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深这个身份,他是特意挑选过的。
虽然这个剧本是个架空,和历史上真正的九子夺嫡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编剧写剧本也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法,比如,九子夺嫡到最后,没几个人能活得下来。
林书深不想当皇帝,但他想活下来,因此特意选了这么一个受宠的纨绔。各方势力都想跟他交好,这样才更方便在皇帝面前刷个眼缘,同时也不怎么想害他,毕竟皇帝还是个明君,不会荒唐到立这么一个人当储君。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他确实无害的基础上。
一旦他变得优秀,哪怕再三强调自己不想不愿,也没人会信。
他懒洋洋的走出了屋门。
“县令大人这是?”林书深吊儿郎当的模样,任谁都看不住这人前几日还在亲力亲为的治水。
渭南县令深深作揖:“皇子殿下还请不要推辞,这是渭南百姓的一份心意。”
硕大一把万民伞花花绿绿的立在那里,说不上好看,配上周围的青砖绿瓦还有那么点滑稽,这大概是每一位官员都期盼得到的一种滑稽。
“县令大人,治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是渭南所有官员的功劳,不如这把伞就留在此处,作为此次治水大家的犒赏?等我回到宫中,定会向皇帝禀明大家的功劳。”
渭南县令并不肯,他并非巧舌如簧之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味固执的摇头。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此次若不是九皇子殿下,整个渭南在数年内怕是都没有办法缓过来。
让他给九皇子著书立说都行,更何况是一把伞。
林书深苦言相劝,足足劝了又半个时辰,才算是让渭南县令答应,就把这把伞保留在渭南县中,作为此次治水的纪念与警醒。
“这怎么行?”
声音刚落,南宫碎梦才推门而入。
“这是九皇子的功绩,亦是渭南百姓的心意,若此番心意无法上达天听,百姓岂不是对不起百姓连夜辛辛苦苦制作的这把伞?”南宫碎梦声音清清脆脆,听上去就让人忍不住信服。
渭南县令双眼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对啊,他还有仙子大人。
林书深只觉头疼,拼了命和南宫碎梦讲歪理。
“治水非我一人之功,这伞应嘉奖全部有功之人。”
“这话倒有趣,可这天下平安也并未皇上一人之功,为何从古到今明君难得?太平盛世令人挂念?”
“千里迢迢带把伞回京,未免劳民伤财。”
“不过一把伞而已,要不了多沉,九皇子若不愿,我替九皇子带回去便是。”说完,她拎起伞就走,直把两个目瞪口呆的大男人晾在身后。
渭南县令崇拜的感叹:“不愧是仙子大人,气力非凡。”他搬来的他知道,那个伞是真的很沉。
林书深根本没机会去阻止,一切就这么发展了下去。
南宫碎梦说带回去,就真的是亲自带回了京,她一改来时的快马加鞭轻装简行,拎着伞招摇过市,每到一处都住在官方驿站中,每当有官员来见她时,都一定会把伞放在身边,还要亲力亲为的向官员们宣传一番九皇子的事迹。
林书深一遍遍重复的听着自己的‘丰功伟绩’,简直想要落荒而逃,这个南宫碎梦怎么对细节了解的这般清楚?
渭南县令这个人,看着一副君子模样,竟然暗地里出卖他!
没有游戏系统的林书深并不知道,身为女主,竟是如此愉快的一件事。
如此浩浩荡荡的行程,等到几个人走回了京城,已经是半个月后。
此时,九皇子读书时依然奋不顾身救民于水火的故事,早就配上之前九皇子天生亲水的传闻,成为百姓们酒足饭饱之后的第一谈资。
南宫碎梦带着伞登上了朝会。
本朝没有垂帘听政的传统,朝会上从未出现过女人的身影,可这番师出有名,并没有人在这方面苛责。
“九皇子殿下心性纯善,并不愿意居功,因此渭南县令特意委托我带此伞进京,向皇上与百官陈情。”她留给所有人充足的时间来欣赏这把万民伞。
这东西不常见,尤其是对于京官而言。大家早就过了能直接管理百姓事物的官职,一举一动关乎的都是天下所有百姓,而非一方人,因此,对万民伞都是只听过没见过。
不过只要是官,哪怕是昏官,心底里多多少少都对这种东西存上一种期待。
昏官为什么要期待?为了当XX还要立牌坊。
等所有人都看够了,南宫碎梦才接着说道:“九皇子殿下心中早就对水患有所挂牵,在去渭南的路上,就已经开始读治水之书。想想他以前连解意都做不到,如今竟能为了百姓如此勤学,实在是让人侧目。”
接着,南宫碎梦半真半假半推测的讲了一堆九皇子治水的丰功伟绩,什么不顾为难亲自下水救人呀,什么召集能人异士集体治水呀,什么推翻了之前官员的豆腐渣工程呀,话里话外,不仅把九皇子捧上了高高的神坛,还明着暗着打压了一把二皇子和四皇子手底下的官员。
这可不赖她,自己水平不行的人,怎么能怪别人来挑刺?
她不无感慨的说道:“若不是九皇子殿下预知到了水势,依着之前的糟糕堤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二皇子倒是还好些,四皇子直把南宫碎梦恨了个牙痒痒,他花了那么多功夫去讨她欢心,甚至将后位都许诺了出去,这人就这么对自己?
感觉写得不满意,有些东西没交代清,所以打算重写一下,感恩大家继续看,从章节名能看出来哪些是改过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九子夺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