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本体岩神像的我正在勇闯天涯 > 第28章 阿如村

本体岩神像的我正在勇闯天涯 第28章 阿如村

作者:龙自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3:34:06 来源:文学城

尽管不是专业人士,但卡维好歹也是在叙事艺术上浸淫多年的人。

无论是建筑理念还是机关设计,都少不了人的参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中的故事自然绵延不绝,最终构成了一条又一条在文明中名为传承的生命线。

他自认以自己的阅历,实在写不出什么适合推广的故事,但作为一个辅助,给柯莱的创作适时地提出建议,又或是在柯莱提出需要时帮忙润色一番,还是力所能及的。

卡维并不是只做一份活,作为一个已经闯出了名声的散人,他在市场中身价不菲,不客观地说,想请他做设计的人多到足以从护世森排到荒石苍漠。

著名的大建筑师不缺客源。

大部分时候,他依旧在为其他的雇主忙碌。

哈达察布更是在经验规律汇总再难寸进之后经常不见人影,除了保持每天能跟柯莱或者卡维打个照面这种频率的交集之外,几乎就从这个团队的日常中隐形了。

一时间,固定每天来到工作室上班的人竟只剩下柯莱一个。

这边厢柯莱苦哈哈地写故事剧本画漫画,另一边的哈达察布也没闲着。

写小册子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大约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他摸清须弥方面在出版物上的种种讲究。

须弥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在其他国家还更多地流通纸质读物的时候,来自大慈树王的虚空让它早早就进入了无纸化时代,先进的虚空系统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便利,也让它产生了许多在其他国度见不到的奇特规则。

以隔壁璃月如今风头正劲的话本《沉秋拾剑录》为例,在其他国家,你想要获得这本小说,只需要带上摩拉,走出家门,到附近找一家书店,就能买到它。

但在须弥,这个流程变成了“在虚空终端找到国外文学分类,在该分类下细分的‘璃月文学-小说-武侠类’中找到小说《沉秋拾剑录》,然后发起申请”——

接着就是等待教令院方面这个网关的审核,只要申请通过就能获得,你就能直接在虚空终端阅读这本小说。

至于不给通过的话……

这种情况在民众的日常中很少见,在须弥,一般只有教令院的师生们有能力去踩到“驳回申请”的雷区。

人总少不了一些个精神状态非常美丽的时候,但一般民众和学者们的表现往往不同——普通民众在快要迟到的时候找不到另一只靴子,可能会一边嘴上抱怨一边发动家里人一起找靴子,或者干脆换一双鞋子穿,但刹诃伐罗的学者可能会在即将迟到的压力之下,选择直接爆改装备试图cos另一个宇宙的铁臂阿童木:)

扯远了,总之在须弥,尤其在须弥城,各种文字音像制品的发行和传播对虚空系统的依赖度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伐护末那学院出具的调研报告中,须弥城的民众普遍更有文化、而偏远之处的沙漠民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了。

远远不只是历史原因这种对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实在空泛苍白的理由——

人的本性是趋利的,没有人会想要放着好东西不用。

可对须弥城、尤其对雨林之外的民众而言,虚空系统确实有着难以忽略的、硬件条件上的硬伤。

众所周知,虚空系统是基于大慈树王的能力、也即是基于世界树的作品,顺理成章的,这个系统的运作自然也就与世界树这个根基息息相关。

正如地脉节点密集的地方也会汇聚更多的地脉能量,越是接近世界树核心的地方,源自世界树的力量便更加强效。

最典型有力的实证就是虚空系统,它发达、丰沛、迅捷、便利,须弥城的人们没有谁不喜欢这个只消在耳边挂个终端、却能大大便利日常的小帮手。

可出了须弥城,越是往远处走,它的“信号”辐射便越来越弱,渐渐地像接触不良一样,还没到沙漠里便已失去这些神通。

人的本性是趋利的,在漫天黄沙里刨食的沙漠民根本蹭不到虚空的福利,那些地方自然也没有虚空及其依附于虚空的一切流通的市场。

虚空系统的覆盖范围很大,但虚空终端的实际传播范围并非如此。

而此消彼长,实体书在须弥城里被虚空系统挤没了生存空间,在其他虚空够不着的地方,还是能够正常流通的。

阻碍它所承载的知识被那些偏远地方的人接收的,更多的,是混乱的治安和贫困的生活。

如果说在须弥城,他们要做的是把最终的成品整理到能够被如今的虚空系统背后的教令院接纳、能被收入到虚空中并成为有一定受众基础的电子出版物,那么在沙漠这边,三天饿九顿的硬件搭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惯例,直接让知识的传播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首先,书籍这种东西对一群吃饱饭都不能保证的人而言,是绝对没有市场可言的——是以不论是单纯的经验手册,还是柯莱在创作的故事,都不可能通过买卖的方式在这类地方传播。

这是一块穷到连白送一本书都只能拿来当柴火的地方——知识是贵重的财富,却不是他们有能力去享用的。

在这里,它即便承载着命运这种顶级的知识,也并不比一头骆骆驮兽更宝贵,甚至只能跟一团风滚草同个价值。

再者,还是那个问题,沙漠民的文盲实在太多了,就是硬按着这些人的脑袋让他们看漫画,也没法让他们单纯看着画就能读懂对话框里的字。

人是可以目不识丁地繁衍一代又一代的,哪怕他们当中不乏有远见或是有追求的家长,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孩子找路子多少学一些文化知识,但放在这么大一个群体当中,实在只是杯水车薪。

须弥没有义务教育,所有的教育资源都需要各个家庭自己去打拼。

哈达察布在调查过之后,到喀万驿的跳蚤市场收了需要的各种零件,再度来到阿如村,在护村人的眼皮子底下拼起了一台广播机关。

有从地脉里学来的知识,他总不至于依样画葫芦都抄不会。

在这里,只能摒弃所有必需书面文字的传媒。

仅这一条就足以筛掉有在须弥流通的各种形式的创作中的绝大部分。

他叹了口气,给机关塞了一张在喀万驿淘来的CD,拧上发条。

班苏里苍茫悦耳的旋律悠悠地在这个村庄里流淌开去,呼应着远方大漠深处一阵阵滚动的噪鸣。

围在周边的几个小萝卜头不约而同地大呼小叫起来。

“非常感谢您的慷慨,哈达察布先生。”

形象干练的护村人肉眼可见的心情愉快,她朝忙了半晌的异邦人递过来一个装满水的陶碗:“我为我两日前的无礼向您道歉,感谢您不计前嫌为阿如村送来大礼。”

如果说喀万驿是雨林和沙漠的临界点,是须弥无垠的沙漠在陆地上对外的唯一喉舌,那么阿如村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沙漠自己的柔软——

如果要沙漠民自己在沙漠的内陆选择一个喜欢的聚居地,那么排在第一的一定是喀万驿,紧随其后的一定是阿如村。

不同于喀万驿地位险要,作为交通枢纽而汇雨林沙漠之便,成为一处沙漠难得的繁荣之地——尽管这个沙漠中的城市距离相对富庶的雨林实在很近、在诸多构成上并不能算是全然的沙漠城市,作为沙漠民眼中在沙漠里第二好的居住地的阿如村,其实以普遍理性而论,并不是什么宜居的地方。

难得像样的一湾水源如一个怀抱一样环起了一块能供人休养生息的土地,是这个世界对阿如村最大的仁慈。

即便如此,这个全须弥沙漠里除了喀万驿这种就挨着雨林的天选之地以外的地方中最不缺水的聚落,依旧长期缺水。

除此之外,所有沙漠里存在的问题,它都有。

它很缺粮食。沙漠里没有能稳定种活的植物,就连甜甜花和薄荷这种在外面以生命力顽强、哪哪都能长著称的植物,却少有的被这片过于肃杀的土地拒绝了。

即便是少有的独产于沙漠的赤念果和枣椰,前者全看仙人掌给不给面子,后者严重依赖于绿洲——总之都不光不是什么能喂饱那么多沙漠民的、能发展成真正称为大宗的物品,反而稀缺得对沙漠民而言跟上贡给赤王的贡品没差别。

哦不对,这俩本来就是祭祀时很常用的珍贵的贡品。

在大漠以西的纳塔依旧闭锁的情况下,阿如村居民的口粮严重依赖雨林的输血。

须弥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

根据来自阿弥利多的研究,湿热的雨林中遮天蔽日的各种植物和大型真菌会夺走土壤中的几乎所有营养,看起来生机勃勃的雨林所占据的土地,其实比明明白白告诉全天下自己一穷二白的大漠更加贫瘠。

再加上大量占据空间的森林,使得他们须弥几乎没什么生产粮食的地方。

丰沃之惠再好,对上这样规模庞大的雨林也只是杯水车薪,在须弥境内鲜少有用武之地。

所以不止是阿如村,整个须弥的绝大部分粮食都是进口来的——来自海露港和遗珑埠的营养昼夜不停地通过拜达港输入到须弥,奥摩斯港不断从璃月港和荆夫港换来前行的动力。

而以上所有进食的营养,首先要经过雨林方面的重重盘剥,拿走满足他们进食需求的部分以及一些“孝敬”,之后还剩下的,才能进入沙漠,到达阿如村,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散入比阿如村更加恶劣的沙尘深处。

除了水和粮食,阿如村还要日常面对不定期但频繁抽风的沙暴侵袭,每个村民从能走能跳开始就熟悉应对沙暴来袭及事后处理的整个流程,从把各种没有固定的东西收进屋里关紧两层门窗开始,一直到沙暴之后清理房子上和道路上的沙尘、把沙丘推过来的沙子挖开以确保出入通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都足以见得须弥的大漠是如何恶劣的生存环境了。

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不会为贫瘠之处停驻。

环境恶劣,又没什么像样的物产,利润微薄,吸引力弱,自然难以形成像喀万驿那样繁荣的城镇。

缺少出产,商业欠发达,除了靠当佣兵向导和经营沙漠特产换取粮食布匹建材等必需品之外,对摩拉的需求量很小,需求端又反作用于供应端,所以阿如村的人都很穷——以能支配的摩拉多少为标准的穷。

因为穷,没有摩拉,在没有免费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情况下,孩子们不修文化、偏重武德,尽可能走出去,减轻生存压力,才是这里基于生存的正确。

哈达察布觉得其实自己这次做得非常粗鲁而傲慢,他根本没有尊重本地的生存规则,就这么自说自话地把一种陌生的生活方式带到了这处、以往只是被偶尔过路的商人视为补给点的贫困村。

要不是坎蒂丝尽管在不悦时也依旧保持冷静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根本不可能如现在这般和和气气地跟护村人一起在这里听着广播传出来的音乐。

但想到自己和卡维和柯莱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卑鄙的权衡瞬间把那点或许是出于人文关怀的尊重给压了下去,转而由冰冷的生存至上支配了所有算计。

得先让更多的人活命,然后才能谈尊重,才能谈尊严,才能悯恤情怀,才能矫情地自以为傲慢。

——哦,这何尝不是又一种傲慢呢?

哈达察布冷静地反省自己。

这台刚刚在阿如村安装上的广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村子里曾经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接下来,它就是在日常中向这附近的人们通过一些相对谐趣的作品输出那些经验规律的工具,尤其对经验相较于大人更为匮乏的孩子们而言,更是如此。

柯莱的故事太重要了,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他和卡维汇总的经验规律还要重要。

他和卡维总结出来的东西能让人们知道“在遇到某情况时应该做出某应对”,而柯莱的故事则是让人们在“已经一无所有的人应该怎么做”的奋发向上中耳濡目染。

这种疾风劲草的生命力才是能支撑绝境中的精神传承的核心。

当然,仅就商业价值而言,经验汇总还是比这个核心更珍贵的,毕竟讴歌人类顽强美德的创作绵亘了一整个文明史,哪怕神明交接换代了也没有影响这种传承方式。

话扯远了,他倒是希望他们如今忙活的这些在未来没有派上用场的时候,但理智也告诉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他在须弥城跟卡维他们俩忙工作起步的这段日子里,在地脉的视角中,那种啃食世界树的漆黑已经堵住了须弥城和沙漠之间的所有通道。

所以,他每日回须弥城保证两个同事能至少有一个见过他,走的根本不是他更熟悉的地脉通道,更不是通过在这些通道中高速移动来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多余之事。

这是通过来自高维的点对点式的地址跳转完成的,只能由他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准备。

阿如村只是其中一个。

依旧是求收藏求评论吖~感觉好像写了一些很冷门的东西[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阿如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