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主母生存指南 > 第19章 第 19 章

主母生存指南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可乐姜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46:15 来源:文学城

沈令文老实回答:“倒是可以……”但从未有人这样做过。

一是他们和官员作息差不多,基本都是坊门一开就往外走。住得远的,平旦时分,也就是早上四点左右就要起床。因为做饭来不及,所以此时早食都很简单,一般就是粥或面片汤,更没有时间准备丰盛的午食外带。

二是皇城不是初高中校门可以在外面送饭,此时外卖文化也不像宋朝般发达,温盘还没出现,双层铜盒保温效果也一般。一大早做出来,提到国子监,待到中午,早冷了。就算还温着,也不如热乎的饭菜,还是在国子监将就吃吧。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里的午食其实也没那么惊艳,值得摒弃万难非要提着去……

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微微蹙眉,配上清癯的面容,感觉下一秒就要愁苦到晕过去了。

祝明璃由衷道:“长太高也不好。”若是矮点,还匀称些。

沈令文:?怎么总是跟不上思路。

提出带饭的想法后,祝明璃脑海里就已经把难点考虑了一遍。首先保温是个问题,其次有的菜不适合带饭,加热后会有剩菜味,所以菜式的选择上也要思量。

“等会儿我要写单子让人出府采买,正好顺道把你的提盒也买了。不过时间短,没什么功夫准备,菜色上确实做不到完美。”祝明璃说着就有了主意,站起来,“你放心吧,你的吃食,我会当个事儿办的。”

沈令文现在才回过味儿来,三叔母并非跳脱,而是太利落,风风火火的。

他们的对话直接跳过了关切问候、想法子、推拒、道谢等过程,几句话的功夫,事情就敲定了。

沈令文不是个优柔扭捏的人,好不容易有长辈关切,且祝明璃自己也敲定了,他再有意见算什么事儿。

他跟着站起来,深深行礼:“那就劳烦叔母挂心了。”

祝明璃喜欢有礼貌的小孩:“没事儿,也不麻烦。”这可不是客气,反正都是小厨房一锅出。

她想尽快让食肆开业,没有太多功夫闲聊,该做的人情也做了,可以散了。

“二郎若是还像这般,在衣食住行上有欠缺的,都可来寻我。”祝明璃道,“我手上还有些事儿要忙——”

沈令文闻弦知雅意道:“三叔母您先忙。”

祝明璃微笑点头,转身往外走,食肆的家具厨具要画图纸让匠人打造,岗位也要定下来,菜色菜式也要试过……确实很忙。

沈令文看着她的背影,心想原来一府主母竟如此难做,比家主都忙碌。

*

沈府最不缺的就是仆役,只要分工做好,干什么都很高效。

晌午给的单子,下午暮鼓还没敲,商铺就把货物送到了沈府。秘书绿绮焦尾一一点过,拿不准主意的再来问祝明璃,采购就完成了。

而此时祝明璃已经把新的“绩效方案”写了出来。去食肆做工的厨娘肯定要涨月钱的,做得好,更有奖励。

本来祝明璃说的是卖糕点,但既然铺面都有了,早食生意也可以一起做。无论是烘焙还是做早食,都要早起,祝明璃干脆就给她们排了轮班,免得累着。

人手安排好就开始画图纸,府里匠人做不好的、不擅长的,就去府外寻人。

小厨房的厨娘本是被排挤到三房来的,如今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让大厨房的人好生嫉妒。

主母厚道,她也感念其知遇之恩,带了几个小徒弟,不藏私,好好教。而且前些时日主母新定了规矩,“师带徒”,师父做的好也是有奖励的。所以现在开食肆,厨娘是不缺的。

三房高效运转着,祝明璃还专门抽时间给大家来了个“上岗前动员会”,食肆若是利高,她绝不会亏待手下,月钱、赏钱都要加,吃穿上给福利,年节还会发米粮布帛。

最后一条灵感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铁饭碗都有的福利,此时的官员们会发粮发肉,后世就是发米面油,大伙儿都喜欢这种稳稳的幸福感。

以至于现在大伙儿比祝明璃还兴奋,成日盼着食肆早日开张。

沈令仪也听了一回动员大会,回院就写信给想再来府上做客的小娘子们,告诉他们以后甜糕会在长兴坊的糕肆卖,想吃多少买多少,别再来埋怨她了。

到时长安定会掀起好一阵热闹。

不过在这之前,国子监先生出了一回热闹。

就在祝明璃决定让沈令文带饭的那日下午,采办仆妇就买来了双层铜制提盒,中空层可以很好地隔热。针线娘子按照其形状缝制了棉套,再塞入纸屑,至此,保温提盒就准备完成。

准备暮食的时候,顺道就给明日“备菜”。肉类腌制好、茄瓜切好,通通吊在水井里冷藏,翌日一早三下五除二做好,装进提盒,沈令文离开时,正好带走。

出京这么久,一回来,沈令文就要立刻恢复以往的作息。

大早上翻起来,犯困着洗漱。

以往起不来的时候,他都出府买早食。在坊门旁等它打开的时候,顺便在路边买点胡饼蒸饼,热乎的,省事省时。

也就是生徒才能这般任性,骑马上朝的官员们可不敢冒险,万一被御史看到啃芝麻胡饼满身掉渣,一个“有辱官缄” 的名头是跑不掉的。

今日他也多睡了会儿,听到婢子说“大厨房端来的早食”,张口就拒绝:“来不及了,坊门要开了,我得赶紧出发,路上对付两口就行。”

却听她回道:“今日大厨房做的是煎饼呢,二郎边走边吃也成。”

咦?大厨房什么时候开始做煎饼了。

困意散去,沈令文才反应过来,如今沈府主母换了,大厨房早已变天了。

他接过丫鬟递过来的煎饼就往外冲,隔着油纸还能感受到饼子的滚烫温度。

热煎饼香气扑鼻,沈令文低头看,却发现这和他认知的“煎饼”不一样。此时的“煎饼”是一种杂菜混面的油炸丸子,凉了也能吃,做早食做夜宵都行,不过太油了一般不做早食。

但他手上拿着的是卷起来的长条面食,里面裹着类似于捻头的油炸物,金黄饱满,配上绿油油的葱花,色调鲜艳。

他连忙咬下,立刻就被这丰富的口感惊艳。饼皮柔韧,油条蓬松柔软,薄脆酥香。酱料稀奇,咸鲜微辣,隐约又透着甜,蛋香葱香激发得恰好,满口留香。

一口就上瘾。

等到了坊门口,煎饼果子吃得只剩下个尾巴。

每日聚集在坊门口的都是熟人,有同学、有官员,属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谁爱吃胡饼,谁爱蒸饼,谁起得早在府里用膳,大伙儿都有数。

许久没见到这个瘦成人干的小郎君了,大家投来眼神:终于回来啦。

再一细看,群众里出现了个叛徒,怎么你手上拿的早食和我们手上拿的早食不一样呢?

坊里何时开了新的食摊,怎么大伙儿都不知道?晚上回府要让下人去打听一下。

再看沈令文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埋头苦吃,也不知道是多美味,嚼得满嘴留香,脸颊鼓包,衬得其他人手里的早食都没味了。

离得近的,还能听到他嚼薄脆的声音,咔嚓咔嚓,光是想象就能感受到那种酥香。

开坊时间到,大家挤着出去,到了街道上便宽敞了,人流汇聚,共同往朱雀大街去。

路过第二个坊门,遇见了熟人,远远看见沈令文,追过来:“尔止!”

沈令文站住脚步,对方手里也拿着早食:“旅途疲惫,缓了一日也没能恢复。”这是解释为何起晚了。

沈令文表示理解,正想说自己也是,对方就打断了他:“咦?你手上的早食是什么,没见过。”

旁边同行的人都支起了耳朵,他们早就想问了。

“叫什么我不知道。”沈令文回答,“是我府上做的。”说完连啃几口,眨眼就只剩个底儿。

看他吃这么香,饼子本身卖相也好,对方有些酸:“你府上何时在早食上如此费心了,在府外买不省事?”厨娘们肯定早早就起来了,折腾人。

沈令文把最后一口塞完,盯着他的视线瞬间少了一半:“离京前我三叔刚娶亲,如今三叔母接过中馈,把府里好生打理了一番,吃食上十分用心。”对于对方话里的暗示,沈令文不可能听不懂,“厨房也定了新规矩,如今人手足,配合得当,早食反而比以前准备得更快,婢子们也能多休息会儿。”

他昨日吃暮食时问过,这么美味丰盛又新奇的吃食,大厨房可是增添了更多人手,准备甚久?

丫鬟们消息灵通得很,便把祝明璃如何整治贪腐之人,更换人手,定好职责的事说给他听。厨房那群小丫鬟整日喜笑颜开的,月钱多,干活省事,主母心细,连备菜、用灶、如何各司其职配合都安排了,每日还能多睡会儿呢。

对方听了他的话,只信了一半,余光又瞄到他书童手上的提盒:“这又是什么?”

这下沈令文有点不好意思了,三叔母照顾过于周道,衬得他娇气:“叔母说我体弱,故在吃食上格外关照,今日让我带着午食去,免得不合胃口。”

别说同行的生徒,就是听八卦的路人们也惊讶了。

如此体贴的叔母,倒似阿姐阿娘般,小郎君好福气。

刚才只信一半的生徒现在不信也不行了,见沈令文这个单薄身子,心想他叔母估计是怕他被风吹跑了,才如此用心,哼哼。

再说提着食盒去,到了午食的时候早凉了,能有公厨好吃?倒是白费工夫。

这么想着,心里安慰不少,赶紧把手上的肉馅笼饼(肉馒头)塞完,葱多肉少,难受。

到国子监后,一上午的苦学,头昏脑涨,终于挨到了午食的点儿。

博士先借圣人言训话,生徒们再规矩坐地,等杂役们在食案上摆好午食,终于可以松散些,开饭啦!

厅堂里渐渐热闹了起来,沈令文见状起身,向杂役要了些滚水,灌进提盒的夹层里。虽说保温措施已做到了极致,但菜怎么也会凉一点,用滚水加热后,便能恢复热度。这是小厨房送提盒时特意交代过的。

早就有人注意到他带的提盒了,如今又要滚水加热,所有人都在偷瞄。

沈令文回座,先看今日公厨的菜色。府里吃的那两顿已经把他养刁了,他皱眉摇头。

再看向提盒,估摸着差不多加热了,他终于打开盖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 1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