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把哑巴竹马当老婆养后 > 第20章 第 20 章

把哑巴竹马当老婆养后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将舟载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6:51:59 来源:文学城

第20章

这期间火车又停了几个站,每停一次,就有提着行李的人上来,也有揉着腰下车的人。

他们对面的一家五口也换成了两个年轻人,背着个半人高葫芦外形一样的东西。

后来他才知道这东西叫吉他。

俞盼靠在沈砚舟肩上,头一回见这东西,好奇得很,眼睛总忍不住往那儿瞟。

又怕被人发现,只敢偷偷看两眼,看完还赶紧低下头,假装在抠帆布袋的带子。

沈砚舟察觉到他的小动作,悄悄用手指勾了勾他的手心。

终于,广播里响起“澜洲站到了”的通知。

澜洲是终点站,虽然俞盼听不见,但看到周围人都开始收拾行李,也跟着坐直了身子。

沈砚舟把行李袋从架子上拿下来,怕挤着他,特意等车上的人走了大半,才牵着他往车门走。

出了站,澜洲的广场比汉城热闹得多,到处是举着牌子接人的,还有推着小车卖地图,矿泉水的。

沈砚舟没急着走,先找了个穿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问澜洲市第一人民医院怎么去。

“坐221路公交,直达的,就在那边站牌下等。”工作人员指了指不远处的公交站,估计是天天被问,说得很详尽:“十分钟一趟,八站路,到人民路口下车就行。”

怕沈砚舟记不住,还拿出本子,写下“221路公交,人民路口下车”这几个字,写完撕下来给他,“拿着,别弄丢了。”

“谢谢师傅。”沈砚舟道了谢,牵着俞盼往公交站走。

公交站边上立着个绿色的站牌,画了几根直线,直线下边竖着写满了小字。

俞盼凑过去看,只觉得眼睛花。

沈砚舟也看了会儿,指着221那条直线上一个稍大的圆点,完了冲俞盼比划:“我们现在在这儿。”

又顺着箭头的方向划,停在一个标着“人民路口”的圆点上,“我们要去这儿。”

俞盼半知半解地点头,有点能看明白了。

没等多久,一辆绿色车身的221路公交就驶了过来,车刚靠近就看见车里站满了人。

沈砚舟先把俞盼推上车,自己再跟着挤上去,车门“哐当”一声关上。

车厢里全是汗酸味,俞盼紧紧皱着眉。

“上车买票,五角一张!月票出示啊!”

售票员阿姨拿着个票夹,在人群里穿梭。

沈砚舟艰难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指了指俞盼,递过去:“两张票。”

阿姨麻利地撕了两张票给他,又继续吆喝。

他们一开始站在车头,挨着司机的位置,随着车子停靠站点,车上的人也上上下下,渐渐被挤到了车厢中后端。

沈砚舟让俞盼后背贴着车窗站,自己面对着他,两人紧贴着。沈砚舟一手握栏杆,一手摁着立在脚边的行李袋,像个围栏,把俞盼护在中间,不让来往的人挤着他。

俞盼靠着车窗,能看见外面的景象,路上的自行车一辆挨着一辆,马路也比汉城宽得多,单向车道比汉城的双向车道还要宽!

他还看见了一栋很高很高的大楼,没等数清楚有几层,车子一下就开过去了,只留下个模糊的影子。

俞盼忍不住拉了拉沈砚舟的胳膊,指了指窗外,眼里满是新奇。

沈砚舟空不出手来,只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眼,笑着点头。

晃晃悠悠站了二十多分钟,公交报站“人民路口到了”,车上的人又是一顾涌往车门挤,沈砚舟也牵着俞盼下了车。

站在路边,俞盼一眼就瞧见了马路对面的医院。

一栋白色的高楼,比周围的建筑高出一大截,顶部立着“澜洲市第一人民医院”九个红色的大字,特别显眼。

走进医院大门,两个人都有点懵。

大厅里人来人往,沈砚舟牵着俞盼没敢乱走,看见旁边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过去问:“阿姨,请问耳鼻喉科在哪儿?”

阿姨停下手里的活儿,指了指不远处的挂号大厅:“耳鼻喉科在三楼,先去那边排队挂号。”

他们以前治病去过最好的地方就是卫生所,那儿都直接排队就行,哪里挂过号。

“谢谢阿姨。”沈砚舟道了谢,带着俞盼去挂号窗口排队。

挂号处的队伍不算长,大多是陪着病人来的家属。沈砚舟没像别人那样让俞盼大厅里的座椅上等。

俞盼听不见也说不出话,陌生环境里自己待着,指不定得多慌。

只挂号,队伍过得很快。

“挂一张耳鼻喉科张敬林大夫的号。”沈砚舟说。

“两块钱挂号费。”窗口里的护士撕了张挂号单,笔在上面划了几下,递出来时说:“三楼候诊,广播叫号。”

沈砚舟交了钱,接过单子,上面黑色印油印着“耳鼻喉科张敬林”还有手写的“37”。

他把单子折好放进俞盼的帆布包侧兜,牵着人往电梯口走。

电梯前站了不少人,门一开就涌进去大半,沈砚舟看了眼拥挤的轿厢,没带着俞盼挤,转而跟着墙面提示去走楼梯。

走楼梯的人也挺多,俞盼走得慢,沈砚舟就放慢脚步,跟他并排一步一步往上走。

三楼的耳鼻喉科候诊室前面几排座位坐满了人,他们在后排找了位置坐下。

俞盼一坐下就攥紧了沈砚舟的手,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刺鼻的消毒水味儿,来往的陌生人,都让他心里发慌。

沈砚舟低头看他,见他眼睫垂着,手指还一下一下抠着自己手心,就知道他怕了。

他翻过俞盼的手,在他掌心一笔一划地写:“哥在呢。”

俞盼手颤了颤,慢慢点了点头,往沈砚舟怀里又挨近了些,如果不是中间有扶手挡着,他都想直接坐到沈砚舟腿上了。

沈砚舟看着俞盼发顶的软毛,心里发沉。

从卫生所检查完听说“可能是神经问题”起,他就没踏实过,这会儿到了大医院,反而更怕查出不好的结果。

候诊室的广播时不时报着号,他们前面有十六个人,沈砚舟怕俞盼无聊,时不时比着手语跟玩猜谜语。

玩累了从包里掏出颗糖,剥了糖纸塞进他嘴里,俞盼吃得很珍惜,含在嘴里让它慢慢化。

等了快两个小时,终于听见了他们的号码。

走廊一侧的诊室都贴了大夫的名字,沈砚舟一个个找过去,在3号诊室门口看到了印着“张敬林”的牌子,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推开门,张大夫正坐在桌子后面看病历,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和蔼。

办公桌对面摆着一张椅子,沈砚舟让俞盼坐下。

“怎么了?”张敬林看着俞盼问。

“耳朵听不见。”沈砚舟把镇上大夫打的病历拿出来递过去,“张大夫,我们是从白溪过来的,叶大夫跟您提过。”

张敬林接过病历,翻了两页,见到上面的名字后“哦”了一声,“我记得,说是有个孩子突发耳聋,还开口说话了。”

他放下病历,先问了关键的:“他除了听不见,是不是一直没法开口说话?”

“是,从没说过话,晕倒前喊了我一声哥之后,醒来说不出话也听不见了。”

张敬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落在俞盼身上,语气放缓:“什么时候开始听不见的?之前有没有受过什么刺激?比如惊吓之类的。”

“十天前,”沈砚舟赶紧回答:“我们那边发洪水和山体滑坡,他当时吓得不轻,后来见到我,喊了我一声就晕了,醒来就听不见了。”

俞盼坐在旁边,攥着沈砚舟裤腿,乖乖看着张敬林,努力从他嘴唇动作里猜意思。

偶尔张大夫看向他,问“耳朵有没有疼过?”“头疼不疼?耳鸣有吗?”沈砚舟就蹲下来给他比划。

俞盼再回应。

问完情况,张敬林拿出一个银色的小巧耳镜,起身走到俞盼身边,“我看看你耳朵里面。”

沈砚舟拍了拍他的背,俞盼没躲,按照张大夫的指示,把头偏向一侧。

张敬林把耳镜伸进俞盼耳朵里,眯着眼看了一会儿,又换另一侧。

“外耳道很干净,没有炎症,鼓膜也没破损,积液也没有。”他直起身,回到座位拿出一个金属音叉,看向沈砚舟:“你跟他说,等会儿我敲一下,他要是能听见,就举手。”

沈砚舟把话传达给俞盼,俞盼看着他认真地点点头。

张敬林拿着音叉,轻轻地敲了一下,音叉发出“嗡——”的绵长响声,再把音叉慢慢凑到俞盼左耳旁。

俞盼的耳朵动了动,却没举手,眼睛还是茫然地看着沈砚舟,显然什么都没听见。

张敬林又敲了一次音叉,这次把音叉贴在俞盼的颅骨上。

这是骨传导测试,就算外耳道有问题,声音也能通过颅骨传进内耳。

俞盼还是没反应,只是随着音叉的震动稍微皱了下眉,没举起手。

“一点都听不到?”张敬林坐回椅子上,语气里多了点凝重。

沈砚舟把话比划给俞盼,俞盼摇摇头。

张敬林把音叉放回盒子里,拿起笔在检查单上签了名字,说:“得先看耳朵,你们拿这个去一楼缴费后,直接去对面听力检查室,做纯音,声导抗和脑干反应这三个检查。”

沈砚舟拿着检查单,牵着俞盼去一楼大厅缴费,这回他们是坐电梯下去的。

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还震了一下,俞盼是第一次坐电梯,眼睛睁得圆圆的,抱紧了沈砚舟胳膊,直到电梯门打开才稍微松了些。

缴费大厅的队伍比挂号处的短,但走得很慢,排了十几分钟才到他们。

俞盼看着沈砚舟递单子,看着他拿出钱包,数了八十块递过去时心疼肉也疼。

拿到盖了缴费印章的检查单,两人又回到三楼听力检查室。

里面的大夫接过单子,让俞盼坐在一张铺着蓝色垫子的椅子上,递给他一个黑色耳机和白色按钮:“把耳机带上,等会儿听到声音,就按一下这个按钮,听到多少声就按多少下,知道吗?”

沈砚舟比划着把大夫的话翻译给他。

俞盼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耳机戴上,眼睛盯着手里的按钮,生怕错过声音。

测试开始了,大夫对着机器按了几下。俞盼一动不动,手里的按钮始终没按下去。

大夫调大了音量,又试了几次,俞盼还是没反应。

最后大夫摘下他的耳机,在单子上写下结果。

沈砚舟看着上面的“极重度听力缺失”心脏就像被悬在半空。

接着做声导抗测试,大夫让沈砚舟抱着俞盼,别让他乱动,然后把一个细小的探头放进俞盼的右耳里。

机器上的线条慢慢跳出一条波动的曲线,大夫看了会儿,又换左耳测了一次,最后在单子上写下:“中耳传音结构未见异常”。

做完声导抗测试,大夫指着旁边一间挂着蓝色帘子的小诊室:“还有个听性脑干反应要做,得躺着,查神经通路的,很快。”

沈砚舟带着俞盼走过去,里面摆了张窄窄的检查床,床头连着机器。

大夫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圆形电极片,对沈砚舟说:“把头发拨一下,耳后和额头要贴电极。”

沈砚舟把与俞盼耳后的碎发捋到耳前,冰凉粘稠的胶状液体碰到皮肤时,俞盼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电极片贴好,大夫给俞盼戴上耳机,调整好松紧,跟沈砚舟说:“让他躺床上闭眼放松,听到声音不用动。”

机器启动后,发出轻微的响声。

沈砚舟站在床边,眼睛盯着机器屏幕,上面的波形断断续续跳着。

俞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只有胸口随着呼吸起伏,他能感觉到耳朵里有轻微的震动,却听不见具体的声音。

再加上前面做了两个检查,结果似乎不太好,这让他的心也越来越慌。

他的手还攥着沈砚舟的裤腿,偶尔机器停顿调试时,他会悄悄睁开眼瞄一下。

见沈砚舟正看着自己,眼神很温柔,还冲他笑了笑。

俞盼又赶紧闭上眼,心里松了些。

有沈砚舟在,好像也没那么怕了。

摆摊摆摊~《竹马就是老婆啊》

小太阳活泼受vs高冷克制酷哥攻

在林诩年三岁那年的夏天,住在隔壁的周爷爷带回了个小男孩。

小男孩沉默寡言,性情冷淡。

但林诩年不在乎,他喜欢长得好看的,见天揣着糖跑去找人家玩。

然而双方家长发现——

向来沉默寡言的周丛成天跟在林诩年身后,包括但不限于——

林诩年和别的小朋友起矛盾,周丛站前边挡着。

林诩年翻墙,周丛在底下当肉垫。

林诩年不想写作业,周丛二话不说写两份。

结果就是被老师发现齐齐叫家长。

事后周丛忏悔:我的错,下次我会注意字迹。

……

周丛幼时因为父母的忽略,变得淡漠寡言,家里老爷子看不下去,带回老家好好养着。

搬回家当天,周丛就看见了站在栏杆缝隙偷看他的林诩年。

见他望过来,林诩年眼睛亮了亮,对着周丛咧开嘴笑。

像个小太阳,周丛想。

……

两人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从未分开过。

林诩年觉得他和周丛是天下第一好哥们儿。

直到某天,他见了别的发小的相处模式,才意识到不对劲。

别的发小不会在另一个赖床时帮他穿袜子。

别的发小不会在另一个洗完头发后帮他吹头发。

别的发小更不会在冬天把另一个冰凉的手放在肚子上暖。

林诩年挠挠头,望着正在帮他整理笔记的周丛,第一次觉得“好哥们儿”“发小”这些词,好像装不下他们两个。

【/竹马竹马/日常/从小写起/成年后恋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