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大人他只想给先生钓条鱼 > 第2章 新赋竹枝词

骆温简捋须轻笑,声音温润:“今日天朗气清,水运上行,诸位不妨以水为题作诗?诗体不限,五言七言,古风律绝皆可。不必急于求成,更无需强赋新词,但写心中所思所感即可。”

他话音方落,满座文士却愈发屏息凝神。老大人越是说得轻松,众人越是紧张——谁不知这随口一提的题目,实则是又一场无声的考较?

一时间,轩内只闻细微的呼吸声与纸笔摩擦的沙沙声。

宋筠垂眸盯着面前宣纸,“水”?这题目太大太泛了。江河湖海是水,雨露霜雪亦是水,滔滔巨浪是水,涓涓细流也是水。他该从何处落笔?

他眼前恍惚又见那竹纹纸舟在曲江波心打转的模样,那未完成的残句在心底幽幽浮现:

汉水清波映楚山,此心明月照长安。

此句自然是切题的,可那仅是灵光一现的残句,在此等众目睽睽、暗流涌动的场合下,他愈发力不从心,难以续貂。

正恍惚间,忽闻衣料窸窣之声。宋筠抬眼,却见崔元修已解了鸦青披风交与侍从,低声吩咐:“去取我的画匣来。”继而转向骆温简,笑得优雅又不失谦卑:

“骆公雅集,元修不请自来,已是唐突。在下于诗道上着实粗浅,不敢班门弄斧,唯丹青一道,略通皮毛。不若这般,今日若哪位才俊的诗作能入骆公青眼,元修便腆颜依据诗意当场作画一幅相赠,也算聊表歉意,为诗会助兴。不知骆公意下如何?”

骆温简眼中骤亮,皱纹里漾开真切喜色。

“崔相太过谦了!谁不知您妙笔丹青,冠绝一时,一画千金难求。今日若能得见崔相当场挥毫,实乃老夫与在座诸君之幸事!老夫岂有不愿之理?”

席间气氛顿时一变。

若能诗作拔得头筹,不仅得秘书监赏识,更能得到当朝宰相、圣眷正浓的崔元修亲笔作画!这画作本身价值连城自不必说,其背后所代表的认可与提携,更是无法估量。

顷刻间,在座众人无不铆足了劲,搜肠刮肚,誓要将毕生所学融汇于这首咏水诗之中,目光灼灼,眼前已不再是宣纸,而是锦绣前程。

已有人掷笔起身,将诗稿恭呈骆温简案前。老大人笑吟吟逐一看过,频频点头,目光慈祥。

那些起身声、低语声,在宋筠听来便是催命鼓点,一下下敲在心头。

他下意识地用右手一遍遍捋着左手腕上那根有些磨损的红绳绳头,那是离家时母亲亲手所编,每逢文思枯竭,他总忍不住摩挲那略粗糙的绳结。

汉水清波映楚山,此心明月照长安。

残句再次涌上心头。

忽然,他指尖一顿,想起了承载着这一残联的砑花纸。

竹纹……竹子!竹子虚心有节,勃然生长,岂能离得开水的滋养?雨露浇灌,云雾浸润,方能节节攀升。水润泽万物,水生木,这岂不正暗合“水运上行”之题?

灵光乍现,他急急蘸墨落笔,诗句如汉水奔涌:

汤汤汉水绕竹生,节节青翠向天争。

秋霜三岁压陈笋,春风一夜破新茎。

末了,宋筠为其加上题目:竹枝词。

竹枝词源于巴楚民俗,歌咏风土,活泼真切,恰可避开通篇歌功颂德的窠臼。

那厢,崔元修的仆从已将他常用的紫檀木画匣取来。他本人则悠然品着香茗,目光更多是落在骆温简阅读诗稿时的表情上。

见其始终含笑,他也就把目光落在了诗稿上,带着股疏离。

直到看见骆温简读到某一张时,脸上笑意明显加深了几分,甚至还伸出手指,颇为赞赏地轻轻敲了敲那诗稿,崔元修才略略倾身过去观看。但看完后,他摇了摇头——辞藻华丽,意境却俗,无非是泛泛歌咏汉水壮阔,文脉绵长。

想必这些人都打听到骆老思乡,便一味投其所好。然而其中多少是真情实感?只怕这诗套用在曲江、黄河乃至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上,都无不可。

他再看向那些诗稿时,眼神中除却疏离,还带上了“皆俗物”的淡漠。

此时,在场士子大多已呈上诗作。骆温简四下看了看,目光落在角落那个一直沉默的天青色身影上,眼神中满是热切的期待。

崔元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再次打量起宋筠。

虽衣着半旧,身形也略显清瘦,但收拾得十分整洁,尤其是那竹月发带与袍子颜色,深浅得宜,看着令人舒心。

他还注意到,对方按住宣纸的左手上有根简朴的红绳手串,做工虽不精致,却明显是花了心思的手工之物。

恰在此时,宋筠写完了最后一句,如释重负地抬起头,竟直直撞入了崔元修未来得及收回的,带着琢磨意味的目光中。

崔元修微微一怔,迅速若无其事地低下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借以掩饰那被察觉打量后的微妙尴尬。

宋筠耳根一热,慌忙垂首,持稿疾步上前。

骆温简笑容可掬地接过,然而当目光落到诗句上时,他脸上的笑容顿了顿,随即化为发自肺腑的惊讶和赞赏。

只见那诗稿上字迹清峻,内容更与旁人堆砌辞藻、空咏汉水不同,竟是以竹写水,以俗写雅,生生在千篇一律的颂歌中劈出一条清新蹊径。

一旁的崔元修用余光确认宋筠已回到座位,才将目光重新投向骆温简,见他神色有异,便再次凑近观看。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骆温简压低声音,难掩惊喜:“此子……不俗。”

崔元修目光凝于诗稿之上,良久,亦难得地微微颔首,低声道:“可入画。”

待所有诗作阅览完毕,骆温简对众人皆褒奖了一番,但最终,他拿起宋筠那首诗,朗声道:

“诸位诗作皆佳,各具匠心。然则老夫私心以为,宋筠郎君这首《竹枝词》,清新脱俗,雅俗共赏,令老夫忆起少时窗外渔歌互答、农耕劳作之声,甚是怀念。”

宋筠震惊地抬头,只见骆老笑容满面,而一旁的崔元修也已示意仆从铺纸研墨,准备作画。

席间顿时响起一些细微的骚动和不服之气。骆温简似早有预料,便让管家将宋筠的诗稿拿去给众人传阅。

那些原本心存不服者,在亲眼看到诗作后,大多哑然。

虽只是一首七绝,语言通俗却不流于庸俗,巧妙以竹受水润而喻成长,暗合水生木之五行相生妙理,比他们单纯咏水更高明一筹。

且竹枝词的神韵,非真正在荆襄水乡生活过之人不能写出,那份真切感是做不得伪的。

诗稿传回宋筠手中时,他的手抖得比方才更厉害。即使低着头,他也能感受到四周投来的目光——惊诧、艳羡、揣测,以及不言而喻的嫉妒。

这时,坐在上首的崔元修开口了,声音平稳,自带威仪:“敢问宋筠郎君是哪位?”

宋筠慌忙起身:“晚生在。”

两人的目光再次相接。

崔元修看到的是一双清澈的眼眸,那份读书人的自持让其并未流于骄矜。尽管忐忑之色几乎要溢出,但他依旧迎着自己的目光,毫不躲闪,尽显君子坦荡。

宋筠则看到这位年轻宰辅的目光锐利如炬,却并非居高临下的审视,也非周遭的狎玩,反而透着一股平等的、对才学本身的欣赏。

“宋郎君,不知元修可否为你这首《竹枝词》作画一幅?”崔相语气竟是商量的口吻。

宋筠强抑激动,礼貌得体地回应:“崔相厚爱,晚生荣幸之至,岂有不愿之理?”说罢便欲起身将诗稿送过去。

崔元修却抬手轻轻一阻:“不必。”随即示意身旁仆人上前取过诗稿。

仆人将诗稿奉于画案旁。崔元修凝视诗稿良久,沉吟不语,似在构思布局,斟酌笔墨色彩。

作画间,骆温简自是八面玲珑,妙语连珠,从上古《水经》谈到长安曲江轶事,满座皆倾。

而宋筠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些话题上,他的目光几乎无法从那个专注于画纸之上的挺拔身影上移开。

不多时,崔元修搁下画笔,又取过一支小楷笔,俯身在那画幅一角,极为认真地将宋筠的诗一字字题写上去。他写得很慢,看一字,写一字,极其谨慎,生怕抄错一字。

骆温简适时笑道:“今日诸君佳作,老夫皆会命人张挂于后园撷英台上,以供日后与诸位好友共赏。”

在座士子闻言,面上皆有喜色。长安皆知骆老有此雅癖,其家中的撷英台常挂满诗画。骆府门前,往来皆权贵名流,若能在此留名,无疑是极大的荣耀与机遇。

待仆人们将诗作一一悬挂妥当,崔元修的画也已完成。侍从欲取画递予宋筠,却被崔元修一个眼神制住,不敢妄动。

这位新晋宰相亲自起身,拿起那素雅娟丽的画,缓步走到宋筠面前,亲手递了过去。

宋筠受宠若惊,一幅画而已,何须相爷亲自递上?他慌忙双手接过,连声道谢。

“此诗,甚美。”崔元修身体微倾,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道。

宋筠蓦地抬眼,只见对方眸中荡漾着一丝笑意。

骆温简抚须看着这一幕,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化为了然。

他转而笑着招呼众人:“诸君,园中景致正好,我等不妨移步,漫步赏玩,继续吟咏唱和如何?”众人纷纷响应,随着主人向后花园走去。

园中漫步时,骆温简悄然走到独自落在稍后方的宋筠身边,状似随意地问道:“宋郎君,方才为何想到作竹枝词?”

宋筠谨慎答道:“回大人,晚生才疏学浅,驾驭不了那些宏大题裁,唯恐画虎不成反类犬,故而想到家乡俚调,或可一试。”

骆温简闻言,未置可否,只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尾调上扬。

宋筠知道瞒不过这位慧眼如炬的老先生,只得坦言:

“大人明鉴。晚生……虽年过而立,却几乎未曾远离过家乡襄阳。所能见所知之水,无非是家门外不远处的汉水。然晚生印象最深者,并非汉水之浩荡,而是受汉水浸润的翠竹,以及幼时常闻父母乡人传唱的竹枝调,故而……有感而发。”

骆温简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嗯,此言非虚。”

崔元修不知何时也信步走了过来,鸦青披风已重新披上,随风微动。他笑着打趣骆温简:“骆公今日这题,出得可是宏大了些,瞧把诸位才俊难的。”

骆温简捻须反笑:“哦?那下次诗会,不如便专以崔相腰间这枚水墨香囊为题如何?想必更得雅趣!”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笑过后,崔元修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宋筠,语气随意道:“宋郎君,我宅邸在崇仁坊,若你得暇,不妨过来坐坐,煮茶论画,亦是乐事。”

这已是极高规格的、近乎朋友般的邀请了。宋筠心中剧震,连忙躬身道谢。

待到宾客散尽,骆温简望着宋筠远去的背影,对贴身老仆感叹道:“也好。宋筠此子,颇有才情灵气,更难得有一份真性情。他理应去那天高海阔的衙门任职,留在老夫这风平浪静的秘书省,倒是屈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