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看 > 第52章 第五十一章

掌中看 第52章 第五十一章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1 21:33:05 来源:文学城

斗转星移间,姜见黎的胡瓜一个个结了果,绿油油的胡瓜挂在瓜蔓上,摇摇欲坠。

姜见黎将已经成熟的胡瓜一只只摘下,足足装满了两只竹篓,加上瓜蔓上还未长成的幼果,这一茬的胡瓜,应在三篓之数。

比她原先预料得要多不少,看来葱与胡瓜同种之法,果真有效。

既然葱与胡瓜能够共生互荣,其他的果蔬作物一定也能,譬如她现在万作园中重点培育的玉米、土豆、番茄、南瓜等,只是她没有充足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去尝试,去排除,最简便快速的法子就是从农书中寻找相关的记载,亦或是能找到了解这些作物的人询问。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得往西域去寻了。

姜见黎如今在司农寺任职,无法轻易离开长安,只能现在长安尝试寻找她要的农书和人,可这般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共生互荣的作物,并非只有一起栽种培育才能成活,所以等到了该下种的时日,还是可以先将它们种下去,这些作物没有在关中种植过,头一年种植,能够长出来,存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至于最终它们能够结出多少果子,姜见黎并未抱太大的期望。

这些外来的作物适应大晋的水土,从而在此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就如同她想在司农寺一步一步往上走,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再像从前一般操之过急。

那日亲耕礼后,萧贞观猝不及防地将她召进宫中,与她为难,若非太上皇夫妇及时从北地赶回,只怕她根本不可能轻易从萧贞观手底下毫发无损地离开。

翌日她在苏后的安排下回到王府,此后萧贞观再也没单独召见过她,也没有明里暗里地为难过她,她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如今都想不通那日萧贞观究竟是怎么了?

伴君如伴虎,萧贞观这段时日对她的态度忽好忽坏,在她面前喜怒无常,她得将这事儿当成同经营万作园一般重要的事儿放在心上,若是不能暗查君意,她的仕途怕是不久也就到头了。

只是过去了这么久,她该用什么理由去勤政殿探听虚实?

姜见黎拍了拍竹篓,道,“就你们了。”

因为要带两竹篓胡瓜回城,姜见黎这一回没骑马,而是乘坐马车,她还将宁五娘给带上了。

张管事年事已高,之前姜见黎从姜见玥处得知,前年他便有请辞之意,是姜见玥一时寻不出能够接任的人,而后庄子又被交给了她,张管事生怕她对庄子里头的事务不熟悉,这才暂时按下请辞的心思,尽职尽责地继续为她打理庄子上的庶务,只是张管事也想趁着身子还算硬朗,早日回乡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所以上个月主动提出要交五娘管理庶务,她才猜到张管事还是没放下请辞的心,之所以一直没有主动提,一时担心她刚接过庄子,他这样的老人就请辞,于她立威行事不利,二则,张管事也在暗中物色能够接任他的人。

选择宁五娘,应当是张管事暗中观察良久,又深思熟虑过的打算。姜见黎问过宁五娘的意思后,就同意了。

宁五娘学得快,这段时日一直跟着张管事学习庶务,前几日还像模像样地整治了庄子上倚老卖老的佃户,姜见黎想到她为了庄子已经许久不曾见过阿娘与姊妹,这才决定今日带她一同回城。

“一会儿马车先送我到太极宫,而后你将这一筐胡瓜送到万方楼,顺便告诉金管事,”姜见黎递给宁五娘一张折起来的纸,“这是胡瓜冷盘的做法,让他自己估摸着定个价。”

宁五娘点头,“那婢子送完胡瓜就往宫门处接黎娘子?”

姜见黎摇头,将司农寺主簿的符牌交给宁五娘,“今日我不知几时才能出宫,你往万方楼去过后,直接去王府扶萝院,让荆葵分别将这三小篮子的胡瓜送去给嘉英院,快哉阁,还有快晴阁。”

宁五娘一一几下,很快,马车就停下了。

“黎娘子,到宫门了。”车夫在外恭声道。

姜见黎拎起一只竹篮,弯腰钻出了马车,将摄政王府的符牌递给了监门卫,监门卫拱手,“请姜主簿稍后。”

姜见黎拎着胡瓜在宫外等,另一名监门卫好心地指了宫墙下的一片阴影,“姜主簿,今日日头大,您往影子里站一站。”

姜见黎谢过了他的好心,微微侧身站了进去,继续盯着宫门开启的方向耐心等待。

今日她耍了个心机,往勤政殿递的是摄政王府的符牌,而不是她这个司农寺主簿的牌子,就是怕勤政殿的那些宫人见了主簿的符牌后,私自揣摩圣意将她回绝,用了摄政王府的符牌,至少他们不敢私自将王府的牌子还回来,这牌子能呈到萧贞观面前。

至于萧贞观愿不愿意见她……

姜见黎低头拨弄了下篮子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胡瓜,无论今日她能不能进得去勤政殿,这篮子胡瓜总能进得去。

“往勤政殿里头递王府符牌的,是姜主簿?”吴大监将符牌翻来覆去地瞧,“你可看清了?”

监门卫回答,“的确是姜主簿,她还提了个竹篮,看着怪沉的,只是上头盖了布,没瞧清楚里头究竟是什么。”

吴大监握着符牌思忖片刻,“你且在此处稍等,”说着便带着符牌入殿去了。

右偏殿书房。

萧贞观拿起一方奏疏打开看了没两眼,心烦意乱地扔到一旁,再拿起下一封,没看两眼又扔了出去,扶疏在殿中转悠着捡奏疏,才捡起一封,另一封又砸在了地上。

好在现下还是春日,殿中铺就得红线毡未曾撤换下去,奏疏嗑在上头也嗑不坏,她捡起来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合好,然后摞在怀中又去捡下一封。

弯腰时,她瞧见了一双靴子。

这双靴子似乎正犹豫不决,掐不准该不该继续往前。

扶疏走过去,侧身往正殿与偏殿的隔断的屏风处探出一个脑袋,“吴大监?”

吴大监一入殿就听到里头的动静,犹豫不决之际就碰上了扶疏,他急忙压低了声音问,“如何?”

扶疏低头,吴大监顺着她的目光向下,看到一堆摞着的奏疏,就知道今日时机不对,聪明的就别往圣人跟前凑了。

正欲转身,却听到萧贞观的声音在近处响起,“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吴大监急忙俯身,扶疏也跟着跪下,“陛下恕罪,摄政王府的黎娘子求见,”吴大监立刻将符牌递了出去。

萧贞观满脸狐疑地接过符牌定睛一瞧,还真是王府符牌。

她怎么不递自己的符牌而是递王府的?

莫非是生怕朕怒气未消不见她,这才用王府的符牌来暗示什么?

符牌在萧贞观手中转悠两圈,姜见黎这番试探的举动被她咂摸出了些深意。

“让她进来吧。”

路过扶疏身侧时,萧贞观瞧见她怀中的奏疏,灵机一动道,“你过来。”

姜见黎一入殿,就感觉到一股紧张之气。

萧贞观面色不善地抱臂靠在凭几上,而地上的红线毡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封奏疏。

姜见黎不敢多看,目不斜视地走上前,将竹篮放下行礼,“臣请陛下安,吾皇万岁。”

苦等许久,萧贞观就是不叫起,不叫起,她就只能一直跪着。

好巧不巧,在她跪着的前方一寸处,有一封被摔开的奏疏,若是她不想看见上头的字,便只有将头埋得更低些,若是此时她将头埋得更低些,上头一直盯着她看的萧贞观,必会发现她瞧见了奏疏上的内容。

若说萧贞观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姜见黎不信。

看来萧贞观莫名其妙的怒气,还没有彻底消除。

须臾之间,姜见黎做了个决定。

既然萧贞观想要她看见奏疏上的内容,那她大大方方的一看究竟就是。

奏疏是斜着的,姜见黎努力辨认上头的字迹,有些词句被耸起的褶皱遮挡住看不见,不过关键之处,她还是看到了。

亲蚕礼,以及择婿。

看见这两处字样,姜见黎就能够猜到发生了什么。

应是亲耕礼后,礼部提出举办亲蚕礼,只是亲蚕礼一贯由皇后主持,萧贞观为女帝,当年凤临帝也为女帝,只是凤临帝有晋宁夫人,亲蚕礼便由晋宁夫人主持,而萧贞观身侧无人,因而便引出了择婿一事。

婿,夫婿。

写这份奏疏的人用了择婿,而非择偶,用意不言自明。

只是这些都是旁人的事,同她有什么干系,萧贞观若是为此事心中烦闷,也不该拿她出气才是。

“姜卿看清楚了?”萧贞观冷不丁出声。

姜见黎抬起头,不卑不亢道,“陛下恕罪,臣无心之失。”

“那你都看到了什么?”

“臣看到,”姜见黎斟酌着开口,“看到前朝提议陛下择婿,以定我大晋乾坤。”

“那姜卿以为,朕该不该在此时择婿?”萧贞观追问。

姜见黎立刻警觉起来,萧贞观她什么意思?

地上被摔了这么多奏疏,百官同时上奏请求择婿,这背后怕不是有人指使?

朝中能够同时指使这么多官吏的,又有几个?

她不会怀疑是阿姊做的吧?

姜见黎惊疑不定,却很快又否认了自己这个猜测。

不可能是阿姊,阿姊提议这事儿对她而言有何好处?

不是阿姊会是谁呢?

太上皇?!

八成就是了。

“姜卿,朕在问你话呢。”萧贞观不耐地催促。

姜见黎只好犹犹豫豫地回答,“此乃陛下家事,臣怎敢妄言。”

萧贞观忽然笑道,“你不敢妄言,便是他们,”她指了一圈地上的奏疏,“在妄言了?”

“臣不敢,臣以为此为陛下家事,却也是大晋国事,陛下佳偶关乎国本,群臣自然郑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国本二字,提醒了萧贞观。

原来如此,怪道所有上奏的官吏都在说“择婿”,原来是希望她为大晋早日留下继承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