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 第5章 所谓高人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第5章 所谓高人

作者:柑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6:50 来源:文学城

“公子此行,预备在汴京盘桓几日?”

见老管家迎到自己面前,苏陵却不急答。

他抬手将香箸轻轻搁回莲花香炉的鸠口,指尖在被炭火煨得温热的铜壁上略一停留,方不紧不慢地抬眼,缓声开口。

“汴京风云难测,岂是旬日可量?此番为祖父周旋,归期…不必问,亦不必等。”

并非他妄言,实在是这趟汴京之行,着实是赶在了风口浪尖上。

去岁官家改元绍圣,打出“绍述”圣祖遗志的旗号,朝廷风向便为之一变。

那位高踞庙堂的章相,手段比熙宁年间的老王相公更凌厉几分,借着“绍圣绍述”的名头,清算起元祐旧臣来是毫不手软。

苏陵的祖父苏辙,便是因早年与章相公政见相左,被归入“元祐党人”一流,一年之内连遭三贬,从应天府判官直贬入试少府监,如今更是有风声说要追贬岭南。

苏家本是清流门户,这般境遇下,苏陵此番入京,名为代祖父打点周旋,实则是要在这新旧党争愈演愈烈的漩涡里,为家族寻一条岌岌可危的退路。

谁不知如今这汴京城里,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眼瞧自家公子思绪渐重,竟有伤神的迹象,苏管家忙躬身,将一直收在箱笼里的那几卷旧书取出。

书卷用半旧青布裹得齐整,他双手捧至苏陵面前,低声道。

“城南书铺的掌柜特意留的,说是前朝酿酒方子的残卷,掌柜的赌咒发誓,道瞧着像是《酉阳杂俎》里失传的附录……”

老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跟在公子身边久了,耳濡目染,虽酿不出好酒,但这故纸堆里的门道倒也能摸出几分。

苏陵一见这难得的残页,眉间虽依旧不改凝重,到底露出几分真切的笑意,接过便细细摩挲那青布封皮。

“安叔且替我收好,待回来再细览。”

老管家连忙接回那书,刚准备自去书房放置,擦肩而过的瞬间,苏陵却猛然嗅到一阵极凌厉的酒气从他衣袖间传来。

他下意识地深吸一口,那酒气竟像一道线,只不管不顾地破开满亭的雅香,带着一股烈性直冲头顶。

却与醇厚温和的金陵本地酒截然不同,可谓侵略十足!

“且留步!”

苏陵的嗅觉何其敏感?一时间竟被呛得眼角微微发涩,可眼神却倏地亮了起来,不禁脱口唤住。

还不等老管家应声,自家公子已两步上前,也顾不得礼节,伸手便攥住了老管家将将擦过的袖口,拉回到鼻尖深深一嗅。

那气息霸道,直往他心口里钻,像一道凛冽的泉水,激得苏陵呼吸一窒。

这绝非金陵本地酒的温厚路数。

在金陵住了这么多年,十里秦淮两岸的酒坊,甚至左近州县稍有名字的私酿,他都尝遍了。

可苏陵从未有过这般体验,这酒气带着松木新鲜的香气,又混着石上青苔的生机。

“安叔,你身上的酒气何来?可是偷偷吃酒了?”

“老奴岂敢偷饮,许是方才在庙里,沾了一位小娘子身上的酒气吧。”

老管家一五一十地将方才庙里如何遇见那小娘子摘松针、如何出手相助、又如何赠盐的经过细说一遍,连带着那酒气的来历也揣测了个大概。

苏陵一边凝神听着,一边任由这缕奇特的酒香钻进鼻尖,不多时竟忘了满腹思绪,如同闷夏里浇头一场冰雨,胸中块垒被荡开几分,神思霎时一清。

这酒倒是阴差阳错助了他一把。

此番若能求得章相公高抬贵手,让祖父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书乞骸骨,准其致仕归养,便是万幸。

届时他便在金陵寻一处僻静院落,将祖父从这党争漩涡里接出来安度晚年。

总好过像伯祖父苏轼那般,年过花甲还要被一贬再贬,远谪岭南!

想到此处,苏陵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苦笑。

他那伯祖父苏轼是个何等豁达的性子,听闻贬到岭南那般瘴疠之地,家书中竟还能兴致勃勃地说起当地生蚝肥美,嘱托弟弟多多保重。

可自家祖父苏辙的性情却是截然不同——

那是个将规矩体统刻进了骨子里的老翰林,行事一贯严谨端方,讲求个进退有度。

这般年岁了,若真被抛掷到那蛮荒之地,只怕不像他那兄长般能苦中作乐,反倒是忧谗畏讥之心,就先要磨去半条性命。

苏陵一边想着,一边又吸了吸鼻子,一副势要将那酒香尽收腹中的架势。

当真是好新鲜的烈气,奈何明日就要远行,不然真要去寻寻这酒香的来处,看看是何方高人,竟能蒸出这般清冽透彻的酒气!

虽然不能即刻动身,苏陵却不见恼,只是摇头失笑,心道这倒是个好兆头,或许预示汴京之事尚有转机。

况且如今虽喝不到这酒,但自家也不是没有佳酿啊!

于是索性对一旁的老管家吩咐起来。

“取咱们的金陵春来。”

不多时,安叔便捧来一个素色瓷瓶,并两只天青釉的酒杯。

酒盏须臾间就被斟满,他却不急饮,只用一只手轻轻托起杯底,迎着光细细端详那酒液的成色。

然后抿一小口,让酒液在舌尖滚过,这才仰头饮尽。

坏了。

这杯他亲手酿造的金陵春,虽然依旧入口绵软,甘甜依在,但感官对比下竟显得如此寡淡温吞,甚至有些庸常软腻。

仿佛前一瞬还在经历朔风扑面,下一刻却被裹进了陈年的棉絮里,浑身力气都泄了。

苏陵皱皱眉,本想着临行前最后一樽,饮这一杯家乡酒,聊以慰藉那被勾起的酒瘾。

谁成想,竟叫这鲜明的对比彻底扰了兴致,于是只略踌躇了片刻,便开口仔细叮嘱。

“过几日,安叔记得去寺中添些香油,若机缘巧合再遇那位高人,便代我致意,请教她那手酿酒的绝技可有何名目?”

“他日有缘,定当讨教。”

老管家不由咂舌。

“当真如此难得?”

“诶,安叔这就不懂了吧?”

苏陵也懒得品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自顾自拿起手边的折扇一敲,眼底的敬意带着几分棋逢对手的欣喜,愈发亮了。

“寻常酒水,力求的是入口绵柔,回甘悠长。而此酒,它不讲道理,要的就是这一口冲顶的劲儿!”

“倒是让我想起十二岁那年,我偷饮伯祖父的烈酒醉倒,还是你背我回房,在我床头守了半宿。那酒与今日此酒相比,竟是小巫见大巫了。”

“酿这酒的人,定然是个不肯与世俗口舌妥协的狠角色。”

倘若桑梓在此,只怕就此便会把对酒公子的不屑收上一收了。

毕竟单凭一缕酒气,就能将她为人都猜个分毫不差,这可不是寻常匠人能做到的事情。

老管家闻言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了张,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话。

他只感到那小娘子臂力惊人,却不料她手上竟有这等酿酒的手艺,连公子都这般推崇!

“那公子,可用老奴去探探那小娘子的酒坊在何处,也好备着日后寻访切磋?”

苏陵却将折扇一收,摇头笑道。

“萍水相逢已是机缘,刻意探听反倒落了下乘,待汴京事了,说什么也要寻遍金陵,当面请教!”

但桑梓注定是不会枯坐古庙静待机缘的性子。

那些小僧儿怵她,她不仅浑不在意,反倒趁着祖母退了烧,还有闲情逸致将余下的酒醪并米饭捏出几个丸子来。

之前蒸好的一点点米饭与蒸馏余下的酒醪拌匀,指尖轻轻揉捏,然后就见米粒渐渐黏连成团,散发出清甜的香气。

然后放凉一会儿,再掐下一小块在掌心搓圆,一个个白润的丸子顺着指缝滚到香炉盖里,瞧着倒似剥了壳的鸡子,特别可爱。

最后用陶盆盛些残雪,将盛了丸子的香炉盖坐于其上,权当个简易冰鉴。

不过半个时辰,外皮便能结出一层凉意,取一枚放入口中,先是觉着沁心的凉,轻轻一抿,口感和糯米糍一样。

内里酒醪的微醺甜意混着米香倏地漫开,自有一股清冽甘醇在齿间流转。

哪怕咽到肚子里,嗓子里也能留着些凉丝丝的回味,在这燥郁寒冬里,竟比什么珍馐都来得爽利可口。

桑梓满意地咂咂嘴。

果然,冬天才是最适合吃冰品的季节。

她不知道传说中汴京夜市的冰雪冷元子会不会比这更好吃,但此刻能吃上这么一口冷点,真是人生莫大幸福。

刚准备去收拾那摊家什,却瞥见殿角有个光溜溜的小脑袋正抻着脖子往这边瞅。

那副馋虫钻心的模样教人瞧着既好气又好笑。

真是奇了怪了。

他们不是怕她怕得很吗?

先前还避人如蛇蝎,怎地此刻倒像被蜜黏住了脚?

桑梓捏了捏手中最后一枚团子,眼睛眯了眯,忽地信手掷出,正中小沙弥的光脑门。

小沙弥惊得哎哟一声,忙不迭一伸手接住,那丸子却正巧落在手里。

他猛一抬头,正撞上桑梓那双促狭的眸子,小脸儿便腾地红了,攥紧那枚凉沁沁的丸子扭头便跑。

就知道跑。

这儿的孩子们一个个腿脚倒伶俐,都该送去汴京踢蹴鞠。

但不多时,殿外便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先前那个小沙弥去而复返,这次还带来了三四个年纪相仿的师兄弟。

几个人捱捱挤挤躲在门边,探头缩颈,脸上的神情既害怕又渴望,写满了“想吃”两个字。

这下桑梓可看清了他们的形容,原来那领头的孩子只是剃了个青头皮,囟门处还蓄着撮胎发,显然是还没受戒的小沙弥。

其他几个孩子也和他差不多,头上更是连象征正式出家的香疤都还没有烫。

“小娘子…这丸子,能分我们几个尝尝么?”

十点还有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所谓高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