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废三年后 > 第12章 十二

被废三年后 第12章 十二

作者:三语两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45:57 来源:文学城

东家边回头边笑:“客官,今日我家已经打烊,您想打首饰得明日再来。”

说完他才打量来人——麦色肌肤,肩背结实,像是个练家子。

正是荆野,他冲东家躬身,微微喘气:“掌柜的,行个方便,请问您这能不能打石榴籽样式的耳坠子?”

说着掏出几颗石榴籽给东家瞧。

东家莞尔,孰人不识石榴?

他思忖须臾,方才作答:“能是能,但客官还是得明日来,一来炉子灭了,二来我家师傅们都已经走了,这坠子我得和他们商量。明天早上……巳时,巳时您来正好。”

荆野脸上表情明显凝滞了下,嗫嚅:“我每日这个点才放衙。”

果然是位差人,那没辙了,东家叹道:“官爷您等休沐再来吧。”

就要和伙计撤离。

荆野拦在前面不让。他朝东家再鞠一躬:“对不住,您真的帮帮我。不知做这样一对坠子要多久工期?我这个月十六休沐,想七夕前取,来得及吗?”

东家思考片刻,缓慢分唇:“工期应该要一个月,主要是料子难觅——”

“求求您!我问了好几家只有你家做得出来,”荆野急急打断,直勾勾盯着东家,已经完全不掩饰语气里的央求,“能不能帮帮我?求求您了,我可以加钱。”

半晌,东家缓问:“官爷这对坠子是打给自家娘子的吗?”

荆野咬了下唇,重重点头:“对,这对坠子是送给我未过门的妻子的。这是我第一回正式送她礼物,对我来说极其重要。”

“官爷痴情人呐!”东家感叹,有心成人之美,命伙计重开门,荆野见状亦上前帮忙,到店里详询详问,敲定细节,签单付定,一气呵成。荆野感激东家,付了全款。

最后轮到商定交货日期,东家道:“这坠子起码得一个月工期,您下下月也是十六休沐么?”

“不,七月是初四。”荆野即刻告知。

东家捋须:“本朝七夕大庆,提前三日解除宵禁,到时候我们玲珑阁初六、初七皆会依例营业至戌时三刻。官爷您看是初六来取?还是初四白日里?”

“初五晚上呢?”荆野反问,初四休沐他想和王玉英下山逛逛。

东家垂首泛笑:“初五趁大庆,店里人都要陪自家妻儿出去玩,店子打烊一天。”

荆野闻言也笑起来:“那东家玩得高兴,就初六吧,晚上我来取,劳烦店家。”

东家颔首。

荆野道谢道别,骑上自个的枣骝,慢行出城,不再像来时那样急。有人家入睡,街上的灯又熄一盏。

玉兔落,金乌升。

时光荏苒,昨日蝉鸣蛙叫,空气闷热,今日一场雨就现了凉。

七月初四,立秋,雨停。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皇帝率众臣于西郊祭坛祭祀五帝,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礼官肃然,太祝捧圭,皇帝袆衣躬身,大带微垂。司仪燔燎启祭,青烟一蹿就随秋风北斜,却突然改了风向,朝南呼啸,同时挟来滚滚浓烟。徐恒侧身,却仍猝不及防被呛,捂袖连咳两声。

“陛下!”

“陛下、咳咳!”

众臣虽然也被烟呛到,却仍关切,护住徐恒后退。

徐恒面上有些难堪,下祭坛后缓了会,关切众臣:“众卿无碍乎?”

诸臣异口同声表示无事,谢过皇帝关心。

徐恒颔首,往回走,少顷淡道:“今日风有些大。”

“立秋嘛。”李相应声,“正是凉风至,白露生。”

徐恒一笑,风仍刮着,君臣的攀谈声在风中衰落。

祭坛一里内有一御苑,乃本朝高宗修建的芳林园。礼部尚书见状提议:“陛下,要不如先到芳林园歇一歇?”

暂避妖风。

徐恒沉吟须臾,颔首应允,而后陷入更长久的沉默——芳林园是天家离宫里最小的,真就只一座园子。若论规模庞大,还属先帝为元后修的,坐落在宝珠山上的比翼宫,足足一十六座园林,既有北园粗犷,又含南园婉约,集天下园林建造大成。

先帝和元后情浓那几年,长居于此。

徐恒自继位后,一不狩猎,二不避暑,只居宫中,现在后悔没同王玉英去过比翼宫。

芳林园不大,车驾不能入内,仅皇帝和近臣步入。坐下后内侍沏茶,众臣端起瓷盏,或多或少呷了两口,徐恒遥望着,双手始终搭于膝上。

他沉默了会,开口:“眼下临近秋穑,不急回宫,朕想在京郊转一转,瞧瞧百姓,私访今年的收成。”

李相正要启唇,徐恒抢先续道:“不必兴师动众,微服即可,免得惊扰百姓,亦能避免乡县提前准备,粉饰遮掩,不能窥见实情。”

徐恒眨了下眼,说是访农田,其实私心想往王玉英那走一遭。

诸臣沉默少顷,李相先开口:“陛下言之有理。”

“民之大事在农,农又为天下之本,陛下关心稼穑,盛明爱民。”之前一直没开口的副相郑扬之悠悠接话,“然而君子不立危墙,陛下纵有神武,仍应防不测,私访万一有个闪失,臣等万死莫赎!”他站起来,冲着徐恒拱手,“因此臣斗胆自荐,随陛下私访,远远扈从!一则护卫陛下,保圣躬康泰,二则琐事亦可代劳。”

“郑相言之有理!”郑扬之话音方落,众臣便纷纷附和,徐恒瞬间被架起来,再推拒,就有点别扭蹊跷,说不过去了,可不拒绝吧……郑扬之顶顶厌恶王玉英,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有他跟着,徐恒不便再上浮游山。

皇帝犯了难,纠结再三,最后想着,不上浮游山,兴许路上也能偶遇王玉英。今日立秋,天气又好,没准她出来秋游呢?

于是应允群臣:“有扬之陪着,也好。”

空载的大驾返回京城,待其走远,芳林园中才出一小队男子,个个骑马,徐恒摘去通天冠,改用一根木簪束发,袆衣亦换成一身深褐圆领袍。

前方岔分南北两条路,徐恒勒缰停驻,心想:浮游山北有浮玉湖,是山附近唯一景致,王玉英如若出门,多半游湖。

“驾!”他扬了下缰绳,驰骋上向北的岔路。

郑扬之、庆福和侍卫们随即跟上,一时马踏纷纷,袍角与沙尘齐扬。

众人很快见着微黄麦田,一望无垠,穗头随风起伏,麦浪沙沙。

虽然是为了见王玉英,拐弯抹角来这么一出,但徐恒巡视起来并不怠慢,不然愧对子民。他先在马上眺望,见周遭麦田皆长势喜人,不由微弯唇角。

郑扬之打马凑近:“今年京畿一带应是五谷丰登。”

徐恒敛笑:“扬之,未窥全豹,可不能凭一眼论断。”

郑扬之埋首:“陛下教诲的是,是臣鲁莽。”

徐恒重笑起来,下马,随行众人都赶紧下马。徐恒走向农田,郑扬之帮皇帝牵住缰绳。

田中农夫农妇忙碌,徐恒边走边寻,总共找了五位农夫攀谈,老少皆有。他询问他们家中生活,农田归属,得知自耕农富有,佃农交完租有盈余,够养家,雇农不受苛待,不禁心生欣慰。

去年和今年估摸的收成徐恒都心里有数,做个对比,满意悄笑。

期间徐恒面身发汗,郑扬之递来手绢,徐恒摆手拒绝,等全问完麦田也走完,徐恒才到偏僻处,掏出自己的绢帕拭汗,失礼处以袖遮掩。

这一路走走停停,时已过午近未,郑扬之道:“陛下,时候不早,不如找馆子先进膳,再巡不迟。”

徐恒羽睫颤了下,娓娓回绝:“再往下走走。”

说着暗自提了口气,已经距离浮云湖不远,他期盼着邂逅王玉英,与她共进午膳,所以一直饿着……三年未见,一起进膳是个很好的借口和开头。

徐恒目视前方,仿佛被浮玉湖吸着走。

待离得近了,眺到浮游山苍翠中深红浅黄,他心中幽幽道:她那里的秋天也已来临。

徐恒迅速扫览湖边,七八游人,皆不是王玉英,他心一沉,急迫地眺向湖面,寄希望于湖面上仅有的一艘游船。

梢公船尾摇橹,不见舱中人,于是徐恒开始沿湖漫步,看似绕圈巡行民情,实则余光从未离开游船。

始终瞅不见舱中乘客。

徐恒越来越焦急,待那船往码头靠岸时,他的心已如少年郎般剧烈跳动,紧盯着每一位出舱的乘客,一次次的紧张,然后失落。

船客已经下完,徐恒仍不信,非要假借着巡行的由头踱过码头,望一眼空空的船舱才彻底死心。

“陛下。”郑扬之忽然呼唤。

仿佛冷不丁被人拍肩,徐恒心猛地一颤,看向郑扬之的目光有几分收不住的心虚:“怎么了?”

“已过未时,臣恐圣躬受饥,陛下还当及时进膳。”

徐恒心里叹气,但看向郑扬之的目光却依旧和煦,面带微笑:“好吧。”

众人朝湖边唯一一家食肆行去。

距离食肆门口十来步时,郑扬之忽将臂一横:“陛下且慢。”

徐恒当他担心自己吃不惯农家菜,摇头轻笑:“扬之,你多虑了,朕也不是顿顿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大家吃得,朕亦吃得。”

“微臣并非挑剔,惧的是市井嚣杂,惊扰陛下。”

徐恒这才明白是顾忌自己安全,顿时敛容:“扬之,朕说了是微服,就不必请清肆筵。”

不愿郑扬之清场,皇帝不觉得和百姓一道用膳是惊扰,反而担心兴师动众,惊扰百姓。

郑扬之道:“臣不请清,但恐泥沙俱下,还是得让臣先进去瞧瞧。”

话音方落,不待徐恒再拒绝,亦不等本该做这类事情的内侍总管庆福反应,郑扬之就大步流星走进食肆,确认安全后,才出来请徐恒进去。

一碗麦饭,数碟小菜,众人潦草吃完,重新上马。徐恒勒着缰绳,不露痕迹令马头转向浮游山方向,慢行慢巡。

遇见农田就下马,同百姓攀谈。

等逛完浮游山周遭农田,又过去一个多时辰,到了酉时,日落西山。

徐恒余光朝浮游山偷眺一眼,神色莫辨。

前方热闹起来,取代农田的是茶棚、酒肆、百姓居所,袅袅炊烟。

当中一间挂着“我醉欲眠”挑子的酒肆格外喧闹,隔得半条街都能听见里面行令猜拳,沸反盈天。

酒肆中,王玉英和荆野对酌,大嚼佐酒的灸羊肉和腰子——她又不是真姑子,不忌腥荤,依旧嗜肉。

小二端上一盘灸鹌鹑并一海碗鱼汤,王玉英刚从签上咬下一块羊肉,边嚼边蹙眉:“是不是上错了?这也是我们点的?”

小二右手五指并拢,朝荆野一指:“正是这位客官要的。”

“是我。”王玉英刚朝荆野方向转头,他就憨笑着应下。

王玉英没再说话,等那小二走了,方才抱怨:“点太多了!这怎么吃得下?”

这家店的鹌鹑上整只,荆野重新抽了双干净筷子,先拆下两只鹌鹑腿,都分给王玉英:“立秋要贴秋膘,你过了一整个苦夏要好生补补。”

苦夏?

王玉英倒不觉苦。她继续抿了口酒,笑问:“真要给我补啊?”

荆野郑重地点了下脑袋。

王玉英用肘拐他:“那把这鱼汤换羊汤去!”

荆野瞬间会意王玉英馋羊汤,忙唤:“小二!”

酒肆嘈杂,忙碌伙计,皆未听见,荆野于是振臂高呼:“小二、小二!”

店外,徐恒一行人原已行过酒肆,徐恒缓缓勒缰驻马。

“陛下,怎么了?”郑扬之随之勒缰。

徐恒回想方才瞧见的挑子上的文字,面泛微笑:“‘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王玉英喜欢的诗,是她的做派。

徐恒回首笑望酒肆,很明显想进去逛一逛,忽地,他好像听见了一声熟悉的声音,眉头微挑,一时忆不起来。

“臣去瞧瞧。”郑扬之翻身下马,再一次如晌午那般,不待众人反应就快步入酒肆。正好有一小二端着羊汤经过门前,香味飘进郑扬之鼻中,他不禁瞥向海碗,肉鲜汤清,微泛乳白,上头还飘些许葱花。

郑扬之目光跟着小二穿越一桌桌食客,这一碗羊汤被端到西南角顺数第二张桌上,那喝酒吃串的女人很早就停下动作,紧盯羊汤。待汤上桌,即刻捧起,猛咽一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