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女尊)科举成家两不误 > 第23章 弹劾

(女尊)科举成家两不误 第23章 弹劾

作者:不是海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9 01:57:45 来源:文学城

金碧辉煌的宫殿上,一身着黄袍的年老女子高坐,金色的龙椅闪着琉光,地下站着一众官员,她身边的宫女叫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声音尖利,传出大殿门。

等了一会儿,眼见皇帝即将起身离开。

忽有一御史台官员包过站了出来,不少官员暗暗吸气,这厮可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她要弹劾,必有人遭殃,纷纷猜测这人又要弹劾谁?

“皇上,臣弹劾翰林侍读学士董力,担任马湖府学政期间阅卷不力,才干不足,闹出动乱,致使考生到贡院静坐抗议,辜负了皇上以及众位大臣的期望!”

龙椅上的老皇帝皱眉,九五之尊,自有一股气场,“将折子呈上来。”声音平静,但仍能察觉出她有些生气。

科举一事,事关重大,怎会出这么大批漏?

底下有官员咽口水,马湖府的官员怕是要倒霉了。

“是。”底下宫人听吩咐将折子传上。

皇帝翻阅折子,半晌才道,“胡闹!作为一方学政,竟是让考生静坐贡院门口抗议,属实荒唐!”

“还有知府这些,是如何当官的,竟引得考生不满,聚众抗议!”

这时,有官员站出来,跪地行礼,“皇上息怒,董大人办事一向认真,这其中定有隐情。”

“臣知是为何。”首辅严崇站出来道。

“爱卿说来听听。”皇帝按捺住怒火,到底给了面子。

严崇行礼道:“今早董力董大人的奏书便呈到了内阁,本想下朝后再与陛下详细汇报此事,不想包大人在朝堂上提起。”

皇帝脸色这才稍缓,“将奏折呈上来。”

看了会儿,皇帝舒口气,原是嫉妒导致,不满这些学子学问不够,将错处归结与她人,心里却又升起几分好奇,“折子中提到是有一学子带病考试,得了第三,这倒是稀奇,马湖府,我怎记得唐静那丫头还在那儿呆着。”

次辅唐双站出来,唐静是她孙女,她已经是五十有八的老人了,皮肤皱巴巴的,但面色和蔼,笑道:“陛下,这丫头过些天就回来了,说来也巧,她表妹钱梁也参加今次马湖府的院试,得了个第二,这丫头还将表妹的答卷还有那第三名孟清许透露出来的卷子寄了回来。”

“哦?”皇帝心里多了些好奇,这第三名在带病的情况下,写了些什么,竟是拿了第三。

唐双笑盈盈地从袖中拿出几页纸,“本想着留给家中几个孙女看看的,不巧,能入了皇上您的眼。”

很快,皇帝便几页答卷看完,目有欣喜,“不错,答得不错,实至名归。”其中一份末尾处略平淡些,看了眼名字,果然是那第三答的。

两份答卷皆被皇帝看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两人便已答得不错,可有案首的答卷?”皇帝好奇。

“这,臣还真没有,不过陛下,今次闹出此等大事臣认为是考卷未作公示,有部分考生并不清楚同考学子的具体实力,或可安排将前十名的答卷张贴出来,且将所有的答卷在科考后整理成册,给予书局发售之权,还可获利,补充国库,这政策不仅让科举更为公平,以封悠悠众口,也显出我朝政治清明,科举公正态度。”唐双建议道。

能补充国库?皇帝意外。

“不可,陛下,张贴考卷是前所未有之策,是祖宗之策,不应坏了规矩。”户部左侍郎出声阻止道。

身后几位官员也是附和。

虽不知这姓唐的作什么名堂,阻挠便对了。

“哼,今时不同往日,张贴考卷求的就是公平二字,有何不妥!?几位大臣如此反对,莫不是家中孩子科举一事有问题!心虚了!”唐双不耐烦,义正言辞,句句戳心回击。

她这一边的官员在旁扇风,“定是有官员心虚,才会否定这番改动!”

“一派胡言,姓唐的,朝堂之上,岂可如此污蔑朝廷命官!陛下,臣要告唐大人污蔑之罪!”那大臣立刻哭闹起来。

两派人吵了起来,引经据典,之乎者也一大堆,骂人不带脏字,一时间朝堂上吵嚷不断。

面对乱局高坐上首的皇帝并未阻止,朝堂官员只有对立起来,她这位置才坐得安稳啊。

好一会儿,两边熄火,皇帝这才张口,“既然无甚害处,便按照唐爱卿所提,今后科举前十名张贴出来,考中考生答卷由各地官府统一收集整理成册,至于给书局授权一事,户部着手安排即可。”

严崇站出来,“皇上放心,定将此事安排好。”她虽占首辅之位,但也兼任户部尚书一职,虽是挂名虚衔,但户部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皇上,不知此次闹事考生如何处理。”唐双似是想起什么,出声。

她的观点也很简单,不论如何,都要将严崇一派的势头按下去,今天怎么也得给董力使绊子。

皇帝眉毛皱起,对马湖府董力一众官员的印象差了些,竟是连考生聚众闹事都未发现,让这群考生成了规模,办事不利,这才使得考生闹事。

严崇出声:“法不责众,闹事考生多达几十人,还请皇上从轻发落,不若就取消主谋之人考试资格,其余人十年不得科考,陛下您看如何?”

底下一种官员嘴角抽搐,这件从轻发落?严大人是不是对此有误解。

皇帝沉吟片刻道:“便取消主谋之人考试资格,其余人三年不可科考便可。”

“陛下英明。”底下大臣齐齐出声道。

“今次马湖府科考,主考官董力,以及主持考试的一众官员扣三月俸禄,小惩大戒。”

虽是这般说,隐形的主考官回京升官一事,怕是会被搁置。

多好的机会,就这么被董力白白浪费了,不少官员暗叹可惜。

“行了,还有何要事,没有便下朝。”临走前似乎想起什么,“礼部,尽早将马湖府院试案首的答卷也呈上来。”

她看了第二第三,怎能少了第一?

做皇帝的都有些疑心病,为何唐双独独漏了案首的考卷,君臣相处几十年,什么心思,她心里也能探知一二,倒要看看唐双这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臣等定当尽快将答卷送达,皇上放心。”礼部尚书回道。

底下再无人出言,早朝开了将近两个时辰,皇上坐不住了,他们这些站着的官员老胳膊老腿的,也是有些受不住了。

轻舒口气,皇帝精神已有些不济,摆手示意退朝。

散朝的队伍陆陆续续出宫,严崇神色莫名地走在前头,唐双慢悠悠凑近,“严大人,何必走得如此之快。”

“唐大人是有何事?”严崇意味不明问道。

“能有何事,打声招呼。”唐双笑道。

“唐大人我还有事,便先走了。”严崇心只这老家伙是来炫耀的,经此一事,自己这门徒前程是毁了一半,心中记恨,嘴角却扯起笑意,推脱离开。

案首的考卷,这老东西背着她在算计什么?右眼皮微跳,心下有些不好的预感。

……

鼻尖缠绕的是牢房里混合的各种臭味,在牢里呆了几天众位书生的衣服就已经布满了酸臭味,不时有跳蚤虱子跑到身上吸血,刚开始还有人大喊大叫,后来便痒着痒着习惯了。

一众考生关押入牢,不时有人后悔,将错处归结在金翠明身上,对着金翠明怒骂嘶吼:“便是你!定是你嫉妒孟清许,传播谣言,害得我等被抓!”

“对,都是因为你!这叫我今后如何是好!”谁都不知道自己会被如何发落,忐忑不安。

不过也又被不少老考生,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痕迹,头发已经半百,面有数道皱纹,平静地看着那几个情绪失控的读书人。

她们为何不慌?

科考已经领着她们走了半生,再考下去,儿孙们也是不会同意了,一把老骨头,用了多少银钱,再者遇到个天气不好的时候,死在考场也是可能的。

虽不甘心,但也已经有了放弃的念头,这次闹事虽说危险,但她们又不是主谋,听信了金翠明的谗言罢了。

这样想着几个秀才无望的考生默契相觑,又转开脸。

这场声势挺大的静座,可不是听的金翠明的安排,眼睛不自觉瞟向鞋底,五百两,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

老了老了,还能给儿孙挣这么多回去,也算弥补了这些年的家中的亏空了……

金翠明被单独安排在一个牢房,没法,也不能让她被人围殴致死,狱卒只能单独为她安排一间。

金翠明躺在牢房角落,身下是长满虱子的稻草。

她眼神空洞地盯着房顶,对别人的歇斯底里,疯狂谩骂置若罔闻,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落得这般田地。

已经过去好些天了,府城的消息很快传回了碧水县,刘氏本还在府城的胭脂铺挑着合适的香膏,不想一个平常就见她不惯的男子阴阳怪气道:“哟,还有心逛铺子呢?那你是真不在乎你女儿的死活了?”

“姓张的,你嘴咋这么臭,我买个香膏罢了,你诅咒我女儿作甚?!”刘氏不满,盯着个胖脸,怼回去。

“有些人怕是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贡院门口闹事,那家伙,动静可大了,连县令这么大的官都惊动了。”那男子边说边比划,意思便是金翠明得罪了比县令这样的大官。

这可把刘氏吓了一跳,复又安慰自己不可能,定是这厮胡说八道,诅咒他的女儿,破口大骂:“张麻子,你定是胡说八道!见不得我好,我女儿可是文曲星下凡,当官的命!不想你女儿整天找猫逗狗的不干正事!”

张麻子?男子气得发抖,他最讨厌别人说他脸上的麻子了,这死胖子竟敢骂他!

“刘肥公,你再过一遍试试,你且去打听打听,好些考完的书生都回来了,你女儿怎就还没回来!你给我听好了,你女儿闹事被抓进大牢了!还文曲星下凡,这辈子都别想考了!”说着“呸!”了一口,“说我女儿,你女儿也不见得有多好!”

见他神色认真,刘氏心里打怵,也有些不确定了,“我,我还有事,便不与你争辩了,你且给了等着!”放完狠话,也不买什么香膏了,急匆匆往何府赶去,他的问问翠明她舅,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也不跟平时处得好(拍他马屁)的仆从唠嗑,径直往内院走,一直冲到金氏院里,还没进门就开始哭,咧着个大嘴,手拍大腿,“翠明她舅,出事儿了,可出大事儿了!”

金氏本陪着儿子绣小孩儿的衣服听到门外大吵大闹的,有些生气,刚要责问,刘氏“砰——”地将半掩的门撞开,胖脸因为哭泣,团在了一起,大吼大叫着哭道:“孩子她舅,可怎么办啊,翠明被抓进大牢了,可怎么办,你可要把她捞出来啊。”

“翠明可是金家唯一的女娃,金贵着呢,这要是出事儿了,那金家的香火可就断了!”

他呜呜咽咽哭了半天,断断续续地,金氏与何未怜也听清了是何情况,忙安排下人出门打听,这些日子何未怜身子不好,也没出个院门,不想竟发生了这般大事。

得了确切的消息,刘氏急急忙忙坐马车回了镇上,孩儿她娘见识多,他一个乡下男人,也找不着去府城的路,这事儿还得靠翠明她娘。

金翠明其母金菊花,在镇上开了个菜店,每日从乡下拉些菜到镇上,日子过得滋润,在镇上还有个小院子,将村里人比下去,每次回村,那腰杆都要翘过头,不拿正脸看人,神气得很。

今个儿一大早,金菊花在村里收菜,骂骂咧咧跟村里人讨价还价。

夫郎女儿去了县城,她不喜欢去,整日呆在府里,哪有在镇上呆得舒服,就说收菜,你看看,这些从前看不起她的同村人,如今在她面前那叫一个客气,有时她不收菜还得来求她,这才叫人过的日子,舒坦。

夫郎不在家,身上有钱就去下个馆子,寂寞了就去找镇上的寡夫,得劲!

好不容易收完菜,金菊花拉着牛车,往村口走,忽地见不远处一个黑胖黑胖的人往她这边跑来,再近些,才看清楚,是她的夫郎。

刘氏一瞅见金菊花就哭,“当家的,出事儿了!”他也知道金菊花爱面子,只不停嚷嚷出事儿了,引得村里爱八卦的老少爷们频频往他们这边探头。

金菊花暗骂夫郎不懂事儿,嚷嚷个啥,没见她正风光地拉车吗!坏兴致。

不过也清楚不是大事儿,刘氏不会这般哭闹,驾着牛车赶快了些,把人叫上车,甩开了村里人的视线。

“出了什么事?”金菊花还坐得住,慢悠悠问道。

“当家的,翠明,翠明被抓大牢了。”刘氏哽咽。

“哦,抓大牢?”金菊花反映了一会儿,突然侧头,“你说我女儿进大牢了!?”

“哎呀,当家的,这可怎么办啊,咱可就翠明一个女儿啊,出了事儿可怎么好。”说着耍起了无赖,“翠明要是(没了),我可怎么活?”

金菊花被他哭得烦躁,一掌拍在他身上,“哭什么哭,且先回家,收拾些行李,咱去府城。”

“好,听当家的。”刘氏这才安静下来。

……

孟清许这些日子被赵夫子拉着在府城参加了几个诗会,主要目的便是给赵夫子长脸面,她教的学生有三个考中了秀才,周宏这次终于考中了,院试三十二名,王文也考中了,第四十五名。

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但挡不住赵夫子内心的火热,去了好些好友家中拜访,将府城里的好友见了个遍,才意犹未尽地放过三人。

几人拜别,孟清许搭着何府的马车回去,冷风被厚实的帘子挡在了门外,身体这才回暖些,翠竹忙递给她一个手炉,“小姐,今儿天格外的冷啊。”

孟清许点头,这身体自从生病之后越来越怕冷了,简单地降温都让她有些受不住。

这些天她已经开始锻炼着了,每天起床先打一套五禽戏,活动开后,因着外面太冷,就在房里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折腾得满头大汗才作罢。

翠竹见着她奇怪的动作,眼神从最开始的疑惑,好奇,到现在的见怪不怪,小姐说能锻炼身体,那便是真的吧。

不久两人便回了府,一进门便见一丫鬟正拿着扫帚清理地上的落叶,她是跟在金翠明身边的丫头有福,孟清许记得。

金翠明出事后,这丫鬟跑来何府求收留,金翠明将钱看得很重,根本没给她留银钱,客栈租期也到了,被赶出去,只能找回何家。

到底是何府的下人,许氏将她留下来,安排她在正院打扫卫生。

一见着孟清许,有福眼睛一亮,热情道:“小姐好!”

呆在何府的日子就是舒服,不像跟在金翠明身边,动不动就挨骂受气。

孟清许点头,这丫头可能是受了什么刺激,对府里人都很热情,生怕被赶出府。

她跟在金翠明身边较长,一进府就对许氏哭求,要留下来,将金翠明做了什么交待得一清二楚,气得许氏想冲进牢房怒骂,何府好吃好喝地养着,竟是养出个白眼狼,到处造谣生事!还咒自己的儿婿,不是个东西!

有福求着再不愿跟在金翠明,许氏允了,让她之后就在府城呆着了。

这丫头听了不停磕头感谢,想来是被金翠明闹得挺惨。

翠竹一脸警惕地看着有福,这人心思不简单,对小姐笑得那么灿烂不会是想取代她的位置吧?不成!她不会让她得逞的。

拍了拍翠竹的脑袋,“还愣着作甚,走了。”有些好笑,这小丫头都将心思摆在脸上了。

这些天府中很是忙碌,许氏在府城买了不少东西,说是用来筹备婚事,还将何未央也拉走了,何青忙着应酬,也没回府,显得有些冷清。

“表姐,你回来了?”稚嫩的童音响起,仔细看了会儿才注意到坐在石凳上的小小身影,密密的凤尾竹枝条挡住了视线,何未果由穿着一身绿衣,让孟清许未能及时注意到她。

走过去,见小丫头正拿笔勾画,算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