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宿敌新帝捧杀后 > 第55章 纸上文章论国计

被宿敌新帝捧杀后 第55章 纸上文章论国计

作者:山柚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8:28 来源:文学城

庆云二十七年冬。

第一场雪落得悄无声息,泮雍学宫已覆银装。一旁传来谢珩夸张的喷嚏声。

“阿嚏!这鬼天气!”

谢珩裹着狐裘缩在炭盆旁,鼻尖冻得通红,抱怨道:“殿下,您说祭酒老头儿是不是存心折腾人?偏挑这呵气成冰的鬼日子考校!这不是要人命嘛!”

萧承懿未置可否,目光掠过庭院。几抹青衫抱着书卷匆匆疾步而过,足迹很快被新雪覆盖。

“卫峥呢?”他问。

谢珩正捡了铜钳往炭盆里添银丝炭,闻言道:“还能去哪儿?自打上回从徐府‘谈诗论道’回来,这厮就跟中了邪似的,天不亮就往观澜阁扎,三更半夜才回来。”他夸张地叹口气,“可怜见的,人都熬瘦了一圈儿。”

萧承懿若有所思。

那日徐府之行,徐员外郎对卫峥“集大成之作”的“诗才”大为“赞赏”,兴致所至,竟当场考校起《楚辞》章句来。若非他见机及时解围,寻由头将人带离,只怕卫峥真要在徐府书房掘地三尺了。自那以后,卫峥便似脱胎换骨,发了狠劲,日日与经籍为伴,苦读不辍。

“说起来”谢珩添完炭,搓了搓冻得微僵的手,忽然神秘兮兮靠近过来,“殿下可听闻最近京中的新鲜事?”

“何事?”

“昨儿个丹阳公主在府上别院办了赏梅宴,京中但凡有头有脸的公子贵女都去了大半。”

萧承懿向来是无兴这些个雅会的。

谢珩语下一顿,将关子卖足了。见人眼皮都未抬一下,只得自顾悻悻然继续:“宴是寻常宴,可这宴上的人呐,却不寻常。”

萧承懿翻书动作一滞。

“殿下猜猜,谁也去了?”

谢珩揭晓谜底:“咱们那位眼高于顶、骄矜无双的崔大姑娘,也去了!”

“嗯。”

“小爷我虽没那眼福亲见,但听赴宴的卢三回来道,崔姑娘昨日着了身胭脂红绣金梅的斗篷,往那漫山遍野的白梅林里一站,啧啧,真真是‘人面梅花相映红’啊!艳压群芳呐!”

“不过嘛......醉翁之意不在酒。这赏梅是虚,瞧人才是真。”

他终于如愿以偿捕捉到萧承懿翻书的指节停顿了一瞬,心下暗笑,兴致大涨:“席间,咱们那位尊贵的东宫殿下,可是特意离了主位,穿花拂柳,寻到崔大姑娘跟前说话去了!”

“两人隔着梅林对望,才子言笑晏晏,佳人巧笑倩兮,从《诗经》谈到《楚辞》,从琴艺论到棋道,那叫一个相谈盛欢、相逢恨晚呐!”谢珩啧啧感叹,抑扬顿挫仿佛自个便是当事人。

“听说东宫那位当场就诗兴大发,挥毫泼墨,赞她什么来着?”他故意皱眉作思索状,旋即猛地一拍大腿,“哦!‘冰雪为肌玉为骨’!”

窗外风声渐紧。

兀自将那句“冰雪为肌玉为骨”在唇齿间无声碾过一遍,萧承懿指腹下书页被捻起一个微小的、不易察觉的褶皱。丹阳公主的赏梅宴年年都有,崔明禾在宫中长住,算是与太子自幼相识,青梅竹马,相谈甚欢......也是常事。

“东宫那位,手段不俗,手段了得啊!”

谢珩还在喋喋不休,竖起大拇指,意犹未尽地咂摸。

“是么。”萧承懿端起案几上早已凉透的茶盏啜了一口。茶水冰冷,连带着骨缝都是凉的。茶盏落回案上,“嗒”的一声轻响。

“天冷,世子也早些回罢。莫要误了明日的考校。”

语罢便拂袖起身。

谢珩抬眼一瞥,那背影挺直如旧,步履沉稳如常。却只觉透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寒气,比窗外风雪更甚。

他玩味一笑。

冬月初九,泮雍学宫,大考日。

大成殿内晨钟响过三巡,殿顶垂悬朱漆宫灯光芒四射,映得满室明亮如昼。殿中设下百余朱漆书案,每案相隔三尺有余,确保学子不得交头接耳。案上笔墨纸砚一切齐整。

正中高台之上,年逾古稀的祭酒一身绛紫官袍端坐如山,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左右两侧分立数位博士与助教,各个目光炯炯。

“今日乃泮雍学宫冬季大考,亦是诸位本年度终试。”

学子们整齐起立行礼,随后依次落座。

谢珩打了个哈欠,趁行礼间隙偷偷打量过眼身侧萧承懿。但见后者神色沉静如常,无动于衷仿佛昨日那番“梅林相会”的闲谈从未入耳。谢珩稍一撇嘴,将眼瞥向另一方,却见卫峥双目赤红,握笔的手指因久力而微僵,却依然挺直腰背,颇有种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悲壮。

“今日考题有二。”祭酒道,“一论《论语》;二问国策。”

“啪”一声轻响,卫峥手中狼毫应声落于案几。谢珩险些乐出声,无比幸灾乐祸地挤眉弄眼,无声朝人做了个“完蛋”的口型。

卫峥面如土色。四书五经他倒还可勉力,可这“国策”二字于一武将之子而言,着实如天书晦涩。他艰难咽了下口水,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前方。投向那着鹅黄色袄裙的纤细背影上。

徐斐。

自那日“情诗风波”后,他与徐家姑娘便再无交集。徐员外郎倒是客气,送他离府时还亲自相送到大门,只是那笑容里的意味深长,让卫峥至今每每想起仍是一阵脊背发凉。

——“卫公子文采斐然,他日若有雅兴,还望常来府上切磋。”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揶揄。

卫峥暗自咬牙。无论如何,这次考核他必全力以赴!若能名列前茅,或许能一雪前日“剽窃”之耻,重新在徐姑娘心中挽回些许颜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首题,《论语·季氏》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请诸位述其义,论其行于今世之得失。”

铜漏滴答,香柱始燃,计时开始,堂内霎时响起一片纸翻动与研墨的窸窣之声。学子纷纷凝神屏气,或提笔疾书,或蹙眉沉思。

肃静。

这道题对萧承懿而言如信手拈来。《论语》他早已烂熟于心,加之近来与卫峥同读经典,更是温故知新,别有体悟。

“不患寡而患不均”,忧在分配不公;“不患贫而患不安”,虑在社稷不稳。孔子此言,意在指出民心所向,百姓所求,不在富贵,在于公平安定。

他落笔如飞,先释本意,而后引经据典。从《尚书》到《礼记》,从西周分封到春秋礼崩,递进论证“均”与“安”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均者,非均贫富也,乃均机会、均权利、均法度也。安者,非安一时也,乃安民心、安社稷、安天下也。”

他笔锋陡转,开始剖析当今之弊:

“......今世之弊,莫过不均与不安。朝中大臣世袭罔替,寒门难以跻身;法度森严却上宽下严,刑不上大夫;赋税繁重却重在编户,世家豪族反而轻徭薄赋。此不均也。民不聊生,盗匪四起,边关不靖,藩王跋扈。此不安也。”

小试牛刀,洋洋洒洒千余字一气呵成。萧承懿搁笔片刻,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侧前方一抹绯红。再稍向上,是发间一支碧玉簪花,伏案疾书,纤细手腕带动袖口精致的刺绣微微颤动,侧颜如画。

他忽地想起昨日谢珩那番话。东宫与崔明禾在梅林相谈甚欢,挥毫赞她“冰雪为肌玉为骨”......

萧承懿及时收敛思绪,复而蘸墨落笔。

“欲治天下,必先均而后安。均则民心所向,安则国祚绵长。均不足则民怨沸腾,安不立则国将倾覆。”

垂眸,笔锋在“黎庶怨望,恐非社稷之福”处重重一顿,墨色深沉。

香燃近半。

祭酒声音再度响起:“次题,策论。国之大计,当重儒术以敦教化、安人心,抑或重法度以明赏罚、定秩序?孰为本,孰为用?诸生畅所欲言,不拘一格。”

此题一出,殿内顿时哗然。这哪里是寻常考题,分明是朝堂上儒法之争的缩影!文武百官为此尚且争论不休,如今竟要他们这些学子也置喙其中?

谢珩小声嘀咕:“老头儿果然没安好心!这不是让咱们站队吗?”

萧承懿神色不变道:“各抒己见而已,无需顾虑太多。”

“殿下这话说得轻巧。”谢珩翻了个白眼。

萧承懿不置可否:“写你所思便是。”

“肃静。”

祭酒一声轻喝,殿内嗡嗡低语立刻戛然而止。手捋雪白长须,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最后落在正中一排几位身上。

几位从善如流低下头去。

萧承懿提笔沉思片刻,而后落笔如行云流水:

“国之大计,当儒法并重,相辅相成。儒者重教化,法者重赏罚。教化为本,赏罚为用。教化立人之德,赏罚正人之行。二者缺一不可。”

开篇平铺直叙,看似不偏不倚,旋即锋芒毕露:

“然当今之世,儒术虽盛,却有流于形式之弊。礼崩乐坏,世家口诵圣贤之言,行悖圣贤之道。口呼‘克己复礼’,实为护其特权;面崇‘礼不下庶人’,实为合理化‘刑不上大夫’。”

他字字锋利,直指世家之私:

“儒倡‘为政以德’,然德不足以服众时,法之必要性便凸显。法度者,治国之利器,明君之良佐。法度公正,则上下一体,贵贱同罪。‘刑过不避大夫’,方能慑权贵,护黎庶。”

明知此篇策论或触众怒,但他依旧选择直抒己见,笔走龙蛇。

“......法之不足,在于过于严苛,缺乏人情;儒之不足,在于过于宽松,流于虚伪。二者相济,方能治国安邦。”

殿内烛火通明,殿外风雪交加。众人埋首案前,笔耕不辍。萧承懿落笔时恰好捕捉到崔明禾投来的一瞥。琉璃似的眸子里三分不屑,七分挑衅。

他微微一笑。

身侧谢珩早已搁笔,正百无聊赖地打哈欠。卫峥仍奋笔疾书,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时间已到,请诸位上交答卷。”祭酒宣布。

“明日辰时,于此殿内举行经义辩难。届时将取数人,当众策对。其余人等,皆可旁听。散了吧。”

殿门大敞,风雪裹挟着寒气倒灌而入。众人纷纷行礼,将答卷交予巡场助教,而后三三两两地结伴而出。

卫峥失魂落魄盯着那道纤细的鹅黄汇入人流,只觉心头一片冰凉。

国策之论,他几乎是胡乱写就,满纸皆是些空洞无物的大话,莫说一雪前耻,怕是又要沦为笑柄了。

懊丧与挫败感被冷风一吹就发酵得更甚。

“走罢。”

萧承懿的声音自身侧响起,他已收拾妥当。

“我说卫兄,”谢珩踱步到卫峥另一侧,斜睨他一眼,拿扇柄戳了戳那人僵直的后背,“瞧你这要死不活的样,怎么,考傻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天塌下来了。”

卫峥嘴唇动了动,终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默认了。

“早跟你说了,让你背几篇范文,你偏不听,非要自己琢磨。”谢珩一副“我早知如此”的神情,“这下好了,明日辩难,怕是没你什么事儿了。”

萧承懿未曾搭腔这头谢珩的插科打诨,目光却落在前方不远处。

崔明禾正与几位世家贵女立于廊下,似在等候家仆备车。斗篷边上一圈白狐毛拢住半张脸,只一双杏眸熠熠生辉。许是有所觉察,她缓缓侧过身来,隔着风雪,不偏不倚对上萧承懿的视线。

惯常的高高在上的审视,唇角却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挑衅的笑意。

手捧暖炉袅袅婷婷地踱步近了,停在几步开外。目光似笑非笑地在三人之间打了个转,最后轻飘飘地落在萧承懿身上:“三殿下。”

“方才在殿内见您下笔如有神,想必定是胸有丘壑,写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宏论罢?”

不等萧承懿作答,她又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卫峥:“卫公子今日瞧着......精神似乎不济?”

卫峥面皮一紧,下意识地挺直脊背,却不知该如何回应这带刺的问候。

萧承懿神色淡然,似未曾听出她话中机锋,平静回道:“不过是些浅见,不敢称‘宏论’。倒是崔姑娘,想必定有高见。”

“高见谈不上,”崔明禾轻笑一声,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不过是些女儿家的寻常见识,哪里比得上殿下这般心怀天下的大抱负。”

“只是不知,殿下这纸上的锦绣文章,与明日辩难时的舌灿莲花,哪一个更胜一筹?”

“明日过后,自有分晓。”他答。

待崔明禾领着人浩浩荡荡离去后,谢珩折扇一开一摇,啧啧道:“啧啧,这崔大姑娘的嘴啊,半点不饶人啊。”

“——殿下,您是不是背地里又哪儿得罪她了?”

萧承懿背手,眸中情绪莫辨。

卫峥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只觉这俩人之间暗流涌动。然而他此刻满心都是明日的辩难,只觉前路一片灰暗。

谢珩见萧承懿不语,也不再追问,换上一副吊儿郎当的口气嚷嚷起来:“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杵着当雪人了!”

“考也考完了,愁也愁过了,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走走走,小爷我做东,咱们去醉仙楼喝几杯热酒,去去寒气!顺便给咱们卫兄壮壮胆,免得明日在辩难场上,被人家问得哑口无言!”

然而卫峥哪还有半分饮酒作乐的兴致?

“世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明日辩难在即,我......我想回观澜阁,再多看些书。”

“榆木疙瘩!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这会儿抱佛脚,能抱出个什么花来?还不如去喝两杯,把脑子里的浆糊都冲干净了,兴许明日还能灵光一现!”

卫峥缄口不答。

谢珩把期待目光投向沉默的另一人:“殿下,您总该赏脸罢?”

“不去。”

谢珩的笑容僵在脸上。

“我与子陵一般,也需回去温习一二。明日辩难,不敢掉以轻心。”

“你们两个!”谢珩气得跺脚,“一个比一个无趣!算了算了,小爷我自己去!”

说罢,他裹紧狐裘踏雪而去,背影洒脱不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