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GB)我对你一见钟情 > 第110章 两心相左

(GB)我对你一见钟情 第110章 两心相左

作者:满江明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5:43 来源:文学城

秋闱过后,主考官受贿、替换考生文章的丑闻骤然爆发,牵连甚广,震动朝野。紫宸殿上,群臣争执不休,气氛凝重。

崔琰上前一步,急声道:“陛下!此次秋闱,通州士子张砚去年便因《时务策》名噪一时,今今科却意外落第;反观江南盐商之子孙浩,平日不学无术,竟高中二甲!此事若不严查,恐怕会让天下士子都寒了心!”

御史台主事立刻附和:“崔大人所言极是!臣已收到十余份举子联名诉状,皆指主考官刘平直收受贿赂,请陛下下旨,将相关人等即刻收押审问!”

谢珩神色沉静,出声反驳:“宋主事未免操之过急。刘平直入仕三十年,素来清廉,仅凭诉状便定其罪?再者,今科考生逾万,若贸然拿问主考,必会引发举子恐慌。”

户部尚书周正连忙道:“摄政王所言有理。臣以为,可先由刑部暗查,待证据确凿再行处置,方为稳妥。”

清流官员们纷纷声援崔琰,高呼要“严惩舞弊”。而务实派官员则附和谢珩,强调“稳定为先”。

萧明昭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争执的百官,指尖轻敲扶手。她心知单凭刘冲一人,绝无胆量做出这等株连九族之事,背后必定牵扯更广。

她虽认同崔琰“必须严查”的主张,却也明白谢珩“稳定优先”的考量。沉吟片刻后,她朗声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科举舞弊,绝不可纵容。着刑部、大理寺即日起严查此案,务求水落石出!然查案需谨慎,在未有确凿结论前,不得妄加揣测,扰乱视听。”

退朝后,御书房内。

谢珩语气中带着明显不满:“陛下!崔琰等人分明想借此案打击异己,陛下岂能顺其心意?”

萧明昭镇定解释:“朕并非顺从其意!舞弊属实,若一味压制,天下士子将如何看朕?朝廷威信何存?”

“查自然要查,但须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陛下可知此案牵扯之广,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按崔琰那般查法,半个朝廷都要被掀翻!”谢珩逼近一步,气势迫人。

“难道摄政王要朕畏首畏尾,放任贪腐不成?”萧明昭毫不退让。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谢珩面色铁青,拂袖而去:“陛下既已亲政,自有圣断!臣告退!”

萧明昭气得胸口起伏,猛地将手边茶盏扫落在地。

就在这时,殿外太监通报:“陛下,太常寺少卿林秋实求见,呈送秋祀仪程草案。”

萧明昭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宣。”

林秋实步入殿内,举止恭谨沉稳。他呈上草案后,并未立刻离去,而是面露关切,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方才臣见摄政王面色不豫离去,可是因秋闱之事?还请陛下切勿过于忧心,伤了龙体。”

萧明昭正心烦,闻言冷笑:“朕忧不忧心,又有什么用!”

“陛下明鉴。科举乃国本,舞弊若不能水落石出,确令天下士子寒心。只是……此案错综复杂,臣听闻几位涉嫌舞弊的考官,似乎与摄政王府门下几位大人过往甚密……或许王爷亦有难处与考量,担心查下去会……”林秋实脸上露出为难与欲言又止的神情。

萧明昭脸色更冷:“难处?什么难处能大过朝廷法度与天下公义?!”

林秋实急忙低头:“臣失言,陛下恕罪。臣只是……不忍见陛下为此事劳神伤身。”

萧明昭虽怒火中烧,仍存一丝理智,不欲再听其多言,挥手令他退下。

——

谢珩的书房内,赵猛低声汇报:“王爷,已查过林秋实。此人为崔琰门生,三年前以二甲入仕,历任翰林院编修、太常寺少卿,为官期间未出差错,家世清贫,仅余祖传薄田数亩。”

谢珩指尖敲着桌面,眼神锐利,“崔琰的门生,却主动向陛下表忠心,这林秋实,怕是想借科举案,走一条捷径。盯着他,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是。”

萧明昭最终力排众议,派遣林秋实协助大理寺查案。

林秋实领命后,表现得极为勤勉,日夜不休地查阅卷宗、提审相关人员。数日后,林秋实前往大理寺调取卷宗,行至僻静小巷时,三名蒙面人突然冲出,持短刀直扑而来。混乱中,刀锋划伤了他左臂,鲜血瞬时浸透官服。

翌日,林秋实带伤入宫面圣,面色苍白。

“陛下,臣无能……”他声音虚弱,“案件刚有进展,便遭此横祸……恐是查案触及某些人利益……”

“爱卿不必多言,安心养伤要紧!”萧明昭看见他狼狈的模样,又惊又怒。

“陛下,”林秋实从怀中取出一份沾血的油纸包裹,“此乃臣受伤前整理出的关键证词与账目往来……其中线索所指……请陛下过目。”

他呈上的证据显示,银钱流入了一位吏部官员手中,而此人正是谢珩一位得力门生的妻弟。

崔琰一派趁机发难。

肃亲王在朝堂上愤然道:“请陛下下旨,彻查摄政王与舞弊案关联!”

“陛下!事实俱在!若再姑息,国法何存?朝廷威严何在?!”崔琰高声附和。

“请陛下明正典刑,以安天下!”众多官员齐声奏请。

谢珩一派的官员则奋力辩解,指责对方构陷,双方争执不下。

崔琰一派人多势众,加之林秋实呈上的“间接证据”,舆论逐渐对谢珩不利。

林秋实垂首立于百官之中,唇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萧明昭望着殿下乱局,头痛不已:“容后再议,退朝。”

女帝虽没有表态,但接连几日召见崔琰、肃亲王密谈。谢珩进入御书房内,萧明昭正对着一份官员任免名单皱眉,见他进来,语气冷淡:“摄政王有事?”

谢珩压着怒火问:“陛下近日与崔太师、肃亲王,可是在商议如何处置臣?”

萧明昭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委屈,随即被愤怒取代:“摄政王这是在审问朕?朕是大殷的皇帝,难道连召见臣子议事的权力都没有?”她指着殿外,声音陡然拔高,“还是说,这宫里到处都是摄政王的眼线,朕的一举一动都要向你报备?”

谢珩被她话中的尖锐刺得心头一痛,怒火更炽:“臣不敢!臣只是怕陛下年少,被那些口蜜腹剑、包藏祸心的老狐狸利用了还不自知!崔琰、萧远山,他们哪个不是觊觎权力?他们现在帮你,只是想借你的手扳倒我!”

“朕知道!”萧明昭猛地站起,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愤彻底爆发,“朕自然知道他们非善类!可摄政王你呢?!你扪心自问,又是真心为朕吗?!”

“你扶朕上位,不过是因为需要一个‘正统’之名!你护着朕,是因为朕是你摄政的筹码!在你心里,朕和传国玉玺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你眼里,朕到底是萧明昭,还是你掌控权力的工具?”

这番话狠狠剖开了两人之间所有温情的假面,露出了底下最残酷的东西。

谢珩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萧明昭!”

萧明昭挺直脊背,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眼睛有些发红。

良久,谢珩后退一步,闭目敛去所有情绪,冷声道:“臣尚有要事,先行告退。”然后头也不回的转身大步离开,

门外,林秋实看到摄政王,立刻低头躬身。谢珩走过他身边时,冷冷瞥了他一眼。

——

第二日,谢珩称病,闭门不出。摄政王一系的官员顿时失了主心骨,崔琰、肃亲王等人气焰大涨。

肃亲王在朝堂上提议:“摄政王与舞弊案牵连甚深,虽无直接证据,但其门生王克先已认罪,理当削去摄政王部分权力,以正朝纲。”

崔琰立刻附和道:“臣举荐吏部侍郎一职由吏部郎中周明接任,加强官员考核,杜绝舞弊滋生。”

萧明昭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心中冷笑。她知道这两人想趁机扩张势力,但眼下需借他们牵制谢珩,只能暂时妥协:“削权之事容后再议,周铭确有才干,可任吏部侍郎。”

散朝后,林秋实求见女帝:“陛下今日处置甚为妥当。只是……周铭乃崔太师心腹,若任吏部侍郎,恐日后官员任免皆由其把控;而摄政王虽闭门不出,仍可影响朝堂决策。臣以为,陛下可暗中提拔中立官员,同时加速查案,早日取得摄政王派系舞弊实证。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掌握主动。”

这番话句句说中萧明昭心思,她颔首:“朕知道了,你继续查案。”

林秋实躬身应诺,转身离去时,眼底寒光几乎难以掩饰。

王府内,谢珩正听着手下汇报朝堂动向。当听到萧明昭提拔了周铭,却也驳回了肃亲王“削权”的提议时,他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神情复杂:“她倒是学会了制衡之术。”

“王爷,那林秋实还在查,其中内情恐怕会牵连到咱们。要不要……”赵猛做了个“处理”的手势。

谢珩摇头:“他若出事,所有人都会怀疑到本王头上,让他查。你派人告诉王平直,不要祸从口,也别让崔琰他们称心如意。”

“是。”

夜深了,萧明昭坐在御书房内,摩挲着腰间那枚谢珩送她的鸾凤玉佩。玉佩冰凉,一如两人此刻的关系。崔琰的隐约的敌对,肃亲王的野心,林秋实的狡诈,还有谢珩……让她有些疲于应对。

“陛下,该歇息了。”宫女轻声提醒。

“你去泡杯茶来。”

“是。”

夜色沉沉。谢珩站在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他想起萧明昭小时候,总是爱跟在他身后。如今,她长大了,学会了猜忌,也学会了反抗。

“王爷,该歇息了。”

谢珩点点头,转身时,突然问道:“林枫,你说,本王与女帝……”

林枫静等着他的下文。

“无事,你下去休息吧。”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