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京往事 > 第54章 第 54 章

北京往事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纯白阴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21:16 来源:文学城

过完元旦,祁宁接了两个特别出演的角色,一个是清宫戏里惊鸿一瞥的探花郎,一个是军旅剧的特种兵,后者3月初开机,他能顶个精干的小平头,友情客串十来场狙击戏。杨树回复他的信息:“更想看特种兵,好好演。”

祁宁回个好字,各自去忙碌,杨树挺喜欢这样,似水无痕,不关风月。

手头的项目都平平安安地行进,杨树仍然常去剪辑室学习《战朝阳》的后期制作。这部戏情节紧凑,剪辑也凌厉,但几组男女情的名场面都拍得很舒缓,单明玉说名场面是情感逻辑的重要节点,值得用0.5倍速和多角度重复剪辑去渲染,这些时刻不用太考虑节奏,感染力才是最重要的。

杨树自查自纠,《西北年轻人》和《北宋宫事》也得有些抒情和诗意的段落,影视剧像一条大河,是讲点调度和流动感的,不能一味追求戏剧化。那些打到人心里去的,通常不是强冲突快节奏,情感上她不够细腻,但是做项目,得尽可能跳出固有性格去思索问题。

月中,《战朝阳》送审样片出炉。杨树看得幸福感油然而生,它是从她的创意发散出去,算第一个真正的作品。去年,《战朝阳》拍摄过半时,就粗剪了部分素材举行了看片会,邀请各大投资方和卫视前去看片,得到了较好的评价,杨树期待它过审顺利。

单明玉在《战朝阳》的工作告一段落,全力扑到《北宋宫事》的筹备上。姚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最花钱的是服装。在专业的历史团队指导下,单明玉御用的美术造型总监常伟亮率队,做出的服饰不仅符合宋朝宫廷服装形制,又兼顾现代人的审美,很有杨树想象的中国风。

常伟亮不如活跃在业内的另外几人有名,但那帮人热爱比拼款式设计,却忽略真正的历史形象。杨树细看常伟亮和造型设计团队做出来的东西,面料质感和服装细节无不考究,可以以小见大窥见时代风貌和文化,她压力倍增。

服装是具象的宋代文化细节支撑,做出了气质,但它是皮相,大多数观众想看的是好故事,把剧本做出气质,才是更该去追求的品相。杨树不再每5集看一次剧本,她让编剧写完一集交一集,自己先行琢磨着,5集再集中整改。

祁宁主演的《大清行商》停拍,让杨树唇亡齿寒,《北宋宫事》前10集剧本定稿后,她发给卫视的夏停过目,夏停打来电话。从近期风向来看,朝堂权谋戏份得适当控制,以家庭戏份为主,在情感脉络上兼顾历史变迁,实现历史剧的现实通路。

夏停是卫视方,对广电局比影视公司把脉更准确。编剧花了半个月时间又改了一道,它和原著相似度不高了。杨树预见书粉们会骂人,但原著很多内容不能用,对制作方也是件很伤神的事。

方雯笑说书粉一定会骂编剧自己不会写东西,还乱改别人的东西,连她父母看了小说,再看剧本,都说这基本是原创的新故事了,为什么要买原著。杨树无话可说,没有这个IP,就可能拉不到投资和演员,它必须走那个风口。

方雯不在意被骂,她是职业编剧,参与过十几个项目,但能做出来的是少数,播出来口碑好的极少,烂的各有各的烂法,是无数博弈的产物,能播出就算成功。观众不理解、观众唾骂,她都当成耳旁风,编剧们不明白怎么写会更好看吗,明白。

二月初,姚澈等高管参加了公司股东会,《北宋宫事》进度得加快,政策变数大,必须早点拍出来。

《北宋宫事》是大剧,事务庞杂,姚澈和单明玉等人协调各方资源和这部戏的规模做匹配,制片助理杨树跑步进入状态,除了抓剧本,现阶段她的工作重心是采购道具。

美术人员都有服装道具的资源,很多制片人习惯让美术组自理承包,由美术组做预算,服装、化妆、道具和资金划个大致总数,制片组批钱。这种模式很省心,但有个弊端,钱给到位,就失去控制了,电视上,堂堂皇后戴了满头义乌生产的塑料珠子,恐怕不止是美术造型的审美不行。

除了道具廉价不可控,导演临时想加置一个景,美术组也能推脱,钱都揣兜里了,你奈我何。姚澈是个精打细算的制片人,既想省钱,又想把制作搞好,她跟美术组合作都采取片酬制,他们需要服装道具化妆和置景工队,由制片组的杨树和他们一起去领,算是个制衡。

剧本还没写完,杨树先划拉了一遍。有些重点道具单独标记,需要找人复刻,根据美术造型总监常伟亮等人的要求按需采购。普通道具到时候找横店的道具库租用,它们主要用于大背景,不给特写,但又多又琐碎,杨树很庆幸身边有个丁盼兮,能帮她把财务方面弄得井井有条。

便是在这一天天忙碌中,春节假期到了,秦朗依约陪杨树回内蒙过年。

杨树和爸爸上次见面是《战朝阳》开机,才半年不见,爸爸白发就增多了。杨树和秦朗进家门刚坐下,爸爸就着急地递上手机,他不知道按错了哪个键,微信手写框找不着了,弄了半天也不会,平时能找单位的小年轻帮他弄,可这会儿大家都放假了。

秦朗帮爸爸调出了手写模式,爸爸说:“你说慢点,我拿纸拿笔记下来。”

杨树再一看,她给爸爸买的扫地机器人趴在角落里落灰,爸爸按照说明书试过一次,但有天按不出来,研究了好一会儿也不行,他感叹科技发展得太快,不给人留点余地。单位以前发节日福利都是现金,后来变成超市购物卡,这两年改成电子渠道发放福利券,年纪大点的同事都说折腾人,有些退休老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就更领不上了。

秦朗说父母也经常说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母亲单位发放三八妇女节福利,让人下载小APP,又是扫码,又是手动输入地址的,再填上一堆验证码,不过是为了领取20只初生蛋,或是两瓶500ML的食用油。

杨树听得心头酸楚,她还年轻,但人的衰老也许不仅仅体现在身体机能迟缓上,玩不转智能手机,就能让一个独居的中老年生活带来不便。爸爸离退休没几年了,她发誓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后跟爸爸一起住。

准女婿初次登门,爸爸备了能让三人吃一个月的的年货,杨树给他封了大红包,爸爸说她今年底要买房子,不收,杨树比划数字:“你女儿年终奖发了这个数,还当上制片助理,做得好了,提成奖金大大的有。”

杨树入影视这行满打满算不到三年,制片的事却那么繁杂,爸爸担心女儿压力太大,但杨树不安于做责编,想有点话语权,必须往高处走。

秦朗让杨父放心,杨树压力大,不还有他嘛,而且杨树运气挺好,遇到了几个贵人,姚澈很提携她,钱一诺重视她,卫视的夏停为人也随和。杨树自己最喜欢姚澈,姚澈做项目凭经验判断,会从方向上把脉,但很懂得工种分责,不轻易干涉主创人员。

但凡乱喷编剧的制片人和导演都不会收获好剧本,这明明是常识,但资本傲慢,总以为自己懂得最多,不肯对专业人士给予信赖。《大唐银楼》就是最坏的例子,编剧并非没才华,但碰上李伊梦了。

不光是卫视给了差评,年初,施严所在的QE网站也拒绝《大唐银楼》了,他上司尖刻地说改名叫《大唐淫楼》还差不多。

杨树回忆自己看的样片,亲密戏如麻,可能那是李伊梦认知里的“撒糖”。听说另外几家视频网站也不打算购片,质量一般的剧,各家见仁见智,但差到一定级别,人们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大唐银楼》投资大,各方不肯亏本卖,但卫视和视频网站更不肯高价买烂剧,李伊梦不死心,拜托投资人里那位权贵的女婿周旋,但女婿公司只投了400万,不想为《大唐银楼》搭太多关系,比他投钱多的人自然会着急。

大咖参投了它,急需靠它赚到钱,施严说她对李伊梦等人放了话:“老娘就算舍了这身皮肉,也要让它播出来。”

《大唐银楼》之烂,姚澈听平台的人议论过,她笑言以它的水平,大咖掏钱买断它,永不见天日,才能保住打造多年的演技派头衔。至于李伊梦,在业内被人当成笑柄,不外乎是心里没点数,以为自己既是商业奇才,还能指点文艺创作。

姚澈很保护主创人员,为众人创造好的创造环境,对杨树的栽培也尽心,爸爸见女儿有个好领导,踏实多了。

晚上,杨树跟秦朗说悄悄话:“我下半年就30岁了,我爸还把我看得挺没用。谁生来就会当制片助理啊,不懂就学啊。”

父辈总把子女当小孩子,想不起她是社会上的成年人,秦朗亲亲杨树,他父母看他也一样,但在他看来,杨树很能干,他以她为傲。

杨树带男朋友回家,按礼节,爸爸要张罗家族聚会,让亲戚们都看看秦朗。杨树难得回一趟,爸爸没喊姑姑一家,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和小姨小姨夫都接来了,热热闹闹吃晚饭。

长辈们都很喜欢秦朗,纷纷掏了红包,秦朗回敬金条,人手一条。回家前,杨树跟秦朗商量买别的,秦朗说黄金最讨喜,老人们能拿去变现,也能留给小辈。杨树看到老人们的笑脸,挠挠男朋友的手心,他总让她这么喜欢。

爸爸很多电子产品都用得不熟练,秦朗帮他把各种功能做了备忘录,杨树在家待满假期,才和他一同回京。每次父女分别,都很舍不得,但留在故乡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