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 第26章 第 26 章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第26章 第 26 章

作者:金润溪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6:03 来源:文学城

既然遇上了,免不了停下来寒暄两句。

郑琦看了看钟攸凝来时的方向,想到老夫人常把人挂在嘴边,温言说着:“母亲年事已高,还要劳谢钟姑娘常陪在身侧。”

钟攸凝不敢受:“多亏了姑祖母留我,都是我该做的。”

郑琦笑笑。

他遗传了老侯爷,身量高大,整个人文质彬彬,看着比钟攸凝高了足足一个头,常年投身文艺路线,身上文人气息浓重,单从样貌上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

郑琦要是投身进风流路线,应该很受风月场合娘子们喜爱,不比郑佩差。

不过郑琦自持身份,对风流佳话没有兴趣。他更乐于与官员文人们结交。

郑琦从身后侍从的手上接过一幅画卷,转交给钟攸凝:“听闻你擅画,刚好得了一副,赠予姑娘。”

钟攸凝不想收,口中托词:“太贵重了...”

郑琦:“收下吧,正好在画坊中赏画,店主收了一批画卷,走时为每人都送了两卷,这只是其中一卷,如今借花献佛,并非去特意求取的。”

郑琦言辞真切,话既然都说到了这份上,钟攸凝也不好再拒。

幸好只是顺道,没有心理负担。

她接下画卷:“多谢侯爷。”

郑琦沉默了下,才说道:“都是一家人,不用如此客气。”

钟攸凝从善如流:“大表叔。”

郑琦明显被噎了下。

他不是这个意思...但算了。

钟攸凝年纪尚小,不理解也很正常。

钟攸凝退到一侧,体贴懂事的说道:“表叔是去寿康院吧,侄女不耽误表叔正事了。”

郑琦确实有事与老夫人相商,不好在此久留,跟钟攸凝别后就匆匆走了。

钟攸凝紧绷的身体松懈下来。

郑琦跟郑佩还不一样,郑琦至少明面上言语客气,不像郑佩初次见面调戏到表侄女头上。钟攸凝也不能对他恶语相向。

他们兄弟二人性格不同,郑佩是明/骚,郑琦这属于暗/骚。

在钟攸凝心里,这几位表叔都是老登,没有什么区别。

主仆俩走在半道上,阿喜说了句:“姑娘,咱们见过了大老爷和二老爷,下回该见三老爷了。”

“别胡说。”钟攸凝说道。

起先,钟攸凝并没有放在心上。

侯府这样恢宏庞大,一步一景,就是同处在一个地方,不相交的话也不一定能遇上,多的是各走各的路段,但巧的是今日真遇上了交叉线。

阿喜今天当了回乌鸦嘴,嘴开了光,她们真的遇上了三爷郑通。

郑通是个正经人,道德感高,很看不惯郑琦这两位兄长的行事作风,郑佩首当其冲,平常说话也文绉绉的。

既然在廊下遇上,自然也是要寒暄两句的。

钟攸凝一视同仁。

郑通的画风是这样的:

“钟姑娘,近来一切无恙?新境尚习乎?”

用大白话意思是最近可好?在府中习不习惯?

钟攸凝第一回遇上这种说话语气的,虽然她早知道郑通的特点,但一时半会也不大能接受,慢半拍的回话:“一切都好。”

郑通点点头,给她保证:“若有他事,可来相寻。”

侯府如今当家人虽是郑琦,但郑琦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还是个闲职,似他这样通过捐纳授予的闲职不少,都是面上光,落到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增益,并不比两个兄弟身份高多少。他们兄弟三人各有人脉交际,郑琦能办到的事,郑佩郑通一样能办到。

钟攸凝不了解这些内情,只当郑通在说客气话,也客气的回道:“多谢表叔。”

郑通微微颔首,先走一步。

看他去的方向,同样是老夫人的寿康院。

郑通一走,阿喜立马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她们老爷和大郎可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说话都不是这样的,三爷说话云里雾里的,压根就听不懂。

阿喜这个小文盲,压根就没听懂郑通的话。

她满脸愁容:“姑娘,三老爷原来都是这样说话的吗?”

钟攸凝肯定:“是的。”

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郑通都是这样说话的。

并不是说郑通是个很古板的人,只是在说话方面,这是郑通的个人风格。其他人并不是这样的。

阿喜不懂:“为什么呢?”

钟攸凝也弄不明白。

她猜测或许这样会显得格外有文化吧?

回去这一路,除了遇上郑琦和郑通兄弟,没有再遇上别人了,主仆俩顺利回了汀兰居。

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

进了屋里,钟攸凝先去内室换了身常服出来,房里静悄悄的,阿喜没见着人,画卷在桌上搁着,旁边放着个描金匣子,里边是老夫人赏下来的黄金头面。

钟攸凝习惯了独处,也不急着找人,先坐下喝了杯茶水,才拿起画卷打开。

这是一副花鸟画。

画画的题材很多,大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界画、佛画等,小到随意点缀三两点也可称画,以传统画论为核心,评判一副画的标准仍是遵循六法论。

这是谢先生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流传至今,在此基础上,还会结合笔墨、章法、文化内涵和作者休养等综合维度来评判,而这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及其它。

当今大文豪温千是文坛领袖,对画画也有研究,比如他的花鸟画在色彩搭配和意境就分外的和谐,并非过于追求色彩艳丽,就符合随类本质。

这一副花鸟画,以钟攸凝的水平来评判是相当好的。

她的画技比较粗糙,在颜色搭配上就过于追求色彩艳丽,达不到色彩和意境完美融合,有一种幼儿画画的色彩搭配。太阳是红通通的、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

钟攸凝又看了眼落款:采荷居士。

采荷居士!!!

这哪里是采荷居士,这是文坛领袖温千的画卷啊!

钟攸凝拿着画卷的手都不敢动了,生怕不小心损坏了画卷。

温千出身世家,家境殷实,家中一门都是读书人,并不缺银养家,他的大作也很少会在市面上流通,尤其在温千出名后,他的诗词画卷价格连连上升,这样一副简单的画卷也炒到了百金。

温千的画卷怎会被店主拿来随手相赠呢!这是绝无可能的事,郑琦的理由说不通,唯一的可能是这幅画是他特意挑选的,借用了店主的名送到她手上。

钟攸凝面色有些复杂。

郑琦以这样的方式把画送到她手中,可见他的用心,也代表了他的意思。

但她拒绝。

钟攸凝不想嫩草吃老牛。

他们不合适。

“姑娘。”阿喜蹦蹦跳跳的进门,手中还拿着块糕点在啃着,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能吃好几顿。刚回来,就找盛娘子拿吃食去了。

盛娘子跟在身后进门,重新沏了壶茶水。

她问询:“姑娘晚食可有什么爱吃的?”

钟攸凝抬头,转向窗外,橘光挂在半空,夕阳西斜,已经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了。

最近天气有些炎热,钟攸凝胃口也不大:“上两道清淡的时蔬就行了。”

盛娘子:“行,姑娘坐坐,一会晚食就好了。”

说完,盛娘子风风火火的去准备膳食了。

阿喜慢悠悠的走过来,在钟攸凝展开的画卷上悄悄看了看,以她不专业的眼光评判:“这几只鸟画得挺好,跟真的一样。”

这可是大文豪温千的画作!

钟攸凝叹了口气:“收起来吧。”

“姑娘,婢子来。”阿喜积极干活。

钟攸凝赶在她要接手前阻止了。温千的画作,价值百金,这样一副珍品再谨慎都不为过,钟攸凝没有假手于人:“我来吧。”

她动作轻柔地把画卷重新卷上,每卷一圈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哪里皱了磕了,看得阿喜焦急的挠挠头,她有点急性子,恨不得亲自动手。

“姑娘,还是婢子来吧。”阿喜劝。

钟攸凝充耳不闻,一心一意的卷画,等画卷好,钟攸凝小心装进画匣中,这才满意的露出笑。

抽个空,她得把这幅画还回去。

阿喜开始不明白,等钟攸凝解释后明白了,对姑娘要还回去的举动双手赞成。

钟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钟父钟母,包括大郎都是品性优良之辈,夫人从小就教导过她们,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各位郎君公子的。

阿喜那时年纪小,不明白,举手问,“为什么不能拿呀?”

夫人看着她,说,“小阿喜,拿了别人的东西,可就要当人家的小新娘了。”

阿喜当时连忙摇头。

阿喜不拿,阿喜不要成为别人的小新娘。

姑娘也不拿。

钟攸凝:“先收起来吧。”

阿喜听话的把匣子收起来。

至于另一个匣子中的黄金头面,钟攸凝让阿喜一并收了起来。这头面贵重,平时也很难戴出去,在高门望族中也多是用作压箱底,参加重大宴会时使用,不如老夫人上次赏的玉镯等实用,可以日日贴身佩戴。

阿喜去归拢,钟攸凝就做登记,主仆俩配合,很快就把物品归置好了。

寿康院里,侯爷郑琦、郑通先后到,不久二爷郑佩也到了。

郑佩先给老夫人问了安,招婢子问了问老夫人今日的起居。

等婢子一一回了,他们不时点点头,附和两句。

郑家三位老爷,二老爷郑佩在府中的时候少,离家时候多;三老爷郑通在府中时候多,离家时候少,但总的来说,一月里长则半月,短则一二日都是不在府中的。反倒是侯爷郑琦,每天再忙,回府后都会抽空来寿康院看看,是三位老爷中来寿康院请安次数最多的。

郑通次之。郑佩最少。

老侯爷在世时,为三子的规划是:侯爷郑琦走文官路线,入朝为官;郑佩和郑通其一走捐纳授予这条路子,再有一子走武举路线,正好老侯爷是武将出身,郑家人走这条路已经有了他在前面铺路,哪怕一时官职不高,但在军中有人护着,熬一熬资历就上去了,也能混个不错的前程。

实在不行,若没有读书和练武的天份,打理家中事务也不失为一个安稳的路线。

老侯爷预想的是三子中有一个不成器。三比一,这个比例在接受范围内,要是都有出息就更好了。

可惜的是,老侯爷完全没想过:

他三个儿子全都不成器。

前朝时期,像郑家这种高门武勋,其子是可以通过庇荫进入朝中,先谋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凭政绩升迁,但到了如今,通过庇荫谋取的官职都成了闲职,空有名,没有实权,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以前那套行不通了。

倒不是老侯爷判断失误,而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老侯爷那个时候,天下初定,朝中人才稀缺,有点文化水平的都被请去任职了,只是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后,到郑琦他们这一代,情况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大靖人才涌现,尤其是文科生,写诗的、写文章的,都快溢出来了,朝中官员个个文采斐然,腹有诗华。

他们除了当官这个本职工作,还有别的副业。像是种藕的,钓鱼的,做木工的,研究天文的,下班之余,还能写一两本诗集、文学,天文的书发表,供人参阅。

你就说卷不卷吧?

这种背景下,郑家三位老爷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

比上,比不过如温千这等政坛文坛双开花的妖孽;比下,比不过稳健踏实的实干官员,只能被动选择躺下。

只能唏嘘生不逢时啊。

也不是没人仗势选择强行空降。

大靖朝中是出过这种事的。

据说有一位官员仗着背后有人撑腰,空降到某地上任,他的下属们碍于情面,一开始倒是没说什么,谁知这位官员实力不足,又是个爱指挥的,他的下属忍无可忍,在自己的雅号笔名下写了篇文章控诉。

这位能力不足的上司被挂到了文章上,没过多久就被替换下来了。

这多丢脸啊。

问了安,房中人奴婢依次退了下去。

郑家三位老爷在里边跟老夫人商议正事,门口由三位老爷们的仆从们守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