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做丫鬟这行最忌讳爱上少爷 > 第97章 第 97 章

做丫鬟这行最忌讳爱上少爷 第97章 第 97 章

作者:范香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1:46:31 来源:文学城

杨桃知道谢渊是看出她在担心,所以这几日才一下学就往四喜的摊位上赶。

周二郎夫妇不肯让他们帮忙,杨桃就赖在摊子四周晃悠,时不时地帮把手。

谢渊没她这么厚脸皮,自己在李豫的书铺里呆着,且因柳东林这几日家里生意太忙没有空闲,谢渊只能等收摊送她回去后,自己再匆匆赶去主宅。

杨桃知道自己不好再继续耽误他的事,眼看四喜夫妇俩的小生意这几日逐渐走上正轨,顺香园的人也没再来找麻烦,她打算日后下了学顺道过来看一眼就走。

怎么他好像还挺喜欢在这儿呆着似的?甚至还交上了朋友。

虽然谢渊愿意多交些朋友,杨桃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些年,他只有柳东林这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同龄朋友,杨桃有时看他每天两点一线上学回家,也不怎么与人交往,心里也会发愁这人会不会太封闭自己了点?

可谢渊自从在今年的院试中一鸣惊人后,便多了许多对他寄予厚望的人。

尤其是谢老夫人,从最初送来四房的各种贵重礼物,到如今每日下学都要将人带回大房去看着,这重视的程度,若被她知道谢渊如今每天在街上不务正业,难免不会因此指责他。

那边可不像谢濂和柳氏,觉得孩子健康快乐便心满意足。只怕那座宅子里的人,都恨不得谢渊整日泡在书堆里,好尽快再考出个举人的功名来。

许是看出杨桃欲言又止的言外之意,谢渊朝她安抚地笑了下道:“没关系,我只是回去晚些,又不是没去,他们不会管的。”

他说得轻巧,可日日晚归,谢家人又怎么可能不问起缘由?

只是谢渊那从容不迫的性子实在太具欺骗性,即便随口胡诌了个课业繁重的借口,碍于陈柏石那个暴脾气,他们也不会真去书院求证。

谢老夫人倒是将周鹏这个“眼线”传去问过话,只是他如今一心想成为谢渊的得力干将,又岂会多嘴将谢渊的事告诉谢老夫人?

甚至周鹏最近还开始自发替谢渊在私下留意起谢家的各种风吹草动,只为了能拉近自己跟这位前途无量的少爷之间的距离。

所以,当谢渊如往常一样将杨桃送进家门,又绕道回街上,做出一副刚从城外回来的假象时,早在半道上等得望眼欲穿的周鹏,在远远看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出现后,脚下步子立时踩得飞快迎上前。

“少爷,你可算回来了,老夫人刚才还派人来叫我去书院找你呢!”

他倒豆子似的,开始跟谢渊解释起缘由:“上次来咱们家的那位崔公子,下午那会儿专程派了人过来,说是他们府上请了位青州的乐师来办琴宴,崔公子邀您下学若有空闲就去听一耳朵。不过据小的打听,这琴宴去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就连曲水镇的赵家都来了人......”

赵氏是太康当地有名的大族。祖上曾在前朝官居三品,后来因前朝末年的动荡逐渐衰落。如今朝中虽无人做官,但在太康县仍很有声望。赵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城里和附近县城的书铺生意,大多都是赵家产业,而这些书铺贩卖的书,基本也都是出自赵氏一族的刻印坊。

与普通商户不同,赵氏并不需要去拉拢讨好崔卯这个县令,甚至碍于他们一族在太康县的威望,在崔卯刚上任的那几年,还请赵氏的族老来调停过不少事情。

周鹏还在耳边滔滔不绝地与有荣焉,随后又自圆其说少爷如今是廪生身份,参加这种宴席自然名正言顺等等。

谢渊却沉默不语,目光落在前方寂静的夜空中,眼中若有所思。

无缘无故,崔明远邀他去赴宴做什么?

谢渊可不认为凭那晚他们闲聊的几句,便能跟这位出身不俗的公子哥攀上交情。毕竟他表面上虽一副与自己相谈甚欢的模样,可谢渊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崔明远那看似礼数周全的底色下,带着对自己难以抹灭的傲慢与轻视。

带着困惑,谢渊迈进了谢家主宅的大门。

谢老夫人院中,下人早准备了干净衣物,就等谢渊梳洗好前去崔府赴宴。

然而看着要将他请到偏房的丫鬟,谢渊却没有动作,而是向一旁的谢老夫人问道:“祖母,我与崔公子素不相识,自那日他登门拜访前从未见过面,这回突然请孙儿去赴宴,可是因为家里的缘故?若真是如此,还请祖母先告知实情,好让孙儿心中有数,免得届时在宴上说错话。”

谢老夫人看他一脸谨慎,面上全无半点即将可能会踏入另一阶层的欣喜,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谢渊那与他本身年纪不符的沉稳,已远远超出了家里这些同龄,甚至比他大一轮的兄弟子侄。

起初她担心这孩子因为早年的事怨恨他们,也怕家里生意上的弯绕太过复杂影响他读书,所以没想将这些事告诉谢渊。可经过她这段时日的观察,谢老夫人发现即便谢渊最后没有入仕,以他这样沉稳敏锐的性子,也会是谢家最合适的继承人。

于是她遣退了伺候的下人,与他细细解释道:“那日崔公子会来,确实是因为家里前些日子在汴京的生意出了点状况。你年纪小,没经过事,还不知道咱们家生意不论做得多大,只要上头一句话,谢家便寸步难行了。这回你二伯那儿,便有好几船货被扣在渡口动不了,他来回跑了大半月,最后只能让你大哥求到崔大人府上,幸亏崔公子肯四处奔波帮着解决了,不然这回真是损失惨重,所以那日,家里才特地请崔公子过来道谢的。”

谢渊过去确实没机会了解这些事,可他还记得幼年没被防备时混迹在谢庸的议事厅,和谢老夫人的怀中时,曾听到最多的,便是谢家三不五时地往萧氏送去一批又一批银钱。

那时的谢渊不懂,也并不关心,可如今想来,谢家与萧氏虽是姻亲,但因身份不对等,谢家自然只能靠钱财来维持这层关系。

可同样地,谢家的生意若出了问题,不应该由萧氏出面吗,怎么反倒找上了崔卯?

谢家后院那位,竟也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谢家打萧氏的脸?

难道谢家和萧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牢不可分吗?

谢渊忽觉心头狂跳,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他带着几分恍然道:“原来如此,想必崔大人一定与大哥十分要好,才会出手相助。”

谢濂和柳氏守着家里几个铺子做生意,想必少年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些,谢老夫人笑着摇头,眼底浮上几分嘲意,如今已不打算保护他这份天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人办事,可不是光凭交情就够的,即便是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你空着手,张张嘴,如何指望别人为你鞍前马后?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打底,再深的情义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若不是看在咱们谢家每年交的那一大笔“税钱”的份上,崔大人可不会闲得发慌,揽下这种麻烦事。”

税钱!

难道这就是崔卯受贿的途径?谢渊还想多打听几句,却听谢老夫人又道:“你且安心去吧,不必担心这些,家里这些事情自有你几个叔伯兄弟操心。我都听你大哥说了,崔公子对你十分赏识,他们大户人家的子弟,看人向来眼高于顶,更不要说咱们商户出身,要融入那些人的圈子里更是千难万难。你们都是年轻人,既然合得来就只管好好相处,不要总是埋头读书,也该交些对前程有助力的朋友才是。”

朋友?

谢渊眼底划过一丝讽刺,他们竟真以为崔卯做的这些事天衣无缝,打算把他也绑上这艘船吗?

虽然他是想查清谢家在崔卯科举舞弊一事中参与了多少,好以此寻求让四房全身而退的办法,可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借此机会接近崔家,便能将他们彻底拔除。

所以谢渊可没打算跟崔明远做什么朋友,他甚至恨不得离那些人远一点,免得引火上身。

思及此,谢渊心中一凛,换上了另一副为难面孔道:“祖母的苦心阿渊明白,可我觉得那位崔公子并非是赏识我,反而......是在试探我。”

“试探?”谢老夫人不解:“这是何意?”

谢渊解释道:“去县衙赴宴那日,便有许多人问孙儿……如今书院还愿不愿意收学生。”

他略作停顿,见谢老夫人面露思索,才继续道:“那时我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可崔公子句句不离我在书院做些什么,学些什么,话里好像总觉得我不在县衙读书很是遗憾。加上自从孙儿通过院试,来书院求先生收下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还来了不少县衙书塾的学子。我想,是不是因为县衙书塾现在人心浮动,所以崔公子是想要我离开书院,去县衙上学,以此稳定局面?先生学识渊博,对我更是有知遇之恩,崔公子若提起此事,阿渊绝不可能接受,可我要是拒绝,岂不是会得罪他?”

谢渊庆幸自己当初偷听到了崔卯在花厅安抚那群富商的事,加上崔明远那日确实对他好像十分好奇,问得事无巨细,怪不得谢集英会觉得他“赏识”自己。

不管崔明远打的什么主意,谢渊都不打算跟这人有往来。

而他深知谢家绝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于是,谢渊果断将这个难题抛了出去。谢老夫人完全没预料到这一面,可从她微凝的神色便能看出,她正在认真思量这个猜测的可能性。

室内一时无人说话,许久,谢老夫人好像才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她让谢渊先去洗漱,又唤人找来谢集英,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谢集英在想崔卯之前通过他牵桥搭线,不惜花了大价钱请来松鹿书院的先生,就是为了安抚那群蠢蠢欲动的富商,难道崔明远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突然问起阿渊的事?

“崔大人靠着那间私塾确实赚了不少钱,说不定......有这个可能。”谢集英回道。

谢老夫人眼中浮现出几分失望,紧接着将手中原准备给谢渊带去崔府的礼单往桌上一扔道:“咱们家在那儿上学的孩子够多了,阿渊沉稳喜静,我看还是城外的书院比较适合他。”

谢集英沉默不语,私心也不想让谢渊去县衙上学。

之前他费尽心思让谢渊换书院,是为了孩子的前程,如今既然知道那书院的本事,他又岂会将谢家的筹码都送到崔氏手中?

而此时正在家中琴宴上谈笑风生的崔明远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本以为绝不会缺席的谢渊,竟直到宴会结束都没有出现。

亥时过半,崔府花厅的热闹也在逐渐消散。

崔明远送走最后几位客人,目光扫过那空置的席位,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

他没想到谢家竟会回绝自己的邀请,想起自己先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商户出身的谢渊请来,崔明远心底越发不快。

虽然谢家派来的人说,是因为谢渊课业繁重实在无法赴宴,但崔明远知道这不过是借口。

被一个商户下了面子,若是按崔明远先前的脾气,他少不得要给谢家找点麻烦。

可连日的忙碌让他无心计较,眼下崔明远更关心这场宴席的结果。

今日正逢十五,月亮格外圆整。

没有云絮遮挡,只见那枚温润玉盘嵌在深色天幕上,光色不似中秋那般浓烈,却也足够照亮庭院小径,连草叶上的露珠都映着细碎的月色。

下人正忙着收拾宴会留下的杯盘狼藉,崔明远匆匆穿过连廊,来到另一堵院墙后的台阶上了花厅二楼。

二楼没有隔间,四四方方的屋子一览全无,置有圆桌和放着各类藏品的博古架。

前方正对着楼下池塘的几扇长窗大开,檐下还挂了一排花鸟宫灯,若不熟悉布局的人站在底下,绝对想不到楼上的别有洞天。

看着那个支臂坐在圆桌旁百般无聊的罗衣少女,崔明远笑道:“怎么,我从青州千辛万苦请来的乐师就这般无趣,崔大小姐听了一晚上,竟也不能开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