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 第20章 第 20 章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金润溪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6:03 来源:文学城

这个人是谁,要想找出来,需要一层层的抽丝剥茧。

首先,厨房是由谁负责的。

好比做任何事情,在明面上总有个话事人,既是做代表,安抚各方,又能在担责的时候顶上来,让人追讨,表示“冤有头债有主”,不至于没有话事人,需要担责时闹哄哄的,蜂拥而散,连个追讨对象都找不到。

厨房重地,关乎满府人的生存,也有这么个话事人。

钟攸凝理清了思路,先问了问。

盛娘子谨慎说道:“是大夫人。”

但不是大夫人。

郑家后宅不是铁板一块,从前三房人也经常勾心斗角。

盛娘子给她们讲了则故事:

以前针线房出过回事,送到三房的衣裳被人下了暗手,针线房是由二房管着,但后面查出来,下暗手的并不是二房,只是正好借着二房管针线房把事情安在他们头上。

盛娘子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想说在后宅当中,看事情不应该看表面,真真假假混淆下,要仔细排查,看清事物的本质,只看表面很容易冤枉好人。

类似的情形在侯府发生过数回,盛娘子对此很有发言权。

正确的处置办法,应该是她们暗地里排查,顺藤摸瓜的去抓住那背后的人。

侯府从前的宅斗都是这样过来的。

经过钟攸凝上次请教,盛娘子有了自觉:表姑娘不知道后宅的弯弯绕绕,阴私诡计,她需好好引导表姑娘学习。

钟攸凝对方才的故事表示好奇:“盛娘子,你刚刚讲的故事中,后来查出是谁对二房下的暗手?”

阿喜几个婢子同时竖起耳朵。

盛娘子这样的管事娘子,知道的阴私果然才是最深的。可惜故事太短了。

晓露和米儿这些小婢知道的消息有限,只有一些浅显的八卦;巧姑和顺儿稍微能知道点主子的私事,像盛娘子这种管事娘子,已经能随口说后宅倾轧了。

当管事娘子才最有前途!

盛娘子:......

盛娘子不欲再谈,真诚建议:“姑娘,奴觉得我们应该暗地里排查,把这人给抓个现行。”

钟攸凝知道她的意思,也不勉强,对盛娘子的建议却没有采纳:“不用了。”

钟攸凝的意思是上报何大夫人。

何大夫人管着厨房,这些事情在她的职责范围内,本来就该交由何大夫人去查。

哪有让客人自己去查案的,搞反了吧。

阿喜无条件站在她一边:“对!我们姑娘可是侯府的客人!”

客人受了委屈,就应该主人家出面给个说法。

在他们清平,客人受了委屈大声嚷嚷主人家的丑事后,拂袖而去,主人家会丢好大一个脸的。侯府出现这种事,本来该侯府负责,让客人自行去调查原委才是倒反天罡!

盛娘子:......

盛娘子还未听过这种清奇角度。

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听着又很合理。

她反问:“万一是大夫人呢?”

岂不是羊入虎口?状告堂官是吧?

钟攸凝:“那我就告诉老夫人。”

山不转水转,总有人会给客人一个交代。何况,这样一个把柄送到老夫人手上,相信老夫人会很乐意接下,正好能借机削弱何大夫人在府中的势力。

钟攸凝暗想:有些事,好像并不需要她做得更多就能办成。

老夫人不是这样想的,她仍坚持己见,自从钟攸凝知道她跟儿媳妇不睦后,老夫人对何大夫人的不满就摆在了明面上。

“这件事肯定是她做的,跟她招摇的作风一样。”老夫人先肯定。

钟攸凝这个受害者都不敢保证。

不过也许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吧,老夫人开了口,钟攸凝觉得可信度提到了六分。

钟攸凝下晌过来寿康院时,并没有提起汀兰居的饮食问题,老夫人先主动开口问询后,钟攸凝这才如实说起。

对钟攸凝要上报给何氏,老夫人同样表示不解。

她们的宅斗方法跟钟攸凝不一样。

得争啊。

钟攸凝解释过后,老夫人不说了。

钟攸凝上报何氏,其实是表明不愿掺和进来,以客人的身份自居。她对侯府无意,那些后宅中的阴私不想沾身。

钟攸凝再三婉拒,老夫人也知道强求不得,拉着钟攸凝的手,语重心长:“郑琦几个不说一表人才,人品模样都还不错,我知道你挂着父母的话,但不妨去接触接触。”

钟攸凝乖巧伏在老夫人腿上,没有应答。

秋光送来下午茶点来。

今日是莲子清心茶。

立夏过后,天气开始炎热,莲子茶能很好的静心安神,清热去火,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良方,食材也很简单,只是这莲子不大好买,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莲子的价格上涨飞快,兼之数量不多,运入城中的莲子大都被各大高门望族收购了。

除了泡茶,莲子用来炖肉、炖汤,与其它食材像是雪耳、枸杞混合也是滋阴补品,侯府会养生的人多,这一道是厨房最常备的茶点。

连厨房的厨娘仆从们说起养生食材,烹饪方法都能说出好几个食方。

也是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了。

老夫人只看了一眼,招呼钟攸凝:“这应该是今年新收来的莲子,快尝尝。”

钟攸凝学着低头看一眼,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同来,谦虚请教:“姑祖母,你是怎么分辨出新莲子和陈莲子的呢?”

老夫人并没有私藏,指点她:“你看这个莲子的颜色和形态,新莲子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形状也饱满,连里边的莲心都清晰可见,陈莲子颜色不匀称,形状也干瘪,很好区别的,”

老夫人从前可是掌家的一把手,在交到儿媳妇手上前,侯府的中馈都是由她在打理,对侯府上下各项流程极为熟稔。

那时候她不光要忙着府上的事,连筛选货物都会插手,怕被下人以次充好,看她出身不好糊弄她。

这种事实在太多了,老侯爷打了胜仗,想往他后院送人的实在太多,老夫人出身不高,府中的仆从们对她难免存了轻视之心,贵女们陪嫁的管事娘子她都没有,开局就比别人低,只有一边学习,一边管家才能追上来。

幸而过往的艰难有了回报,通过老夫人的不懈努力,她在府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再无人敢用出身来抨击她了。

老夫人努力,还带出来了一批优秀的管事们。

冬娘、盛娘子等都是这个时期经过磨练出来的。

他们一开始就跟府中众多的小婢一样。

钟攸凝诚心夸道:“姑祖母你真厉害。”

老夫人:“你叔公也曾这样说过,说我学东西快,要是托成男儿身,肯定也是撑起家中门楣的。我就听不惯这话,什么男儿身、女儿身,我就回他“我是没撑起门楣,就是改了钟家门庭”,你叔公那脸当时给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们脸色都难看,只有你祖父不当回事,还在那笑。”

人上了年纪,非常喜欢讲一件事:曾经。

或许是觉得时光匆忙,物是人非,上了年纪后,很多人就开始回忆起从前了,老夫人也不例外。

在她这个年纪,就像盛娘子说的,已经看淡了身外之物,只想着有人陪着,能听听她说说话。

不过老夫人也遇上了几乎全天下的年轻人不喜欢的事:听人提从前。

年轻人少有这个耐心。

这真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府上的公子和姑娘们为了讨好老夫人,曾经也试着来寿康院坐坐,陪陪老夫人说说话,但好景不长,公子姑娘们来过几次都不大爱来了,除了平时的请安,在寿康院坐得住的时候极少。

老夫人使人偷偷打听过才知道,公子姑娘们不爱来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祖母讲的东西太陈旧了,很多丹州家乡的事,对他们来说过于遥远。像老夫人提到丹州的红土,红土是什么?长什么样?红土上长出来的瓜果、杂草,对他们一群富贵窝里长大的少爷姑娘,真是两眼一黑又一黑,像是在听天书。

老夫人要是跟他们说布匹衣料、胭脂水粉,甚至诗词歌赋,他们都能说得上话,老夫人讲老家的事压根听不懂。

像叔公,叔公是谁?长什么样?一点印象概念都没有。

富贵人家,蔬菜瓜果从哪里长出来的都不知道,要是告诉他们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可能还会被反问“为什么要从地里长出来”呢。

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不在一个层面,那以后老夫人也歇了让后辈来作陪的心思。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得遇上说得上话地才能同坐。

钟攸凝捧着莲子茶,听得挺有趣的,小声跟老夫人蛐蛐:“叔公这个人确实是这样,他重男轻女,对我哥就很喜欢,经常给他送吃送喝,还说要去请当年的同窗为他找书。”

老夫人缀了口茶,同样抱怨:“对,幼时我问他要糖吃,他都说给哥哥们的,姑娘家好吃会被人说,转头就偷偷往哥哥们兜里塞糖果。”

“......”

钟攸凝性子正经,头一回在背后蛐蛐人,难得地有了一丝畅快。

尤其是共同吐槽一个人,那样的快乐变成了双倍快乐。

她分神地想:难怪阿喜经常跟她的小团体聚在一起说上几句小话。

人也格外精神。

时候不早了,钟攸凝到平时回汀兰居的时候才发现,她和姑祖母说着话,吃着茶点,莲子茶续了两回,连刚出炉的一盘点心都被吃光了。

老夫人今天食欲非常好,除了喝莲子茶,点心连着吃了好几块。

钟攸凝很吃惊:

说人闲话、嚼舌根原来还有这样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