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 第30章 青史如刀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第30章 青史如刀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0:13:07 来源:文学城

埋葬了宋江,宋清如同卸下了背负一生的枷锁,却又披上了一层更冷更硬的甲胄。他回到汴京那间陋室,第一件事便是将宋江那身沾满尘土和死亡气息的官服投入火盆,看着跳跃的火舌将其吞噬,化作灰烬,仿佛也将那段充斥着忠义执念与血色背叛的过往一同焚毁。

他从怀中取出那方梁山泊主的金印,在掌心摩挲。印身冰凉,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宋江最后的体温,以及无数梁山兄弟未寒的热血。这方金印,是梁山兴衰的见证,是百八兄弟性命的凝结,更是他宋清与那个时代最后的、血色的连接。他找来一块厚实的油布,将其层层包裹,藏于屋梁之上一个极其隐秘的暗格内。这不是纪念,而是警醒,是罪证,是他未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筹码。

做完这一切,他坐到桌前,铺开纸笔。窗外天光已然大亮,汴京城苏醒的喧嚣隐约传来,而他的内心却是一片大战后的死寂与清明。他需要重新规划前路。宋□□,梁山势力烟消云散,但高俅、蔡京等祸首依然高踞庙堂,那些在江南战场上枉死的兄弟,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复仇的火焰在他眼底静静燃烧,冰冷而持久。

然而,现实的困境立刻摆在眼前。他首先需要应对的,是来自吴用那阴魂不散的追查。宋江的死,虽然被他伪装成“暴病而亡”,暂时瞒过了朝廷,但以吴用的心智,绝不会轻易相信。此人如同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窜出,给予致命一击。

其次,是晋王府。赵偲的招揽意图明显,自己如今势单力孤,需要借力,但晋王所图非小,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立足,并获取足以扳倒高俅等人的权力与证据。他不能再满足于军器监这个小吏的位置。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段景住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吴用,在听闻宋江“暴毙”的消息后,于庐州住所内,自缢身亡。

“听说……他死前,将自己关在房里整整三日,水米未进。出来后,便……悬梁了。身边只留下一封绝笔,说是……无颜再见梁山众兄弟于九泉,愿追随公明哥哥而去……”段景住的声音带着唏嘘。

宋清闻言,沉默良久。吴用,这个梁山的大脑,最终也以这种方式,为他那“智谋”所导向的悲剧结局,画上了一个充满悔恨与无奈的句号。他的死,某种程度上,也解除了宋清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然而,宋清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凉。他们都是这盘棋局上的棋子,只是他侥幸(或者说,不幸)跳出了棋盘,成为了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和复仇者。

吴用既死,追查预警录来源的最大威胁暂时消除。宋清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谋划中。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晋王府。晋王赵偲,是目前他所能接触到的、最有可能提供庇护和上升渠道的势力。虽然危险,但机遇并存。

他通过赵管事,向晋王传递了一个信息,含蓄地表达了愿意为王爷效力的意向,并隐晦地提及了自己在军械改良和某些“特殊事务”上的价值。

很快,晋王府便有了回应。并非直接的任命或召见,而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机会”——军器监一位主管京城防务器械的员外郎,因年老致仕,空缺出了一个位置。在晋王府不着痕迹的运作下,以及宋清本身在军器监积累的(哪怕是刻意隐藏的)才名,他竟被破格提拔,补了这个缺。

从从九品的库部令史,一跃成为从六品的员外郎!虽然品级依旧不高,但已是从事务官踏入了中层官员的门槛,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让他得以接触到大宋核心禁军的装备配置、城防布局等更为机要的信息。

宋清明白,这是晋王对他的第一次实质性投资和考验。他必须展现出相应的价值。

他上任后,并未急于求成,而是更加勤勉低调。他仔细梳理着经手的每一份文书,核查每一批军械的流向与损耗,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对细节的敏锐,他很快发现了几处军备管理上的漏洞和陈规陋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这些方案并非惊天动地,却扎实有效,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约开支,很快得到了上官的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有意无意地,将一些关于边军装备老化、某些重要关隘防御设施亟待修缮等“问题”,通过赵管事的渠道,“恰好”地传递到了晋王耳中。这些问题真实存在,却因各种原因被相关部门拖延忽视。晋王若能抓住机会,以此在朝堂上发声,或暗中布局,便能积累政治资本,甚至安插自己的人手。

宋清在小心翼翼地展现着自己“格物致知”的实干之才,同时也在为晋王输送着有价值的信息,逐步巩固自己在这位王爷心中的地位。

然而,他并未忘记自己的根本目的。在整理卷宗时,他格外留意所有与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相关的记录,尤其是涉及军费开支、工程营造、以及与旧日梁山作战相关的文书。他像一只耐心的蜘蛛,在庞大的官僚文牍网络中,悄然编织着收集罪证的网。

这一日,他在核查一批调拨往江南前线(原征方腊战场)的军械补充清单时,发现了几处极其隐晦的账目差异。数量巨大的优质弓弩和甲胄,在出库记录上标注为“战损补充”,但其接收签押的笔迹和印鉴,却与童贯帅府常规的文书格式有细微差别。更可疑的是,这批军械的最终去向,在后续的文书中语焉不详。

宋清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条大鱼——或许是童贯麾下军官倒卖军械,甚至可能是童贯本人授意,虚报损耗,中饱私囊!若能找到确凿证据,这无疑是投向童贯及其背后势力的一柄利刃!

他没有声张,将这份清单和相关文书默默记下,并利用职务之便,开始不动声色地追查这批军械的真正流向。他知道,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极其谨慎的操作,一旦打草惊蛇,必将引来杀身之祸。

时间在忙碌与潜伏中悄然流逝。宋清在军器监的位置逐渐稳固,晋王府对他的倚重也日渐加深。他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潜水者,在汴京这座深不见底的官场潭水中,越潜越深。

偶尔,在深夜独处时,他会取出笔墨,并非书写公文,而是继续在那张早已朱砂斑驳的江南地图旁,用清瘦而坚定的笔触,写下一个个名字,记录下一桩桩他所查探到的、与高俅等人相关的劣迹。墨迹淋漓,如同无声的控诉,与那地图上的猩红相互映照。

青史如刀,功过难逃。

他或许无法在当世看到仇人伏法,但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些死去的兄弟,为这荒唐的世道,留下一份血写的证词。

而他的复仇之路,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潜伏与积累中,如同地底奔涌的暗流,正蓄积着足以改天换地的力量。

(第三卷裂帛之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