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初露锋芒与暗箭难防
陆沉舟的天使投资如同给一台精密的机器注入了高能燃料。资金迅速到位,协议的签署也高效完成,陆沉舟指派的财务顾问——一位姓宋的、眼神锐利的中年女士,也很快入驻了临时筹备处,带来了专业的规范和一丝不苟的审慎。
姜月璃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月璃公益基金”的正式成立上。在宋顾问的协助和林静的人脉支持下,注册流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选址、装修、人员招聘(核心岗位她亲自把关)……一切都在高效运转。她展现出前世执掌商业帝国时的雷厉风行,决策果断,目标明确,让包括宋顾问在内的新团队成员都暗自心惊,不敢因她年轻而有丝毫怠慢。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月璃公益基金”成立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市中心一栋不算特别豪华但足够体面的写字楼内举行。这里被选为基金的临时总部。
姜月璃作为创始人兼理事长,身穿一袭剪裁优雅的藏蓝色套装,站在小小的演讲台前。台下,除了林静、王大妈等一直支持她的人,还有不少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以及一些对公益领域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陆沉舟没有亲自到场,但送来了花篮,并由陈铭代表出席,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聚光灯下,姜月璃面容沉静,眼神明亮,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感谢大家今日莅临‘月璃公益基金’的成立仪式。本基金的成立,旨在更专业、更高效地汇聚社会爱心力量,聚焦民生痛点,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她没有过多煽情,而是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了基金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务实、透明、可持续”。她特别强调了基金将建立的严格财务公开和第三方审计机制,以及理事会(目前已初步确认林静为荣誉理事长,并预留了重要席位)的监督职能。
“……我们坚信,公益并非一时的热血,而是需要专业、耐心和智慧的长久事业。‘月璃公益基金’将以此为己任,不负每一份信任,用好每一分善款。”
她的演讲沉稳大气,逻辑清晰,展现出的专业度和掌控力,让人几乎忘记了她年仅十八岁的年龄和“姜家养女”的出身。
揭牌仪式后,进入了媒体提问环节。大部分问题都围绕着基金的运作模式和未来规划。姜月璃应对自如。
然而,总有不合时宜的声音。一个被白灵儿暗中打点过的三流媒体的记者,抢过话筒,语气带着刻意的刁难:
“姜理事长,据我们所知,您出身姜家,是众所周知的豪门。如今您高调成立公益基金,难免让人猜测,这是否是豪门千金的一场‘公益秀’?或者,是您为了摆脱‘养女’身份、另立门户的一种手段?您如何证明您的初衷纯粹?”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甚至带着人身攻击的味道。现场气氛瞬间有些凝滞。林静微微蹙眉,王大妈则一脸气愤。
姜月璃面上笑容不变,眼神却瞬间冷了几分,目光如炬地看向那名提问的记者。
“这位记者朋友,”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公益的价值,在于其行动和结果,而非发起人的出身。我是否是姜家养女,与我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一顿热乎午餐,能否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有必然联系吗?”
她微微抬高了下巴,语气带着一丝凛然:“至于我的初衷,时间会证明一切。‘月璃公益基金’将用持续的、透明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应一切质疑。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但拒绝毫无根据的恶意揣测。如果关注公益的媒体朋友,愿意将目光更多地放在我们即将开展的项目和受助对象身上,我想,这会更有意义。”
她不卑不亢的回答,既维护了自身和基金的尊严,又将话题引回了正轨,赢得了现场大多数人的暗自点头。那名记者在众人不满的目光下,讪讪地坐了回去。
发布会圆满成功。“月璃公益基金”及其年轻、美丽、且言辞犀利的创始人姜月璃,算是正式在公众面前亮了相,初步树立了专业、务实的形象。
【叮!“月璃公益基金”正式成立,完成阶段任务。奖励积分 500,解锁【组织管理(初级)】技能。】
【当前总积分:604 500 = 1104!】
积分突破一千大关!并且获得了至关重要的管理类技能,姜月璃心中振奋。
发布会一结束,她没有丝毫松懈,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召开了第一次项目决策会。
“基金会已经成立,我们必须立刻拿出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旗舰项目,打响头炮。”姜月璃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在场的林静(线上接入)、宋顾问、以及新招聘的项目经理,“‘夕阳红食堂’模式需要稳步复制,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能更快、更直接地触动公众心弦,并能清晰展现基金理念和效率的项目。”
她调出早已准备好的PPT,屏幕上显示出醒目的标题——“朝阳计划”贫困学子助学项目。
“教育,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途径,也最容易引发社会共鸣。”姜月璃阐述着她的构想,“‘朝阳计划’将聚焦于本市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的高中学子,为他们提供直至大学入学前的学费、部分生活费补助,并搭配‘导师引领’环节,邀请优秀大学生或职场人士提供学业和生涯规划辅导。”
她详细解释了项目的筛选机制(结合学校推荐、社区核实和基金会上门访谈)、资金发放流程(直接对接学校账户与受助学生银行卡,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以及效果评估方式。
“这个项目的好处在于,”姜月璃总结道,“目标清晰,效益可衡量(升学率、受助学生发展跟踪),情感共鸣强,且能快速建立起基金‘赋能未来、注重长效’的品牌形象。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在下一个学期开始前,完成首批学生的筛选和资助。”
她的思路清晰,计划周详,行动指令明确,充满了紧迫感。雷厉风行的作风让新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高效执行的动力。
“我同意。”林静在视频那头表示支持,“助学项目社会基础好,我这边可以帮忙对接一些教育资源。”
宋顾问也点头:“财务模型和风控方案我会尽快细化。”
“月璃公益基金”的第一个旗舰项目,就在这高效务实的氛围中,迅速拍板定案。姜月璃立刻部署任务,要求项目组在一周内拿出详细的执行方案和预算。
然而,就在基金会上下紧锣密鼓地筹备“朝阳计划”时,白灵儿那边的“暗箭”也已经射出。
她雇佣的私人侦探,确实在“夕阳红食堂”的运营中找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瑕疵”——比如某次食材采购的票据似乎有些不规范(实际是供应商开票习惯问题),又比如某个兼职送餐员曾有轻微的交通违规记录(入职时已核实并教育)……这些都被她添油加醋地整理成“黑料”。
同时,她也确实试图通过威逼利诱,接触王大妈和食堂的员工,想要寻找突破口。但王大妈根基深厚,对姜月璃信任有加,根本不为所动。而食堂的员工都感激姜月璃提供了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对她的管理心服口服,白灵儿的人碰了一鼻子灰。
“废物!都是废物!”白灵儿在自己的房间里气得摔东西,“我就不信扳不倒她!”
她眼神阴沉地盯着电脑屏幕上“月璃公益基金”成立新闻的报道,以及旁边姜月璃那张自信从容的照片。
“姜月璃,你以为有了陆少的投资,成立了基金会,就高枕无忧了?做梦!你的‘朝阳计划’是吧?我看你怎么‘朝阳’得起来!”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阴冷:“……对,就是那个新成立的‘月璃公益基金’的助学项目。给我找点麻烦,越大越好……钱不是问题。”
暗流,开始向着刚刚扬帆起航的“月璃公益基金”,及其雄心勃勃的掌舵人姜月璃,汹涌袭来。
而此刻的姜月璃,正站在基金会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脑海中【组织管理】的技能让她对团队调配、项目进度有了更清晰的掌控感。
(基金会已成,项目已定。接下来,就是披荆斩棘,将蓝图变为现实。无论前方是什么牛鬼蛇神,都休想阻挡我的路。)
她的眼神坚定如磐石,仿佛已经看到了“朝阳计划”照亮无数贫困学子未来的景象,也看到了自己在这条独特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