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教室窗外那棵老樟树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落,周而复始间,不知何时已堆叠了厚厚的年轮。□□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青春洋溢却已然陌生的面孔,这是他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
没有刻意的告别,没有煽情的言语,他依旧讲着解析几何,声音平稳,板书清晰有力,仿佛这只是无数个寻常日子里的寻常一节课。只是在下课铃声响起,他合上教案,目光扫过整个教室时,那平日里锐利如鹰隼的眼神,似乎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与游离。
“下课。”
他拿起那个用了十几年、边角都已磨得发白的公文包,走出了教室。走廊里空荡荡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拉出他略显孤独的身影。他走向教师办公室,准备进行最后的交接和整理。
然而,当他推开那间熟悉的、弥漫着粉笔灰和旧书气息的办公室门时,却意外地看到了几个人影。
沈寒星、苏澄影、顾云昭、林栀予、陆止安、江澈。
六个人,一个不少,就站在办公室中央,仿佛早已等候多时。他们都穿着略显正式的衣服,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郑重与狡黠的笑容。
□□愣住了,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你们……怎么来了?”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先落在了苏澄影身上,带着惯有的审视,“项目结束了?数据都处理完了?”又转向陆止安和江澈,“最新的算法验证通过了?”
苏澄影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将手中一个包装朴素、却透着厚重感的深蓝色绒面盒子,双手递到□□面前:“李老师,听说您今天退休。这是我们……一起为您准备的。”
□□看着那盒子,没有立刻去接,眉头皱得更紧:“搞什么名堂?我说过,不兴这一套。”他的语气依旧带着师者的威严,但眼底深处,却有一丝极细微的波动。
“老师,您先看看嘛!”沈寒星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她特有的、能融化一切清冷的热情,“保证不是俗套的东西!我们可是精心‘设计’了好久!”
顾云昭也咧嘴笑道:“就是!李老师,您要是不收,我们可就……可就赖在这儿不走了!”
林栀予轻轻拉了一下顾云昭的袖子,示意她别太闹腾,但眼神里也是满满的期待。陆止安和江澈站在稍后一步,没有说话,但他们的目光也聚焦在□□和那个盒子上。
在□□几十年教学生涯中,收到过无数学生的礼物,从钢笔到保温杯,从鲜花到锦旗。他向来认为,学生成才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但面对眼前这六个他曾倾注过无数心血、也曾让他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他坚硬的心防,似乎裂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伸出手,接过了那个盒子。入手微沉。
他打开盒盖。
里面没有金,没有银,没有任何贵重物品。只有三样东西,并排躺在柔软的丝绒衬垫上。
第一样,是一个造型极其简洁的银色U盘。旁边放着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是陆止安那特有的、如同打印体般规整的字迹:「系统优化补丁与全新架构设想。致,我们最初的‘测试环境’。」
□□拿起U盘,指尖能感受到金属冰凉的质感。他明白,这里面装的,恐怕是这两个小子在某个尖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用这种方式告诉他,当年在他课堂上那些“不务正业”的捣鼓,最终指向了何处。
第二样,是一本手工装帧的、厚厚的册子。封面是温暖的米白色,上面用烫银工艺压印着几个字——《“异常数据”观测报告与最终分析》。字迹娟秀而不失风骨,是苏澄影的笔迹。
□□翻开册子。里面的内容,让这位见惯风浪的老教师,手指微微颤抖起来。
这根本不是一本普通的纪念册。它像一份严谨的学术报告,却又充满了温度。
开篇是「样本概述」,清晰地罗列了他们六个人的名字、入学时间。
接着是「异常行为记录」,一桩桩,一件件,以时间顺序排列:
「样本S.H.X.& S.C.Y.:课上多次观测到非必要性纸条传递行为;视线交汇频率显著高于普通同桌;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段,共处时间占比98.5%(注:误差源于天气因素及教师集合指令)。结论:存在高度关联性。」
「样本G.Y.Z.& L.Z.Y.:运动会上,样本G.Y.Z.不顾竞技规则,多次折返协助样本L.Z.Y.完成耐力跑项目,行为模式不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原则。结论:存在非理性互助倾向。」
「样本L.Z.A.& J.C.:长期保持恒定低分输出,稳定性超越测量仪器误差范围;课后活动轨迹高度重合,疑似构建独立信息交互系统。结论:存在协同伪装及深度共生关系。」
每一段“记录”下面,都附有简短而精辟的“初步分析”,带着苏澄影式的冷静与洞察。而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标题是「长期追踪与最终结论」。
这里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数据罗列,而是他们每个人亲手写下的、与李老师之间最难忘的瞬间:
沈寒星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谢谢您当年没拆穿我传给澄影的小纸条,虽然您瞪我那一眼差点把我吓死!」
苏澄影写道:「感谢您,在我迷失于‘伪装’时,看到了真实的我,并给了我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勇气。」
顾云昭的字迹龙飞凤舞:「李老师,虽然您老说我不务正业,但谢谢你当年默许我带着栀予训练!她现在身体好多了!」
林栀予的字温柔秀气:「谢谢您的宽容,让我们能在您的‘规则’下,安然地成为自己。」
陆止安和江澈的留言最为简短,却分量十足。陆止安写的是:「壁垒,因您而破。」江澈则是:「观察者,变成了变量。谢谢。」
报告的最终结论,只有一行字,由他们六人共同签名:
「经长期观测与数据分析证实:□□老师,是唯一能成功引导并兼容所有‘异常数据’,并使其在各自轨道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顶级系统管理员。」
这不是一本纪念册,这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为他们共同的青春,也为这位不苟言笑的老师,写下的一份最真诚、最深刻、也最“他们”的总结与告白。
□□一页页地翻看着,办公室里的空气安静得能听到窗外遥远的蝉鸣。他的背脊依旧挺直,但拿着册子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久久地停留在最后一页,看着那行结论和六个熟悉的签名。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盒子里的第三样东西上。
那是一个小小的、透明的密封袋,里面装着几颗包装纸已经有些褪色、却依旧能看出是海盐柠檬糖样式的糖果。旁边贴着一张便签,是沈寒星欢脱的字迹:「李老师,这是‘古董级’证物!是从我们最开始的‘犯罪现场’收缴来的!分您一半,尝尝是不是青春的味儿!」
看到这个,□□一直紧绷着的、严肃的脸部线条,终于控制不住地柔和了下来。他甚至极轻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抽动了一下嘴角。
他抬起头,目光逐一扫过眼前这六张已然成熟、却在此刻带着如同当年在课堂上被他点名时般紧张与期待的脸庞。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深吸了一口气,将盒子轻轻合上,紧紧抱在胸前。
然后,他转过身,背对着他们,面向窗外那棵老樟树,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极力压抑却依旧泄露出来的沙哑:
“行了……东西我收了。都……都回去吧。”
他没有说谢谢,没有表露任何情绪。但那个微微佝偻的背影,和那双紧抱着盒子的、布满粉笔灰痕迹的手,已经说明了一切。
沈寒星眼眶红了,想上前再说点什么,被苏澄影轻轻拉住。苏澄影对她摇了摇头,然后对着□□的背影,深深地、恭敬地鞠了一躬。其他五人也同样无声地、郑重地鞠躬。
他们悄然退出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一人。午后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缓缓坐回自己的旧椅子上,摩挲着那个深蓝色的绒面盒子,许久,许久。最终,他打开盒子,拿起一颗那“古董级”的柠檬糖,剥开,放进了嘴里。
酸、甜、咸,交织在一起,熟悉而陌生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
一阵风吹过,掀动了桌上那本他准备带走的、写满批注的旧教案,书页哗啦啦地翻动,像岁月匆匆走过的脚步声。
窗外的老樟树,依旧枝繁叶茂。而一些东西,已然在沉默中,永恒。
两个框???但我明明写的□□啊??难道这个也算敏感词?[摸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5章 番外:□□的退休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