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逼嫁 > 第4章 第 4 章

逼嫁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阮阮阮烟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7:26:29 来源:文学城

熙和六年的春天,要比往年冷上许多,到二月里,犹是春寒料峭,春寒遇上夜间的冷雨,更是丝丝寒意入骨,让人不禁想起凛冬的肃杀,不愿在这深夜里出门。

因新政推行,朝廷公事繁冗,阁臣们这日都在内阁耽至深夜,好容易诸事料理得当,就要各自回府时,眼见落起一场冷雨,雨势还越来越大,众人就都打消了回府的念头,预备今夜就宿在内阁值房中,唯独次辅谢殊坚持冒雨离去。

内阁中人,皆是凭官场资历熬上来的,却如今除了裴阁老外,都被谢殊压上一头,他们心怀不忿,平日里又不能在明面上说些什么,只能趁着谢殊不在时,阴阳怪气地聊上几句,以发散心中的怨气。

虽然大都对新政不满,但因太皇太后和圣上目前俱支持新政,阁臣们也不敢非议新政相关,只能阴阳怪气地闲聊谢殊个人之事,这个叹说谢殊孝顺,雨下这样大也要回去看望祖母,那个便笑着提醒,说如今谢府中可不止有谢老夫人,还有一位传闻中十分貌美的谢家新妇,接着又议论起谢殊至今未曾娶妻也未纳妾的事,闲聊打趣的话里,渐渐掺了些不怀好意的浮想联翩。

不过几名阁臣就只是在乱嚼舌根而已,并不真就认为,谢殊冒雨回府,是为了那个叫阮婉娩的女子。一来,谢殊与那阮氏女有仇,怎会和仇人纠缠不清,二来,以谢殊的身份,想要何等美貌女子都是唾手可得,不必为美色去招惹自己名义上的弟媳,坏了他自己的名声。

哗哗的雨声中,裴阁老手捧着一杯热茶,未曾参与同僚们的议论,心中却也不由浮想联翩,谢殊此人如今是无懈可击,他找不到任何能拉他下马的把柄,如果谢殊真和那个阮婉娩勾连不清,倒是好事一桩,太皇太后素来最重礼教,若是谢殊真有通|奸弟媳的罪名,他暗中一声令下,发动各路言官联手弹劾,定能将谢殊赶出内阁,甚至,赶出京师,所谓新政,也可尽皆废除,令朝政重回正统。

只可惜,谢殊不可能有这罪名,只是同僚们这会儿在逞一时口舌之快罢了。裴阁老暗暗叹了口气,捧茶饮了一口,望向窗外似乎落不尽的夜雨,心中一时想着难以扳倒的谢殊,一时想着也不让他省心的长孙,满腹愁绪随雨水晃晃悠悠。

滂沱的夜雨打在马车顶篷,轰隆隆如同闷雷打在头顶,谢殊因在内阁累了一天,即使头顶雨声聒噪,也在前行的车厢中渐渐困意浓重,在靠着车壁闭目养神时,不知不觉打盹儿睡去。

尽管阁臣们是在恶意调侃,但谢殊其实还真是为阮婉娩回府,只是不似同僚们调侃得桃色翩翩,他冒雨回府,只是为检查阮婉娩今日抄写的经文,自阮婉娩嫁进谢家后,每晚他都会将阮婉娩传进竹里馆书房,检查她白天为阿琰抄了多少经书,可有偷懒。

睡梦被包裹在满天风雨中,梦中谢殊的神思,像是在风雨中晃荡的一叶小舟,他好像回到了之前的许多个夜晚,书房灯光晕黄,阮婉娩安静地站在他的书案前,他检查她白天抄写的经文,并不停地挑刺,总会从中捡出几张,以字迹浮躁为由,要求她重抄。

她总是不辩驳,一个字也没有,就安静地接受,再回房抄经。明明洞房那夜,她哭得梨花带雨,泪水涟涟得像一世都流不尽,可在那夜之后,她一滴眼泪都没掉过,纵使他有意为难,常常冷嘲热讽,她也最多就是眼眶泛红,眼神空洞干涩地望着他,每次都紧抿着唇,一个字也不说。

他却希望她哭一哭,似是梦境更深了,又似是他已经回到了谢家,命人将阮婉娩传进了他的书房,他照旧挑刺,命她重抄几张,她也不辩驳,就走近前,要将那几张废经纸拿走,再回房重抄。

她拿纸的手垂在了书案上,桌灯映照下,手腕肌肤白皙得宛如玉石,他心中忽然腾起暴戾的冲动,仿佛是出于对她的仇恨,又仿佛是因为其他什么,猛地抬手捉住她的手腕,那样用力,像要将她攥碎在他掌心,像要攥嵌进她的骨血里。

她空洞沉静的双眸浮起惊惶,身体也仓皇后退,仿佛是在洞房那夜,他迫她饮酒时,她仓皇地退倒在喜榻上,再退无可退,面色如房中丧幡雪白,而身上的大红嫁衣鲜艳如血。他攥住她手腕迫近的瞬间,像真与她一同跌进了许多天前的洞房夜里,她泛红的双眸涌起泪水,泪珠涟涟而下,滴落在他的指尖。

他心中霎时涌起一股快意,为她的泪水因他而坠,那快意应是来自刻骨的仇恨,因他为弟弟出了口恶气,可是,又似乎还有其它。他欲深寻缘由,梦境却晃荡迷蒙起来,同她朦胧的泪眼,同榻畔摇曳的烛火,像是小舟要被风雨打翻了,马车车身忽地一晃,谢殊也猛地睁开眼来。

“大人”,侍从的声音在车外响起,“已经到府了。”

谢殊仍在车中坐了片刻,缓了缓神,方才下车。四五柄油纸伞聚在车外,交叠着遮在他的上方,谢殊从中擎了一柄,令管家跟在身侧,边在夜雨中走进内宅,边询问管家今日家中状况。

周管家提灯跟着主人,在恭谨地回了些“今日老夫人安好”、“阮氏也安分守己”的话后,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来,禀告道:“今日有人悄悄递了封信进来,是想送进绛雪院中,但被老奴的人截了下来。”

绛雪院是弟弟生前的居所,如今住着的,就只有阮婉娩和她的陪嫁侍女。谢殊心中冷笑一声,已大抵猜到这封信来自何人,他令管家将灯举高些,就将信拆开来看,见果然如他所想,信是来自刚回京的裴晏,裴晏昨日才回京,今日就迫不及待地向阮婉娩发出了私会的邀约。

谢殊冷笑着将信掷给管家,擎着伞大步向绛雪院走去。周管家十分清楚大人对阮氏的痛恨,匆忙将信收好、跟走在后时,心想阮氏今晚定要遭到大人的严厉叱骂,有可能会被大人惩罚抄经百遍,一夜都不许歇下。

但当走进绛雪院时,大人愠怒的步伐却忽地在雨幕中顿住了,阮氏尚未歇下,绛雪院的西偏房亮着灯,阮氏的身影就纤弱地映在窗上,低眉执笔,缓写不停,像是在这大雨滂沱的深夜里,还在为三公子抄写祝祷的佛经。

纷落的雨水如断线珠帘沿着伞缘倾泻,似将大人笼在不可破的屏障里,大人在雨夜幽院中静立许久后,未闯进房中对阮氏兴师问罪,而是转身离去,一声吩咐落在雨里,“将信重新封好,在明早,派人送到阮氏的陪嫁侍女手中。”

周管家先是不解,而后迅速明白过来,大人是想试探阮氏这些时日的安分守己,是真还是假。周管家连忙答应下来,在离开绛雪院前,又回头看了眼映在窗上的女子纤影,暗在心中希望阮氏不要做出糊涂事,如果阮氏明日应约与裴晏私会,那她往后在谢家的日子,恐怕要更不好过了。

落了半夜的料峭春雨,到天明时,转成了檐角的点点滴滴,阮婉娩昨晚抄经至半夜,胡乱睡了两个时辰,就在滴雨声中睁眼。也许是未睡足的缘故,她感觉头有些隐隐作痛,但未借此惫懒,还是苏醒后就起床梳洗更衣,去往谢老夫人院中。

阮婉娩如今在谢家的生活十分规律,每日晨起后就去清晖院照顾谢老夫人,平日里,她会在院里陪伴老夫人至少半日,但今日,她在清晖院待了大半个时辰后,就和侍女们一起,为老夫人隆重穿戴,搀老夫人出院坐轿,一路陪走至谢家大门。

谢家大门后的轿厅里,谢殊正等在那里,今日既是官员休沐日,也是穆国公府老太君的寿辰,国公府的请柬早就送来,谢殊今日会和谢老夫人一起,去穆国公府赴宴贺寿。

自打嫁进谢家,阮婉娩每晚都会见到谢殊,除了昨夜。昨日谢殊似乎公事繁忙,傍晚并未回府,后来她等至深夜,也无人传她到竹里馆书房,可能是谢殊夜里归府后就累倦歇下了,她因此昨日少听了一通吹毛求疵的冷嘲热讽。

但在谢老夫人面前,谢殊从不会对她有任何尖刻言辞,只是无视她而已,就像这会儿,虽和她一起扶谢老夫人到马车前,但连一丝眼神都似乎不屑给她。直到临行之前,谢老夫人挽着她的手不放,不解地问:“婉娩,你怎不上车,和我们一起过去?”

在谢老夫人心中,她是谢琰的妻子,谢家的三夫人,谢家的一份子,但在外人眼里,她只是个负心薄情的女子,根本没有代表谢家的资格,如果和老夫人一起出现在穆国公府,只会为谢家招来外人的指指点点。

阮婉娩心里清楚这些,认为谢殊也十分清楚,她以为谢殊会随便编个她不赴宴的理由,来打消老夫人的疑问,可是谢殊却不说话,只是眼神落在她身上,像在等待她的回答。

阮婉娩只能有自知之明地自己说道:“我……我就不过去了……”

说着时,她见谢殊唇角微扬起冷峭的弧度,眸中似乎透着某种果然如此的了然。阮婉娩习惯了谢殊对她冷峭的态度,但对他此刻眸中的了然,却感到不明所以,硬着头皮,继续对老夫人道:“我……不便去宴上久坐……”

谢老夫人听了,却以为她是因月事来了而腰酸背痛,就“哦”了一声,“那你好好在家休息,不要出门了”,又吩咐留府的嬷嬷,为她熬煮缓解月事痛楚的温经汤。

阮婉娩听谢老夫人误会了,微抿了抿唇,也没再继续说什么,只是谢过老夫人关怀。谢殊冷冷地望了她一眼,扶谢老夫人上车,直到车帘落下、车马已经启程,那丝来自谢殊的森森寒意,还似无形的芒刺扎在阮婉娩的身上,伴着谢家门外潮湿的冷风。

离去的马车渐渐远不可见,阮婉娩想,有谢殊在,谢老夫人今日在穆国公府,会被照顾得很好,不会遇上任何不快。谢殊如今在朝中炙手可热,纵是公侯之家,也不敢轻易得罪谢殊,会十分礼待谢老夫人,外人都知谢老夫人患有失魂症,无人敢当着谢殊的面,向老夫人提起谢琰已死的事实。

谢琰刚出事时,她每每想起谢琰,心中都是刀割般痛,待时间过去一年又一年,似刀将血肉都割去了,只是在她心中留下巨大的空洞,冷风吹过,如茫茫的雪野,无尽的空旷与悲凉。

阮婉娩缓缓走回绛雪院中,这里本该是她和谢琰共同的家。她走进房中,欲同往常一样,继续为她的丈夫抄经,只是才刚拿起笔,就见侍女晓霜有些鬼鬼祟祟地钻了进来,将门窗都紧掩了,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