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GB)我对你一见钟情 > 第14章 平阳郡主

(GB)我对你一见钟情 第14章 平阳郡主

作者:满江明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6 10:40:24 来源:文学城

秋风卷起庭院里金黄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云麓书院内,往日晨读的琅琅书声似乎都带上了一丝紧绷的弦音。

秋闱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将整个书院笼罩在一片肃杀而压抑的气氛中。纸墨的香气比往日更浓烈了些,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也更显急促,仿佛每一刻都弥足珍贵。

藏书阁临窗的静室,成了这风暴眼中难得的平静之地。

午后的阳光透过精致的雕花木窗,懒洋洋地洒进来,在堆满书卷、铺满稿纸的矮几上投下斑驳跳跃的光影。

林清源与裴砚相对而坐,两人之间摊开的并非闲书杂卷,而是厚厚的经义典籍、策论范文,以及各自写得密密麻麻、布满批注的笔记。

“……此句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林清源指着书页上一行字,声音温润平和,带着惯有的耐心,“然则,与朱子所注‘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而纯一无伪’相参,裴兄以为,此‘赤子之心’是纯然天真,还是指通达世事后的返璞归真?”

裴砚的目光专注地落在泛黄的书页上,侧脸在光影下显得清减了些,下颌线条愈发分明。眼下的乌青淡了许多,但那份沉静内敛的气质却更甚。

他略一沉吟,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边缘:“依学生浅见,二者并非割裂。朱子所言‘纯一无伪’,正是‘赤子之心’在世事洞明后,依旧能持守的本真。如同璞玉,虽经雕琢,其质愈纯。”

林清源眼中掠过一丝赞许,点头道:“裴兄此解甚妙!正合‘大人’通达后仍能持守本心之意。此番秋闱,若论经义根基之深厚,清源自愧不如裴兄精进神速。” 他语气真诚,毫无半分虚假的客套或嫉妒。

裴砚抬眼看了林清源一眼,目光复杂。他深知林清源才是书院公认的夺魁热门,寒窗苦读十数载,功底扎实得令人望尘莫及。自己能有今日这番进境,固然有近乎自虐的发狠苦读,却也实实在在离不开林清源数月来毫无保留的指点与切磋。

竞争是真,这份难得的同窗之谊,亦是真。

“林兄过谦了。” 裴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涩然,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若无林兄时时解惑,引我拨开迷雾,我恐怕至今仍在歧路上徘徊挣扎。秋闱……不过是各凭本事,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他顿了顿,从旁边一摞稿纸中抽出一份墨迹尚新的,“这篇是昨日草就的策论,论‘教化与民风之关联’,自觉立论尚不够稳,根基有些虚浮,还请林兄不吝斧正。” 他将稿纸推至林清源面前。

“裴兄客气了,互相切磋,共同进益。” 林清源欣然接过,仔细翻阅起来,时而提笔在稿纸边缘写下几行娟秀的批注,时而低声讨论,时而陷入沉思,静室里只剩下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书斋内,沉水香袅袅。陈老夫子端坐在宽大的书案后,花白的长眉紧锁,沟壑纵横的脸上带着少见的凝重。

沈青梧垂手侍立在下首,依旧是那身素净的襦裙,发间的玉簪纹丝不动,只是脸色比平时更显苍白。

“青梧啊,” 陈老夫子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和一丝忧虑,“秋闱在即,书院上下,当以学子前程为重。此乃十年寒窗,一举定乾坤之时,容不得半分差池。”

沈青梧微微欠身:“学生明白,定当竭尽全力,助学子们备考。”

“嗯。” 陈老夫子点了点头,目光却锐利地落在沈青梧脸上,带着深意,“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前番……关于你与裴砚那孩子的流言蜚语,虽经书院弹压,暂时平息,但余波未息,暗流仍在。如今秋闱在即,多少双眼睛盯着云麓书院?多少人的前程系于此役?书院声誉,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了。”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裴砚此子,你我都清楚。天资聪颖,难得的是如今也肯沉下心来了,加之其家世……镇国公府嫡孙的身份,此次秋闱,必是万众瞩目。若能一举高中,于他个人是鲤跃龙门,于我书院亦是莫大的荣光与倚仗……”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沈青梧低垂的眼帘,话语的份量越来越重,“青梧,你身为师长,授业解惑,更当知其中轻重。瓜田李下,古人诚不我欺!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我知道你素来行事有度,自有分寸,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谨言慎行,避嫌自重,方是上策。万莫因一时……行差踏错,或是授人以柄,误了学子的锦绣前程,也……污了书院这百年积累的清誉门楣。”

“适可而止”四个字,虽未明说,却如同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沈青梧的心头。山长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裴砚是书院未来最光鲜的招牌,是镇国公府寄予厚望的麒麟儿,容不得半点瑕疵闪失。而她沈青梧,无论才学如何,终究是那块可能“污了”这块招牌的隐患,需要被严格“规束”。

沈青梧纤长的睫毛剧烈地颤动了一下,旋即归于平静。她垂下眼帘,掩去眸中所有翻涌的情绪,只留下恭顺的弧度,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丝毫波澜:

“山长教诲,字字珠玑,学生……谨记于心。定当……克己复礼,以书院清誉与学子前程为重,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有半分逾矩。”

陈老夫子凝视她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你明白就好。去吧,好自为之。”

这日午后,书院大门洞开。一辆装饰华贵、带有康亲王府徽记的朱轮马车,在众多随从的簇拥下,缓缓驶入院内。

车帘掀开,一位身着鹅黄遍地金宫装、头戴赤金点翠步摇、容貌明艳却带着几分骄矜之气的少女,在侍女搀扶下款款下车。

正是康亲王的掌上明珠——平阳郡主。

随行的康亲王府长史,一位面容严肃、眼神精明的中年官员,对着闻讯赶来的山长等人,客气而疏离地拱手:“下官奉康亲王殿下之命,陪郡主殿下前来贵院‘游学’,一为感受文华圣地之清幽气象,二为领略名师鸿儒之风采学识。叨扰之处,还望山长海涵。”

说是“游学”,其意昭然若揭。

裴砚被府中管事几乎是半催半请地强令唤来,站在迎接人群的边缘。

他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云纹锦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面容俊朗如玉。然而,他脸上没有丝毫笑容,薄唇紧抿成一条冰冷的直线,下颌线条绷紧,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寒气,与这热闹的场面格格不入。

“裴砚?” 康亲王府长史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上下打量一番,脸上露出公式化的赞许笑容,“果然一表人才,气宇轩昂,不负国公府门楣。郡主殿下,” 他侧身引荐,“这位便是镇国公府的三公子,裴砚,裴公子。”

平阳郡主矜持地点点头,目光在裴砚脸上逡巡片刻,红唇微启,声音娇脆,却带着居高临下的意味:“久闻裴公子才名。今日一见,果真气度不凡。” 她向前一步,理所当然地要与裴砚并肩而行。

裴砚身体瞬间僵硬。

他能感觉到身后管事那几乎要化为实质的严厉目光,如同芒刺在背。强压下心头翻涌的厌恶和强烈的屈辱感,他只能极其勉强地、不着痕迹地向侧面挪开半步,让出一个极其疏离、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勉强形成一个“并肩”的姿态,中间却隔着无形的鸿沟。

对于郡主随后偶尔投来的、带着探究和明显兴趣的目光,以及那些关于书院景致、学风的问话,他只以最简短的“是”、“不是”、“尚可”回应,眼神始终落在前方虚空的一点,未曾与那明艳的鹅黄身影有任何实质交汇。

沈青梧恰在此时抱着一摞刚从库房调出的厚重古籍,沿着回廊走向山长的书斋。刚转过一个爬满藤蔓的拐角,迎面便撞上了这支浩浩荡荡、光芒耀眼的“参观”队伍。

那抹刺目的鹅黄宫装,那摇曳生姿的赤金点翠步摇,簇拥在旁的众多仆从,以及……被无形地围在中心、被迫与那明艳少女保持着微妙“并肩”距离的裴砚。

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沈青梧的脚步猛地顿住,怀中的书卷沉甸甸地往下坠了坠,冰冷的书脊硌着她的手臂。

她清晰地看到了裴砚紧抿成一条直线、毫无血色的唇,看到了他侧脸上紧绷的线条。

那位尊贵的郡主,在目光随意扫过她素净得近乎寒酸的衣着,眼神瞬间从好奇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轻蔑与鄙夷。

裴砚的视线,也在同一时间捕捉到了回廊拐角处那抹素白的身影。他的身体僵硬了一瞬,随即像是被烫到般,猛地别开脸,脚下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仿佛急于逃离这难堪的境地,也逃离那道清冷的目光。

沈青梧站在原地,看着那对“璧人”离去的背影。

傍晚,书斋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哔剥声。

沈青梧坐在书案前,铺开一张上好的素白宣纸,提笔蘸满了浓黑的墨汁。笔尖悬停在雪白的纸面上方,微微颤抖着,洇开一小团墨晕。

白日里的画面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翻腾:平阳郡主那轻蔑如看蝼蚁的眼神,裴砚别过脸时冰冷的侧脸和紧抿的唇,还有两人在众人簇拥下的登对背影……

最终,饱蘸浓墨的笔尖重重落下,在雪白的宣纸上洇开大团浓黑的墨迹。

她没有去写那些严谨的策论提纲,也没有去注解艰深的经义,笔下的字迹失去了往日的清隽工整,变得狂放潦草,一个个爱而不得、被世俗拆散、最终走向毁灭或无尽遗憾的悲剧故事,不受控制地从她颤抖的笔尖奔涌而出,浸透了素白的纸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