默默地在网上订购了一套质量最好的降噪耳机,连同几本她完全看不懂的、关于现代艺术和心理学的书籍,一起放在了女儿的门口。附上一张字条,字迹是她少有的工整:「爸爸(她坚持让女儿这么叫自己)可能永远也听不懂你听的歌,看不懂你画的画,但爸爸想知道,你在那个世界里,过得好不好。」

第二天,顾念栀房门的紧闭,似乎没有那么决绝了。偶尔,门会开一条缝,飘出咖啡的香气。

陆予澈的“系统冲突”

陆止安和江澈的家庭,则面临着另一种形态的“叛逆”。

十八岁的陆予澈,已凭借数项惊人的技术发明和发表的重量级论文,在顶尖大学的实验室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叛逆”,体现在对父母所建立的那套高效、理性、绝对逻辑的家庭运行系统的“优化”与“挑战”上。

晚餐时间,陆予澈放下筷子,看着对面依旧沉默进食的父母,平静地宣布:“我申请了无国界工程师组织的项目。下个月,去西非。为期一年。”

江澈夹菜的动作停顿了半秒。陆止安抬眸,看向儿子。

“理由。”江澈言简意赅。

“该地区缺乏稳定的清洁水源和电力供应。我设计的低成本水净化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网络,可以在那里进行最有效的实地验证与迭代。”陆予澈的回答如同项目汇报。

“风险评估报告。”陆止安问。

“已完成。包括当地政局、卫生条件、项目实施可行性及个人安全系数。综合风险等级:中高。可控范围:87.3%。”陆予澈调出平板上的数据模型。

“效率并非唯一考量。”江澈指出,“个人安全边际不足。”

“但人道主义价值与技术普适性验证的收益,远超风险。”陆予澈反驳,逻辑严密。

一场关于“价值”与“风险”的辩论,在冰冷的数据和理性的推演中展开。没有争吵,没有眼泪,只有思维的高速碰撞。最终,陆止安和江澈沉默下来。他们意识到,儿子并非叛逆,他只是将他们教给他的逻辑工具,用在了他们未曾设想的方向——他试图用技术去修补这个不够“优化”的世界,哪怕那里充满未知与危险。

漫长的沉默后,江澈起身,从书房拿出一枚造型奇特的金属U盘,递给陆予澈:“加密通讯协议。非标准端口。定期,传输数据。”

陆止安则递过一张手绘的电路图:“应急电源,冗余设计。体积,可优化。”

没有拥抱,没有叮咛。这就是他们表达支持与牵挂的方式——用更可靠的技术,为儿子的“系统优化”之路,增加一道安全屏障。

陆予澈接过U盘和图纸,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

三个家庭,三种截然不同的青春期风暴。沈念苏在逻辑的框架内寻找自我的出口,顾念栀在安静的角力中争取理解的空间,陆予澈在用冰冷的科技践行温暖的人道理想。成长的阵痛在所难免,但好在,他们身后的那盏灯,无论明暗,始终未曾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