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宿敌新帝捧杀后 > 第61章 少牢新制破古礼

被宿敌新帝捧杀后 第61章 少牢新制破古礼

作者:山柚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8:28 来源:文学城

此事告一段落,京中舆论却众说纷纭,余波久久未散。

三皇子萧承懿那篇《论吏治清源》的策论,连同他宫宴上那首“自有清香胜百花”的诗,在士林与朝堂间悄然流传,风头无两。

有人赞其才华横溢,胸怀丘壑;亦有人斥其锋芒毕露,野心昭昭。至于清河崔氏那位千金,则因着当堂撕毁策论的旧事与那首意有所指的诗,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了各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春风还未吹暖京城,一道圣旨便自宫中传出,命三皇子萧承懿于太学课业之余,入礼部观政,协同处理开春清明祭祀大典诸事。

此旨一出,更是坐实其圣眷正浓的传言。

尚未出宫开府,萧承懿每日往返于宫城、学宫与礼部之间,自年后便愈发忙碌。学宫之内,往日那些对他或敬或畏、远而避之的学子,如今都换了副面孔,三五成群或请教学问,或探讨时局,言语间是揣度,是试探,是恰到好处的恭谨。

就连一些低阶官员也常在礼部官署门外“偶遇”殿下,借机攀谈几句,以求在其面前留个印象。

往日他所居的宫殿偏院门可罗雀,如今却也时常有各宫内侍借着由头前来请安问好,端的门庭若市。

风起了,池水便也跟着活了。这盘棋,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落子无声,步步杀机。

倒春寒料峭,冰雪初融,柳梢新绿。泮雍学宫檐角铁马在春风中叮咚作响,惊起几只早归的燕子。

这日博士正讲《春秋》,话到“郑伯克段于鄢”,引申君臣兄弟之义。萧承懿坐于窗下,听得认真,指尖却在案下书卷上无意识轻叩,显然心思已不全在课堂之上。

自入礼部观政以来,他白日听学,下午便要去礼部官署熟悉卷宗,与老吏们周旋。礼部尚书乃是老牌世家出身,表面恭敬,实则阳奉阴违,底下人更是见风使舵,卷宗缺失、章程拖延、语焉不详……明里暗里使了不少绊子。

“三殿下。”下学时,一声清脆的女声扰了他的思绪。

崔明禾不知何时已亭亭立于他案前,手中捧一卷书,居高临下地睇着他:“听闻殿下近日为春祭大典日夜操劳,我这恰有一事不明,可否请殿下解惑?”

萧承懿面上波澜不惊:“崔姑娘请讲。”

“《周礼·春官》有载,天子祭祀,燔柴于泰坛,瘗毛血于泰折,用犊。”她将书中一页翻开,葱白指尖往其上一点,“可我听说,礼部今年拟定的章程,竟要将祭品中的‘犊’,换作‘少牢’?这岂非大谬?殿下身为督礼之人,竟也首肯了这等离经叛道之举?”

此事确有,乃是萧承懿力排众议所提。盖因去年岁寒,今年初春尚又有雪灾,牛犊多有冻毙,若强征为祭,无异于竭泽而渔,恐伤了农本。他便提议改用猪、羊二牲齐备的少牢之礼,以示诚心。

“古礼不可废。”崔明禾冷声道,“殿下此举,怕是有违祖制。”

卫峥在一旁听得心头火起,忍不住出声维护:“殿下此举乃是体恤民情,怎的就有违祖制了?”

崔明禾眼风一扫,讥讽道:“卫公子好大的口气!这关乎社稷礼制的朝堂大事,何时轮到你这等不通文墨的武夫之子置喙了?怕是连‘少牢’、‘太牢’都分不清吧。”

卫峥面皮涨红,脖子一梗反驳道:“我......我只是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崔明禾轻笑,“你懂什么是礼法?什么是祖制?不过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替人强出头罢了。”

“你——!”

“子陵。”萧承懿制止他,而后转向崔明禾,“崔姑娘既通礼法,当知《礼记》有云:‘礼,时为大’。因时制宜,方是礼之精髓。若一味泥古,与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何异?”

崔明禾柳眉倒竖,冷哼道:“殿下好口才。只是不知,殿下这‘因时制宜’,究竟是为了体恤民情,还是为了标新立异,博取圣心?”

萧承懿眸色微沉,反而极淡地牵了下唇角:“崔姑娘说笑了。我人微言轻,不过是在礼部打杂观政,所言所行,皆需上报尚书大人与父皇定夺。姑娘若有异议,大可上书言事,何必在此与我一介学子争论不休?”

他轻飘飘便将这烫手山芋丢了出去,崔明禾被他噎得一滞,半晌才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殿下好担当。”

语罢拂袖翩然离去,留下盛气凌人的背影和一室尴尬。

“殿下,她......她太过分了!”卫峥兀自愤愤不平。

谢珩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折扇轻摇,笑得见牙不见眼:“哎,卫兄此言又差矣。这叫什么?这叫‘打是亲,骂是爱’。崔大姑娘这般日日盯着殿下,我看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世子!”卫峥急道,“休要胡言,败坏崔姑娘清誉。”

谢珩耸肩,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状,转而对萧承懿将眉一挑,促狭道:“殿下,小爷说得对不对?您瞧瞧崔姑娘这锲而不舍的劲儿,这般三番五次地来‘请教’,分明是”

“谢珩。”

“要我说,殿下不如”谢珩眼珠一转,正要出什么馊主意,却被卫峥打断。

“世子慎言!”

谢珩被吼得一怔,旋即哈哈大笑,拿折扇反手一指卫峥:“卫兄啊卫兄,你这护主的劲儿,当真令人感动。”

“你今日的课业做完了?”萧承懿冷不丁问。

谢珩灿烂的笑僵在脸上:“......尚未。”

“那还不快去?”

谢珩悻悻然摸了摸鼻子,摇着扇子一步三晃踱步走开,嘴里还小声嘀咕:“无趣,当真是无趣至极......不解风情......”

自那之后,崔明禾不请自来、找茬寻衅的次数愈发频繁。今日说礼部新定的仪仗规制有悖古礼,不合圣人之道;明日又说某寒门学子德行有亏,直指其不堪大用。桩桩件件皆是冲着萧承懿去的。

卫峥每每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却总被崔明禾三言两语堵得面红耳赤,往往不出三回合便败下阵来,反倒显得萧承懿这方理亏心虚一般,落了下乘。

至于谢珩则永远一副隔岸观火、乐见其成姿态。唯恐天下不乱极尽撩拨之能事。

......

时光荏苒,转瞬便至三月初七。

长信宫外,桃花灼灼。

崔明禾及笄之礼由太后亲自主持,排场之盛,前所未有。宫门内外张灯结彩,朱漆廊柱缠满红绸,连御道都铺了簇新红毯。各府贺礼流水般送入,堆满了整整三间偏殿。

谢珩倚在宫墙边上,嘴里叼着根新抽的柳枝,百无聊赖地数着来往络绎不绝的各府马车。能得此殊荣赴宴者,非富即贵,皆是京中头面人物。

每至宫门一架车马,他便屈起一根手指在掌心记一笔,待卫峥匆匆赶来时,掌心已列了长长一串。

“世子这是作甚?”卫峥额上沁着细汗,气息微促。

谢珩吐掉柳枝,玩味一笑:“记账啊!瞧瞧,崔大姑娘这及笄礼,排场比公主出降还大。”

卫峥木着脸,眉头习惯性地皱起:“世子慎言。”

“怕什么?”这些日子以来谢珩简直将“慎言”二字听得耳朵起茧,“小爷我不过实话实说。你瞧,”他下巴朝宫门处新到的一队人马努了努,“据说杨尚书府的礼单,光是绸缎就送了几十匹,啧啧,真真是下了血本。”

卫峥顺着谢珩的视线望去,果见一队人马荡荡行至宫门。朱漆礼盒上红绸扎得齐整,为首管事捧着拜帖与礼单上前,宫门侍卫验看过后,恭敬放行。

“走罢,咱们也该进去了。”谢珩理了理衣襟,将烫金请帖从袖中摸出,当先一步朝宫门走去。

二人随人流穿过长长的宫道,绕过九曲回廊,往长信宫方向行去。沿途宫灯高悬,红绸飘拂,宫人往来不绝,一派喜庆景象。

行至一处岔路口,忽闻身后一阵喧杂。

回头望去,但见一队仪仗浩浩荡荡行来,金瓜钺斧,旌旗招展,前有十六名侍卫开道,后有八名太监随行,中间一顶黄梨木步辇,四角悬金铃,叮当作响。

“太子殿下驾到——”

“哟,正主儿之一驾临。”谢珩眯眼远眺,折扇在掌心不轻不重敲了一记,“排场不小啊。”

卫峥一把扯住谢珩的胳膊,将他拽至道旁,躬身垂首行礼。

步辇经过时,太子那张温润如玉的面容居高临下望来。他目光在谢珩身上停留片刻,恰到好处地含笑问道:“世子也来赴宴?”

谢珩拱手应道:“回殿下,臣奉家父之命,特来为崔姑娘贺喜。”

太子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他一旁:“这位是......”

“臣卫峥,参见太子殿下。”卫峥连忙再次躬身。

“原来是卫将军爱子。”太子笑容和煦,“令尊近来可好?”

“托殿下洪福,家父一切安好。”

寒暄几句后,太子步辇继续前行。待那仪仗转过宫角,谢珩长舒一口气,夸张地抹了把并不存在的汗:“好险好险,差点被太子殿下抓去当苦力。”

卫峥不解:“世子何出此言?”

谢珩幸灾乐祸:“你有所不知,太子近日正为春耕之事烦忧,见了我这闲人,保不齐就要抓壮丁。”

话音未落,忽见前方重华宫方向又转出一人。一袭靛青色云纹锦袍,腰间玉带流光,发束金冠,步履沉稳,正是萧承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