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天如约而至,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长假,虽然只有三天。
清晨醒来,宋渝感到一种奇异的寂静,他把往常的起床铃声关了,但生物钟还是让他在平日的时刻睁开了眼睛。
他按亮手机屏幕,看了一眼时间,四点半,宋书清和林华茗还没起来,整座房子都沉浸在静谧之中。
当他尝试再次入睡时,却发现怎么都睡不着,索性不再强迫自己。
房间还笼罩着浓郁的黑暗,他掀开被子起身,赤脚踩在地上,走到了窗边,从书桌上摸索着眼镜戴上。
他看到天际线附近已经褪色成一种鱼肚白的灰,但大部分天空仍然被蓝灰色所覆盖。现在没有风,楼下的白玉兰树像一片静止的剪影,世界好像按下了暂停键。
宋渝感觉一种混合着孤寂与清醒的感觉包裹着他。
他下意识拿起手机,把眼前的景色拍下,发给了江棠。
J:睡不着?
宋渝没想到江棠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回他,不过一想也觉得很正常,他们在宿舍的生物钟是一样的,在家也依然会受到影响。
他在书桌前坐下给江棠回复消息,书桌上依旧堆满了试卷和习题,几根笔整齐的摆放在一边。
J:既然睡不着,要不出来走走?
十分钟之后,宋渝被江棠拐出家门。
南新镇大多数人还处在睡梦之中,路灯还没熄灭,无人的街道上,两人光明正大地牵着手。
空气里还带着一点潮意,仅剩的几颗星子已经变得很淡,街道两旁黑瓦的屋顶轮廓模糊地连成一片。偶尔有一两声短促的鸟叫声从屋檐下传来,很快又安静下去。
宋渝难得看到南新镇清冷而空旷的一面,他们一起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清晰地回荡着,成为小镇最先苏醒的声音。
“我们去江边走走吧。”宋渝看着渐渐亮起的天,继续说道:“那里或许可以看到日出。”
江棠当然不会否决宋渝的提议,江边的日出他看过许多次,但还没和宋渝去看过,他内心也充满着期待。
堤坝边的铺子亮起了昏黄的灯,街上依然看不到行人,但远处传来的一声极轻的“噗通”声,像是什么东西点破了水面。
两人顺着略显陡峭的台阶走到江边,江面弥漫着一层薄纱似的晨雾,江岸边有两个几乎静止的人影,他们并肩坐在折叠凳上,身前是细长的鱼竿。
天才蒙蒙亮,只能依稀辨别出那两个轮廓是一老一少。
清晨的江风格外清冷,四周一片寂静,两人都下意识放轻了脚步。
随着距离一点点拉近,那年轻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微微前倾的坐姿,略显单薄的肩膀……
那年轻的身影似乎也感觉到了有人靠近,侧过头来——是赵述川。
江面吹来的风拂开些许雾气,天际的微光亮了一度,他们彼此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讶异的表情。
他们互相简单的问候,戴着斗笠的老者只是眼睛微微一瞥,没有说话。
“我还不知道,你喜欢钓鱼。”江棠率先打破了平静。
赵述川重新盯着江面,不让江棠看到他黯淡的眼神,“钓鱼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老者的目光仍然注视着鱼漂,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慢悠悠地说:“是啊,水不急,鱼竿就不急,鱼竿不急,人也就急不起来。”
宋渝看着赵述川的侧脸,轻声说:“能静下来,就是最好的事。”
江棠静静地看了一会江水,才开口道:“这儿挺好的,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以不想。”
赵述川提起鱼竿,重新挂饵,一边操作一边喃喃道:“只要看着这江面,心事就会自己慢慢流走。”
他手腕一甩,鱼竿划破微凉的空气,不带一丝犹豫落入水中,浮漂立起,在水面画出一圈细密的波纹,随即一切归于平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天边的太阳终于缓缓跃出江面,金光洒在了万物身上,也照亮了他们的脸庞,赵述川微微眯起眼,嘴角也自然松弛开来。
宋渝和江棠静静看着他,心里也像被这阳光照透了一般。
回去是路上,他们走了另一条街道,那里通向菜市场。
江棠时常觉得,宋渝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有一种孤寂感笼罩着他,他想带他去沾点人气,去感受生活的烟火气息。
菜市场无疑是最接地气的地方,此时这里已经喧闹得像一锅煮沸的粥。空气中混杂着生肉的血腥气、活鱼的土腥味、熟食的油脂香和地上烂菜叶的腐酸气,形成一种独属于清晨市场的味道。
摊位上的灯泡发出黄白交织的光,宋渝觉得自己被各种声音包围:小贩的吆喝声、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剁肉刀落在砧板上的声音。
从水产摊位经过时,不时有冰冷的水花落到他裤腿上,留下一点湿漉漉的触感。
这种忙乱、嘈杂和拥挤,是以往宋渝最不喜欢的画面,但江棠带着他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时,非但没让他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里充满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生活,正在这里热烈地进行着。
两人买了两个煎饼果子,边走边吃,漫无目的地闲逛着,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这是我以前读的幼儿园,小时候总爱蹲在那棵树下看蚂蚁。”
“这是我以前滑过的大象滑梯、玩过的沙坑。”
“这是我以前常来看的书店,老板人很好,就算只看不买,他也从来不会把人赶走。”
宋渝听得异常专注,目光始终跟着江棠的手指方向,仿佛要透过眼前的场景,看到童年那个小小的身影。
他轻轻勾住江棠的小指,说:“谢谢你带我看这些,现在这些地方对我来说,也变得不一样了。”
江棠眼神柔和地落在宋渝脸上,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
在高三的压力下,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喘息的方式,但学习依旧是生活的主旋律。
刚子:在家实在学习不下,求组团去图书馆。
装清醒:拐个弯就到!
南新镇的图书馆是一栋两层的老式小楼,墙皮有些斑驳,门口挂着“南新镇文化站”的牌子。
一楼是报刊阅览室,坐着几位看报的老人,自习室在二楼,楼上的空间其实不大,大概只有两间普通教室的大小。靠墙立着几排深褐色的木质书架,上面塞满了书,书的版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自习区摆放着十几张暗红色的旧书桌,上面刻着些许划痕和字迹。
空气中飘着一种旧纸张、灰尘和陈年霉味的混合气味,头顶的老式吊扇转起来吱呀作响,听久了倒还有点催眠的意味。
假期期间,这里异常安静,除了他们几个,还有一个备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两个在写作业的初中生,大家都默契地保持着距离,互不打扰。
阳光透过磨砂玻璃照进来,光线都被柔化了,在斑驳的水磨石地板留下黯淡的光斑。
他们挑了个窗边的位置,轻手轻脚地从旁边搬来椅子,凑在一张桌子。
其余四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了物理试卷,只有赵述川拿出了地理卷子,他皱了皱眉,感觉在这里格格不入。
自习室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宋渝解出了一道难题,下意识地舒展肩膀,目光自然地落到旁边的江棠身上。
江棠正无意识地用笔尾敲着额头,眉心微蹙,正在思考宋渝刚解开的那道题,他没有出声打扰,静静了看了几秒,嘴角泛起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继续埋首于自己的试卷中。
最抓耳挠腮的是赵述川,他遇到一道极难的地理题,思路彻底卡壳,他放下笔,不耐烦地抓着头发。
“在薅就要变成秃子了。”庄清栩在他旁边小小声说。
“啧。”赵述川瞥了庄清栩一眼,“再秃也比你多。”
“秃了也比你聪明。”庄清栩也不甘示弱。
赵述川瞪向庄清栩,想上手打人,但碍于这是图书馆,最终没有出手。
“怎么了?”宋渝抬起头来看向赵述川,他们两个坐的是对面,“我看看?”
赵述川其实也不知道宋渝一个理科生会不会做地理题,但还是把试卷给了对方。
题目是分析某个地方近年来渔获量波动和种群结构变化的自然原因。
宋渝拿起铅笔,在上面标记了一下,站了起来走到赵述川旁边,把试卷放回桌上,低下身来和他说:
“先看题干的关键词,‘近年来’,暗示主因是气候变化。”
赵述川跟上了宋渝的思路,“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融化,从而改变海水的盐度与温度,进而影响洋流。”
“这是最短的因果链。”
宋渝言简意赅,赵述川却立马就听懂了,自己也能接着分析。
“你怎么这么厉害。”赵述川这句话说得很真诚。
“其实你只要抓住题干中的约束条件就行,有时候是因为你知识点记太多了,反而不知道从何下手。”
“但我明明背了,可是答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
宋渝想了想,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给赵述川分享了几个方法,赵述川感觉脑中被拨开云雾,答题时以前背的知识点都能串联起来,这令他欣喜不已。
几人学习到日落时分,地板上的光斑已经变成了金黄色的暖光,空气里飞舞的尘埃在夕阳下清晰可见。
书架被镀上一层温暖的颜色,外边隐约传来打球归家的喧闹声,自习室里的人陆续离开,座椅被轻轻推回了原位。
图书馆管理员出现在自习室门口,温和地提醒道:“同学们,准备闭馆了。”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房间里却显得尤为清晰。
夕阳的颜色更深了,屋子里的光正在慢慢暗下去,几人收拾着东西,朝家里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