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这是。”经纪人李哥回头瞪了江衡一眼,“你小子是不是又欺负pein了?”
江衡冤死了,可又不能说明白,“我怎么就欺负他了,你这么冤枉人小心我甩手不干了。”说完他也跑了。
地下大厅也没多亮堂,他还是有些担心李沛恩,假装生气去追赶他。
“哎不是,你们……”被留在后头的经纪人李哥抹去一头汗,念叨不休,“我去,我这工作太不容易了,一口气供了两尊大佛。”
李沛恩一步步朝前走着。从小到大他的步伐就像是丈量过,每一步都走得很确切。心里埋了把尺子的人,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失误。
可此时此刻,他却感觉有什么在干扰着情绪,令他的心开始摇晃,步伐也变得慌乱。
余光瞥到地面拉长的高大影子,离自己越来越近。
他摁了电梯的上行键,盯着那个发着光的数字。
“喂,你没事吧?”他的声音很近了。
直到感觉江衡与他并肩,李沛恩才开口,他没有侧目,笔直地望向前方。
“在你所知道的范围里,没有别人了。”
江衡有些恍惚。反应了几秒,他才领悟。李沛恩竟然在回答自己作废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江衡怎样都没有想到的。
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李沛恩先一步走进去,抬头时与江衡面对面,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坦荡。
江衡的喉结上下滚了滚,仍有些怀疑,“队长呢?还有李哥,他们知道吗?”
他不是不相信李沛恩的话,只是他觉得这不太可能。他会是唯一一个?怎么会?
秒钟一下一下向前跳着,跳进钢索之下的深渊。李沛恩的眼神越过他的肩线看到马上就会过来的经纪人李哥,语气冷静而坚定。
“只有你。”
一个人一旦被加上少数限定词,这感觉就变得微妙起来。
江衡的手里握着一个秘密。
又或者是,他被一个漂亮的秘密紧紧攥在了手里。
发愣的江衡肩头落下一只手,“进去啊,愣着干嘛?”偌大的舞台电梯厢空荡荡,经纪人李哥念叨着,“上去了赶紧换衣服卸妆,他们应该都差不多了。”
半低着头的李沛恩抬眼,电梯反光镜壁上反射出江衡的脸,他也正盯着他。他其实有点后悔自己就这么自作主张地回答他作废的第一个问题,可他当下就想那么做。
果然在紧张气氛的催化下,人就是会做出计划之外的举动。
他在反光的镜面看到了自己有些潮红的脸,不可抗拒地想到了江衡重来的“最后一句”。
心脏跳动的频率再次超出正常范围,李沛恩深吸一口气,试图纠正这种体征上的偏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法则。
李沛恩的法则是双向链条:按照特定的范式尽可能规避着会发生的错误,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条道路每一次发生任何失误,他都会反向追索那些引向错误的节点。就像做完一道数学题,结果错误,他会一步一步反向推导,直到发现出现问题的关键步骤。这是他的自我反思机制。
电梯停止运行。李沛恩抬头,在镜子里看到另一个人。
从营业以来,他每一次推导所得到的那个关键步骤,都是江衡。
他随心所欲,充满不确定性,一举一动都是触发错误的诱因。
行为准则偏差的本质是 “需求与规则的动态平衡”
行为准则偏差并非 “错误” 或 “失控” 的代名词,而是个体在 “内在需求(情感、自我认同)、外部关系(联结、信任)、情境压力(即时需求、环境)” 共同作用下,对原有规则的 “动态调整”。
当原有准则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适配新的关系或应对新的情境时,偏差便会产生 —— 它既是个体适应变化的 “灵活反应”,也是关系深化、自我成长的 “隐性信号”,建立了真正的情感联结。[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错误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