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慢穿]我靠种地赚功德 > 第15章 红楼(十五)

[慢穿]我靠种地赚功德 第15章 红楼(十五)

作者:夏晓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8 22:37:41 来源:文学城

送走张道士后,贾母就让王熙凤去查一查晴雯。晴雯当初是赖大家的带进来的,王熙凤少不得要去问赖大家的。

赖大家的匆匆进了府,听了这桩事后,便道:“不瞒老太太,这晴雯确实有些来历,但她的身家背景是十分干净的。”

这般说着,她就说起了晴雯的事情:“晴雯不大记得家里人了,老奴却是清楚的。老太太房中有一件珍藏不用的璎珞,便是晴雯的母亲慧娘所绣。[这慧娘是个姑苏女子,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她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①世人只知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却不知慧娘娘家子孙不孝,败了家业,只剩下一个儿子。慧娘的丈夫早逝,但她也是活到二十八岁,庇护了女儿十年才去世的。她的小叔子不仁,要将晴雯卖进勾栏院。我瞧着晴雯是一个清清白白、玲珑剔透的女孩,手上又有过人的绣技,便不忍她落到那火坑里,将她买了回来。”

“这些都是前尘旧事了,也不值当什么,加上晴雯自己都不记得了,来到我们家,便开始新生活,老奴便也没有在老太太面前提起过。”

听到赖大家的这话,贾母深觉张道士说的有理。这晴雯原先出自书香世家,她父亲母亲全过世了,但她偏偏好好的,明明死了还能活过来,这就是命贵又命硬。

罢了罢了,不过是一个小丫鬟,让她赎了身,送她些银钱,逢年过节时走动一番便是。

想到这里,贾母便道:“把晴雯一家的奴籍销了,然后在荣宁街,不拘哪里收拾个住的地方出来,让他们住过去。前两日这事儿闹得我,真是不得安宁。咱们就当是花钱买平安了。”

贾赦应了,口上说着:“我这就叫琏儿去办。”

贾母又叮嘱他:“叫凤姐儿给他们收拾些用的上的东西,再给晴雯两百两银子,不许克扣,好生将他们送走。至于她的舅兄,在府里随便给他找个什么活计,毕竟京城生存不易,别让他们太难过了。”

她这话说的就比较厚道了,但这也是看在张道士说的那句贵命的份上。

贾赦又应了,这才和贾政一起行了礼,离开了贾母的房间。

明华不知道这具体的过程,她还在多浑虫家里等着张道士的消息。下半晌的时候,她在花坛子里种花,多浑虫和多姑娘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晴雯!晴雯!老太太要放了咱们的奴籍,她已经让琏二爷去府衙办这事儿了,平姑娘让咱们去给老太太谢恩呢!”

听到这个消息,明华的心终于踏实了。她拍了拍手上的泥,笑道:“哥哥嫂嫂先等等,容我去换套衣裳。”

毕竟是贾母做主放了他们的奴籍,去谢谢她也是应该的。

三人一起去了贾母的屋子,很快就被叫了进去。

屋子里,不独贾母在,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三春都在。王熙凤笑意盎然地迎了上来,说道:“瞧瞧,我们晴雯姑娘,真是越发长的好了。晴雯姑娘大喜,我这厢给你道喜了,老太太瞧着你喜欢,要放了你们一家的奴籍,叫你去做个良民呢。”

明华便给贾母和诸人行礼,做出一副感激和惊喜的模样:“多谢老太太,多谢二奶奶,谢谢宝二爷和诸位姑娘。昨日晚上才梦到菩萨了,不想今日便能得到老太太这般的恩惠,老太太莫不是菩萨转世的?”

阿弥陀佛!灵山的徒子徒孙们,借你们的名头奉承别人几句,你们可别往心里去,等姑奶奶回去了,给你们做三天素斋。

贾母听到她这么说,心里就十分舒畅:“看看晴雯丫头,这嘴和你风姐姐一样巧。”

宝玉心里是十分舍不得的,他道:“好姐姐,你即便出去了,也别忘了我,记得常回府里来玩。”

明华心里便想:她出去以后便是普通百姓,贾家这样的国公府门第,怕是不好随便进出的。

谁知下一刻,王熙凤便借着贾母的话讨了个好:“荣宁街西边那里有座小院,院子不大,但独门独院。那里有三间正房,东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你们一家子住是尽够了的。琏二已经差人去打扫了,一应生活之物,皆是全的。你兄长原先在府里做的是什么活计,现在仍然让他做什么活计,放心,你们以后的日子,是只好不坏的。”

说着,她一扭身对平儿说:“还愣着干嘛,快把给晴雯妹妹准备好的东西拿过来。”

平儿应了声,便有五个婆子抱着东西上来了。最前头那个,拿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一块红绸。王熙凤将那红绸一掀,便露出了里面那两百两银子。再往后面,那些婆子抱的都是些布料,最后一人抱的是皮毛。

如今的天越发冷了,没些厚衣裳,还真的不好过日子。这王熙凤要是真用心给你办事了,那是真是十分体贴的。

王熙凤神采飞扬:“这都是老太太特意让人准备的,她呀,就怕你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呢。到时候水灵灵一朵鲜花变得干巴巴的,哎呦呦,还不知道她该多心疼呢。”说着,她又挨着贾母坐在她身边,道:“老太太,你可不能偏心,既给了晴雯妹妹,那我们姐妹可也不能漏下。”

贾母听了她这话,便笑骂道:“你这猴儿,一天到晚就打量着从我这儿挖东西呢,罢罢罢,稍后你们跟着鸳鸯,每人都去我库里挑一件,省的这凤辣子一天到晚来歪缠我。”

明华深知贾府自建园子后,就已经入不敷出了。可这园子里的人,偏偏还仍旧如以往那般醉生梦死,天天办宴会。王熙凤为了维持府上的体面,不知砸了多少嫁妆银子进去。在往日,这两百两白银对她来说,是不拘哪里扫一扫就能漏出来的一抿子,可如今的情况下,也不知她是从哪里挖出来补上的。

罢了,这银子她也不打算用。到时候买个小院子放置着,等贾府败了后,再交还给他们吧。

明华谢道:“老太太和二奶奶疼我,色色都为我考虑好了,我心里是清楚的。我若真那般不知好歹,便叫我烂了心肝。以后老太太和奶奶有事,只管来吩咐我便是,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为老太太和二奶奶分忧。”她办不到的,那就没办法了。

贾母和王熙凤考虑地真的很全面了,那小院给了他们住,他们一家出去以后,便有了临时落脚的地方;贾府送了银子还给多浑虫安排差事,生活上暂时就不需要操心了。

从贾府这头看,这相当于是主动将贾家这座大山给他们依靠,使得他们出去后不至于没了收入,被人欺负。要知道,许多贾家族人活得尚且艰难,便是贾芸,也要求了王熙凤才能得到一个差事。

从贾母这里告辞后,明华就跟着多浑虫和平儿去收拾那个小院子。王熙凤说的不错,那院子虽然小了点,但是五脏俱全,除却正房和厢房外,还有额外的厨房和厕所,厨房的外边,还有一口井,做饭洗衣都非常方便。

进了屋子瞧,发现里面都有暖炕,正房那压炕的两个箱子里,放了三床崭新的厚棉被和三床褥子。其余的家具,譬如桌子椅子,衣柜书架,锅碗瓢盆也都一个不缺。这院子就是那种精装修,可以立马拎包入住的。

三人草草地把院子收拾了一遍后,就回原来的住所,将自己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明华自己的东西不多,就整了一个大包裹和一个小包裹出来,另外就是她养得那些花;多姑娘将家里所有的东西打包好了,整整放了两车;多浑虫不舍得那些菜,就把菜地里的菜都给割了。

大半菜装了一车子,还剩下好些,多浑虫还是不愿意放过,想要继续往车上塞。明华看不过去了,就让多姑娘拉住他,自己招呼着周围的邻居割了菜,让他们各自带走了。

多浑虫心里不高兴,明华就悄悄和他说:“去了那边后,让嫂子买块地,专给你种菜,你不仅能卖给荣府,还能卖给宁府和其他地方。”

多浑虫这才又高兴地去整理其他东西了。

碰上这样的兄嫂,明华也只能接受了。就这么点东西,没必要这么斤斤计较,当做人情送给那些邻居,也算是有个善始善终。

贾家的小厮帮他们拉着几辆车的东西去了贾母借给他们住的小院子,等小厮们卸下东西要离开时,明华又给他们每人抓了一把铜板。

多浑虫和多姑娘不懂这些,这又得她自己操心。

小院的正院是给兄嫂住的,明华主动挑了东厢房。正中间那间做卧室,另外两间,一间做书房,一间做暖房种花,倒也十分方便。

搬家第一天,三人都忙着收拾东西,等天都暗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做晚饭。明华让他们两个歇息了,本打算自己去做,院子里的门就被敲响了。

她上前开了门,就见门口站着两个妇人,一个一手端着一摞饼,一手拿着一大海碗汤;另一个则是端着一碗的包子,一直满到了碗尖。

一见到她,端着包子的妇人就笑着说:“这就是晴雯姑娘吧,听说边上来了新邻居,我便来拜访拜访。家里正好包了包子,想着你们忙着收拾东西,怕是没时间做完饭,就给你们送了一点过来。”

另一个妇人很严肃,不知是不是不会说话,绷着脸把手里的东西往她那边推了推。

一软一硬,这新邻居倒是有些意思。

明华道了谢,让多姑娘过来接了她们的东西,又拿了几颗水灵灵的菜作为回礼,笑道:“还真要谢谢二位,家里一团乱,还没来得及做晚饭,您二位可算是及时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了。这些菜,你们留着尝尝,府里的林姑娘最喜欢拿这个熬粥吃。”

这菜在荣国府,只有当家主子才能吃到,哪里做回礼,足够体面了。

那两个邻居告辞后,明华三人就点了灯,就着灯光吃了汤饼和馒头,而后,才各自铺了床,睡在暖融融的炕上。明华还没睡下,多姑娘就披着披风,来到她的房间,钻进了她的被窝。

多姑娘还有些不可置信:“总觉得像是做梦一样,晴雯,你说咱们接下去的日子,能过好吗?”

不容易,过了十五章才挣扎出来,终于可以去种地了。[]①来自红楼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红楼(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