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清的脚踝伤在江临“顺路”的自行车后座和无声的细心照料下,渐渐好转。
拆掉绷带的那天,她特意蹦跳了两下,对着身旁看似目不斜视、实则余光一直关注着她的江临,露出一个灿烂无比的笑容:“看!我好了!又能活蹦乱跳了!”
江临淡淡地“嗯”了一声,推着自行车往前走,但谢清清敏锐地捕捉到他唇角那一闪而过的、极浅的弧度。
像投入湖心的一粒小石子,在她心里漾开圈圈欢喜的涟漪。
伤好了,“顺路”的自行车接送似乎失去了最正当的理由。
谢清清心里有些小小的失落和忐忑,像揣了一只惴惴不安的兔子。
她害怕一切又回到从前,回到那种她需要主动找各种借口才能靠近他的状态。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她磨磨蹭蹭走到校门口时,那个清瘦的身影依旧推着自行车等在那里。
晨光熹微,将他周身镀上一层柔光。
谢清清的心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填满,像有无数朵小花“噗”地一声齐齐绽放。
她几乎是雀跃着跑过去,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欢快:“呀!你还来啦?我都好了哦!”
江临看了她一眼,眼神平静,语气也听不出什么波澜:“习惯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低了些,“早上车多,不安全。”
“习惯了”。 “不安全”。
这两个词,像两颗甜甜的糖果,在谢清清心尖化开。
所以,他不是因为责任,也不是因为同情,只是……
习惯了有她的清晨。
并且,担心她?
这个认知让她整个人都轻快起来,像要飘到云朵上。
她笑嘻嘻地坐上后座,这一次,手更加自然地环住了他的腰,甚至将侧脸轻轻贴在了他挺直的背脊上。
她能感觉到他身体瞬间的僵硬,但这一次,他没有躲闪,只是默默地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自行车平稳地行驶在林荫道上,初冬的风带着寒意,但谢清清却觉得温暖如春。
她看着路边凋零的梧桐树叶,看着早起忙碌的人们,看着身边这个沉默却可靠的少年,心里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的幸福感和……一种强烈的、想要确认什么的冲动。
“江临,”她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你觉不觉得,我们两个很有缘?”
问出这句话时,她的心跳如擂鼓,脸颊也有些发烫。她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反应,既期待又害怕。
江临蹬车的动作似乎慢了一瞬,他没有立刻回答。
沉默在清晨的空气中蔓延,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和风声。
就在谢清清以为他又要像往常一样用沉默回避,或者用一句“别胡说”来搪塞时,他却低声开口了,声音混在风里,有些模糊,却又异常清晰地钻入她的耳朵:
“……也许吧。”
也许吧。
不是肯定的回答,却也不是否定。
对于一向惜字如金、情感内敛的江临来说,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几乎等同于一种默认,一种……羞涩的认可。
谢清清的心像是被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痒痒的,甜甜的。
她忍不住将脸在他背上埋得更深,嘴角咧开一个大大的、傻乎乎的笑容。
她不再追问,生怕打破这来之不易的、暧昧又美好的氛围。
有些话,点到即止,彼此心照不宣,反而更有韵味。
从那天起,“缘分”这个词,像一颗种子,在谢清清的心里生根发芽。她开始用一双发现“缘分”的眼睛,去重新审视她和江临之间的点点滴滴。
她发现,他们的学号只差两位,分别是30和32。
她发现,他们被分到同一个值日小组的频率高得惊人。
她发现,图书馆里,她常坐的那个靠窗位置,对面往往就是他。
她发现,食堂里她最爱吃的糖醋排骨,也恰好是他餐盘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菜。
她甚至发现,他们用的竟然是同一个牌子的、一种很小众的蓝黑色墨水。
这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此刻在她眼中都成了“缘分”的注脚,带着宿命般的浪漫色彩。她像个收集珍宝的孩子,乐此不疲地发掘着这些小小的“证据”,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装作不经意地分享给江临。
“江临你看,我们的学号是连着的诶!”
“江临,这周我们又一起值日,这都第几次了?”
“江临,你也用这个牌子的墨水啊?好巧!”
每次,江临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的平淡。他会瞥一眼她指出的“证据”,然后淡淡地“嗯”一声,或者干脆不理她,继续做自己的事。
但谢清清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受挫,因为她学会了捕捉他细微的反应——他微微泛红的耳尖,他故作镇定却加快的翻书速度,他嘴角那抹几乎看不见的、无奈又纵容的弧度。
这些都告诉她,他不是无动于衷。
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或者说,他在用他的方式,配合着她的“发现”,默许着这种“缘分”的存在。
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让谢清清沉浸在一种微妙的甜蜜里。
她感觉自己和江临之间,有了一条无形的、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纽带。
这条纽带由无数个看似偶然的巧合编织而成,温暖而牢固。
一个周五的下午,放学后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雨丝。谢清清没带伞,正站在教学楼门口发愁。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撑着伞离开,很快门口就只剩下她一个人。
就在她考虑要不要冒雨冲去公交站时,一把黑色的伞悄无声息地撑在了她的头顶。
她惊讶地回头,对上了江临平静的目光。
“走吧。”他言简意赅,将伞的大部分倾向她这边。
“你……你怎么还没走?”谢清清心里小鹿乱撞,嘴上却故意问。
江临看着前方的雨幕,侧脸线条在雨天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看到你没带伞。”
所以,他是在等她?这个认知让谢清清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跟着他的步伐,走入雨中。伞下的空间不大,他们挨得很近,近到能闻到他身上清冽干净的气息,能感受到他手臂偶尔擦过她肩膀的温度。
雨点敲打着伞面,发出噼啪的声响,周围的世界变得模糊而安静,伞下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小天地。
谢清清偷偷侧头看着江临专注看路的侧脸,看着他被雨汽打湿的、微微颤动的睫毛,一种强烈的、想要靠近的冲动涌上心头。
她悄悄地、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手,塞进了他握着伞柄的、空闲的那只手里。
江临的身体明显僵住了,脚步也顿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想抽回手,但谢清清却紧紧抓住,不让他逃脱。她的心跳得飞快,脸颊滚烫,却固执地不肯松开。
她能感觉到他手心的温度,有些凉,却带着薄薄的汗意。
她能感觉到他手指的僵硬和微微的颤抖。
时间仿佛凝固了几秒。
然后,谢清清感觉到,他僵硬的手指,慢慢地、一点点地,回握住了她的手。
力道很轻,带着试探和不确定,却无比真实。
那一刻,伞外的雨声、路上的车鸣声仿佛都消失了。谢清清只听得见自己震耳欲聋的心跳声,和两人交握的掌心里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温度。
他没有拒绝。他握住了她的手。
这个认知像烟花一样在她脑海里炸开,绚烂夺目。
她低下头,掩饰住嘴角疯狂上扬的弧度,心里甜得像是灌满了蜂蜜。
他们就这样,牵着手,共撑着一把伞,在冬日的雨中,沉默地走着。
谁也没有说话,但一种无声的、汹涌的情感却在两人之间流淌、蔓延。
走到公交站,雨也渐渐小了。
车来了,谢清清不得不松开手。
她红着脸,飞快地说了声“明天见”,然后跳上了公交车。
透过车窗,她看到江临依旧撑着伞站在原地,目光追随着公交车。
直到车子驶远,他才转身离开。
谢清清靠在车窗上,回味着刚才手心残留的温度和触感,感觉整个人都飘乎乎的。
那天晚上,她失眠了。
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雨中牵手的那一幕,回放着江临那双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眼睛,回放着指尖相触时那令人颤栗的瞬间。
她确定,以及肯定,她喜欢江临。
不是好奇,不是好胜,是真正的、少女情怀的喜欢。
而江临,那个看似冰冷的傲娇少年,也用他笨拙而真诚的方式,回应了她的喜欢。
“缘分”不再是她的独角戏,而是成了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和甜蜜的纽带。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又仿佛一切都不同了。
他们依旧一起上下学,依旧在课间讨论问题,依旧保持着表面的平静。
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过马路时,他会下意识地伸手虚护在她身后
她杯子里的水喝完时,他会默不作声地拿起水壶帮她添满.
她偶尔撒娇耍赖时,他会露出无奈又纵容的表情。
甚至有一次,在她因为月考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他破天荒地主动安慰了她,虽然只是生硬地说了句“下次努力就好”,还别扭地递过来一颗她最爱吃的巧克力。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像一颗颗珍珠,被谢清清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串成了她青春里最璀璨夺目的项链。
她不再急切地想要一个明确的告白或承诺。
她享受当下这种朦胧而美好的状态,享受一点点靠近他、了解他、融化他的过程。
她知道,对于江临这样性格的人,慢火慢炖,才能熬出最醇厚的滋味。
而她,有的是时间和耐心,陪他一起,书写属于他们的、充满“缘分”的故事。
她相信,冰山终将融化,而冰山下的暖流,会汇聚成滋养他们爱情的、最温暖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