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 第3章 蒸馏酒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第3章 蒸馏酒

作者:柑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6:50 来源:文学城

庙外风声呜咽,卷着残雪扑打在破败的窗子上,发出簌簌的轻响。

偏殿内,佛龛下那点微弱的油灯火苗被门缝里钻进的冷风吹得摇曳不定,在少女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晃动的光影。

桑梓蹲在陶盆前,正就着那点昏光,手指飞快地在米粒间拨弄,拣出里头夹带的砂石稗壳。

她拣得极仔细,指尖在米粒间反复拨拉,生怕漏过半点杂质,时有寒风吹得灯火明灭,桑梓便停下手,眯眼等那光稳了再继续。

就这样拣,眼睛都酸了才拣完最后一把,少女直起腰捶捶发酸的背,只觉腰背僵硬,好一阵才缓过劲来,把拣净的米拢到盆中央。

好在眼下所求并非甘醇美酒,而是足以用作蒸馏的酒醪,倒也省下漫长的发酵工夫。

她知道一种急法酿醴,取熟饭保温一宿,次日便能得些微带酒意的浆液,虽淡薄不堪饮,但用于蒸馏提纯酒精却足够了。

这庙中既有米,只需燃上一堆火,一夜之间便能得到粗糙的酒母。

法子是糙些,却正合此间简陋,况且虽然出不来太多酒醪,单论蒸馏出些许酒精为老人降温,也是够用了。

米粒择净,她又顶着风出去一趟,用那只豁口的陶盆舀来干净的雪,就着香炉里尚未完全熄灭的温热化开,反复淘洗两遍,便算洁净。

冬天淘米可是件苦差事,雪水冰得指节发红,桑梓也只得缩缩脖子,呵出口白气暖手,手下动作却不停。

这北宋年间的米粮虽未经精碾,杂质却也不多,可见这住持给的不是什么陈年劣米,倒是存了几分实在。

接下来便是最要紧的一步——蒸饭。

在禅堂里煮饭这种事儿,真的可以被指摘一句“对佛门不敬”,但眼下也唯有事急从权四字可解。

放杂物的偏殿自然是没有灶台的,但桑梓目光扫过那沉重的香炉盖,心下已有计较。

于是将洗净的米粒倒入盖中,加入适量雪水,刚好没过米面。然后站起身来,去殿角拾掇来些白日里小沙弥清扫后堆放的残枝断桠。

她挑拣柴枝很是仔细,专选那干燥耐烧的,最后寻了处通风的角落,从墙根下刮下些硝土助燃,这才引燃一小堆篝火。

火焰噼啪作响,桑梓将盛米的香炉盖架在火上,再覆上一块从衣襟下摆撕下来的干净布,充作一时的布苫。

也顾不得什么仪轨了,救人才是第一位的!

烫手便撤些柴火,火弱又赶紧添枝,但不得不说,条件虽然简陋,但饭煮出来却是香喷喷的。

桑梓轻轻揭开看了看,但见一粒粒米饭饱满晶莹,蒸汽顺着她的手指氤氲而上,朴素的粮食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竟让人生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满足感。

少女忍不住拈起一粒尝了,虽说淡而无味,却软硬适中,正是酿酒的好状态,嘴角便不自觉弯了弯。

急法酿醴,温度是关键。

过热则烫死酒曲,过凉则发酵迟缓。

她于是熄了明火,只留余炭保温,让米饭在盖中静静焖透。

然后趁着这个间隙,桑梓解开发带,一头牢牢系在墙上伸出的凸起上,另一头则绑住曲颈瓶的细颈,将其悬于陶盆之上。

见身上再撕就要露肉了,便一咬牙又拆了她自己那条铺在地上的破褥子,浸完雪水密密缠裹在曲颈上,再撕一块铺在陶盆里,一套简陋却功能齐全的冷凝装置便这样草草成型。

接下来将饭粒在香炉盖中摊平,又伸手探了探墙角温度,半天才找到一个避风暖和的地方。

继续用布苫盖严实,然后就这样静待一宿,等得了粗制的酒母,才能倒入曲颈瓶继续加热。

等到那时候,醇烈的蒸汽遇上浸湿雪水的褥子布,酒液就能顺着曲颈落到下面的陶盆里,蒸馏酒也就成了。

桑梓回头看看那边被子里还撑着的老太太,起身走到榻前,伸手探探老人额头。

触手仍是一片热,呼吸也是又急又浅,拉风箱一样,心头便是一紧。

没有药,不过吊着命罢了。

只希望能撑过这一宿!

她继续给老人更换敷在额头的布巾,换上几次便眼皮渐渐沉下来,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去又是如何醒来。

只恍惚听到几声断续的更漏,再睁眼时,窗边已透进些朦胧的青色,那堆篝火早已熄透,剩下一摊白灰。

桑梓一个激灵便翻身起来,第一时间先试了试老人的呼吸。

还好。

虽然时轻时重,但至少还在呼吸。

不枉她费尽唇舌求得米粮,还强撑着一夜没敢睡死,冻得手脚冰凉!

少女几乎要喜极而泣,忙用冰凉的手背胡乱抹了把脸,深吸一口气,强自定下心神,便继续探身去看那香炉盖子。

只闻到那一味熟悉的酒醩气息,微酸带甜的,便已经心中有数。

于是就准备再点上一堆新火,但桑梓刚站起来伸个懒腰,殿门外便响起一阵犹犹豫豫的敲门声。

有意思,她还有客人?

桑梓走到门口,踮脚往门缝外张望,却见个小沙弥缩着脖子站在阶下,手里捧着个托盘,盘里还放着东西。

她便落下脚,猛地敞了门,有点促狭地看着面前还没自己高的小沙弥。

那孩子身子缩着,先是被突然打开的门吓了一跳,然后视线便是一垂,不敢与她对上,一双小手却把托盘捧得死紧。

桑梓先看见盘子里放着的几碟素菜并一碗薄粥,那粥水清澈得几乎能照见人影,却也让她肚子咕咕叫起来。

啊,好像真的好久没吃饭了。

如今胃里抽得发疼,这身子上次吃饭好像还是她没来之前呢。

“师叔祖叫我送斋饭来。”

那小沙弥细声细气地把话说完,竟也不敢沾她的手,将托盘往门槛上一搁,转身便跑,三两下就消失在拐角。

桑梓:“……”

本来还想再要点柴禾呢,怎么就把人吓成这样。

也许是她低估了所谓丧门星的力量,但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少女把那托盘小心端进殿内,就着窗外微光看了看清可见底的粥碗。

眼前这托盘里粥、菜、箸各自分开,虽是清寡,倒合着时节礼数。

北宋餐食不同后世围桌共膳,哪怕是寻常人家,也仍是遵循着“凡饮食,必品各专器”的古制,多用分餐。

寺中斋饭更重规制,便是这清粥小菜,也是按照“食馔五事”的礼数摆了盘——

粥碗居中,三碟素菜分置三角,竹箸和汤匙整整齐齐地摆在粥碗跟前。

桑梓先把老祖母唤起来,端起那粥碗,用木匙小心搅动两下,试了试温度,这才凑到老人唇边。

老人却微微偏开头,一只手攥着孙女儿的细手腕子,虚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这米是何处来的?莫不是…你应了庙里什么人…”

“是庙里主持大师心善,特地赠的饭食。”

桑梓哪能让老太太知道自己和主持签的对赌协议,之后再跟着担惊受怕的,赶紧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这话倒也没说错。

不过她料想主持之所以赠饭,一半是因为昨日那一点之恩,一半是怕她万一熬不过去,禅院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总归是半真半假的仁善,她早就不指望什么人间真情了。

老太太安了心,饭也吃的香甜。

桑梓便端了那小菜到陶盆边上,也不用竹箸,直接俯身凑近陶盆,一头青丝垂落盆沿,低头叨了一口。

手里也不闲着,探手便去揭那香炉盖上的布苫,一股酒气登时扑面而起。

成了!

老人从碗里抬起头,便见孙女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她也难得散了几分愁苦,眼角细细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哪里来的酒气?可是你又在捣鼓什么险要的法子?”

她自是知道这丫头的,打小就跟着她爹走街串巷卖酒曲药散,耳濡目染也学了些酿酒的手艺。

只是老祖母也从未听说,有什么法子能一夜生酒啊?

“阿婆莫慌,这是咱们江宁老辈传下的土方,一夜出酒头,灵得很!”

“这样啊…”

老太太也是知酒的人物,如何想不到这法子该有多金贵,倘若她幺儿还在……

想到这里便觉心上一空,又瞅着独自忙碌的孙女儿,眼里又淌起眼泪水来。

她自是知道自家孙女昨日是怎样照顾她的,这么好的孩子,如何就没了爹和娘呢?

这一哭,难得下去些的温度又烧了起来,额头手心都滚烫,倒比先前更厉害了。

桑梓赶紧扶着老太太接着躺下,然后把火重新升起来,试着温度把曲颈瓶的高度调到合适。

然后把酒醪干脆利索地注入曲颈瓶里,指尖一边感受着温度变化,心里默算着蒸馏的时机。

不多时便见瓶口腾起袅袅白雾,继而凝成清亮的酒珠,攒成一滴便坠入陶盆,在殿内敲出清越的声响。

她心中一喜,忙将曲颈角度调低,更是等不及让那酒自个儿往陶盆里落,一双手捧起那块垫在盆里的布巾,小心翼翼地迎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