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9章 第 9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淮山羊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有角的淮山羊颈长、腿长、腰身长,无角的淮山羊颈短、腿短、腰身短,可以说十分具有辨识度了。

眼前院子里的,明显是一支无角淮山羊,不知是谁养在这儿的。

苏过忙找来客栈小二询问。

巧了,这只羊正好是掌柜亲戚寄放在这儿,准备等大集市再卖的。

于是苏过忙去找王氏申请经费,又让掌柜牵线,将羊买了下来。顺便借用了客栈厨房,准备做一羊多吃。

听说有羊吃,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围观帮忙。主力选手晁大哥更是义不容辞打下手。这么大一只羊,真不知道苏小郎要怎么处理。

苏小郎,当然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做羊他是专业的,杀羊,他也不会呀。

幸好之前询问的客栈小二见他们围着羊不知如何是好,自告奋勇来帮忙。说自家有做屠宰生意,只年景一般才出来当小二,杀羊的手艺倒是没拉下。

小二迅速将羊处理好,还区分了不同部位便于苏过处理。

别看一只羊挺大,但两边加起来十几个人呢,一人几口就没啦。

要是场地合适,做烤全羊也挺好的,但在人家客栈里不好施展,于是苏过只根据不同部位,做了好几道料理。

胸脯肉和臀尖肉肥瘦相间,肉质细嫩,拿来爆炒再好不过,顺便烙点薄饼,搭配蔬菜卷着吃十分可口。

前腿带筋,适合炖汤,再另起一锅,用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熬成奶白色的汤,捞出汤骨,再放入洗过的羊肉和其他配菜小火炖制。

带骨的腰窝部位切出来拿香料煮过,再捞出来,调好酱料,因大家都是眉山人,直接将之前做的茱萸酱拿出来当蘸料,就是一份手抓羊肉了。

刚好厨房有个小炉子,虽然没有烧烤架,但这么多现成劳动力,直接将后腿拿棍子穿了,一人举一会儿烧烤。堂哥们还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一个个十分兴奋,争着抢着要烤肉。

剩下肉挺多,直接让晁大哥帮忙剁成馅儿,和了面,招呼剩余的人一起来包饺子。这个天儿虽然还没下雪,但已经很冷,放外面一晚,明天刚好可以吃。

这下连苏轼兄弟和王氏史氏都一起来帮忙了。大家围着桌子,在苏过指导下包饺子。

这等吃法苏家人倒没怎么见过,但在苏过科普了北方出门饺子进门面的传统后,都觉得十分适合当下场景。

这样热热闹闹大家在一起做饭吃东西,已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不知道下次再团聚是何时了。

忙活好一阵,终于所有菜都做好,连烤肉都齐备。

大家坐在一起开动。

不愧是淮山羊,肉质鲜嫩,膻味也小,再加上苏过的调味,简直将美味发挥到极致。

本来包饺子的时候还有一点伤感氛围,这会儿大家都忙着吃,完全没心情伤感了。

他们这边热闹,客栈里别的客人就惨了。闻着这么香的味道,本来还可以的饭菜都吃不下去了。

本想问掌柜买一份,掌柜却说是客人自己做的,没办法,只得匆匆填饱肚子,回房间躲开了。

还好苏过他们做好已是比较晚,并没有太多其他人在旁边,影响范围有限。

吃到最后,只剩他们还在大堂。

“没想到过哥儿在厨艺上如此擅长。”史氏看着苏过慈爱地说,这手艺,怕是很多浸淫庖厨多年的人都赶不上。

“大约是随了二哥,以前他就喜欢折腾各种吃的东西。”苏三伯感慨道。仿佛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趣事,笑的很是开怀。

“你可也没少出主意。”老苏也不甘示弱,别看弟弟一副沉稳的样子,每次他折腾可都有弟弟在一旁出主意和帮忙。

于是兄弟二人互相揭短,提起许多陈年旧事,一群大孩子小孩子还有弟子都听的津津有味。

苏过这也才知道苏三伯原来也是个刺儿头,刚中进士不久,就在制科考试上写文章痛斥神宗的四大过错,不但说人家政事偷懒,还乱花钱、贪恋美色、做事不靠谱。

言辞犀利,语言直白,把阅卷官都吓得一身冷汗。

那次考试说是要选出敢于说真话的人才,但这么真的话,也只有苏家人才敢了。

宋神宗看了,明面上自然不好意思生气,还跟皇后夸了夸苏辙,说是宰相之才。结果实际行动只给苏辙随便安排了个小官。

苏三伯正要生气上书争辩,刚好祖父苏洵身体不适,便直接以此为由拒了赐官,回家尽孝去了。

不得不说,苏家几代人都是这般性格。

祖父苏洵当年写下《过秦论》名噪一时,表面上是评论六国之事,实则吐槽北宋在对辽政策上的软弱。

又是割地又是岁币的,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来,新的土地又快没了。

众人回忆完,也吐槽完后,见天色已晚,便各自去洗漱休息了。

苏轼苏辙两兄弟尚觉意犹未尽,于是准备抵足而眠继续谈心。

王氏与史氏对看一眼,无奈的随他们去了。

第二日醒来,大家纷纷准备吃羊肉饺子。苏轼两兄弟顶着大大的黑眼圈,一看就是熬了大夜。

不过也能理解,一会儿就要分别了,虽然可以书信往来,但哪有当面聊的尽兴。

还是一口咬开饺子吃到美味,才让两人精神振奋一些,不再昏昏欲睡。

吃完早饭,苏过连忙将自己准备的远行物资分了一份出来拿给史氏,挨个叮嘱了用法和口味。

见他这么贴心,史氏满眼慈爱的拉着他的手,“过哥儿若是个女郎,肯定秀外慧中,百家求娶。”

苏过忙不迭回应,“我只是做了每个男儿应该做的而已。”

听到他这种说法,王氏和史氏都笑了起来。

两家人收拾行李套好马车,就准备出发了,山高路远,连相聚都十分短暂。

虽然才相处一晚,堂兄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做饭好吃的弟弟,蓁娘更是抱着苏过不肯上车,被史氏半哄半拉的带了上去。

苏轼兄弟互道珍重,便各自上马,在城门分别,往不同方向去了。

接下来,苏过他们又要开始赶路,过新息县,然后坐船渡过淮河。

不知是路途疲惫还是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之中,自陈州话别后,苏轼的兴致就不太高。

坐在船上,望着河水,老苏竟然在发呆。

苏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低落的老苏,当初判决刚下来时他都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没想到见了弟弟竟然伤感起来。

“回头粱楚郊,永与中原隔。”只听老苏轻叹出声。

唉,算什么事儿,还会回去的呢。

没办法直接告诉老苏,于是苏过一屁股坐在他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苏轼。

“咯,你的中原。”

苏轼打开一看,竟然是几块黄绿色的糕点,咬了一口,味道香甜,只是已经有点发硬,不够软糯。

带着疑问的眼神投向苏过。

“陈州买的豌豆糕,香甜软糯,正宗中原点心,是不是感觉中原仍相伴?”

不等苏过说完,苏轼已经眼神不善的盯着他,“已经离开陈州这么多天,点心都硬了,哪里来的软糯香甜。”

“还行啊,我早上吃的时候只有一点点硬来着...”

在老苏的眼神下,苏过的声音越来越小。

呵呵,早上刚吃,这么多天竟然点心都不拿出来分享,不孝子!

见老苏终于从低沉气氛中恢复过来,苏过心里轻舒一口气。

未免耳朵遭殃,苏过忙拿出两根鱼竿来,邀请老苏钓鱼。

这鱼竿可是他跟船夫借的,听说淮河鱼类丰富,而且因为活动量大,普遍肉质紧实还没有腥味,现钓现吃,很适合做鱼脍。

可惜最著名的淮王鱼不在这一带,听说西汉淮南王超级喜欢这种鱼,清蒸后肉质如豆腐一般细腻,不知什么时候能尝一尝,毕竟在现代已经是保护动物,难得一见了。

不知是不是苏过一只念叨淮王鱼,所以其它鱼一条都不上钩,反而苏轼那边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一条,通体透明无鳞,洁白如玉。

苏过一下子认出这是淮河特有的精品黄瓜鱼,肉嫩爽滑,一点不腥,带有黄瓜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出水即死很难保存。

于是连忙唤船舱里的二哥拿工具出来。

这种鱼,不立马做成生鱼片简直是暴殄天物!

一会儿死掉就不新鲜啦!

二哥快一点!

听到弟弟的呼唤,苏迨连忙拿出小刀,苏过现场杀鱼,展示了一下绝妙刀工,本就洁白的鱼肉被他片成薄薄一片,更显晶莹剔透,直接吃就带着淡淡甜味,很是美味。

船舱里的人都被他的大呼小叫吸引出来,于是苏过一边片鱼他们一边吃,到最后大厨反而只吃到一两片。尤其是老苏,不知是故意报豌豆糕的仇还是怎样,仗着鱼是自己钓的,故意跟苏过抢。

看在老苏心情不好的份上,苏过不和他计较。

苏过决定自己再钓一条。

可惜直到下船,别说黄瓜鱼,别的鱼他们都再也没钓上来一条。

这么克制的体验版么?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

麏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

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

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

相従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过淮》苏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