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520个心愿 > 第15章 灿烂笑容下的孤独灵魂

520个心愿 第15章 灿烂笑容下的孤独灵魂

作者:上官婉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07:06:54 来源:文学城

夜深了,江稷宁独自坐在公寓的落地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般铺展在脚下。他手里握着一杯温水,目光却落在远处某一点,像是在听一首只有他能听见的歌。

房间里很安静,可他的脑子里,却响着旋律——是《晴天》的前奏,是《七里香》的副歌,是《以父之名》的沉重节拍。这些旋律,像一条条隐秘的血管,贯穿了他整个青春。

他从小喜欢音乐。

记得小学时,他第一次在同学家听到周杰伦的《简单爱》,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心跳和鼓点重合了。他回家后,用复读机一遍遍播放磁带,把歌词抄在本子上,甚至在课间偷偷哼唱,被老师点名批评“不务正业”。

他梦想当歌手。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耳光。

声乐老师听完他唱完一首《星晴》,皱着眉说:“你音准还行,但嗓音条件一般,没有辨识度,当歌手……很难。”

他没说话,只是默默把那盘自己录的翻唱带塞进书包最底层。

后来,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撑不起音乐课的学费。母亲在电话里叹气:“稷宁,学音乐太烧钱了,你成绩不错,不如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工作。”

他点头,把梦想悄悄折成纸飞机,扔进了抽屉的角落。

高中选科,他选了理科,因为“将来好找工作”。大学读的是影视表演专业,完全是误打误撞——老师说他外形条件好,建议试试。他去了,竟真的被录取。

演戏,成了他谋生的路。

可每当他在片场休息,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永远是周杰伦的歌。他会不自觉地跟着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眼神放空,像是灵魂暂时出窍。

圈内人都知道,江稷宁是周杰伦的铁粉。

他会唱周杰伦所有的歌,从最早的《Jay》到最新的单曲,连冷门的《手语》都能一字不差地唱完。他在综艺上即兴Rap,观众惊呼“好有感觉”,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不是即兴,那是他练习了无数遍的表达。

朋友们笑称他为“江杰伦”。

起初他觉得尴尬,后来竟慢慢接受了。这绰号像一枚徽章,是他对自己梦想最后的坚守。

他靠演戏成了大明星,红到连小时候的邻居都会指着电视说:“那不是老江家的儿子吗?”

可每当颁奖礼结束,他回到酒店,第一件事不是庆祝,而是戴上耳机,播放那首《听妈妈的话》。他闭上眼,仿佛又回到那个复读机前一遍遍练歌的少年。

他成功了,可他清楚——他还没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演戏给了他掌声,却填不满心底那个空荡荡的舞台。他站在聚光灯下,演着别人的悲欢,可他多想有一天,他能发一首自己写的歌,哪怕只有一个人听,也足够。

他曾在深夜给经纪人发过一条消息:“我想发一张专辑。”

对方回得很快:“现在发片风险大,你又是演员出身,市场不看好。等演技再稳一点,或者……等你有足够影响力再说吧。”

他没再回复。

他知道,那句“等以后”,往往是“永远没有”的另一种说法。

江稷宁在被声乐老师否定后,在音乐创作方面变得很自卑。他虽然是演员,却喜欢和音乐人做朋友。有一次,他的一位在电音圈小有名气的海归朋友,听说他写了一首歌,便拿来听了听。江稷宁觉得他一定看不上那首歌,谁知道对方却觉得很不错。后来在对方的编曲加持下,那首歌成了江稷宁的出圈神曲。从小在内陆长大的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首歌竟然是浪漫的加州西海岸风情的歌曲。

江稷宁永远记得被声乐老师否定的那天,雨下得很大。

他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耳机里循环着周杰伦的《我落泪·情绪零碎》,可那熟悉的旋律再也安慰不了他。他第一次觉得,音乐不再是救赎,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他“嗓音平平”“没有辨识度”的现实。从那以后,他不再主动唱歌,连KTV都躲着去。他把写满歌词的本子锁进抽屉,像封印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

他成了演员,站在镜头前,用表情和台词代替歌声。可每当片场休息,他总会悄悄打开手机备忘录,写几句没人听的旋律。他从不给人看,也不录音,只是写,像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靠近音乐人。

片场收工后,他不参加饭局,却总往录音棚跑。他认识了配乐老师,结交了编曲师,甚至和一位做独立音乐的鼓手成了酒友。他从不炫耀自己会写歌,只是安静地听,认真地问:“这段和弦为什么让人想哭?”“Rap的节奏怎么才能不抢主歌的情绪?”

他像一个潜伏在音乐边缘的守望者,不敢踏入中心,却始终不肯离开。

他有一位朋友,叫李湛蓝,是位海归电子音乐制作人,在电音圈小有名气。李湛蓝留着短发,戴黑框眼镜,说话带点美式口音,却对华语歌词有着近乎执拗的敏感。他和江稷宁因一场影视原声合作相识,后来成了知己。

那年冬天,江稷宁在出租屋写了一首歌。

歌名叫《西岸来信》。

他写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旋律,只有画面:一片无边的海,金色的夕阳,一辆老式敞篷车行驶在加州一号公路,风吹起衬衫的衣角。他从未去过加州,可他总觉得,那片海岸,像极了他心里那个“自由”的模样。

他写完后,随手发给了李湛蓝,附了一句:“随便听听,别当真。”

他以为李湛蓝会客套地回一句“不错”,然后石沉大海。

可第二天,李湛蓝直接杀到他家,手里拎着咖啡,眼睛发亮:“江稷宁,这歌——太对了。”

江稷宁愣住:“你……认真的?”

“当然。”李湛蓝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段编曲,“我昨晚用电子氛围加了点Lo-fi节奏,又加了点合成器的飘渺感,你听听。”

音乐响起。

原本只是钢琴和人声的简单小样,被李湛蓝用层层叠叠的音效包裹,像海浪缓缓涌来,又像一封从遥远海岸寄来的信,带着阳光、盐味和自由的气息。江稷宁站在原地,听傻了。

“这……这是我写的歌?”

“是。”李湛蓝笑,“但它是你心里的声音。你写的是孤独,是向往,是克制的渴望——而西海岸的风,正好能承载这种情绪。”

江稷宁眼眶发热。

他从未想过,自己写的第一首歌,会被这样“听见”。

更没想到,那个曾被说“没有辨识度”的嗓音,在李湛蓝的编曲里,竟成了最动人的部分——不完美,却真实;不惊艳,却走心。

“我们把它做出来。”李湛蓝说,“你来唱,我来制作。不为爆红,只为——让这首歌活着。”

三个月后,《西岸来信》上线。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热搜预热,只是在某个深夜,江稷宁的微博发了一条动态:“我的第一首歌,送给我17岁的自己。”

点开链接,前奏是海浪声,接着是轻柔的合成器旋律,江稷宁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一点沙哑,一点克制,却像一把温柔的刀,切开了无数人心里的褶皱。

“我从未见过海,却总梦见西岸的风,

它说,你不必成为谁的影子,

你只要,成为自己的光。”

评论区炸了。

“这真的是江稷宁?他不是演员吗?”

“前奏一响,我眼泪就下来了。”

“他说出了我藏了十年却不敢说的梦想。”

《西岸来信》在三天内冲上音乐平台热榜第一,被称作“最治愈的跨界神曲”。乐评人说:“它没有炫技,却有灵魂。”

而江稷宁,站在录音室的玻璃前,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歌手”一栏,忽然笑了。

从小在内陆小城长大,他连海都没见过几次。可他的第一首歌,却是浪漫的加州西海岸风情。

命运真是奇妙。

他想起小时候,母亲说:“学音乐没用,不如考个好大学。”

想起声乐老师说:“你嗓子一般,当歌手很难。”

想起自己一次次把歌词本锁进抽屉……

可今天,他的歌,正被千万人听见。

李湛蓝拍他肩膀:“江稷宁,你知道为什么这歌能火吗?”

他摇头。

“因为你终于不再模仿谁,而是唱出了自己。你不是‘顾杰伦’,你是江稷宁——一个在镜头后写了十年歌,终于敢开口的人。”

江稷宁望着窗外,阳光洒在城市上空,像一片虚拟的海。

他轻声说:“17岁的我,听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