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年羹尧史同】夫君每天都在作死怎么救 > 第10章 怒火

自静思阁那次主动认错后,年羹尧对景宜的禁足令虽未明言解除,但看守显然松懈了许多,她可以在府内大部分区域自由走动了。他偶尔也会回正院用晚膳,席间虽依旧话不多,但不再是最初那种冰冷的无视。他们的关系,进入了一种表面和平,实则暗藏微妙张力的阶段。

他不再提起傅昭,景宜也绝口不言,仿佛那个人从未出现过。但她敏锐地感觉到,他对她的掌控更加细致入微。她的用度、交往、甚至阅读的书目,都隐隐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享受着她小心翼翼的服侍和依赖,却吝于再给予之前那般偶尔流露的温和。

这日,他休沐在家,在书房临帖。景宜在一旁为他磨墨,室内一片静谧。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光影。她看着他专注的眉眼,忽然想起父亲信中那句“上表谦辞”的劝告,心中忧虑复起。他升任川陕总督后,权势更盛,行事也愈发刚愎,京中流言只怕有增无减。

景宜知道直接劝诫定然不行,或许……可以换个方式。

她看着他挥毫泼墨时专注而挺拔的身影,心中那份因他权势愈盛而产生的忧虑,与眼前这片刻宁静带来的依恋交织在一起。她放下墨锭,轻轻走到他身侧,手臂柔缓地环住他的腰身,将脸颊贴在他坚实的背脊上,感受着衣料下传来的温热。

“哥哥如鸿鹄展翅,凌云之上,”景宜的声音透过衣料,带着柔软的仰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思,“景宜也因哥哥而受人尊敬,心中……甚是欢喜。”

她感觉到他运笔的动作微微一顿。

景宜继续轻声细语,仿佛只是在倾诉仰慕,却将古人训诫巧妙编织其中:“只是……偶尔读及前人诗句,如东坡先生言‘高处不胜寒’,又或思及‘谦受益,满招损’之古训,便忍不住想,哥哥身处如此高位,定有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与……风险。景宜别无他求,只盼哥哥能永如今日这般,稳居云端,不受风雨侵扰。”

她的话语里没有直接的劝诫,只有满满的关心与仰慕,以及一丝因爱而生的、合情合理的担忧。她将自己放在一个完全依赖他、以他为荣的位置上,将劝谏化作了妻子对丈夫最深沉的爱护与祈愿。

年羹尧沉默着,没有立刻回应。他放下了笔,任由她从背后抱着他。他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真诚与那份小心翼翼的关切。过了片刻,他覆盖住她环在他腰前的手,轻轻拍了拍。

“景宜,”他唤她的名字,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但至少没有不悦,“你如今,倒懂得忧心这些了。”

他没有直接回应她话语中隐含的劝诫,但也没有斥责。这句听似平淡的话,或许意味着他将她的话听了进去,或许只是认为这是妇人之见,不足挂齿。然而,他没有推开她的亲近,这本身已是一种信号。

他转过身,低头看着她,目光深邃,带着审视,也有一丝极淡的、因她的依赖和“懂事”而产生的满意。“做好你的年夫人,安稳度日,便是对为夫最大的助力。”他抬手,拂开她额前一缕碎发,动作算不上温柔,却带着明确的占有意味,“其余诸事,我自有分寸。”

景宜知道,这次尝试也只能到此为止。他接受了她的关心,但决策权依旧牢牢掌握在他手中。她仰头看着他,露出一个温顺的、全然依赖的笑容:“嗯,景宜都听哥哥的。”

关系似乎又近了一步,但景宜知道,那真正的、关乎他命运走向的隐忧,并未消除,只是被这表面和平暂时掩盖了。

表面和平的日子又过了数月。年羹尧在川陕总督任上励精图治,权势如日中天,连京中来的钦差见了他都礼让三分。然而,纳兰性德的来信频率增高,字里行间的忧虑几乎要透出纸背——弹劾年羹尧“骄恣妄为”、“藐视皇权”的奏章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暗中汇聚,更提及康熙帝近来看似依旧信重,但偶尔问及年羹尧时,语气已带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

景宜知道,风暴正在酝酿。

与此同时,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从京中传来:傅昭完成了在四川的公务,即将返京,但在临行前,他因所参与的水利工程账目出现一些说不清的模糊之处(景宜直觉这与当地官员倾轧有关,甚至可能隐约牵扯到对年羹尧的不满),受到了都察院的轻微问责,虽未伤及根本,但对其仕途已是一次挫折。

景宜听闻此事,心中五味杂陈。她莫名觉得,傅昭此次无妄之灾,或许与她,与年羹尧的猜忌,都脱不了干系。这让她在担忧年羹尧处境的同时,更添了一份对傅昭的愧疚。

这天夜晚,年羹尧回府后,心情似乎不错,甚至与景宜多说了几句朝中趣事。她侍奉他歇下时,窗外夜风呼啸,如同她心中不安的呜咽。

他即将入睡,景宜躺在他身侧,在黑暗中睁着眼,犹豫着是否该最后再尝试一次,用更恳切的方式,提醒他京中的暗涌和潜在的危机。她知道这很冒险,可能会打破来之不易的缓和。

她听着他渐趋平稳的呼吸,知道他即将入睡。然而,父亲信中字字泣血般的担忧、傅昭无端受挫的阴影、以及年姝锦在王府中如履薄冰的处境,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无法再保持沉默。她猛地转过身,在黑暗中面对他,即便看不清他的面容,也能感受到他因她的动作而瞬间绷紧的身体。

景宜伸出手,在锦被下轻轻抓住他寝衣的袖口,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和前所未有的恳切:“夫君,你醒着吗?妾身……妾身有话,不得不说了。”

他沉默着,但她知道他在听。

景宜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积压的恐惧与期盼尽数倾吐:“京中形势诡谲,父亲信中屡次提及,弹劾之声不绝,陛下心思难测……妾身实在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她的指甲无意识地掐入掌心,“夫君,算妾身求你了……为了父亲母亲的安宁,为了年家满门的安危,为了小妹在王府的处境,也为了……为了我们能长相厮守……”

她的声音哽咽了,带着泣音:“望夫君能暂避锋芒,上表自陈,哪怕只是做做样子,安一安那些人的心,好吗?妾身……真的怕……”

“够了!”

一声冰冷的断喝骤然响起,截断了她未竟的话语。

年羹尧猛地坐起身,黑暗中,他的身影如同蓄势待发的猛兽,散发着骇人的低气压。他一把挥开她抓着他衣袖的手,力道之大让她手腕生疼。

“纳兰景宜,”他的声音如同淬了寒冰,每一个字都砸在她心上,“是谁给你的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妄议朝政,揣测圣意?甚至搬出父母家小来胁迫于我?”

景宜被他话语中的寒意冻得浑身发抖,想要解释:“我不是……”

“你以为你是谁?”他打断她,语气充满了讥讽与怒意,“做好你的年夫人,安稳地待在后宅,便是你的本分!外界风雨,何时轮到你来指手画脚?我年羹尧行事,何需向那些宵小之辈低头示弱?!”

他俯下身,即使在黑暗中,她也能感受到那锐利如刀的目光:“看来,之前的禁足,还是没能让你彻底明白。”他的声音低沉而危险,“记住,这是最后一次。若再让我听到此类言论,后果……不是你承担得起的。”

说完,他毫不留恋地掀被下榻,径直走向外间,留下她独自僵卧在冰冷的床榻上,被他话语中毫不掩饰的警告与决绝,击得粉碎。

景宜知道,她彻底失败了。不仅没能劝动他分毫,反而将他心中对她刚刚重建起的些许温情与耐心,彻底耗尽。他们之间,仿佛又回到了比禁足时更冷的寒冬,甚至更糟。这一次,他关上的,似乎不仅仅是沟通的门,还有某种信任的可能。

自那夜不欢而散后,年羹尧彻底搬回了前院书房居住,仿佛后宅已无她此人。府中气氛更加凝重,下人们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景宜被无形地更加严密地看管起来,虽未明令禁足,但一举一动都处在监视之下,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几乎被完全切断。

她仿佛被困在一座华丽的孤岛上,每日对着四角天空,看着庭中花开花落,心却如同沉入冰窖。她知道,历史的车轮正沿着既定的轨迹隆隆向前,而她,似乎已经无能为力。

秋深了,落叶满地。

这一日,久无音讯的年姝锦,竟意外派人送来了一份礼物和一封短信。信很短,只说是王爷赏下的一些江南锦缎,她觉得颜色适合景宜,便转送过来,望她保重身体。送东西来的,是雍亲王府一个面生的老成内监。

在交接锦缎时,那内监趁无人注意,极快地将一个揉紧的小纸团塞入了景宜手中,随即若无其事地告退。

景宜心中狂跳,回到内室展开纸团,上面是年姝锦颤抖而熟悉的字迹,只有寥寥数字:

「兄危,速谋退路,切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