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把哑巴竹马当老婆养后 > 第12章 第 12 章

把哑巴竹马当老婆养后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将舟载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6:51:59 来源:文学城

第12章

白溪镇到江市开车得三小时,厂里送货要在九点前抵达。

沈砚舟把那天的闹钟拨到了凌晨三点。

平日里他工作忙,早去晚回,一天里能陪俞盼的时间就早上吃早饭这一小会儿,他在家的话基本都自己起来煮早餐。

沈砚舟刚坐起身,身边的俞盼就跟着醒了,坐起来一手撑着床板,另一只手揉着自己眼睛。

沈砚舟拍了拍他揉眼睛的手,俞盼就放下了,坐床上披着被子,眼睛跟着沈砚舟的动作转。

等沈砚舟穿好衣服,要出房间了,他也套了毛衣外套跟出去。

沈砚舟洗脸他刷牙,沈砚舟喝水,他就伸手指指杯子,又指指自己,示意他也要喝。

沈砚舟在厨房熬粥,他搬了张小矮凳在旁边陪着,俞盼从来没起过这么早,没一会儿就把下巴搁在沈砚舟膝盖上,眼皮耷拉着开始打盹。

“困了就回房睡会儿。”沈砚舟捏捏他的脸,“粥熬好喊你。”

俞盼摇摇头,把身子转了个方向,脸冲着沈砚舟肚子,手攀上他的腰。

昨晚他一直挨着沈砚舟睡,沈砚舟翻身离他远一点他都知道,挨着挨着差点把沈砚舟挤下床。

他还记得沈砚舟一边把自己往里挪,打趣自己是黏人精。

他就是黏人精,沈砚舟等会儿就要出差了,他们得有半个月见不到。

他们每天都要抱抱的,未来有半个月抱不了,现在不抱就得等半个月了。

不是半天,也不是一个星期,那可是半个月。

整整十五天。

他就黏人一点怎么了。

沈砚舟被他的黏糊劲儿冲得心软地不行,就着这个姿势一直到粥熬好。

粥熬得稠稠的,再配上老太太自个腌的咸菜,俞盼很爱吃,每天都能呼噜呼噜吃一大碗。

不过这次难得的,俞盼只扒拉了几口就放下勺子了,黏黏糊糊地要往沈砚舟大腿上坐。

沈砚舟第一次见他不爱吃东西,心疼坏了,抱着人哄着他吃,俞盼吃一口看一眼沈砚舟,眼里全是不舍。

不过即使是这样,俞盼也没跟沈砚舟说让他别走。

这让沈砚舟想起他刚去镇上读高中时,俞盼也是如此。

只是俞盼那会儿更小一些,不舍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知道他考上高中,高兴。

知道要五天见不到沈砚舟,难过。

难过到一连几个晚上都抱着沈砚舟胳膊啪嗒啪嗒掉眼泪,枕巾都哭湿了几条。

哭完缓一下,摸摸看看沈砚舟,脑瓜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摸着摸着又开始哭。

沈砚舟不说话哭得没那么厉害,一说话哭得更狠了,眼泪大滴大滴地往外涌,跟水做似的。

那时有爸妈在,俞盼难受也能很快被哄好。

现在自己一走,家里就剩俞盼一个了,沈砚舟最忧心的是俞盼的吃饭问题。

好在有房东老太太,不然他说什么也不会应下这趟差。

沈砚舟颠了颠腿上的人,让他离自己更近些,侧头在他颈边慢慢亲着。

微微剌脸的胡茬跟蹭得人发痒,俞盼闷哼一声,缩了下脖子,想笑,但一想到得有半个月不能被沈砚舟抱,嘴角刚扬起来就垮了。

他只能将抱着沈砚舟的胳膊收得更紧。

两人就这么抱了好一会儿,沈砚舟瞅了眼时间,四点四十。

李宝山知道他在镇上住,说也算顺路,让他五点直接去货车经过的路口会合,不用大老远跑到厂里。

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到那个路口走路大概要十分钟,现在出门到地方就差不多了。

“盼盼。”沈砚舟轻轻晃了晃腿,腿上的人没动静,他低头一看,俞盼已经睡着了,睫毛还沾着点湿意。

沈砚舟托着他的屁股站起来往卧室走,小心把人放到床上,掖好被角,等他拎起床边装着换洗衣服的帆布包时,裤腿被轻轻拽住了。

俞盼半睁眼,直直看着他,手攥着他的裤边。

沈砚舟弯腰握着他的手,在他额头上亲了亲,“听话,我走了。”

俞盼的眼皮重得抬不动,只能用眼神追着沈砚舟,连眨眼都慢慢的。

沈砚舟看他这样儿忍不住笑了,凑过去在他唇上轻轻吮了一口。

俞盼嘴唇和他人一样,软软弹弹的。

嘴唇被什么软软热热的东西一触,待意识到是什么的时候,俞盼震惊地瞪大眼睛。

拽着始作俑者裤腿的手倏地松开,脸也红透了。

-

谭明今年换了东家,不做运沙子石渣这行了,改运烟花爆竹,原因也简单,这边给得多。

一年忙活几个月,比运一年沙石挣。

春节一过人就能闲,其余时间给东家跑跑原料,没活干接点私活一样能挣。

李宝山特地跟他说了,路过镇上顺便接个人,是厂里派去学手艺的。

从山里出来,谭明扫了眼时间,在旺福路口边停下,揣了打火机下车打算抽根烟提神。

才下车,就看见街口那边有个青年往他这走过来。

“你叫沈砚舟?”这个点儿,背着包,谭明很难猜不出来,不过出于礼貌,还是开口问了一嘴。

“嗯。”沈砚舟点头。

谭明把烟盒开了,往沈砚舟面前一放,“来一根?”

“不抽。”

谭明也不勉强,自己点了一根,抽了两口才说:“行,你先上车,我过会儿就来。”

谭明这人挺自来熟,上车后嘴巴没停过。

沈砚舟不算很健谈的一个人,回个“嗯”也没耽误他聊天的热情。

也在聊天过程中,沈砚舟才知道,谭明父母早逝,留下一屁股债和现在这辆卡车。

办完爹妈的丧事,转头找邻村老司机学了三天,就敢开着他爹那辆卡车去拉货了。

谭明讲到这儿是自己也笑,“当时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烂命一条。”

他占了身高的优势,十五六岁长得人高马大,穿上他爹的衣服,往驾驶座上一坐,谁来问都说十八。

有的老板倒是知道,但他便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沈砚舟放在膝盖的手紧了紧,他懂这种“便宜”的份量,无非是拿命换钱。

“拉货这行,风里来雨里去,”谭明语气沉了沉,“但能挣钱,爹妈走时我弟才七岁,得靠我养着。”

说到弟弟,谭明叹了口气,“我弟这玩意儿在学校就是个刺头,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

听到这儿,沈砚舟心里猛地一动。

一想到上学,沈砚舟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俞盼听不见的那两个月。

谭明见他盯着窗外走神,问他:“想啥呢?脸都绷着。”

沈砚舟回过神,摇头,“没什么,就是想起我弟了,跟你弟年纪差不多。”

“那你弟肯定比我家那个省心,”谭明嗤笑一声,“这死孩子上次把老师黑板擦给扔沟里,老师直接上门找家长。”

沈砚舟忍不住勾起嘴角,俞盼在学校不惹事,只是上课爱睡觉。

特别是数学课。

转念一想,沈砚舟又有点糟心,吃饭上他拜托老太太看着,但在家里是俞盼自己一个人。

大概是家长总有些毛病,沈砚舟总怕俞盼喝水烫着,烧水没看好火烫着,晚上睡觉踢被子冷着。

一路想着这些事儿,不知不觉就到了江市。

比预想中快,八点刚过,货车就拐进了厂区停车场。

沈砚舟拿着李宝山给的推荐信下车时,谭明一边解车棚绳子,边冲他喊:“有事儿找我,厂区东边那排平房,我住第三间。”

沈砚舟应了声,往办公楼走。手续办得很快,负责人看了推荐信,没多问就给了套深蓝色工装。

宿舍是八人间,里头住了六个人,都穿着常服,边上放着套和沈砚舟手上一样的蓝色工作服。

见他进来,有人抬了抬眼皮,有人继续低头收拾东西。

沈砚舟扫了一眼墙上的作息表,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中间休息俩小时。

他把帆布包往空床上一放,心里又忍不住想俞盼这会儿回笼觉睡醒了没,天气湿冷,有没有好好穿衣服。

-

沈砚舟去江市的头一周,俞盼白天的生活和平时差不多,每天练练字,帮老太太打扫一下楼道卫生,整理院子里的杂物。

剩余的时间坐在屋里看书,看累了就抱着膝盖盯着空床发呆。

晚上也是早早睡了,只是半夜总会莫名醒好多次,每次他下意识伸手摸摸旁边才想起来沈砚舟走了。

他们来白溪镇转眼也待了两个月,家里带过来的书早看完了。

沈砚舟后来也给他买了三本书,这几天没事干,俞盼一周就把剩下的两本看完了。

把书放好,俞盼走到窗边。

这两天天气挺好,没怎么下雨,又恰逢镇上集市。

俞盼坐在窗台边盯着底下的街道看了好一会儿,发了半晌呆才转头看挂在墙上的小钱袋。

自从给沈砚舟买了自行车,小钱袋就瘪下去了。

想到这,俞盼揣着他的小钱袋下楼。

镇上集市很热闹,吆喝声,小孩儿的哭闹声混在一起。

俞盼沿着街边慢慢地走,他主要是想看看,有什么自己也能干的行当。

在溪山村,他会编竹篮大竹筐,因为用料扎实,编得又紧,收山货的老板挺乐意买他编的东西,偶尔村里也会有人找他买。

可现在在白溪镇,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他们村里山头多,对于山上的东西,除了果树这些,竹子长得又快又多,大家都是随便砍的。

白溪镇不一样,俞盼见过有人卖竹子的,竹子能卖钱,这样一来就别说进山砍竹子了。

但俞盼总觉得得做点什么,他们来这儿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沈砚舟平时不说,他能明显感觉到,在这里的工作比溪山村要累很多。

在溪山村时,沈砚舟下工后是能陪他玩好一会儿的,看书也好,和他说话也好,总是有时间的。

现在下了工回家就洗澡,洗完躺床上没翻两页书就累得睡着了。

俞盼一边想着,一边走,突然看见街边一家修鞋的小摊。

他蹲在边上看修鞋师父用锥子在鞋底扎孔,手腕一转就穿好了线。

……想起来自己连针都穿不利索,俞盼默默站起身走了。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楼下的书铺。

书铺装修得很好看,一扇半面墙高的玻璃窗,里边陈列着八个大书架,边上还摆着一排座椅。

灯光打在桌上泛着淡淡的黄,看起来很温暖。

也就是装修得太好了,平时进去看书的人很少。

人们下意识的想法,装修好的地方东西就贵,说实话也贵。

刚搬进来时,俞盼就很期待楼下的书铺,后来沈砚舟也带他进去看过,他一点期待都没了。

是真的贵,里边最便宜的书都要两块钱。

俞盼看着大玻璃窗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推门走了进去。

书铺里很安静,只有柜台上的挂钟滴答作响。

他从来没有自己来过,都是沈砚舟带他来的。

老板是个戴眼镜的老爷爷,正趴在柜台上写东西,笔尖划过稿纸,发出沙沙声。

俞盼没敢打扰,走到书架前,看着面前排列整齐的书籍。

“想看就拿下来看。”老爷爷忽然抬头,冲他说,“边上的座位可以坐。”

俞盼有些忐忑,从兜里掏出小本子,飞快地写:“我不买书也能坐吗?”

“坐呗,我也没一定让你买啊。”老爷爷冲他笑了笑,接着低头写东西。

俞盼感激地朝他鞠了一躬,小心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不算很厚的《地区杂谈》,坐在边上的座椅翻看。

看一半时,俞盼突然想起没跟老太太说自己出来了。

再一看时间,恰好六点整。

过会儿就能吃饭了。

沈砚舟走的这几天,老太太怕他孤单,吃饭时总会拉着他说很多话,还会上楼喊他吃饭。

俞盼经历过一次,觉得很不好意思,之后都是提前下去,吃完饭也会帮忙洗碗擦桌子。

他把书放回书架,走到柜台前想跟老爷爷道别,却看见柜台上摆着好几张稿纸,上面写满了字,老爷爷此时正往信封上写地址。

俞盼知道这是什么,他在书上见过,有些作者会在出版题记那自己投稿的经历。

但投稿具体是怎样一个流程,俞盼不是很清楚,犹豫了好一会儿,俞盼在本子写了自己最在意的问题:“写这个…可以挣钱吗?”

老爷爷推了推眼镜,“能啊,写好了寄给杂志社报社,人家要是用了,就会寄稿费过来。”

“我也可以写吗?”俞盼写下这句话,哑巴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老爷爷笑了,抽出一沓空白稿纸,一个信封和一小张10分的邮票,“谁都能写,我一个老头都在写。你看我写的就是咱们镇上的事儿,谁家猫丢了,谁家闹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儿,这些都能写。”

俞盼看着摆在面前的稿纸,忽然想起了沈叔把他从草棚里抱出来时脸上的笑容,沈婶做的红烧肉的香味儿,沈砚舟对他的好……

这些画面在他心里翻涌,像是有好多话想说。

“不过写作,也不只是为了挣钱。”老爷爷忽然叹了口气。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儿,很多人,日子久了也就忘了,写下来就更像是它们都封存起来,什么时候打开看看了,又好像又经历一遍。”

说完,他指着窗外。俞盼顺着他的动作看去,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

“你看这雨,今天下了,明天可能就停了,但你写下来‘今天有雨,我在在书铺里看书,里边有个戴眼镜的老头。’以后看到这句话,就知道今天你做了什么,多好。”

俞盼有点懵懂地点头,心跳得有点快。

他也想。

他也想把日子记录下来,想把沈叔沈婶的样子写下来,想把沈砚舟对他的好也写下来。

“我想试试。”他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字写得很用力。

老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把稿纸信封和邮票往他面前推了推,再从笔筒抽出一根签字笔,“喏,拿去写,写好了咱们一起寄给杂志社试试。”

俞盼接过纸和笔,指尖都在发颤。

临出门前,他突然想起什么,掏出小钱袋,却发现里面多了三张五元钱。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沈砚舟塞的。

俞盼拿出五毛钱递给老爷爷,读书的东西都很贵,他不能白拿。

匆匆回去跟老太太吃了饭,俞盼拧干抹布就要回家。

老太太看出他的着急样儿,便问他怎么了。

俞盼犹豫了一下,把自己想写故事的事儿写给她看。

老太太看完乐呵得不行,拍着他的背连竖大拇指。

俞盼被夸得不好意思低下头,赶紧上楼回家。

雨还在下,俞盼开了电灯,坐在书桌前,低头看着空白的稿纸。

他要好好写,等沈砚舟回来,就把自己写好的故事给他看。

说不定……他也能靠自己挣点钱呢。

写什么呢……

俞盼想着,拿起签字笔,在稿纸的第一行,慢慢写下两个字。

俞盼。

他在榆树下遇见的沈叔。

盼是沈砚舟给他取的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