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
            第10章 再入贝家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
            第10章 再入贝家
        
    连载结束,结稿费的日子又近了些,陈芳华一边掰着手指算日子,一边计划要添置些什么东西的时候,读者的来信如雪花般洒来。
信中出现最多的是甜蜜的抱怨,无数人控诉这个结尾让他们哭湿了枕巾。
邻居女孩儿看完结局,同样缩在被窝里偷偷哭了半夜,周末一早便迫不及待的邀请同学来家里开读书沙龙。
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他们搬了凳子坐在走廊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探讨感想。
陈芳华也在邀请之列。
只因前段时间,邻居女孩儿无意中发现她每天都会买一份《青年报》,然后将那篇《忆知青岁月》剪下来珍藏,于是立刻引为同道中人。此后,每每遇见,她总要兴致勃勃的与她探讨当日的连载情节。
次数多了,陈芳华便知道了她的名字,唐宁,燕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
一位女同学仍沉浸在故事的余韵中,说话时声音还带着微颤:“为什么我读完既高兴又不甘心,心里总是酸酸涩涩的?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唐宁连连点头:“你们看我这眼睛,昨晚哭了半宿,怎么也止不住。”
其他人也困惑:“你们说,这个结局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呢?”
周至沉吟片刻,道:“这正是方舟的高明之处——浪漫至死。”
“怎么说?”
“你们细想,”他也把每一篇连载剪下来,粘在笔记本上做成了集锦册,此时抖着册子分析道:“全篇写爱情,可男女主角有大半篇幅从未见面,温情中透着淡淡的悲情……”
“我明白了!”唐宁受到启发,迫不及待地接话,“我一直觉得,方舟的文字现实感太强烈。你们知道,现实主义文学常常真实得让人绝望,可是方舟不同,她总能在黑暗深处给你撕开一道小口,让阳光照进来。”
最先开口的女同学若有所悟:“我想我明白那份酸涩从何而来了。”她环视众人,继续说道:“你们发现没有?林晓月这五年的成长轨迹,几乎与高途重合。还记得故事开头吗?她曾为了分粮不公的事大闹农场办公室。可到了最后,她竟能放下所有荣誉,甚至与爱人重逢的执念,毅然奔赴一个无人知晓她过往成就的地方。”
周至点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途确实是林晓月生活和事业的引路人。作者特意留白这五年,或许正是想告诉我们这一点。”
“所以才会有那句导语——‘亲手养大的玫瑰,该是他的模样’。”唐宁声音微颤,“我正是回头再看这句话时,眼泪才止不住地流。”
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阅读分享中,只有陈芳华从头到尾一言未发。周至忍不住问她:“你有什么见解?”
陈芳华沉吟片刻。那句下篇导语其实是后世的一句网络文案,创作时觉得贴合情节便引用了。此刻听着大家的解读,她内心深受震撼。这些精妙的分析,她在创作时最多只想到十之一二,其余都是读者自己的延伸。难怪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迎着大家期待的目光,我就是作者这话没法儿说,陈芳华只能分享一些创作初心,“就像故事里说的,他们是众生,是沧海一粟。沧海一粟的爱情固然感人,却谈不上伟大,真正让这份爱情超凡脱俗的,是那份为人民事业添砖加瓦的赤子之心。”这就是结局的升华。
她看向周至,“你刚才说方舟给他们五年留白,我再同意不过。五年里,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奋力奔向对方,对他们来说,爱情是全部而又不是全部,因为他们深深爱着对方的同时,也在好好的爱着自己。”
“高途做着最热爱的研究工作,林晓月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都在努力的提升自己,因为深知对方的优秀,所以也要让自己优秀到足够配得上对方。”
“这五年是成长,是对爱情的升华。他们没有辜负自己,更没有辜负对方。”
话音落下,掌声随之响起。
唐宁激动的拥抱陈芳华,“知己啊!”
周至也毫不掩饰欣赏之情:“我竟然觉得,你才是最懂方舟的人。”
陈芳华心虚的笑笑,连声道:“不敢当,一点拙见而已。”
这场讨论后,唐宁果然将陈芳华引为知己。每逢周末回家必来找她,还热情邀请她去参观自己的学校。
一日,陈芳华正要出门寄稿,被唐母拉着好一顿夸赞:“自打你来了,宁宁回家的次数都多了。以前除非生活费不够,否则寒暑假都见不着人影。好孩子,周末来家吃饺子,阿姨给你包肉馅的……”
陈芳华连声道谢,几番推说有事,才得以脱身。
寄信回来,刘淑英刚好下班,一进门就说道:“苏教授想要见你,刚好明天我要送淑珍过去,你到时跟我们一块儿去。”
说罢,见陈芳华面露诧异,又宽慰道:“别担心,也许是好事呢。”
陈芳华犹豫着点头,琢磨着“也许”二字,看来贝家要如何处置她,就连刘淑英也未被提前透露。
或许是之前事情办砸了,贝家觉得这对夫妻并不足够稳妥。
只是可惜,明天是周六,唐宁她妈还说要请她吃饺子来着。
刘淑珍兴奋的一晚上没睡。次日起床时顶着两个黑眼圈,刘淑英看见忙问:“怎么了这是?”
刘淑珍不好意思的说道:“没睡好。”
刘淑英“噗嗤”一笑,道:“正常,我还怕你不重视呢。”她之前已经私下跟妹妹谈过心,告诉她跟贝家维护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她这份工作争取的有多不容易。
姐妹俩正说着话,陈芳华从屋里出来了,精神饱满,与刘淑珍的萎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淑英问:“昨晚睡的好吗?淑珍一直翻身折腾,有没有吵到你?”
“挺好的。”陈芳华说着看向刘淑珍,“你翻身了吗?我不知道啊。”
得,还真是个没心没肺,看来这些日子的悠闲真不是装出来的,刘淑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几人草草吃完了早饭,就准备出发去贝家。
陈芳华问了一句:“姐夫不跟我们一块儿去吗?”
大概是为了避嫌,自从她们住进来,顾卫东很少白天待在家里。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去上班,晚上加完班回来天都黑了,匆匆吃过晚饭就到了休息的时间。
刘淑英道:“他要上班,最近厂里忙的很,请不了假。”
跟上次去贝家不同,这次只有刘淑珍带了行李,陈芳华和刘淑英帮她各提一部分,三个人轻轻松松去赶公共汽车。下了车,依旧走了半条街才拐进大院。
因是白天,大院给人的感觉又与上次不同,严肃中透着一丝属于冬日的萧瑟。
院里大片的白杨树叶子黄透了,行人走过,偶尔斑驳的落下几片,似乎只需要一场大风,树叶就能落尽。
刘淑英边走边不放心的又交代了几句,全是老生常谈,看着刘淑珍点头表示记住了后,又转向陈芳华。
“你写文章的事,我跟苏教授提过一嘴,不过人家是大学老师,我听你姐夫说,就是专管你们写文章这事的。”实际上就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是有一次饭桌上闲聊,顾卫东说的。
刘淑英千叮万嘱:“待会儿要是问起这事儿,你可千万要虚心,苏教授最不喜欢吹牛皮的人。”
陈芳华心里一动,她之前曾拜托过刘淑英夫妻,不要把自己投稿的事宣扬出去。在筒子楼,他们也确实守信,但显然贝家已经超出了筒子楼的范围。
“你怎么说的?”
“就说你想投稿挣零花钱。”刘淑英不甚在意道:“人家也没细问,那么大个教授估计也不会关注这种小事。”
“你说的是,我记住了。”陈芳华点头应道。
到了贝家,依旧是陈妈出来开的门。
与外面的寒冷相比,贝家暖和的不像话,应该是安装了暖气。苏婉仪坐在客厅里看书,穿一件卡其色开米司开衫,一副居家打扮。
陈妈招呼他们坐,很快上了三杯清茶,又给苏婉仪续了一杯热咖啡。
谈妥刘淑珍上班的事,便由陈妈领着人去安置行李,苏婉仪的目光才投向陈芳华,矜持中带着几分审视。
“听说,你对写作很感兴趣?”
“是。”陈芳华简短的答道。她抬起头,坦然迎上对方的目光,双方的距离使得她甚至能清晰看见对方眼角处细细的纹路。
“有什么心得吗?”
陈芳华谦虚道:“就是随便写一写,谈不上什么心得。”
几句寒暄后,气氛并未热络。反而因着她的回答句句透着无趣,对方问了两句便已失了兴趣,审视的目光随之撤走。
苏婉仪直入正题:“这次虽然遗憾没能见到你妹妹,但总不能让你白跑一趟。我托人在原山找了一所师范学校,你回去就能入学。”
一旁的刘淑英闻言,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赶忙接话:“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她说着,急忙转头催促陈芳华,“芳华,还不快谢谢苏教授!”
与刘淑英的喜形于色不同,作为当事人的陈芳华,脸上并未露出感激之色,而是一反方才的拘谨,迎着对方的目光,语调平静道:“您可能误会了。我准备留在京市,没有回去的打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再入贝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