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安平录 > 第86章 83

安平录 第86章 83

作者:跳跃的火焰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2-28 19:19:04 来源:文学城

京城,皇宫,文朝殿。

今日京城是个难得的艳阳天,太阳高高挂在高远的天空,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天色蓝的那般清透,就像一块上好的蓝色丝绸,在天上无边无际的展开。

文朝殿前的正广场上,文武百官分列两列,安静的等候着殿门打开,举行大朝会。

太阳虽然很烈,天气却依旧寒冷。朝堂上要着正装,不可穿大氅。为了保暖,所有的人官服下都穿着厚厚的棉袍,撑的鼓鼓囊囊,让人看上去凭空胖了不少。

纪善眯着双眼,双手拢在袍袖里,看上去就像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不管谁上前同他问礼,他都是淡淡的点点头,什么也不说,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文朝殿的殿门还没打开,下方等候的大臣们私底下议论纷纷。西陵城的事情已经用最快的奏报报上了京里,这才有了今日的大朝会。

当今圣上称病不上朝已有数载,若非陛下人在深宫依然励精图治,大辽在他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只怕时局早已动荡不安。即使如此,关于圣上的龙体私底下也有诸多议论。这些年来,圣上虽然时有招臣子进宫议事,皆是隔着一扇厚厚的屏风,谁也没有再见过他的真容。

不过今日大朝会,想来圣上总不会隔着屏风上朝。由此看来今日的大朝会更是意义非凡,也难怪下方的众臣子们心神不宁,纷纷议论。

咚的一声晨钟,前方鞭响三声,礼乐齐奏。文朝殿的大门在礼乐声中缓缓打开,众大臣们顿时噤声,整理衣冠垂首敛目。在内侍长长的上朝声中,缓步鱼贯而入,进入了尘封数载的文朝殿。

时值辰时正,金色的阳光无遮无挡从大敞的殿门投入殿正中的黄金龙椅上。厚重的九龙盘椅在阳光照耀下,每条龙的眼睛都灵动而有光泽,看上去活灵活现,盘旋欲飞。文朝殿殿顶装饰的望天兽们也在阳光下变得灵动起来,隐隐有庞大的气势以大殿为中心散开。

百官入朝,大殿上的侧门被躬身后退的内侍推开,一双明黄的龙靴踩进了殿内白玉的地板上,同色明黄的金丝龙袍下摆点缀着翠绿的灵兽尾羽,随着走动波动着明灭不定的七彩光芒。

辽帝在九龙盘椅上端坐,内侍立于一侧宣告:“拜。”

文武百官推山倒海般跪了下去,齐声宣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辽帝平伸右手。内侍道:“起。”

文武百官应声而起。

内侍宣告:“有事启奏。”

“臣有本。”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文官列的卫司长,他高举奏本过头,到大殿正中双膝跪下,“臣奏天机殿,一奏黄司殿御下不严,纵人行恶,致天裕关兽潮,导致民众死伤者众,民怨沸腾。二奏天机殿司监,司侍,童侍共四十余人,与金国奸细勾结,里通外国叛国。”

此言一出,犹如在朝堂上投下了一记重弹,哗的一声,众人皆震惊的抬头看向卫司长,有不顾身在朝堂之上当即出言呵斥者,也有不断摇头叹息者,更有辱骂者。卫司长面对众生百态沉默不言,只是将奏本高举过头,低垂了头死死的看着眼前的地面。

辽帝抬手,内侍上前取了奏本。文武百官见状顿时安静了下去,与方才的哗然形成了强烈到极点的反差,殿里落针可闻。

当今圣上继位至今,已有五十余载。他的嫡孙,镇南王世子萧安如今都已年近十七,算起来,辽帝已年过七十。而从内侍手中接过奏本的那个威严的男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身体高大强壮,黑发如墨,目光如炬,正是男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哪儿有一点古稀之年的模样。

直到此时,众百官才第一次看清了辽帝的面貌,不由得都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几年前辽帝称病退朝时,已皮肤松弛如枯松,白发苍苍,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在外界对他的身体状况私底下猜测不已的时候,他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如同择人欲噬的猛虎,眼前的辽帝恢复了他最巅峰时期的样貌和状态,众臣震惊,再度纷纷下跪,为自己的无礼直视而道罪,齐声称颂:“吾皇万岁!”

“着骠骑大将军陆威,御左营营长林骁,领九城司兵马共御林军,”辽帝威严的声音在龙座上响起,“抓捕事涉叛国罪者归案。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涉案人等押与刑部大牢,督查司共刑部并镇南王同审。”

大殿里人人听着这话都只觉胆颤心惊,虽然天气很冷,冰冷的风从大敞的殿门毫无遮掩的刮进殿内,仍有不少人在用衣袖偷偷抹着额头的冷汗。

督查司司长,刑部尚书,镇南王萧诚同时出列:“臣/儿臣领旨。”

“昨夜急报,西陵城水患,死伤无数。”辽帝缓缓道,“户部尚书冯诸。”

冯诸闻言出列:“臣在。”

辽帝道:“你便亲往西陵城一趟,代朕救诸苍生。”

冯诸深深的垂首行礼:“臣领旨。”

一夜过去,洪水退了,整个西陵城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大半个城市都被洪水带来的泥沙所吞没,房屋倒毁,满目苍夷。

积留下来的水结成了冰,天上还在零星的飘着雪花。西陵寺的僧人们吃力的在泥沙淤积的街道上穿行着,寻找着可能的幸存者。到处都是死人,苍白的尸体横七竖八,有些甚至只从淤泥中露出一部分身体,露在表面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掩埋在下面的死者更多。

圆德大师悲悯的看着这如人间炼狱的一切,低头轻叹:“善哉善哉。”

这是洪水来袭的重灾区,在浪头势头减弱的地方,仍有不少幸存者。人们都逃去了城东聚集在一起,到处都是哭声。天冷,从浪头下逃生的人们又被寒冷的天气冻得瑟瑟发抖。于是难民们自发的拆了很多倒毁的建筑,用木头燃起了熊熊的篝火取暖。

昔日繁华优美,静谧安宁的西陵城变了。

劫后余生的张大人领着西陵城驻军和府衙诸人在安置灾民。只是灾民人数实在太多,物资不够。他们而今能做的,也仅仅就是将人群尽可能的集中起来,让医者救助伤者,紧急调动城东粮仓的粮食。

“大人。”长吏对张大人道,“得想法子让这些灾民有落脚的地方才行啊。现在天气实在太冷,若是今夜继续下雪,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活活被冻死。”

他何尝不知,只是眼下这情形,城里哪儿还有多少能容人之处?

“修棚吧大人。”另有长吏道,“咱们人手不够,可以组织难民中的青壮年,去拆些长木,搭建大棚屋。有了避风的地方,即使下雪只要有火也能熬一熬。”

张大人点点头,下面的人立刻领命动了起来。

圆德大师一行人也赶到了城东,与张大人见了面。僧人们的加入带来了灾民最需要的食物和医者,张大人真心感激。同圆德大师见礼后,张大人踌躇片刻,忍不住问道:“大师,下官有一事相询,不知昨夜湖畔山的那道白光,是什么?”

圆德大师道:“是护寺大阵。”

张大人摇了摇头,指着四周围的灾民们对圆德大师道:“大师,下官虽不才,也能猜出几分那突入其来的洪水同那道白光有关。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使西凉河以那样的威势袭城?佛家悲悯,又如何会有这般视天下苍生为无物的护寺大阵?”

圆德大师沉默不语,半晌后念了句阿弥陀佛,并不多言。

张大人负手走到一旁,微微有些茫然的看着前方的灾民和被毁灭的城市残骸。星星点点的雪花飘落到他的脸上,带来丝丝凉意。他轻叹一声:“苍生何辜?”

夏满在书院歇息了一宿,第二日同先生们拜别,回了京城水井胡同。

玳瑁在符海的爆炸中坏掉了,她要将玳瑁送回去让先生修理。

她用符鸽传信,先生让金老头驾车来书院接她。她满心欢喜的上了车,满以为会看见先生一如既往的在车上等她,岂料车上空无一人。

夏满闷闷不乐的坐在车厢里不言不语,灼华见状出言安慰:“先生定是有要紧的事情才没有来接你。左右马上就回京城,到时问问先生可好?”

夏满没精打采的摇了摇头,马车到了京城的城门外停了下来,外面一片嘈杂。等候了片刻马车依然没有动弹,夏满不耐的挑起车帘看出去,只见连接京城同天裕关的那条笔直的大道上满是滞留的车马,他们也不例外,被赶到了路边等候。道路两旁有朝廷的人在维持秩序,一队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正气势汹汹的出城,向着天裕关的方向而去。

“发生什么事情了?”夏满睁大了眼睛,方才小小的不快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要打仗了吗?!”

夏满还是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大辽骑兵。全副重甲的骑兵,手握重剑重盾,身上的装备逾千斤,寻常马匹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何况还要恣意奔跑。唯有嗜血带有荒兽血统的黑战马才能做到这一点。高大的黑战马同样全身武装,重盔在奔跑中哐哐作响,有着奔雷般的气势。仅仅是重骑兵们经过时的声势,就让人心惊胆寒。路边的人们下意识的往后使劲缩了缩,唯恐不小心被刮到,就被卷进去踩成肉泥。

灼华也掀起车帘看了出去,眼见这样的声势,不由得皱起了好看的眉头:“竟然出动了重骑兵,必然是出大事了。”

因为要为军队让行的原因,城门足足封闭了一个时辰,等夏满回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她跳下车,竹叶候在门口,却不见青黛。她咦了一声:“青黛呢?先生在不在家?”

她嘴里问着,脚下不停,转眼间已经绕过长廊进了宇文墨的院子。刚进院门就闻到一股药香,青黛正坐在廊下守着小火炉煎药,见着她起了身行礼。夏满看了看那正咕嘟咕嘟冒着气泡的瓦罐,风一样扑进了房间,宇文墨身披狐裘,斜倚在窗边的雕花炕上看书,听见动静抬起了头,无奈的开口:“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没有女孩子的娴静,这么风风火火的?”

“先生,你不舒服吗?”夏满扑到炕边,上下打量宇文墨,见他面色苍白没有血色,不由得更加担心,“你怎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