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生活日常 > 第13章 第 13 章

北宋生活日常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孟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4:36 来源:文学城

纪宁穿越以后,头一次走在了出村的道路上。

本来纪松不准备带她的,毕竟他要背货框,带上纪宁多少有点耽误功夫,但纪宁据理力争,除了她以外谁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东西,光靠转达,多少有点不方便,现在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纪松带上了她。

他没有选择租牛车,而是准备走到镇上去,临出发之前,他叮嘱纪宁:“要是走累了记得告诉阿爹,咱们能歇一歇。”

纪宁认真地点了点头,问:“咱们走去濮阳要多久?”

纪松失笑,一般都问去镇上要多久,偏偏安哥儿教了宁姐儿上头是濮阳,她便记住了地名:“那可远了,20里呢,咱们走得快的话也要四个时辰。”

难怪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来回都得接近十个小时啊!

他们寅时(四点)就起来了,王氏给他们俩带了干粮,洗漱完就出发了,路上纪宁就着寒风啃干饼子。

初春的天气微寒,王氏虽然怨怪心疼女儿年纪这么小就得为了家里的生计这样辛苦,却还是担心她路上吃风着凉拉肚子,翻出了家里的袄子帽子,把她裹得严严实实。

纪宁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头娃娃,头上是一顶灰色的风帽,这个帽子是纪青带回来的,主家嫌毛色太次,毛也太稀疏,所以给了纪青,纪青想着纪松平时在外风餐露宿当货郎,比她用得着的时候多,便带了回来放在家里——现在成了纪宁的。

大头娃娃双手插在袄子里,认真地往前走。

还好她现代的时候玩过徒步,不然这会儿估计走出去两里地都觉得累。

纪宁他们走得不算快,因为纪松框里还背着一点儿货,是打算在路上路过村子的时候卖的。

纪松在家的时候沉默而又稳重,大多数时候报喜不报忧,很少说在外的烦心事,这会儿出了门,可能是因为身边带着女儿,话倒是变多了一点:“咱们去镇上要过三个村子,阿爹背了点货,等会咱们进村卖点货物,再问人家要两口水喝。”

天色在两人的脚步中一点点亮起来,灰白取代了墨蓝,路旁田埂上凝结着点点霜花。

纪宁呼出的白气融进晨雾里,她紧紧跟着纪松的步伐,两条小短腿倒腾得飞快,努力不让自己掉队。

走了约摸大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第一个村子的轮廓,看起来比西店当村小一点,都是一样的破败,见惯了现代化的城镇,她还没有太过适应,一路上都是灰扑扑的,像蒙着黯淡的布。

“前头是李子园村。”纪松放缓了脚步,调整了一下肩上的货担,叮嘱她,“跟紧阿爹,莫乱跑。”

进了村,纪松显然对这里很熟悉,他找了个村口大树下相对宽敞的地方,将货担放下,没有吆喝,而是从货箱里捡出一个拨浪鼓,慢慢摇了起来。

“咚叭、咚叭。”

清脆的鼓声吸引了小孩们的注意力,很快就有妇人挎着篮子、带着孩子循声过来。

纪松打开货箱:“刚进的家常物什,嫂子们瞧瞧。”

纪宁安静地站在阿爹背后,仔细观察着,她发现,围过来的人很多,但真正掏钱买的人很少,他们围着货郎,拿着东西反复看着,问着价钱,又重新放下。

犹豫再三,买的人还是很少。

纪松在这儿只卖出去两根针和一束线,还有一小包盐,收入寥寥,他收起钱,脸上毫不意外,只是习惯性地向一位相熟的村民讨了两碗水,和纪宁分着喝了。

纪宁捧着粗陶碗,小口喝着水:“爹,他们好像没什么钱。”

纪松抹了把嘴,低声道:“年景不好,风声又紧,大家有钱都想攥在手里,或者换成粮食藏起来,这生意,越做越难。”

休息片刻,父女两个再次上路。

纪宁有点累,这个身体还是有些虚弱,本就营养不良,还大病一场,这几天她有意锻炼过,还常去山上挖土搬土,没之前那么虚弱了,但走了大半段路,只觉得腿软脚酸。

纪松问她累不累,要不要背她。

纪宁摇头,纪松身上还挑着货箱,再加一个她,负担重,也不好背。

接下来路过的两个村子也是大同小异,卖出去的东西只有一点点。

越靠近濮阳镇,道路就越平整,偶尔能看到牛车或者驴车经过,扬起一片尘土。

纪宁的体力也快到了极限,小腿像灌了铅,但她咬着牙,一声不吭地跟着。

纪松看在眼里,心疼女儿,从包里掏出来一块掺了麸皮的烙饼,掰了大半给纪宁:“就快到了。”

纪宁点头,她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土坯城墙,心想真不容易,这要是换现代,开车的话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偏偏他们在路上走了八个小时,太阳都到正空了,她头顶的风帽早就摘下来了,本来出门的时候还觉得冷,现在她早热了一身的汗。

进城要交钱,一文钱一个人,连纪宁这个小孩也不例外。

说是镇,按照现代的划分,其实算是县,远比纪宁所在的西店当村要大的多,也更繁华。

纪松是多年的货郎,来过好多回了,相当熟悉,带着纪宁在镇上转着,一边跟她说:“县里的人比咱们村里头的富裕一些,你先跟着爹卖货,等过了午饭的时候,咱们去找陶匠。”

纪宁当然答应。

纪松找了集市的一个角落,把货框放下,手里还拿着那根拨浪鼓摇。

纪宁小声问:“阿爹,你怎么都不吆喝?”

纪松说:“不用吆喝,爹在镇上也是熟人了,人家听见拨浪鼓的声音就知道是爹。”

他走货走了将近二十年,附近村里的人早都熟悉他了,镇上也不例外。

他往角落里一坐,就有人围了上来问:“纪货郎,这回都有点什么?”

纪松把另一个货箱打开了:“没什么好东西,一点山货,和自家种的菜。”

纪宁仔细观察着。

镇上当然也有杂货铺,人家的东西更加全面,甚至可以说,这些杂货铺是纪松的进货来源之一,他从镇上进货往下卖到村子里,再从村子里收一点山货、干货,或者常用的好卖的东西驼到镇上卖。

主打一个挣差价,只涨一点钱,却要走许久的路,都是辛苦钱。

地理位置参考了现代,文里的地名都真实存在,但作者没去过,所以只是借用了地名,地势都是编的[求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