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反派强取豪夺之后 > 第26章 第 26 章

被反派强取豪夺之后 第26章 第 26 章

作者:观鲸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00:57:58 来源:文学城

“啊啊——怎么这么多要背的,明经到底考个什么呀!”

只一《论语》,便扰得沈溪涟头疼不已,她抱着头,缩在被窝,崩溃又无奈。

朝内明经开科的消息还未传开,长耳达天的官员早已探知到,纷纷告知亲朋,让踽踽于进士科的好友纷纷转投他处。

那好友不解:“明经登科,也不过入吏部的除班,候吏兵二部铨选。今科进士还未授官,哪能轮到明经?”

官员轻晃脑袋,点了点那好友的额头,笑说:“你且看着吧。”

祁阳伯从熟知的亲友得知此消息,忙为家中女公子搜罗书籍与夫子。曾扮男装登明经科的夫子已更为抢手,祁阳伯咬牙割舍不少,才算请来。

“世子也别太担忧,主是明经、明字与明算三科,与进士科相比,已是容易。”

平儿已赎身出奴籍,沈溪涟跟旁换了位贴身侍女,她样貌或没平儿那般若细柳那般娇弱,却另有一番滋味。

小巧鹅蛋脸,眼尾高挑的狐狸眼,脂粉胭霞,困光流转时,映托出令人信任的高智感。

“呜呜……”沈溪涟依靠在侍女依人怀里,假假哭诉道:“依人帮帮我,这些太难了!”

依人轻拍沈溪涟后背,温声回:“好,世子奴帮你。”

沈溪涟能获封世子,是那日祁阳伯发现凤纹玉佩,怕女儿误入宗室的火坑里,当夜便起了奏折,上达东宫。

祁阳伯以为东宫会卡这封,却不想东宫次日便处理好,由门下省黄门侍郎携旨,至府门宣诏。

李公公对此也不解:“殿下何不卡祁阳伯几刻钟?”

“无需如此,孤还不是这等小人,孤还需祁阳伯镇守川西。前几年,他镇守川西的屯田工事,功绩非常优越,不然吏部也不会让他累迁工部侍郎。”

为开明经,谢知珩这几日常常识困倦,手肘撑着扶手,微微闭眸,都能歇息好一会儿。

“兵部尚书要登鸾台,空出个侍郎位来,让祁阳伯去。”

谢知珩揉了揉眉心,眸眼紧闭,与李公公说:“他从军数年,通屯田一事,兵部于他而言,不算亏待。”

谢元珪一死,祁阳伯手中自认最稳妥的筹码被抛掷棋盘外。从军又常在外,与京中勋贵牵扯不牢,他又不愿与坐吃空山的纨绔交好。

在京中,祁阳伯少有过生死交心的友人。可为家中女儿前程奔波,祁阳伯无奈只能转投谢知珩。

孤弱无依,祁阳伯最多塞进武将里,可武将早成塞北气候,哪能容进川西。

祁阳伯,已是无路可走。

世子位,兵部侍郎,是谢知珩为祁阳伯铺就的路。

同时,他也在为另一人铺路。

谢知珩:“他需要几番功绩,入六部去。”

只需入六部,谢知珩便可为晏城进行些许操作,让他步入青云。

曾希冀入礼部,以礼部郎中为起点,以“文人之极任,朝廷之盛选”的中书舍人为脚板,跃入三省,乃至入相。

实权暂且不填,谢知珩已为他起草不少虚职荣衔。

“大理寺还需几次重绩,柳学子被杀案,他没参与进去,论功行赏轮不到他。”

谢知珩垂下眸眼,于前途,于事业,晏城太过于懈怠。他不求高官厚禄,也不求位高权重,似已偏安大理寺一隅。

若真有求,那怕是街巷头的食铺,更惹他欢心。

“几道,这又是跑哪个小巷子,入的吃食?”

大理寺今日又是空闲度日,陶严趴在处理不完的旧书堆上,下颌抵着书皮,方抹了的油随着他偶尔的蹭动,都黏在其上。

午膳又逃离膳堂,晏城听今个膳堂做姜味汤,忙跑出大理寺,于各小巷口蹿蹿,游走在他熟知的各个食铺。

吃饱喝足,才发觉堂内还有个与他同不爱姜味的清肃,晏城立即返回食铺,为陶严买了些。

“清肃你最爱的。”

晏城把油纸包裹的小食放在陶严手旁,离旧书堆远点。

这些旧书,摊上他好几月的俸禄,都赔不起。

哪怕印刷术于去年已改良好,尚未推广开来,书籍仍是贵重,压得百姓难走科举一路。

大理寺卿一旬前交代的任务,主簿两人拖到如今,还有一大叠尚未处理完。

无人催促,也无人监督,自是如何慵懒,如何惬意地来。

这不,若非寺内无趣,话本未出新,主簿们也不至于沦落到清扫旧书的地步。

陶严接过,却没立即拆开:“多谢几道,这几日膳堂日日煮熬姜汤,那膳堂的地都被姜腌入了味,某实在无福享受。”

还不止如此,陶严涌上的悲伤痛苦,经他一顿倾诉,全吐了出来。

“明经将开,我叔父家有一独女想参考,京中女夫子具被邀请,皆无力为堂妹教习。”

陶严重压额头,抵着旧书缠绕的粗线上,有气无力再谈:“那叔父想明经与进士科知识相差不大,只一为识记,为计算;另一为策论,为诗篇,便求某为堂妹,补习功课。”

“你家中有亲戚在京中?”晏城不理解,他眉头紧锁:“那为何老是与我抱怨,家中无人疼你?”

陶严挠了挠耳后:“某也不好意思凑上前去。某仅为七品主簿郎,叔父高居正二品尚书令,处宰相位,某哪敢攀上前去。”

清肃你家伙,深藏不露啊。

居然有个宰相叔父,也难怪范大人能忍清肃,也难怪祁阳伯不愿招惹他,除去江南陶氏,还有个叔父宰相撑腰。

“……”

晏城一时有些同情大理寺卿,底下居然有两大关系户,一个坐靠顶头上司,一个背有宰相叔父。

若有一日,他们具犯了蠢事,需写检讨。

不会一篇为《某的东宫殿下》,一篇为《某的宰相叔父》吧。

范大人,你未免也太可怜了吧。

晏城涌上的同情心,再与瘫在书堆上的陶严对视时,全消散光,只余欢喜。

整个大理寺内,总算不止他一个关系户,还有个靠山不逊于他的清肃。

顿时,晏城望向陶严的眸眼,充斥欢喜与认同,夹杂着些许微妙的情绪,这让陶严不由得一颤抖。

陶严似抹开画篇的墨般,掌心于晏城视线内左右横扫方清理过的书封,担忧着问:“几道可无事?可需要某,去膳堂为你端碗姜汤来?”

“滚!”

探姜色变,晏城愤怒地坐回工位,单手撑着侧脸,眸眼只盯着桌上,辛苦一上午也不曾动过的书堆。

天暖了有些日子,春雨润过初耕的大地便退了场。

日晖跌落屋檐,掉在堂前栽种的牡丹瓣纹之上,金丝不嫌累般丝丝缕缕勾勒,连旺财的毛发都泛起橙黄的光。

景色正佳,良辰好景不可虚待,旁又无案牍劳累,连钟旺都摊着书籍轻声念叨,她轻缓的声音夹杂枯燥的经句,惹得晏城躲在书堆后,连打好几个哈欠。

“晏大人你若是困,便睡吧。殷大人今日沐休,不上值,范大人自是不会管你们!”钟旺抱怨地说,她遭牵扯,也打了几个哈皮。

非是夜间学习未睡好,春困正当时,惹谁都嫌困。

陶严昨夜为堂妹教导经书许久,又早早赶来上值,也是困意不饶人,他正撑着下巴,将眯半眯。

侧身望困意发起人,晏城早将旧书堆在眼前,三面包裹,只留一余地,供他安寝。

不由得感叹万千,几道真会享受,京中有人照料便是好。

可惜,陶严叹息不已,他于南边的友人,少上京城。哪怕考入,也少留在京城,多派分江南。

陶严双手托起下巴,他的主簿位,还是尚书令叔父照料,殿下悯惜南方学子,才留在京城。

想起昨日见叔父,虽沉稳不改,浑浊的眸眼却浸着烛火的光。

进士一科,因主考官,偏袒太多。

殿下才再启明经,以明经、明算、明字三科,多择人才入吏部。

政事堂前,中书舍人领了源侍郎的令,同居一屋,小声讨论六部行事,草拟各章程,又判各部事宜。

负责吏部的裴舍人,与中书令裴光庭同族,通晓许多事宜。

裴舍人执笔拟诏:“诸兄长可见金科等第的进士?某瞧了几眼,一甲只那状元出身南方,榜眼与探花可皆出自北方。”

“入进士科的也南方学子也不多,可南边不最看重读书习字,怎只这点成绩?”

负责兵部的中书舍人也不解。他虽为中书舍人,可交接兵部,算贴文,却是塞北军边出身的进士。

负责礼部的中书舍人乃北方学子,他微伸懒腰:“大儒皆居北地,靠京郊,或隐于孔地,南边学子无良师,且素来如此。”

“可不得这般言,三学子之一的陶学子可是出自江南陶氏。”

那礼部舍人耸耸肩:“若非此,陶氏今日怎会称名门,又高坐省长。可惜,虽为宰相,天后却另设政事堂,此省长非彼日省长。”

也非那舍人敢这般轻视,他位居中书舍人,背靠礼部,附于中书贰令,又身入宗室。

自是比同僚,更放肆点。

祁阳伯府迎来位重客,连祁阳伯都亲自至府门,迎贵客。

“陶相爷,今日怎会临本伯爷塌下?”祁阳伯困惑,手摊开,与世子共迎。

尚书令未带属官,只携他独女前来。

尚书令未言,只独女陶枫开口:“枫儿听闻伯爷宁可降爵,也要立府上女二公子为世子,对伯爷此举止心中既喜又敬佩,儿便求着爹爹,苦恼着要见伯爷与世子一面。”

被陶枫拉着手的沈溪涟,带着方从书籍的痴懵,又迎面碰上言行举止毫无破绽的陶枫,饱含古意的话劈鼻袭来。

走进堂厅后,陶枫又半弯膝盖,福身与祁阳伯道喜:“儿前几日谒见淑妃,不小心听闻一喜事,与伯爷有关。”

祁阳伯顿住,想起已磨成玉粉的玉佩,他不由得担忧起来,可别是赐婚喜事。

他家二姐儿,可当不得皇室恩浓。

但陶枫与尚书令满脸的笑意,逼得祁阳伯不得不开口问:“可是什么喜事,让陶公子前来道贺。”

陶枫与自家耶耶相视一笑,眸眼弯弯:“自是恭贺伯爷,喜得侍郎一职。”

补昨天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 2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